2015年秋涪陵实验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5年秋涪陵实验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ID:570306

大小:11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秋涪陵实验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氰化钠可能导致毒雨吗 ‎  近日,天津发生“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爆炸核心区内存有的危险化学品氰化钠备受关注。一则提醒北京、天津朋友近期不要淋雨,以免因雨水中含有氰化钠导致中毒的信息更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  事实果真如此吗?长期从事化工安全研究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王虹副教授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稍有化学常识的人都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王虹说,氰化钠本身是固态的,有剧毒,遇水可溶解;条件适合,溶液中的氰化钠还有转化成其他有毒化合物的可能性。但在常规环境下,氰化钠本身没有气态形式,不可能进入空气随风扩散,因而也就没有与大气中的其他成分混合,遇降水形成毒雨的可能性。‎ 散落在事故现场的氰化钠固体,遇到酸性的水后,容易生成有毒有害的氰化氢气体。但是,发生爆炸的塘沽地区的土壤普遍偏碱性,因而即使爆炸区的降雨本身偏酸性,经过碱性土壤的中和作用后,这些散落在事故现场的氰化钠固体能在碱性环境下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氰化氢,进而从现场复杂的水体环境中散出,从而造成周边空气污染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事实上,这几天实时发布的 事故发生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也证明了上述推断的合理性。‎ 那么,有没有因爆炸时产生的粉尘中含有氰化钠,从而飘浮在空气中产生污染的可能呢?对此,王虹解释说,如果现场的氰化钠因爆炸而产生飘浮的粉尘,爆炸发生的瞬间肯定是量最多的时刻,爆炸发生地及临近的周边地区必然也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那么这种短暂的空气污染在那个时刻、那个地区是肯定存在的。然而,自爆炸发生至今,尚未发现附近人员因此中毒的报道,说明这次爆炸可能产生的氰化钠粉尘,并未对现场及附近人员造成现实的伤害,因而也不太可能对距离更远的北京地区产生污染。‎ ‎  氰化钠既然有剧毒,为什么还要制造它?对此,王虹介绍说,尽管很多化工产品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毒性,但我们依然要开发、生产和利用,其原因就在于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的制备都离不开它们。以氰化钠为例,它在医药、染料、冶金等领域都有大量需求。举例来说,氰化钠可以用于提炼黄金。人们冒着危险去生产剧毒的氰化钠,也是因为制备许多现代生活必需品时,我们都要用到它,离不开它。如果人们能找到一种安全的化合物,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不再有氰化钠的毒性危害,“谈氰色变”的时代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节选自2015年8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氰化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氰化钠是一种固态的、遇水可溶的、有剧毒的危险化学品。‎ B.把氰化钠放在溶液中,会转化成其他有毒化合物。‎ C.在常规环境下,氰化钠本身无气态形式,没有形成毒雨的可能性。‎ D.虽然氰化钠含有剧毒,但当今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的制备都离不开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存放氰化钠的核心区域发生爆炸而产生大量氰化钠飘浮粉尘,会对爆炸发生地及临近的周边地区造成空气污染。‎ B.天津“8·12”特大事故发生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证明,这次事故中氰化钠造成周边空气污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C.天津“8·12”特大事故可能产生的氰化钠粉尘,并未对现场及附近人员造成现实的伤害,因而也不太可能对距离更远的北京地区产生污染。‎ D.天津 “8·12”特大火灾爆炸核心区内存有大量危险化学品氰化钠,使人们“谈氰色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堆放氰化钠的场所发生爆炸,大量氰化钠粉尘飘浮在空中,并同时遇到酸性降水,有可能形成毒雨。‎ B.经过碱性土壤的中和作用后,氰化钠固体遇水产生化学反应转化成氰化氢的可能性较小。‎ C.氰化钠的危险性在于,它不仅有剧毒,而且遇水会发生爆炸。天津“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元凶就是氰化钠。‎ D.天津市塘沽滨海开发区特殊化学品堆场发生的大爆炸事故,为我们敲响了安全防范的警钟,加强危化品管理刻不容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指伍子胥)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①,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嗣,当立。”故尝②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③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④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⑤。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⑥,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有删改)‎ 5‎ 注:①内志:在国内夺取王位的意图。②尝:通“常”③顿首:以头叩地。④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⑤铍(pī):长矛。⑥擘:掰开。 ‎ ‎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D.吾其还也。 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 如:到……去 ‎ B.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以:连词,表顺承 C.光伏甲士于窟室中。 伏:埋伏 ‎ D.公子光详为足疾。 详,通“佯”,假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意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于是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 B.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火打劫,派兵围楚。不料楚国出兵断其回路,导致国内空虚,给公子光夺位造成可乘之机。 C.公子光谋划让专诸去刺杀吴王僚,并许诺专诸身后的事都由他来负责,打消了专诸的后顾之忧。 果然,公子光登上王位,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D.专诸之所以能成功刺杀吴王僚,一方面是因为公子光抓住吴国国内空虚的机会,周密谋划,而吴王僚疏于防范,粗心大意;另一方面,专诸在紧要关头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也是刺杀成功的重要因素。‎ ‎7.翻译下列句子(每题5分,共10分)‎ ①把上面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 ‎ ‎ ‎ ②下面是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的句子,请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释】①五湖:指太湖。②白蘋:水中浮萍,花白色,故名。‎ ‎8.本首诗第二联的“空”字用得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 ‎ ‎ ‎ ‎ ‎ ‎9.“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 ‎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每空1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春天的投资 ‎ (美)帕翠茜·沙利文 ‎①我竭力说服自己早点起床。自从我们的小儿子带着他的新娘离开我们以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的丈夫也在城里上班,因此白天我总是睡懒觉。‎ ‎②我最终还是使自己在床上“站”了起来。想起该检查一下马桩子,看看马匹是否栓牢。我来到了农场关着的旧农舍,发现有一块窗玻璃碎了,前门微微开着,我发现儿子放在那儿的自行车不翼而飞了!‎ ‎③‎ 5‎ 我向警官报了失窃案。第二周警官打电话通知我小偷已经抓到,并询问是否打算起诉他们,我说当然是的。‎ ‎④在警署的大厅里,有两个弱小的男孩坐在那里,头发蓬乱,大大的眼睛里满是恐惧,不由让人想起受了惊吓的小松鼠。他们被带进了办公室。‎ ‎⑤“请等一下。”我说,“是否有另外的解决办法?”“可否让这两个孩子为我工作一个春天?”我问道,“他们能赚到足够的钱赔偿那辆自行车,我也能得到一些帮助,而他们又能明白劳动的艰辛。”法官透过眼镜瞥了我一眼,“当然可以,但我希望你能明白将会遇到什么麻烦。少年犯的监管员每个星期将来检查一次。”‎ ‎⑥星期六早晨7点整,我被敲门声吵醒。那两个孩子站在门廊前,在清晨刺骨的寒风中哆嗦着,我邀请他们进屋,并为他们准备了早点。‎ ‎⑦我在做祷告时,他俩转动眼珠,互相挤眉弄眼。交谈中我得知他们分别只有10岁和11岁,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上学。10岁的那个男孩父母去年离婚,已先后转了三次学。另一个男孩的母亲因丈夫死亡,得了精神压抑已有好几个月了,他们在花园里一直干到中午。因为我很累,他们就在小食店买了汉堡包当午饭。我让他们下个星期一早晨9点来。‎ ‎⑧可第二天早晨7点,我又被吵醒了,仍是那两个叫齐本和戴尔的男孩。“我们有件礼物要送给你。”在齐本说话的时候戴尔递过一条蛇。‎ ‎⑨我咬牙把蛇递回去:“非常感谢!小伙子们,劳驾把蛇放到花园里去,也许它可以消灭一些昆虫。”两个男孩不由得面面相觑。‎ ‎⑩星期一很快就到了。我想向男孩子们解释菜苗和野草的区别。他们总会询问许多问题, 我们在一起谈论生态平衡、野外生活和摇滚乐队等问题。等他们狼吞虎咽地吃完午餐,我就给他们讲多年前曾逗乐过自己的孩子们的故事。‎ ‎⑾两个男孩在农场搭棚、松地、种植芍药、蝴蝶花,帮着浇水、除草,采摘我们的劳动果实。我们一起度过了整个夏天,一起去徒步旅行,一起去野餐。初秋时,我们种植了郁金香、水仙花和藏红花。齐本和戴尔问我为何要买这么多快枯死的“旧灯泡”,我则回答说它们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它们是我对“春天的投资”。‎ ‎⑿每星期我总会对少年犯监管报告平安无事。‎ ‎⒀终于,孩子们还清了他们的欠债,并且有足够的钱买自己的自行车。学校开学了,但周末和假日他们仍然常来帮忙,自豪的向我展示取得了进步的成绩单。‎ ‎⒁第二年春天,我病愈出院回家。齐本和戴尔骑车从镇上来看我——与往常一样,七点整。他们送给我一大束他们种植的郁金香花。‎ ‎⒂从厨房拿出我们一起做的草莓酱,饼干和牛奶,我拿起一块饼干就往嘴里塞,两个男孩齐声说:“哦,别忙!用餐前让我们先做祷告!”‎ ‎⒃我顺从地听着他们的责怪。我春天的投资终于盛开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生动地叙写了“我”对两个偷盗自行车的男孩的感化过程,复杂曲折的情节中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 B.小说开头交待“我”的孤独处境,使“我”提议男孩们以“劳动”作赔偿、并由此得到教育的举动有了合理性。‎ C.在了解两个孩子的生活背景后,“我”决定放弃起诉,并以提供劳动机会来帮助他们,可见“我”慈爱包容。‎ D. 送“蛇”事件是男孩们对“我”的挑战和试探,而“我”则以此为契机,冷静机智地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E.通过“哦,别忙!用餐前让我们先做祷告!”这一举动以小见大,说明男孩们已经在“我”的感染下精神成长,走出了过去的阴影。‎ ‎(2)小说塑造了两个怎样的男孩形象?结合孩子的表现简要分析。(6分) ‎ ‎ ‎ ‎ ‎ ‎ ‎ ‎ (3)请结合全文谈谈“春天的投资”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6分)‎ ‎ ‎ ‎ ‎ ‎ ‎ ‎(4)本文中“我”对两个孩子的感化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结合文本与现实,有一定的说服力。(8分)‎ ‎ ‎ ‎ ‎ ‎ ‎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徐家汇的足音 徐光启从四百年前的古老历史中走来,脚步轻捷,却一路足音激荡,整个世界都漾动着悠长不绝的回声。徐光启曾经在徐家汇生活过,徐家汇也因他而得名。‎ ‎    徐光启是中国明末最重要的科学家,他博学多识,是个奇才。他精通的学术领域,包括天文、地理、农学、历法、数学、军事。‎ ‎    在他之前数百年,中国的历法是《大统历》,这一历法到明朝已是误差累累。徐光启吸取了欧洲先进的天文学知识,准确预报各种天象,因而名声大振。崇祯年间,他主持参与了艰巨浩大的“改历”工作,编撰成137卷的《崇祯历书》,为我国天文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    徐光启出身农家,毕生关注农业,他认为农事是关系中国国计民生的大事。他的著作《农政全书》,是当时中国农业方面集大成的经典之作。作为一个农业科学家,徐光启绝不纸上谈兵,而是注重实践和实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重视水利建设,重视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革新,并且身体力行,亲自下田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他创立的实验农庄,仍在如今的徐家汇这片土地上。他成功地把生命力强、产量高的福建番薯引种到了长江中下游,把江南的水稻推广到了北方。‎ ‎    在徐家汇天主教堂中有一幅壁画,画面上的中国人是徐光启,那个西洋老人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画面中所描绘的,是十七世纪初的景象了。利玛窦是最早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也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学者。徐光启和利玛窦的相识和合作,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开端。利玛窦结识徐光启后,向他推荐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对于一个不识拉丁文的中国人来说,读这样深奥的数学著作无异于看天书,但徐光启却在利玛窦的帮助下顺利通读,并深为书中严密的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他认为,这本书“无一人不当学”,应该把它翻译给中国人。在利玛窦的帮助下,徐光启开始了艰难的翻译工作。这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工作,然而徐光启迎难而进,没有退却,他将书名译为《几何原本》,“几何”这个特定名词,便源于此,“平行线”、“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 5‎ ‎,这些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的数学术语,第一次通过徐光启之手,出现在汉语词汇中。中译本《几何原本》的问世,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本书对中国的近代数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    1633年,徐光启在北京病逝,后归葬上海。他的后代都在其墓地周围聚居,世代繁衍。因这里原有肇嘉浜、法华泾两水汇合,又是徐家的聚居之地,所以人们便称这里为“徐家汇”。而徐家汇,这数百年来,逐渐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荟萃之地,教堂、神学院、修道院、藏书楼、观象台、博物院、印书馆纷纷在这里出现。‎ ‎    徐家汇的巨变,正是中国由弱而强的沧桑缩影。徐光启当年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呕心沥血,图的正是国家和民族的富强,看到这些变化,他应该欣慰含笑。‎ ‎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标题中的“足音”不仅是徐光启个人成长的足音,也是历史发展的足音,徐家汇的沧桑巨变见证着中国由弱而强的变化轨迹。‎ ‎      B.中国的历法《大统历》到了明朝已经误差累累,为此,徐光启慨然接受了崇祯的旨意,主持参与了艰巨浩大的“改历”工作,编撰成137卷的《崇祯历书》。‎ ‎      C.徐光启虽然不懂拉丁文,但他不仅通读了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而且以“无一人不当学”的远见卓识翻译了这本极深奥的数学著作。‎ ‎     D.徐家汇历来就是中西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古有徐光启和利玛窦的切磋探讨,今有神学院、修道院、藏书楼、博物院等的并肩矗立。‎ ‎     E.徐家汇之所以得名,完全是因为徐光启曾在此生活,在北京病逝后又归葬于此,他的后代都在其墓地周围聚居,并世代繁衍。‎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徐光启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6分)‎ ‎  ‎ ‎ ‎ ‎ ‎ ‎(3)从全文看,徐光启的“奇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  ‎ ‎ ‎ ‎ ‎ ‎(4)文中说:“作为一个农业科学家,徐光启绝不纸上谈兵,而是注重实践和实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受。(8分)‎ ‎ ‎ ‎ ‎ ‎ ‎ ‎ ‎ ‎ 第Ⅰ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项羽驻军垓下,兵少食尽,被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则夜起,与美人饮帐中,慷慨悲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 咸阳宫,秦王殿上,荆轲小心翼翼的献上燕国督亢地图后,图穷匕见,秦王看不中穷图和匕首,就杀死了他。‎ C.鸿门宴上,危机四伏;樊哙闯帐,粗中有细,明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道理,把项王赐的一生彘肩当场切而啖之。‎ D. 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远眺群山红遍,俯瞰湘江滚滚,回想起过往的峥嵘岁月,万千思绪涌现笔端,抒发了伟人的革命豪情。‎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B.为提升城市形象,涪陵区在江东河道边修建了滨江公园,给当地居民提供温馨舒适的休闲、玩乐和健身。‎ C.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D.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④③②① B.③⑤①④②‎ C.①②④⑤③ D.④③②①⑤‎ ‎16、请仿照例句,从毛泽东、烛之武、荆轲这三个人物中选一个进行仿写。(6分)‎ 苏轼——从“人有悲欢离合”中,我听到了你的叹息;从“月有阴晴圆缺”中,我感受到了你的豁达:你用文字造就一段瑰丽的文明。‎ ‎ ‎ ‎ ‎ 5‎ ‎ ‎ ‎17.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构图要素: ‎ 寓意: ‎ ‎ ‎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女孩趴在自己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很可爱。看到小狗那么可怜,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便把她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另一扇窗。从这个窗口望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玫瑰园。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而空,心情顿时开朗起来。老人托了托孙子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这个世界。请以“开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③写成记叙文或散文。④不少于800字。⑤书写清楚,卷面干净。⑥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A.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 C.你说他就说他,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这是典型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5‎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