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科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科技文阅读专题

ID:568423

大小:13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科技文阅读专题 ‎2009年4月福建省高考调研卷语文试卷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 ①古人云:“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戴望舒、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荚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荚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荚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5分)‎ ‎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 ‎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时真正体验。‎ ‎ D.现代汉诗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感情,否则,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 ‎ E.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个重要趋向,但进人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二的,是诗意化的。‎ ‎10.在第①和第③自然段的论述中,分别举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 答: ‎ ‎11.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4分)‎ ‎ 答: ‎ 参考答案 ‎9.BD(B,,只要”错误,原文中是”只有”,D”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过于绝对)‎ ‎10.前者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点。后者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的观点。‎ ‎11.因为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的。‎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 ①在全球化浪潮中,事实已经证明,单靠美国的军事力量来统治全世界不但不可能成功,而且会激起更大的反抗和造成更多的人死亡。因此必须寻求另一种全球化,即一种多极均衡、文化多元共生、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全球化。‎ ‎②如何建构多元化的全球文化,保护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抵制文化霸权和文化单一化等问题,其核心是一个文化自觉问题。因为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都是“以人为本”,而人又离不开一定的文化。‎ ‎③没有文化自觉,就谈不上不同文化的多元共生。什么是文化自觉呢?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 种子就是生命的基础,没有了这种能延续下去的种子.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文化也是一样,要是脱离了基础;脱离了历史和传统,也就发展不起来了。因此,历史和传统就是我们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因此,文化自觉就是主动自觉地维护一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使之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 ‎④要延续并发扬光大,只有种子还不行,还要创造条件,让种子开花、结果。费孝通认为传统和创造的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的.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文化自觉应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方向,这样的文化自觉就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必须面对现实。费孝通认为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机械文明”和“信息文明”这两个在西方分阶段发展的文明,在我们这里,却重叠在一起了,甚至这二者之间的变化比过去的从人力到蒸汽机到电动机的变化都要大。因此,不能照搬西方经验,还应该走自己的路。‎ ‎⑤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当前的外在环境,这是过去任何时代都不曾面对的。全球化的现实需要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行为秩序和文化准则,我们应该精通并掌握之,并在此语境下反观自己,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知道在这一新的语境中,中华文化存在的意义,了解中华文化可能为世界的未来发展做出什么贡献。‎ ‎ (选自乐黛云《多元化世界的文化自觉》,有删改)‎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美国试图单靠军事力量来统治全世界的事实证明:只有运用文化的手段才能统治全世界。‎ B.作者认为,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因此,建构多元化的世界,核心问题就是文化自觉。‎ C.作者认为,多元化世界赖以实现的前提就是要让各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得以延续和发扬。‎ D.由于我国文明的发展与西方文明的发展情况不同,因此作者提出,不能照搬西方经验,应该走自己的路。‎ E.作者从不同层面对文化自觉的含义作了阐述,表达了各种文化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看法。‎ ‎10.第③、第④自然段引用费孝通的原话,分别为了论证什么问题?(4分)‎ ‎ 答: ‎ ‎11.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就我们要关注当前的外在环境的问题阐述了哪些观点?‎ ‎ 请根据原文作简要概括。(3分)‎ ‎ 答: ‎ 参考答案 三、(12分)‎ ‎ 9。(5分) ‎ ‎ A E(A作者提出的建构“一种多极均衡、文化多元共生、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全球化”的意思并不是“统治全世界”,而是多元共存。E “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说法有误,选文只涉及到我们应该怎样向他种文化学习。)(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 ‎ 10.(4分)‎ ‎ 第三段的引用是为了论证文化自觉不能脱离历史和传统;第四段的引用是为了论证文化自觉要重视传统和创造的结合。(答对一点得2分)‎ ‎ 11.(3分) ’‎ ‎ 精通并掌握一些共同遵守的行为秩序和文化准则;反观和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认识中华文化存在的意义并考虑为世界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答对一点得1分)‎ ‎2009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 新文学运动的四兄弟:新诗、小说、散文、戏剧,同气连枝,而各有炎凉际遇。文苑春秋,也像世俗门庭,散文一支,似乎门楣偏低,矜贵不如新诗,显赫不如小说,风光不如戏剧,却也独树一帜,别有一番清华气象。“五四”一代的前辈朱自清,说“散文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别。”刘知几揭作史三长:才、学、识。章学诚认定三者得一不易,兼三尤难,而更增一德字。袁枚以为写诗也须三长,而识为最先。王国维倡言文学二原质,曰景曰情。当代董桥说,散文须学、识、情,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综合诸家,神而化之,当可得散文三味。‎ ‎ 《中华散文名家名作》这部全景式的散文选集,给读者提供了多维的欣赏空间。读者一可以鸟瞰:通读全编,纵览全局,宏观散文世界的发展变化。人文世态的冷暖浮沉,时代潮流的推荡磨洗,也可以由此略见端倪。二可以平视:和素昧平生的作家一一相对,如倾肺腑。文心不同,各如其面,有的渊博,有的深秀,有的严峻,有的真挚,有点隽爽,有的风趣,有的娴雅,有的自然。三可以凝睇:心领神会,赏析美文之美,美在何处?大概离不开体貌、风神、襟怀、素质这些着眼点。而所有这一切,全部体现与抽象的文字符号。司空图品诗,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这句名言,只宜意会,不可粘滞。因为文学的建筑材料只能是文字。要做到韵外有致,弦外有音,也只好通过文字的诱发暗示。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功高北斗,缺点在于没有把白话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明确区分。艺术性的白话文,不能以“明白如话”自给自足,应当有声有色有光有味,能静能动能歌能舞,善达意,善表情。“五四”至今,白话文成熟到什么程度,大可在散文测量深浅。四可以远眺:看纸上烟云,字里风涛。散文家的心声常和时代的声音互相呼应,从散文的兴衰中,可以隐然看到一代的政治史、思想史、风俗史、心灵史。五可以浏览:工余无聊,假日休闲,枕边案头,窗前灯下,随兴所至,信手翻阅,是最有味有益的消遣。‎ ‎(节选自柯灵《散文欣赏的多维空间》,略有删改)‎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作者认为现代散文具有自己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与新诗、小说、戏剧存在高下的分别。‎ B.综合刘知几、章学诚、袁枚、王国维、董桥诸家的见解,领悟其精义并灵活运用于实践,可得散文三味。‎ C. 由于作家个性追求不同,入选的散文风格各异,阅读他们的作品,就是在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 D. 从“五四”至今的散文可以看出白话文日臻艺术化,艺术的白话文善达意,善表情,有声有色,有光有味。‎ E. 选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散文的地位和特点,又为读者介绍了散文欣赏的多维视角。‎ ‎10.作者认为《中华散文名家名作》为读者提供了五维的欣赏空间,其中第一维指的是“了解时代世态变化”,请概括其他四维的内容。(4分)‎ 答: ‎ ‎ ‎ ‎ ‎ ‎11.作者引述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名言,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见解?(3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 ‎(三)(6分)‎ ‎5. (6分)‎ ‎(1)(3分)‎ 诗人为禾黍重获生机而喜,为民生疾苦得以缓解而喜。(答对一点得2分)‎ ‎(2)(3分)‎ 答案示例:“适合似”采用疑问的形式,强调了诗人对“禾黍”的关注,并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和想想空间,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福建省龙岩市2009年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 ‎ 语 文 试 题 2009.03‎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完,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指出,我国国学的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故学、文学。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日趋同质化和一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各个特殊群体渴望认同自身的过程。正是随着全球化过程的进行,这些群体产生了要在全球——人类环境的关系中认同自身的愿望。每一个群体都必须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又保持其认同感。现代性并未给予人类以明确的方向,它充其量提供无方向的方向——追逐眼前利益。正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我们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 ‎ 国学就是我们古人对他们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其中有的只有历史价值,但也有的有永恒的价值,具有相当的现代相关性。人类今天生活在现代性危机之中,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说:“我们第一次面临全球崩溃的危机。”这并不仅仅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这种全体毁灭的手段,更是因为现代性已经将毁灭的价值固子渗进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性有其自身的逻辑,从它自身的逻辑是无法跳出它的毁灭进程的。好在我们的古人(并不只是中国古人,而是所有人类的古人),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维的逻辑,提供了今天人们需要的思想和智慧。‎ 任何传统,如果不能不断注入新的内容的话,就舍失去生命。宋儒在佛学的刺激下,借鉴了佛学的某些固素更新了儒掌。包容与开放是国学的品格;要恢复国学的活力,必须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因此,今天的国学决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要开新。 (选自张汝伦《国学与当代世界》,略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其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放学、文学等。 ‎ B,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摆脱现代性危机,是“国学”重新得到关注的内在原因之一。 ‘‎ C. 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现代性并未给予人类明确的发展方向,反而将毁灭的价值因子渗透进人类的生活。‎ D ‎.人类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种种问题,古人对问题的思考逻辑,为当今的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另一种智慧和思想。‎ E.本文探讨国学与当代世界的关系,主要目的在于强调中国国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0.研究国学有哪些意义,请根据原文作简要概括。(3分)‎ ‎ 答: ‎ ‎11,简要谈谈你对“包容与开放是国学的品格”这句话含意的理解。(4分)‎ ‎ 答: ‎ 参考答案 三、(12分)‎ ‎ 9.(5分) A E(A.对“国学”概念的理解有误,将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国学”与我国的“国学”混淆了。E“主要目的在于强调中国国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有误。)‎ ‎10.(3分) 传承传统思想和智慧,使我们能有不同于现代的另一种思维逻辑,在全球化时代找到具有自己文化特性的坐标和发展方向.让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立于天地之间。‎ ‎11. (4分) 答案示例:提倡和研究国学,决不是文化保守主义.也不是文化民族主义,而是在保持本国文化特性的同时,借鉴外来文化、学术,更新和发展国学。‎ 厦门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7题 ‎“举国体制”淡出正其时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以双重的巨大喜悦落下帷幕的。除了主办成功的喜悦,还有“金牌丰收”的喜悦。于是,一些人士很振奋地说,累累金牌证明体育“举国体制”非常有效,中国竞技体育应当继续高举“举国体制”大旗走下去。我们对此万难苟同,并深以为在此次堂焊盛宴之后,中国应当告别“举国体制”,启动体育领域的全面改革 竞技体育领域不是孤立于当代中国变革版图的孤岛。体育改革拖不起也等不起了!‎ 不可否认,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是很荣耀、很兴奋的事情,对于振奋民族精神、‎ 增加中国作为体育大国乃至世界强国的自豪感,可谓意义重大。不过,金牌是有成本的。因 为中国的竞技体育一直实行传统计划经济框架下的“举国体制”,所以,金牌投入主要依靠纳税人的钱,依赖国家资源。虽然官方对金牌项目所涉成本一直未予公布,媒体对单块金牌成本的估算,也曾出现从六七千万元至7亿元的不同说法,难以证实或证伪,但现代竞技体育竟争激烈,中国为实现“奥运增光项目'’‎ 多年来耗资不菲,此次北京奥运会拿下5l块金牌更是代价高昂,应当是不争的结论。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在赛场上、在电视机前为金牌激情难抑的普通公众,对为金牌付出如此代价是没有心理准备的。‎ 进一步说,投入与产出也并不对称。“举国体制’’着眼于层层选拔、封闭培养专业运动员.‎ 在占用了大量资金后无法对大众体育形成带动力。国家培养的金牌选手们可成为各种商品的形象代理,但巨额现金收益主要属于运动员个人及其教练团队;所属机构或有机会“利益均沾”,少部分还可能会成为未来训练的补充资金,但经济上回报出资人的可能性等于零。广大公众的兴奋和赞叹成了夺金的主要收益,而金牌达到一定的量则兴奋感必然降低,体现为令人遗憾的边际收益急剧下降。‎ ‎ 中国正处在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期,服务业发展和内需市场启动都在呼唤体育产业的崛 起。然而,“举国体制”以垄断方式盘踞了竞技体育的主要资源,堵塞了商业体育的发达之路,体育产业的成长受到严重抑制。排球、篮球、网球这些本来表演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其商业价值都未能充分开发;在“举国体制”身侧半官半商踽踽独行的足球,也只能在制度畸变中可悲地沦为谈资笑料。‎ ‎ 体育“举国体制”犹如经济领域的计划体制,早已弊端重重,效率低下,弃计划、选市 场势在必行。是项改革之所以一拖再拖,千难万难,主要在于“金牌之忧”。因为“举国体制”一直被视为可在短期夺金的有效安排,改革“举国体制”的可能成本就是短期金牌损失。不过,感受北京奥运洗礼、手握51金之后,公众的金牌情结大规模释放,制度关注正在上升。不仅改革的成本已经下降,改革的时机也已完全成熟,改革的压力也加大了。‎ ‎ 当然,改革需要策略。国有体育格局强大固化已有经年,“毕其功于一役”的革命并不可行。比较理性的办法应当是首先大幅缩小“举国体制”的范围,结束竞技体育领域的国有垄断局面,同步推进商业体育、振兴体育产业,让市场机制成为竞技体育兴盛的基石。政府则主要做该做的事,把钱和力用到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发展上;进而随着“举国体制”淡出,顺应“大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潮流,重启十年前受阻的政府体育部门职能转型。‎ ‎ 改革的过程,应当是中国体育文化价值体系重建的过程。其重心之一,就是冷静地看待 金牌价值,让体育回归本位。已经摒除了自卑感的中华民族,不需要用不断增长的金牌数字来证明自己。中国竞技体育与全民体育携手、中国从“金牌大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9.本文认为中国应当告别“举国体制”,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两项是( )( )‎ ‎ (5分)‎ A.我国竞技体育一直实行传统计划经济框架下的“举国体制”,主要依靠纳税人的钱,依赖国家资源,耗资过大。‎ ‎ B.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中占用了大量资金,却又无法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投入与产出并不对称。‎ ‎ C.普通公众夺金的心理迫切,对夺金要付出如此代价,没有心理准备;当金牌达到一定的量后,兴奋感必然会降低。‎ ‎ D.“举国体制”抑制了体育产业的成长,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和内需市场的启动,延缓了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期的到来。‎ ‎ E.“举国体制”对竞技体育的主要资源的垄断,使体育的商业价值都未能充分开发,体育产业的崛起受到严重影响。‎ ‎10.根据下列题目的要求,谈谈你的理解。(4分)‎ ‎(1) 第2段中作者说:“竞技体育领域不是孤立于当代中国变革版图的孤岛。”请指出其 中“孤岛”一词的含义。‎ 答: ‎ ‎(2) 本文题目为“‘举国体制’淡出正其时”。作者为什么认为是“正其时”?‎ 答: ‎ ‎11.对于“举国体制”,作者主张如何进行改革?请分条陈述。(不超过80字)(3分)‎ 答: ‎ 参考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 9.(5分)C D(C选项的内容并不是作为“中国应当告别‘举国体制’的论据.说“当金牌达到一定的量后,兴奋感必然会降低”,与论证当前正是进行改革的好时机(“正 其时”)联系更为紧密。D.文本的意思是说要顺应增长方式转换的形势改革“举国体制”.‎ 而不是说“举国体制…‘延缓了我国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期的到来”。)‎ ‎ 10.(2分)(1)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犹如经济领域的计划体制(1分),孤立于 普遍实行的市场体制之外(1分)。(意思对即可)‎ ‎ (2) (2分)因为当前公众的金牌情结大规模释放,改革的成本已经下降(1分):制 度关注正在上升,改革的呼声也更为急迫(1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①结束竞技体育的国有垄断(或:大幅缩小“举国体制”的范围);②同 步推进商业体育、振兴体育产业;③政府把钱和力用到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发展上;④‎ 重届政府体育邵门的职能转型。(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答对四点得3分。‎ 意思对即可。没有进行概括,照抄原文,字数明显超过80个字的,应酌情扣分。)‎ 漳州双语实验学校 ‎2009届高三下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戏剧与戏曲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时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芬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 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 (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 ‎9. 下列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900年。‎ E.人们普遍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斯坦尼和布莱希特的理论。‎ F.东西方古典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10. 文中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3分)‎ ‎11. 结合全文,请简要说说你对中国戏曲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9. D、F A应该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B应该是“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C应该是“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E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的认为。(5分)‎ ‎10. 不赞同(1分)。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1分)。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1分)。(3分)‎ ‎11.(1)戏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 ‎(2)它是一种综合艺术在舞台上表演故事。(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 ‎(3)它是一种写意体系的艺术。(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 ‎(4)它规模大。(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 ‎(每点2分,写对两点即可得满分。本题4分。)‎ 2009届高三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三、(必做题)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0~12小题。(12分)‎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 ①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 ②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华威先生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 ‎ ③“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 ④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 ‎,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于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身心交瘁。‎ ‎ ⑤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表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 ⑥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 ⑦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 (选自‎2008年3月6日《新华日报》)‎ ‎10.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3分)‎ A.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 B.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 C.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D.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11.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思想评论,围绕“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这一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B.“精神亚健康”的影子随处可见,它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值得全社会关注。‎ C.本文第六段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化、世俗化的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从更高的层次来论述中心,增强了论证的深度。‎ D.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亚健康”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E. 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 ‎12.本文第二段说:“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4分)‎ ‎ ‎ ‎ ‎ 参考答案 ‎10.(3分)B(B项没有揭示出“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的人,未必“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未必没有“一定的精神追求”)‎ ‎11. (5分)BE(B项错在“每一个人身上”。E项错在强加因果关系。依据第七段的论述,“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主要是因为没有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 ‎12(4分)(1)全球化的浪潮(地球村)造成了人们之间新的疏离。(2)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人们被消费主义的狂潮牵制着而身不由己。(3)人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渐渐迷失于“身外之物”中而不可自拔。(意思对即可)‎ ‎2009年高三春季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 ‎ 奥林匹克精神的源头是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奥运中对人的体能、技巧的挑战体现着古希腊人的竞争与开拓意识。在古代奥运会文化背景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极其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这些价值观念都已成为现代奥运的核心价值。‎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今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那就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 ‎ ‎ 现代奥林匹克兴起之时,也是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革,也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演变,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尊重科学等要素构成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与核心,这使奥林匹克运动染上了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另一方面,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全球的开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集萃、对话与交往的论坛,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的平台,尤其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与互动的平台。在当代科技、人文、生态伦理的交互影响下,奥林匹克运动的这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主义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从奥林匹克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情况来看,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超国家,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百姓的巨型狂欢节,成为一种由国家主义、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共同主宰的泛文化。‎ ‎ 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滥用兴奋剂、职业性腐败等问题。黑分、黑哨、假体育、假比赛、假球,使奥林匹克运动失去魅力和价值,危及了奥林匹克理想,玷污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些都与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的西方理性中心主义文化有着根本的内在联系。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仅靠西方文化去解决,需要从其它文化形态,特别是东方文化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和谐,从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而是讲究“象天法地”,向“天”与“地”来学习合乎自然、遵循自身限度的立身处世原则。“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就是讲人要不断进取,承担对个体存在的责任,但又要有所警惕,不要一味强调进取,要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这对于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回应与补充。‎ ‎ 中国礼乐文化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以中和、和谐、协调为美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有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达到内心的和谐,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这与奥林匹克粕神旨在推动人的体育与心灵的和谐发展的理想有着巨大的契合,对于当今奥林匹克比赛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 中国传统自然伦理观念认为天地宇宙间人与万物是都和谐共处的,主张克已复礼,把人的作用与行为限制在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宇宙秩序之中,中国古代社会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物的无度占有,这种伦理观念对于奥林匹克文化中的过度商业化、过度竞争化和兴奋剂丑闻都是有力的回应,它从东方哲学和智慧的角度回应了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 ‎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在“北京2009奥运国际论坛”上的演讲稿)‎ ‎9.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 A.奥林匹克精神作为当代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 B.尽管奥林匹克精神以西方文化为根基,但它面临的这些问题与挑战已经无法仅靠西方文明自身去解决。‎ ‎ C.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众多问题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开始和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 ‎ D.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给予了富有启迪意思的回应,为奥林匹克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 E.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与互动的平台,中国传统文化必将解决西方文化无法解决的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问题。‎ ‎10.作者在演讲中,可以省去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吗?请说明理由。(3分)‎ ‎ 答:‎ ‎11.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请你谈谈对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看法。(5分)‎ ‎ 答:‎ 参 考 答 案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9. C E(C项,这些问题都与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的西方理性中l心主义文化有着根本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结果的,而不是背道而驰。E.“必将”绝对化,把理论变成了必然。)‎ ‎ (4分,对一个得2分;答案超过2个,计0分。)‎ ‎10.不可以省去,理由:‎ ‎ (1)前三段写奥林匹克精神形成于西方文明,从而为“奥林匹克运动中山现的问题无法仅靠西方文化去解决”的观点,提供了事实上的论据。‎ ‎(2)前三段写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的平台”,为本文的中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与补充”提供了可能性,只有有了这个平台,中国传统文化才有可能对奥林匹克精神产生“有益的启示”。‎ ‎(3分,一个理由2分,只答“不能省去”者不能得分)‎ ‎11.(1)中国传统文化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个人的不断进取,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有相似之处,但是,“更快、更高、更强”一味强调进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和谐”,反对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的观点格格不入。‎ ‎(2)中国礼乐文化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促进 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而“更快、更高、更强”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 ‎(3)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克己”,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而“更快、更高、更强”过度强调人对自我极限的挑战,过度竞争化,并由此引发了滥用兴奋剂、职业性腐败等问题。‎ ‎ (5分,三点回答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对一点得3分,对两点得5分)‎ www.ks5u.com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