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2004--2010年)
加入VIP免费下载

历届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2004--2010年)

ID:561683

大小:618.5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豆豉(gū)   埋怨(mán)  同仇敌忾(kài)   敷衍了事(hū)‎ B.怃然(fǔ)   木讷(nà)   为虎作伥(chāng)  咄咄逼人(duō) C.着落(zháo)  蛊惑(gǔ)   锃光瓦亮(chèng)  引吭高歌(háng) D.骁勇(xiāo)  要挟(xié)   万马齐喑(yīn)  洗洗涮涮(sh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赔偿  娇揉造作  寥廓  闲情逸志 B.煦暖  绵里藏针  靓丽  待价而沽 C.寒怆  得鱼忘筌  俾益  正襟危坐 D.谗言  死心踏地  深邃  黄梁美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⑵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______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⑶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  营造  即使╱也 B.应对  创造  即使╱也 C.应付  创造  尽管╱但 D.应对  营造  尽管╱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0题。      磁共振现象为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将人体置于特殊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人体外的接收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      许多原子核的运动类似“自旋体”,不停地以一定的频率自旋。如果把物体放置磁场,原子核可以在磁场中旋转。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决定原子核旋转的频率和方向。在磁场旋转的原子核有一个特点,即可以吸收频率与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当原子核恢复原状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它,然后分析它释放的电磁波,就可以得知构成这一物体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绘制物体内部精确的立体图像。      水约占人体体重的2/3,在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水分比例不一样。有趣的是,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变化,而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因为水由氢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在身体暴露于一个强磁场,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原子核的能量便开始改变。在脉冲之后,原子核返回先前的状态,一个共振波便发射出来。这样,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就可以探测出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编程,可以创建一个包括不同水含量和水分子运动的反映组织化学结构的三维图像。从而在被观察的身体部位产生非常清晰的组织或器官图像,有利于弄清疾病的病理变化。      由于磁共振成像与X射线、CT等原理完全不同,故对人体没有兵贵神速,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不同疾病的检测;尤其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疾病的检测,更能显示它优于CT。它可以不用血管造影剂即显示血管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鉴别更加独到。它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高于CT数倍,能够敏感地检测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因而常比CT更有效亦更早地发现病变。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越性,使得这项新的影像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7.对“无线电射频脉冲”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它在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时,能引起氢原子核在磁场中旋转,导致原子核旋转频率的改变和共振的产生,同时吸收能量。 B.它在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时,能引起氢原子核在磁场中旋转,导致原子核旋转频率的改变和射电信号的发出,同时释放能量。 C.它能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停止后,氢原子核会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释放能量。 D.它能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和能量变化,停止后,射频脉冲会按特定频率把射电信号和能量释放出来。 8.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属于磁共振成像原理内容的一项是 A.在磁场旋转的原子核可以吸收频率与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 B.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变化,而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 C.在磁场旋转的原子核恢复原状当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D.分析被电磁波照射后的原子核所释放出来的电磁波,就可得知该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 9.下列对“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的无线电射频脉冲终止后,体内氢原子核能够导致水分的变化,反映身体疾病的病理过程。 B.当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的无线电射频脉冲终止后,体内氢原子核会发射出共振波,显示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 C.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便会产生微小振荡,发射出共振波。 D.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能够通过磁共振图像反映出人体疾病的水分变化。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高于CT数倍,因此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人体氢原子核发出的射电信号和释放的能量也高于CT数倍。 B.因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人体没有损害,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不同疾病的检测,所以它一出现就替代了X射线照射、CT成像等疾病检测手段。 ‎ C.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变化,因此人们生病后,只要注意饮水,调节人体的水分,就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好地诊断疾病。 D.由于磁共振成像技术能产生反映组织化学结构的三维图像,因此它不仅使人类获得非常重要的疾病诊断工具,而且还会对外科手术的正确施行提供帮助。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①绌:不足,此处指不满。   ②堧垣:宫外的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用事:凭感情做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②其意常在沛公 B.①不来,且斩通         ②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C.①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D.①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②今其智乃不能及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申屠嘉“刚毅守节”的一组是      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②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③嘉责曰:“……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④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      ⑤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⑥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嘉早年随高帝征战,孝文帝时,旧大臣已多过世,余下的没有合适人选,孝文帝又不愿因任用窦广国而招来非议,才让申屠嘉当了丞相。 B.申屠嘉为人廉直,不畏权贵。邓通在朝廷上傲慢无礼,皇上对他宠爱有加,申屠嘉不顾皇上袒护和求情,发文叫来邓通,严加斥责,并依法斩首。 C.皇上重用晁错,而申屠嘉提出的意见却不被采用。申屠嘉就抓住晁错过失,奏请皇上惩处,皇上不同意诛杀晁错,申屠嘉后悔没有先斩了晁错,回家后吐血而死。 D.司马迁对申屠嘉做了评价,肯定了申屠嘉的刚毅守节,但又认为申屠嘉缺乏韬略学识,因此难与萧何、曹参、陈平齐名。 ‎ ‎ 第 Ⅱ 卷(共108分)  四、(15分) 15.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⑴范氏富,盍已乎? ⑵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⑶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⑵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治家格言》)‎ 五、(18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8—21题。(18分)     书    朱湘    拿起—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待;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 ‎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得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18.“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画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3分) 答: 19.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3分)‎ 答: 2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5分)‎ 答: 21.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7分)‎ 答:‎ 六、(12分) 22.下列两个句子标点不同,导致二者意思有哪些差异?(3分) ①由于旧城改造,市政府决定仿照法律规定对城南区的部分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补偿。 ②由于旧城改造,市政府决定仿照法律规定对城南区的部分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补偿。 答: 23.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3分)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 答:下联:    24.“神州五号”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请你以下列身份接受记者对此事的采访,谈自己的感想。    要求:谈话符合人物身份,表达自然、得体、流畅,每段话不少于30个字。(6分)    答:    ⑴中学生:    ⑵中学教师:    七、(60分) 25.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  物:孔子  苏轼  曾国藩  鲁迅   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冬妮娅  桑提亚哥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不得抄袭。       答案:    1 D    2 B    3 D    4 B    ‎5 A    ‎6 C    ‎7 C    8 B    10 ‎ D    11 D    ‎12 C    ‎13 A    14 B    15.⑴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    ⑵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⑶(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16.“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7.(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18.书犹如遗民,经历了岁月的淘洗,经历了种种变故或磨难,才得以幸存。这样的书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大意答到即可)    19.(1)书主人的命运(2)作书人的命运(3)含意未伸的文人(或“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的命运。    20.(1)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  (2)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  (3)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悲悯和思考。  (4)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书”的感喟。    21.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第二问,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像;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大意答到即可)    22.(1)句在“并”字前加了逗号,“给予补偿”就有了不同理解:既可理解为“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补偿”,也可以理解为“不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补偿。(2)句去掉“并”字前的逗号,明确了“给予补偿”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    23.示例: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24.略    25.第一题  例①树一代新风 ②大地气象新  第二题  例: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2005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 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会问“为什么”的问题。90年前,A·WEGENER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同样的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洋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上世纪70年代,“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区,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被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日本冲绳海槽。 ‎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原核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于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级分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乎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的评价。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 1. 根据文章,下列对“大洋中脊”或“深部生物圈”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构成了大西洋的“中脊”。 B. “大洋中脊”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和“板块”现象的存在。 C. 组成“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数百米的深处。 D. 海洋“深部生物圈”的数量极多,其生物量是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2. 对“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混淆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与基础,把原核生物看作是这个系统的上层。 B. 对生物圈的认识局限在只占生物圈一小部分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 C. 以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那些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D. 把生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把动、植物看作是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3.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原核生物作为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能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转化为有机质。 B. 热液生物群可生存于因含硫化物热液喷出而形成近百度高温的深海海底。 C. “深部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可以拓宽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深海海底和地层深处。 D. 微微型浮游生物是运用新技术对“深部生物圈”进行探测的又一新的发现。 4.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深海测量中对“大洋中脊”的发现,为后来“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视野。 B. 现代地质学研究要重视的是几乎没有形态化石的原核生物而不再是大化石。 C. 数十亿年来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 ‎ D. 对深海大洋的研究,将是今后开展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二.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扬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累:连续 B. 杳莫测其所穷          穷:尽、完  C. 于是其诗益工  工:工整 D. 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  没:淹没、遮掩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7.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 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 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 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第Ⅱ卷(共126分) 三. (20分) 9. 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救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争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 ‎(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2分)                                                                             ‎ ‎ (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面求衰请命于勾践。(3分)                                                                                                                                                        (3)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3分)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 ‎ 11. 默写。(6分)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③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根据下面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只选一小题)(2分)  ④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答:             ,             。  ⑤在《谏太宗十恩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答:             ,             。 四. (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日  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dié(     )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xiāng qiàn(    ) (    )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2. 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1)一dié(      )    (2)xiāng qiàn(      )(      ) 13.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 14. 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3分) 15. 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6分) 16. 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6分) 五. (16分) 17. 找出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邰丽华领舞、21名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让观众惊叹不已。在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台下数千观众如痴如醉。这些聋哑人不仅以优美的舞姿,更以顽强的毅力和执著的人生追求深深地震撼了人们。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18. 请为下面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40字)(3分)                                                                               。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5倍,温度是它的10倍。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远行。但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动,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但他们不能确定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这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导语:                                            19. 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4分)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 横批:                        20. “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回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字)(5分)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放飞青春》。                     六. (70分) 21. 下面两幅图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把图给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70分)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两幅图都相关。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不得抄袭。   试题答案 一. (12分,每小题3分) 1. D  2. B  3. B   4. C 二. (12分,每小题3分) 5. C   6. C   7. B  8. A 三. (20分) 9. (8分) (1)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2)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3)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 10. (6分)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11. (6分) (1)①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②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③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④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⑤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四. (20分) 12. (2分) (1)叠  (2)镶嵌 13. (3分)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意思对即可) 14. (3分)(1)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2)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3)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15. (6分)     (1)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2)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意思对即可) 16. (6分)     (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语言方面: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 ‎ 五, (16分) 17. (4分) 错  误 改正示例 第一处是“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 改为“绚丽的舞台灯光与美妙的背景音乐” 第二处是“绘声绘色的表演” 改为“精妙绝伦的表演” 18. (3分) 导语示例:欧洲科学家最近表示,他们相信自己第一次拍到了另一个“太阳系”的行星照片。 19. (4分) ‎ ‎ 下联示例: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示例:振兴中华 20. (5分)     示例:高明同学是我校2004届校友,现在是福建大学学生,他爱好广泛,曾荣获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做《放飞青春》的演讲。 六. (70分) 21. (70分) ‎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 一、(6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公众自身的信念所左右。在他看来,公众的舆论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牢固的信念之上,这种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报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经年累月的报道和宣传,塑造出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种知觉模式,从而在公众头脑中植入一整套“固定的成见”--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这种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去现察世界并形成舆论。他说;“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的。如果不是教育使得我们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这些先入之见把某些事物划分为熟悉的或陌生的,强调了这种区别,所以,看到了有一点熟悉的东西就像是很熟悉;有一点生疏的东西,就像是非常陌生。”他认为,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一言以蔽之,固定的成见就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1.下列对李普曼的“固定的成见”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使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  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C.固定的成见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统一社会意识、认同公共价值有积极意义。  D.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之上,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公众自身的信念。  B.公众舆论是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观察世界而形成的。  C.人们对大多数事物的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并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  D.当成见的体系尚未牢固形成时,人们对那些能支撑成见的和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都不会关注。  二、(6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老鼠不仅有99%的基因和人类相似,而且在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上都和人类有可比之处。科学家开始一项耗资1亿英镑的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痛、癌症及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揭示上述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找到新药物和新疗法。这项计划的协调人维斯特教授说:“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         “欧洲老鼠”计划是三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那项耗费巨资的DNA排序计划揭示了人体两万种基因的构成。但是,科学家目前仍然不知道其中一半基因的作用或者这些基因能制造哪些蛋白质。              科学家承认,老鼠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事实的确令人惊讶。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欧洲老鼠”计划将使用一种称作“黑六品系”的老鼠。这类老鼠已经广泛用于实验室,而且完全出自同系交配。每只雄鼠都是其他雄性“黑六”的克隆,每只雌鼠也都是其他雌性“黑六”的克隆。参加“欧洲老鼠”计划的科学家将从这些“黑六”中提取胚胎,消除或改变其中一种基因,再把经过遗传改性的胚胎放回雌鼠子宫,创造一个每名成员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的新种群。科学家将对“黑六”体内的两万种基因重复这个过程。剑桥生物信息科学研究所的伯尼博士说:“最后,这就将使我们得到两万种老鼠,而且毒种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          然后,科学家将现察这些基因变异对每种老鼠的外观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每种基因有什么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科学家还希望弄清不冈同的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有哪些影响。人类的主要疾病不是由一种基因而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之中还有环境因素。 3.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鼠遗传研究将揭示人类主要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 B.老鼠遗传研究将找到人类主要疾病的新药物和新疗法。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 D.老鼠遗传研究将弄清不同的人类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的影响。 4.根据文中提供的倌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老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它将消除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B.如果“欧洲老鼠”计划能使科学家知道人体两万种基因的作用,就能提高人类智力。 C.如果能够发现“黑六”体内每种基因的作用,相应的人类基因的作用就能得以了解。 D.“欧洲老鼠”计划的研究和实施将极大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 ‎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焉或:通“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且七十子之徒/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其孰能讥之乎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四、(24分) 9.阅涣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桀:夏桀,暴君。 ⑴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居 也 ⑵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4分) ②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11.默写。(8分) ⑴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①-⑤选四小题,⑥-⑧选二小题)(6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______。(苏轼《赤壁赋》) ②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金风玉露一相逢,_______。(秦观《鹊桥仙》)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⑧______,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⑵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课文原文填写。(只选一小题)(2分) ⑨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 ⑩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五、(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泪与笑    粱遇春①       匆匆过了二千十年,我自然是常常哭,也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看过无数回了。       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这些怪弄的笑声,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          当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冰一般的冷话来,而且他自己还不知道他说的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好哈哈哈莫名其妙地笑了,因为若是不笑荚,叫我们怎么样好呢?我们这个强笑或者是出于看到他真正的性格和我们先前所认为的他的性格的矛盾,或者是我们要勉强这么一笑来表示我们是不会被他的话所震动,我们自己另有一个超乎一切的生活,他的话是不能损坏我们于毫发的,或者……但是那时节我们只觉到不好不这么大笑一声,所以才笑,实在也没有闲暇去仔细分析自己了。              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诉,那时我们平时尊敬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们除开无聊赖地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谓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这几种笑声发自我们的口里,自己听到,心中生个不可言喻的恐怖,或者又引起另一个鬼似的狞笑。若使是由他人口里传出,只要我们探讨出它们的源泉,我们也会惺惺惜惺惺而心酸,同时害怕得全身打鼓。                 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②。       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说尽此中的苦况,传出“笑”的悲剧的情调。         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因为生活是可留恋的,过去的是春天的日子,所以才有伤逝的清泪。若使生活本身就不值得我们的一顾,我们哪里会有惋惜的情怀呢?当一个中年妇人死了丈夫的时候,她嚎啕地大哭,她想到她儿子这么早失去了父亲,没有人指导,免不了伤心流泪,可是她隐隐地对于这个儿子有无穷的慈爱和希望。她的儿子又死了,她或者会一声不响地料理丧事,或者发疯狂笑起来,因为她已厌倦于人生,她微弱的心已经麻木死了。  ‎ ‎       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眼泪真是人的甘露。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常常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故意去臆造些伤心事情,想到有味时候,有时会不觉流下泪来,那时就感到说不出的快乐。现在却再寻不到这种无根的泪痕了。嘟个有心人不爱看悲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的确不错。我们精神所纠结郁积的悲痛随着台上的凄惨情节发出来,哭泣之后我们有形容不出的快感,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我们的心灵忽然间呈非常健康的状态。       果戈里的著作人们都说是笑里有泪,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的泪,所以他的小说会那么诙谐百出,对生活处处有回甘的快乐。                中国的诗词说高兴赏心的事总不大感人,谈愁语恨却是易工,也由于那些怨词悲调是泪的结晶,有时会逗我们洒些同情的泪;所以亡国的李后主,感伤的李义山始终是我们爱读的作家。               天下最爱哭的人莫过于怀春的少女和在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色彩最浓,最不虚过的生活。人到老年了,生活力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枯了,剩下的只是无可无不可的那种行将就木的心境和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我所怕的微笑。       十八世纪初期浪漫诗人格雷在他的诗里说:       流下也就忘记了的泪珠,       那是照耀心胸的阳光。       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每个人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了……(文章有删改) [注]①梁遇春:(1906-1932)现代散文家。②幡:一种窄长的旗子。 12.“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请分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6分) 13.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4.“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4分) 15.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请简要分析。(6分) 六、(12分) 16.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4分)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我国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7.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4分)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大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18.今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4分) 七、(70分) 19.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⑴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⑵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 ‎⑶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一、(6分,每小题3分)1.B    2.D       二、(6分,每小题3分)3.C    4.C       三、(12分,每小题3分)5.B    6.A    7.C    8.A       四、(24分)       9.(10分)       ⑴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⑵翻译       ①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②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10.(6分)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11.(8分)       ⑴①渺淹海之一粟②羁乌恋旧林③便胜却人间无数④何人不起故园情⑤齐彭殇为妄作⑥留取丹心照汗青⑦学然后知不足⑧君予坦荡荡       ⑵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20分)       32.(6分)       ①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       ②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       ③当我们一生忙碌,费尽心机,却不知生的意义而感到悲哀时,我们只好吃吃地笑。       意思答对即可。       13.(4分)       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意思答对即可。       14.(4分)       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的状态。       意思答对即可。       15.(6分)       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从中翻出新意:透过笑看到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看到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文章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表现出作者的机敏与睿智。       意思答对即可。       六、(12分)      ‎ ‎ 16.(4分)       第一处错误是“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或改为“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       第二处错误是“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       第三处错误是“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丈本形式的进化”,改为“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多媒体形式的进化”。       17.(4分)       示例一: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       示例二: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白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意思答对即可。       18.(4分)       示例:尊敬的连战先生,我们福建学子热烈欢迎您回乡祭祖,愿您“寻根之旅”顺利、圆满和愉快,期盼您和家人常回家看看。       意思答对即可。       七、(70分)19.(70分)(略)‎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福建卷)‎ 第I卷(选择题 共21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努力。政府应以政策工具调控市场,以强大的市场力量逼迫市场主体选择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大的经济体,高能耗与低能效相叠加,使能源环境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如果说目前这一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带有客观必然性,那么,能源低效率是不能容忍的。‎ 降低能耗强度的根本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但不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就不能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十一五《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行动,但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主要受经济力量的驱动。‎ 面对能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是实现节能目标的一种重要措施。但面对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极其复杂状况,以政府人员的判断层层下达指标,很难做到科学合理。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包括价格、法规、技术标准、经济激励等措施,通过市场起作用,着重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市场主体的节能环保是一种经济行为;实现节能目标,要素价格和环境监管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生产要素价格通过市场充分地反映稀缺程度和严格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监管,附以税费的激励,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 ‎1.依据文意,不属于“节能环保”措施的一项是 A.改善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从而降低能耗强度。‎ B.实现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 C.通过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实现节能目标。‎ D.政府的政策通过市场起作用,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济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能源的低效率是必须改变的。‎ B.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必须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 C.以政府人员的判断层层下达指标,在复杂状况下,难以做到科学合理。‎ D.市场主体的节能环保,带来了经历驱动力,促进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立体光子结晶”作为可以操控光波的新材料,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光子结晶”是指其构造精细,如光波一般,且晶粒呈立体排列的某种结晶材料。由于其具有周期性的排列方式,所以当反射光波时,对特定波长的光线就可以进行增强或者减弱的操作或控制。‎ ‎  日本大阪大学的高原淳一助教授使用光子结晶,开发出了环保型的白炽节能灯泡。由于普通的白炽灯泡会产生红外线而发热,所以其能量转换和使用效率很差。如果能够有效地阻止灯丝上红外线的放出,而让电能更多地转换成可见光,就可以制造出高效节能型照明灯泡了。‎ ‎  高原助教授和日本京都大学风险商用实验室的川弘助手等,正在开展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光子结晶的研究工作。所谓“自我组织化”,是指分子或小液珠等具有自我形成某种有规律结构的能力。比如,雪花的结晶会呈现出星形或六边形等的结晶,就是白雪的结晶,通过“自我组织化”而形成的。利用自我组织化现象,就有可能以较低价格,制造出光子结晶来。‎ ‎  高原助教授首先采用硅珠开始研究。利用含有硅粒的液体,将物体浸泡后,再晾干,反复多次进行实验。终于通过自我组织化现象,得到了出色的光子结晶。利用该项技术,把灯泡覆盖上某种光子结晶,就可以制造出七色辉映的灯泡。而且如果对这种灯泡放射出的光线进行检测的话,就会发现其红外线放射已被有效地抑制了一些。‎ ‎  高原助教授指出:“现在虽然尚未实现利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出钨丝上的光子结晶,其技术实用化仍然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在构建精细加工理论研究方面,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降低加工费用,推出更多更好的环保产品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 ‎3.下列对“光子结晶”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光子结晶”是指构造精细、晶粒呈立体排列、可以操控光波的新材料。‎ B. “光子结晶”具有周期性的排列方式,可以控制特定波长的光线的强弱。‎ C. “光子结晶”作为一种光学新材料,其能量转换和使用效率较高。‎ D. “光子结晶”能有效抑制从灯丝中放射出红外光波,让电能更多地转换成可见光。‎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分子或小液珠的自我组织化现象,就能以较低价格制造出光子结晶。‎ B.研究表明,只用采用硅珠,才能制造出色的光子结晶。‎ C.研究表明,把灯泡覆盖上某种光子结晶,可以制造出七色辉映的灯泡。‎ D.运用精细加工理论,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人们制造出了钨丝上的光子结晶。‎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书博鸡者事 (节选)‎ ‎(明)高启 ‎ 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②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③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④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 ‎【注】①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 ②臧氏之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 ③嗛(xían):怀恨。 ④褫(chĭ)剥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看不起 ‎ B. 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 诚:果真 ‎ C. 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数:责备 ‎ D. 今姑贷汝 贷:借给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博鸡者遨于市 B. 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 师不必贤于弟子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C. 豪民气尽,以额叩地 D. 博鸡者因告众曰 ‎ 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 相如因持璧却立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搏鸡者一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使性好斗,所以乡里侠者都瞧不起他。‎ ‎ B. 袁州路长官施政,多有利民之举措,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他也因年龄大、品德好而自负,以至遭人陷害。‎ ‎ C. 臧使者因为袁守的一句话,而不惜滥用权力,以报私怨,实属狠毒暴横之人。‎ ‎ D.搏鸡者能够成名,是因为他见义勇为,既惩治了豪民,又为袁守申冤,并使臧使者被黜。‎ 第II卷(共129分)‎ 四、(32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3分)‎ ‎ 译: ‎ ‎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 ‎ 译: ‎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 答: ‎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分)‎ ‎ ‎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 ‎ ‎10.默写。(6分)‎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2)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亲朋无一字, 。(杜甫《登岳阳楼》)‎ ‎(5) ,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6)过春风十里, 。(姜夔《扬州慢》)‎ ‎11.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100字左右)。(10分)‎ ‎(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2)《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 ‎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 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 ‎(3)“关女儿禁闭”和“抢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两个情节,这些均与那个梳妆匣有密切的联系,请简述梳妆匣的来历。‎ ‎(4)《巴黎圣母院》中流浪人为什么攻打圣母院?此事结局如何?请简述。‎ 五、(17分)‎ ‎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们的一枚。 ‎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路,而起点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一片绿叶,却留下了一条根。 ‎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了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 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的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那个屋檐。 ‎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 叶落归根,是我老了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邻居家都很困难;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 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着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 天冷了,它们一排排的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母亲去了,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所包裹。 ‎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12.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 ‎ ‎ ‎ ‎1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这个世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 (1)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 ‎ ‎ ‎ (2)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1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 ‎ ‎ ‎ 六、(10分)‎ ‎15.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人们英雄纪念碑那巍峨的碑体、优美的轮廓、饰有卷云与垂幔的碑顶,无一不让人顿生瞻仰、思念之情。这座纪念碑是由杰出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这一点,想必尽人皆知;对于他的助手、当代中国建筑大事吴良镛也参与了有关设计方案的讨论,或许鲜为人知。‎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16.根据下面的示例,请另选一组事物,运用联想和对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某种认识(不拘泥于句式,40字以内)。(3分)‎ ‎ 示例:‎ ‎ 鲜花虽然娇艳,但经不起风吹雨打;小草看似寻常,却更能承受酷暑严寒。‎ ‎ 答: ‎ ‎17.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3分)‎ 卫生部4月30日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同时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口腔卫生处,负责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 ‎ 据介绍,全国牙防组是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的牙病防治组织。牙防组自成立以来,在改善大众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水平、监测口腔疾病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  公告指出,随着近年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和行业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牙防组已难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卫生部决定予以撤销。牙防组撤销后,原承担的工作由卫生部统一安排,群众性牙病预防保健技术工作和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将以委托形式交专业社团或机构承担。‎ 标题: ‎ 七、(70分)‎ ‎18.作文。‎ ‎ 题目:季节 ‎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福建卷)参考答案 一、(6分,每小题3分)‎ ‎ 1、B 2、D 二、(6分,每小题3分)‎ ‎ 3、C 4、C 三、(9分,每小题3分)‎ ‎ 5、D 6、D 7、A 四、(32分)‎ ‎ 8、(1) ①(3分)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②(4分)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 (2)(3分)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意思对即可)‎ ‎ 9、(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 10、(1)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抚孤松而盘桓 (3)我欲因之梦吴越 ‎ (4)老病有孤舟 (5)白露横江 (6)尽荠麦青青 ‎11、答案要点:‎ ‎(1)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2)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3)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伯父葛朗台,但葛朗台不念亲情要打发他走。查理为了替亡父还债,选择去印度经商.却缺少盘缠。欧也妮十分同情查理的遭遇,把自己的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他,查理把嵌有母亲肖像的镶金梳妆匣作为定情物托付她保管。‎ ‎(4)爱斯美拉达被伽西莫多救到圣母院后.国会再次判决她死刑。这激起了巴黎流浪人的愤怒,因此他们深夜攻打圣母院要搭救她。伽西莫多不明真相,在教堂里奋勇抵抗。克洛德趁乱骗出爱斯美拉达。国王下令镇压流浪人,致使圣母院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五、(17分)‎ ‎12、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意思对即可)‎ ‎13、(1)因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 ‎(2)抒写了对母亲深情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已经没有机会报答母爱的遗憾。(意思对即可)‎ ‎14、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六、(10分)‎ ‎ 15、(4分)‎ 错误 改正 第一处:顿生瞻仰、思念之情 顿生敬仰、思念之情(或去掉“瞻仰”)‎ 第二处: 对于他的助手 至于他的助手(或“对于”改为“而”,或去掉“对于”)‎ ‎ 16、(3分)略 ‎ 17、标题:卫生部撤销全国牙防组(或:全国牙防组被卫生部撤销)‎ 七、(70分)‎ ‎ 18、(70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逆和愿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保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往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杯一下子点燃起来。这种脱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 ‎ 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化为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标志、符号,乃至经典。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容器,现在却被视为艺术珍品,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甚至要装上报警器保护起来。但是,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离开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远,我们还不应“历史地”去对待它们,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的活力,让它们重新回到今天的生活中来。也就是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当顺应时代的转型,做到既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富有时代的朝气,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B.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 C.许多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转化为历史文化,有的还成为经典。‎ D.应该通过努力,让那些还没有完全从生活中消失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项曲解原意,由原文“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知。A、C、D三项可以筛选和整合第一段和第二段信息看出均为正确选项。】‎ ‎2.下面列举的现象,与文中“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A.在唐装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这种服装兼具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 B.研究和借鉴马家窑陶器的传统制作工艺,用以开发新的陶器产品。‎ C.把传统京剧《将相和》改编为西方话剧,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D.春节时,用“福”字剪纸代替过去的门神,使传统的情感有所寄托。‎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需要准确理解原文信息来作答。C项强加因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弃乎!婴诚率之。”乃令粪洒②政席,尊残③而扎之。‎ 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摈④。夫子扎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骈,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读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赠:自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③骖: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仅节。④摈:道“傧”,傧相。‎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已 诎:屈从 C.请鬻于世 鬻:卖 D.免人于厄 厄:困境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 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暴”, 根据上下文词义和用法推断可知,应为“突然”。】‎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因载而与之俱妇 ‎②以其求患之深而无不在也 B. ①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 ①而申乎知已 ‎②胡为乎迎迎欲何之 D. ①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之”, 一为代词,他;一为助词,无实义。B项“而”,两者皆表顺承,无实义;C项“乎”,一项相当“于”,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对于;一项用在句中,表停顿。D项“以”,一项表凭借,译为依据;一项表示动作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直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运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散,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的信息。】‎ 第Ⅱ卷(共135分)‎ 三、(32分)‎ ‎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用之则行,舍之则哉,惟我与尔赴有夫!(3分)‎ 译:          ‎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分)‎ 译:                  。‎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4分)‎ 答: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第(1)句注意“行”、“藏”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由”、“道” 等词的落实。第二问要注意同为儒家圣人,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将《论语》和《孟子》相结合进行观点比较,要求考生综合能力更强,体现了考题的新意,也是一种最佳的命题方式。】‎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本诗可看为山水田园诗,注意从诗歌的意象入手,从景与情的关系来把握作者的情感。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烟光凝而暮山紫。(五勃《腾王阁序》)‎ ‎(2)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4)          ,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5)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叶子本是并肩密密地挨着,          。(朱自清《荷塘月色》)‎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师说》、固然是名篇,学生们都读过,但此次考核的句子算不算“名句”,却值得商榷——毕竟,文中更经典的句子多得是;对于考题中句子,不少学生只能记得个大概。值得商榷的另外一点是,其中有一道选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但2008年《考纲》中规定:默写考查的是古人的诗文以及名篇名句,这一小题有些违背《考纲》要求。另外,高中生究竟还有没有必要背诵识记现代文学,这也值得商榷。】‎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关羽身在曹营心怀故主,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就决意要离开曹操,曹操设法挽留他,但关羽去意已定,把曹操送给他的金银财宝和汉寿亭侯的宫印一并送还。这就是“封金挂印”的故事。(《三国演义》)‎ B.吴荪甫和同道成立了一个银行,并收购了几个工厂。山于战事频繁,企业发展受扼制,吴荪甫面临困境。尽管如此,此时的他还是为自己打气:“不!我还是要干下去!”(《子夜》)‎ C.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后,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双双与赵辛根等人一道前往三间大学任教。他们一行受到了校长高松年的热情和真诚欢迎。(《围城》)‎ D.德·蓬风先生去世后,作为丧子的欧也妮虽然每年有八十万法郎的收入,但生活仍和做姑娘时一样。她根本不把金子放在心上,一心只向往天国,并不停地暗中帮助那些受苦的人。(《欧也妮·葛朗台》)‎ E.颞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落娃,便鼓起勇气当面向她忏悔,并表示愿意娶她以赎罪;玛丝洛娃宽恕了他,并请求他向法院疏通减刑。(《复活》)‎ ‎10.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下面是鸣凤跳湖前的心理活动,其中的“一堵墙”可以有哪些理解?‎ 周围是那样地静寂,一切人间的声音都死灭了。她静静地倾听着,她希望再听见同样的叫声,可是许久,许久,都没有一点儿动静。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永远有一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 ‎(巴金《家》)‎ ‎(2)请你谈谈下面画横线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这时,加西奖多重新抬起眼睛去望埃及姑娘,看见她的身子吊在绞刑架上,远远地在她的白衣服里作临死的痛苦的颤抖。随后他低下头去看看直挺挺躺在钟塔下面的摔得不像人样的副主教,他从心底里发出了一声鸣咽:“啊!都是我爱过的人呀!”‎ ‎(雨果《巴黎圣母院》)‎ 第(  )题 答:         ‎ ‎【解析】【9、10两题重点考查考生阅读和理解并鉴赏中外文学名著的能力。‎ 文学名著选段部分的考查,突破了以往的单纯叙述,原来文学名著考题只要求情节叙述,今年的考题要求阅读名著后理解原文的“心理活动”,谈谈名著主人公所表达的“情感”,比原来的考查要求更广阔、更科学,这也是将来课改的发展方向。值得商榷的是,今年名著所考的简述题所出自的作品与去年相同。另外,总共是要求9篇的名著阅读,在考试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就有《三国演义》等7篇。说明考试对名著阅读的覆盖面非常大,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看名著,而且一定要看透,看懂】‎ 四、(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吟风 张绪佑 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阶上的盆景吹得落叶满地。昨日还是满树黄叶的银杏,怒然间只剩光骨临风了。季风就这样将冰清玉洁的冬姑送临。‎ 日复一日,当我在踏上门前的台阶,总要留心关注这盆银杏的生态。四时的变换,世情的冷暖、心境的忧乐,似乎都是伴随着季风而变幻,从它的生命常态中显现出来。新岁来临时,当春风悄悄拂过,银杏的秃枝上就萌发了嫩绿,绿叶漫漫地展开了翅膀,将新的生命张扬。满眼的碧绿带着极好的心情,又迎来了凉爽的夏风,将生命的热情推向极致。当夏至尽头,气爽的高秋带来了新的生命信息,满树的金黄预示着生命的成熟,尽管它并未结出半盈的硕果。秋后的寒风无情袭来,它便逆时地脱下金色的外衣,将生命珍藏,将希望孕育。生命之树就这样随着季风而四时变幻。‎ 风是什么?风是大气的精灵。集日月精气于心,集天地灵气于表,集山川海洋豪气于怀,化作流畅的血脉,灵动的气韵,去感受世界,去催生万物。人间万豪,山川陡变,唯有风最敏感。‎ 风是人间的使者。风既带给人们高山的传岸气质,又带给人们大海的宽广胸怀;既可给人们带来心高气爽的愉悦,又可给人们带来秋尽叶落的慈怜;既带来春燕的呢喃,又带来秋雁的长吟……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救人识时应世,临风应对四时的变换。保持生命之树不衰。‎ 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风刀犀利,岁月无涯,数万年雕塑了无数沟壑、奇山异水,雕塑了古道,雕塑了枯树,雕塑了瘦词,雕塑了自然界这个大盆景。塑了霜,塑了雪,塑了云,塑了雾,塑造了有形和无形的自然境界,留下了万年不衰的艺术创意。‎ 风还是忠实的史学家。它用如橡巨笔席卷千年,纵横天下,翻江倒海,将历史记在了悬崖,记在了洞穴,记在了无数次山川巨变之中,记住了无数个破败的衬落、庭院和宫殿里。伴随着多少次战火烽烟,多少回山崩海啸,多少代历史变迁,它记下了千里大漠,记下了秃岭荒原,记下了古罗马斗兽场、古楼兰王国、圆明圆废墟、深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它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记下了人生,把下了人世的艰辛、生活的印痕、岁月的磨难。将这一切刻写在每一个人的额头上、须发间。‎ 疾风知劲草,敢爱敢怒,颇具英雄气度。有时狂怒号,摧枯拉朽;有时暴性陡起,肆虚山河;有时和煦可拘,遍布抚爱。风有怀柔、有激越、有狂放、有悲壮。古来多少英雄把酒临风,抒发豪情,畅怀壮志。刘邦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去飞扬”的《大风歌》。荆柯沸怀壮志,临风唱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命慈壮。血战沙场的勇猛将士,面对死亡唱起了“风雪满弓刀”的豪情。风是有情的,风是有骨的。英雄所爱的是大风的一千里豪迈,是义无反顾的铮铮风骨。在临风之时,那些随风而倒的墙头小草缺少的正是这种风骨。‎ 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日月经天,乾坤朗朗,是季风万年不衰的永久风源。悉清前的风汤涤世俗尘埃,将世界催化得更清纯、更壮丽!‎ ‎(文章的个别文字有作改动)‎ ‎11.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3分)‎ 答: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把握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的能力。解答需要联系前后文,适当分析文章结构的作用。这一题考的是开头的作用,从开篇点题、为下文作铺垫等方面入手,并适当结合文章内容解析。】‎ ‎1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还应适当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3.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8分)‎ 答: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综合解答。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注意观点和文中语句的有效结合,并言之成理。】‎ 五、(16分)‎ ‎14.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美国卡地夫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起程,前往调查大西注深处地壳失踪之谜。‎ 通常情况下,地慢由数公里厚的地壳所覆盖,但科学家发现,在大西洋中部约有数千平方公里布置内的地壳似科大面积失踪,地慢直接暴露在水下‎3000米左右的海底。卡地夫大学地球、海洋与行星科学学院的海洋地质学家克里斯认为,这有如发现了地球表面的伤口。他表示,该处虽不是壳失踪的唯一之处,但可能是最有意义的一处。一般来说,当板块断裂后,地慢将通涌出,形成岩浆。而这种通常的情况没有发生,说明一定存在某种原因。科学家希望了解该处的地壳是否从来就不存在,还是因为发生大规模地层断裂所致。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科学家希望搞清楚,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克里斯将参加由特勒姆大学涛洋地球物理系教授罗杰·塞尔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按乘库克号科学考察船,前往停得角群岛和加勒比之间的区域通行考察。科学家将利用声的技术形成海底纳图像,并利用海下机器人钻取岩芯样本。科学家认为,这次考察将为深入研究和了解地慢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并可能加深对板块的造的理解。‎ ‎(1)从上面文字材料中提取三个关键词      、      、     。(3分)‎ ‎(2)阅读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克里斯为什么认为“可能”?为什么认为“最有意义”?(3分)‎ 答:            ‎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出关键词,这也是语用题中首次出现此类考点,“提取关键词”通常属于阅读理解题的范畴,放在语用题中有些混淆考查的目的,究竟是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还是考查概括能力?】‎ ‎15.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然后加以解释。(2分)‎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再如①           。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斥现公开抢劫、暗中偷盗的行为;再如②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同时把成语考点放在其中,是一种创新题型,强调了语言的运用和解释】‎ ‎16.今年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就全球粮食价格飘升可能引发的后果发出预警。阅读下面图表,请你就我国粮食问题写一条宜传标语(16字以内)。(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属于图文转换类型。同时首次用图表的形式要求考生写宣传标语,是今年我省语文命题的一种创新题型。】‎ 注:灰线为耕地面积,黑线为粮食产量。‎ 答:        ‎ ‎17.明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5分)‎ 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 尊敬的老题、亲爱的同学;晚上好!          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重点考查的是简明、连惯、得体知识的综合考查,同时要求生动,对考生的要求较多。要求以晚会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开场白。这一道考题与新教材要求考查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衔接得较好,在考查语言交际环境中,向新课标方向靠拢,高中新课改教材中有此类的训练,强调新课程对语文说的能力的重视。】‎ 六、(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与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磁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作文题出得比较好,沿用了近年福建省坚持开放性的命题风格,给考生留下较大的写作空间,不同程度的考生可以把握各自写作的难易程度。这两年,福建的高考作文题都体现了让考生去用心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从水的味道中来品味我们的生活,这三种饮料就是生活的滋味。题目给学生的材料内容不会太为难学生,而且按甜、苦、淡,选择其中一种就可以写成一篇文章,三种都写也可以,限制不多,可塑性强,非常符合考生的心理,与老师的预期比较吻合。从这方面来说,这是一道难易适中的题。不同的考生根据各自对人生的理解不同,写浅写深都行,较好的学生还能挖掘出较深的立意,容易出现优秀作文。同时,今年首次以新 材料作文来命题,这是在话题作文、图文作文、命题作文后的又一项创新,体现了福建近年来自行命题在稳中不断求变。‎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6分,每小题3分)‎ ‎1.B 2.C 二、(9分,每小题3分)‎ ‎3.A 3.B 5.B 三、(32分)‎ ‎6.(1)①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 ‎②(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走向,(就)走自己的路。‎ ‎(2)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意思对即可)‎ ‎7.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 (言之成理即可)‎ ‎8.(1)潦水尽而寒潭清 ‎(2)影人平羌江水流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山围故国周遭在 ‎(5)挟飞仙以遨游 ‎(6)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9.C E (C.①“往三闾大学任救”是在订婚前。②“热情接待和真诚欢迎”有误。E.①聂赫留朵夫此时没有向她求婚。②当时的玛丝洛处没有宽怒他,也没有请求他向法院疏通减刑。)‎ ‎10.(1)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是横亘在鸣风与觉慧之间的一道高墙。鸣凤的丫环地位与觉慧的少爷地位也是阻隔他们思想、情感交流的一堵墙。(可以有其它理解,如:当鸣凤决定离开人间时,她与觉慧又产生了死者与生者之间的一堵墙。三项答对二项即可)‎ ‎(2)加西莫多对克洛德,由原先的感恩到认清他丑恶的灵魂,并他掾下钟塔。这声呜咽表现了加西莫多分清善恶之后由爱转恨的复杂情感。而对爱斯梅拉达,这声呜咽则包含着加西莫多深深的爱和对她死去的悲恸之情。‎ ‎(意思对即可)‎ 四、(17分)‎ ‎11.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12.风从外在看,在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时时在重新雕塑着一个新的世界。风从本质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大陆,颇有英雄气度。‎ ‎(意思对即可)‎ ‎13.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徙”,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 ‎(意思对即可)‎ 五、(16分)‎ ‎14.(1)地壳 失踪 考察(调查)‎ ‎(2)“可能”:因为这还只是他的主观推测,有待于科学考察的验证。“最有意义”:因为通常的情况没有发生,说明一定存在另外某种原因;而这“原因”正是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切入口、关键处。‎ ‎15.示例:①“明人不做暗事”,赞扬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②“明哲保身”,多指为了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6.示例: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保护耕地,珍惜粮食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杜绝耕地抛荒,禁止滥占土地 粮食安全问题应当警钟长鸣 ‎17.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二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杯、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日。)‎ 六、(70分)‎ ‎18.作文(略)‎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 一、 古代诗文阅读(27分)ks5u.com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 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题。‎ 张自新传 ‎   [明]归有光 ‎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 有删节)‎ ‎[注]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轻儇:轻佻,不庄重。‎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索了者 了:明白,了解 ‎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 ‎ D.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 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挚语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5分) 译: ‎ ‎(2)自薪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4分) 译: ‎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 ‎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三国演义》)‎ B.吴荪甫雄心勃勃,总想扩大自己的事业。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益中信托公司,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几个小厂,并准备加以扩充。他希望自己生产的灯泡、肥皂等日用品将来能销往乡村。(《子夜》)‎ C.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工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慧的房间时,觉慧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家》)‎ D.马斯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被诬告的马斯洛娃伸冤,涅赫柳多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涅赫柳多夫决定陪她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但是,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决定与西蒙斯结婚。(《复活》)‎ E.老葛朗台的葡萄园这一年收成非常好,他十分高兴,于是从太太的衣柜里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送给了一直为主人效忠的拿侬。这是老葛朗台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中最贵重的一件。(《欧也妮·葛朗台》)‎ ‎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红楼梦》中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 答: ‎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穷诗人甘果瓦与爱斯梅拉达结成名义夫妻的经过。 答: ‎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慎重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 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 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2)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 三、现代文阅读(12分)高考资源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尺度 彭程 ‎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物、行为、时间,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下,有两个字是躲避不开的:尺度。几乎多有的领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参与而存在、运行,自足自立。‎ ‎ 尺度具有相对性。在某个人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的叫喊“不创造毋宁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付出整个身心。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隔膜、误解乃至对抗,小到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代沟,大到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 ‎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当代哲学家雄特跟斯坦放弃巨额家族遗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辞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喝和。这些人当然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也许梭罗概括的最到位:“如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他听到了另一种歧点。”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冲破流俗,因为他们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更能窥见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们更乐于自己决定怎样迈步。‎ ‎ 这就接近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尺度的核心是个性。或者说,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美貌。一条因果之链连接了二者。而所谓个性,不过是源自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由此而生的特异的行为姿态。在常人难以理解之处,特立独行这凭借自己的尺度成就了不寻常的人生。‎ ‎ 越是在这个复制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就越显得重要。而个性的极致是与尺度的臻于极致互为表里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不容乐观,众多的生命样式都仿佛在一个模子里铸成,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们对此每每视而不见。据说随着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除看得享长寿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体,你大可选择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这当然令人雀跃,但为什么很少听人谈及要为自己选择独特的生存尺度呢?为什么不努力将尺度设定的更合理、更美好、更杰出呢?‎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即使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也有他们自己的尺度。‎ B.第三段列举维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类”示例,并引用梭罗的名言,是为了证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观点。‎ C.由于现代可以运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因此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复制的时代”。‎ D.作者在文末运用两个问句,对忽视个性的流俗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就个性化生存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 E.本文开篇提出“尺度”的话题,接着论述其“相对性”,在阐析其“普遍性”中的“意外”,而后提示出“尺度的核心是个个性”。‎ ‎10.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 答: ‎ ‎11.结合本文,举例阐述你对“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相貌“这句话的理解。(4分)‎ ‎ 答: ‎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 阿庆 ‎ 丰子恺①‎ ‎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航海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跳着一但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只打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内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前简单的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② ——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 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 ‎ (原载‎1983年2月9日《文汇报》 略有删减)‎ ‎ 【注】①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作家。‎ ‎②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② :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 ‎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 他没有其他嗜好,吧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 ‎ 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 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 ‎ 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 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 ‎ 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 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值得废然而罢”,也有 通俗的口语,如“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 ‎ 13.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4分)答: ‎ ‎ 14.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 点。(6分) 答: ‎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 寂静钱钟书 周灿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圆日墓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 无论是人们熟悉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于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海。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升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息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20年后的‎12月19日 ‎,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声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 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 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列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13. 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答: ‎ ‎14.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深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答: ‎ 五、语言文字的运用(10分)‎ ‎15.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3分)‎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只是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 答: ‎ ‎16.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 ‎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5分) 答: ‎ 六、作文(70分)‎ ‎17.题目:这也是一种 ‎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 ‎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 1.(1)哀民生之多艰 金就砺则利 ‎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人道寄奴曾住 ‎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徘徊于斗牛之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 2.C 3。B ‎ 4.(1)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 (2)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它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 5.(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 AE ‎7.(1)答案示例:儿媳秦可卿死后,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物。这时,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王熙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协理丧事。‎ ‎ (2)答案示例:干果瓦被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舞姿吸引,一路跟随他,侮辱乞丐王国。如果没有乞丐王国的人嫁给他,他就要被处死。出于对干果瓦的同情,爱斯梅拉达按照摔罐成婚的规矩,与干果瓦结成名义夫妻。‎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1)C ‎ (2)答案示例:“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 ‎(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 三、 现代文阅读(12分)‎ ‎9. BC ‎10.尺度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判就不同,因此造成了隔膜、误解甚至对抗,像墙一样,阻碍人们的交流。‎ ‎11.决定“尺度”的关键因素是人的个性。个性不同,由此产生的标准(尺度)也不同。维特根思坦和袁中郎等人的“尺度”异于常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个性独特,人生目标与众不同。‎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2. BD ‎13.答案要点:‎ ‎ ①阿庆旁听留声机,听几遍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表明他的音乐悟性高于其他听众。‎ ‎ ②夏天晚上,阿庆在河沿为众人演奏,大显身手,很受欢迎,体现他的演奏技艺高。‎ ‎ ③用一青年学胡琴与阿庆拉胡琴比,突出阿庆心灵手巧,独具音乐天赋。‎ ‎ (如有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14.探究要点:‎ ‎ 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 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 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 ‎ (需结合阿庆形象探究。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2. AD ‎13. 答案示例: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 ‎(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14.探究要点:‎ ‎ 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 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 ‎ 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 ‎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5.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或,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 ‎ 16.(1)答案示例: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提现了不同的观念。)‎ ‎ (2)答案示例: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 ‎ (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六、作文(70分)‎ ‎ 17.略。w.w.w.k.s.5.u.c.o.m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分)‎ ‎(1)既见复关 。(《诗经·氓》) ‎ ‎(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3)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 ‎ ‎(4)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师说》)‎ ‎(5)挟飞仙以邀游, 。(苏轼《赤壁赋》)‎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诗经》《离骚》《劝学》《师说》《赤壁赋》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 误区警示: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1)载笑载言(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固前圣之所厚(4)孰能无惑(5)抱明月而长终(6)如今有谁堪摘 ‎2.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5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挥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 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 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 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 ③脱:偶尔 ④嘿(mò):悄悄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未及属稿 属:撰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 具: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 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贾:商人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 误区警示: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3分)‎ ‎① 引父足怀中以卧 ②立许字以女 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 ‎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 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⑥拯一人者一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所以选择B项。②③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焦翁。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②③⑥的选项可以排除。‎ 误区警示:本题的误区在于一是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二是对选择标准不明确,没有扣住“美好德行”来选,或是张冠李戴把⑥当成周维城的事迹 答案:B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因遭火灾,家道中落。‎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杜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时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理解不透彻,并且不能找出解题的敏感信息点。‎ 答案;A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2) ‎ 译: ‎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4分) ‎ 译: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其做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 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的翻译。肆,是名词店铺;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俟,翻译成等待;资,是动词资助;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 误区警示:本题的答题误区在于对重点字词错译、漏译;再就是翻译的辞不达意做不到文从句顺。‎ 参考答案:(1)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 ‎(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答案:踏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答案:A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三国演义》)‎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 C.就在吴荪甫等待眼前公债市场的斗争能传来一个好消息时,他从王和甫的电话中得知,杜竹斋已将资金投向了赵伯韬,背叛了自己。吴荪甫对着电话,大声地叫道:“我们大势已去了呀!”(《子夜》)‎ D.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 E.欧也妮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部送给了查理,她的母亲发现这件事之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欧也妮没有火取暖,只有面包和清水度日。查理给欧也妮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欧也妮·葛朗台》)‎ 解析:B项中“黛玉”应为“宝钗”,“晴雯”应为“莺儿”;E项“母亲”应为“父亲”,给欧也妮送吃的的不是“查理”而是“拿侬”。‎ 误区警示:本题误答原因是对名著情节记忆不准。‎ 答案:BE ‎8.筒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相关情节。 答: ‎ ‎(2)简述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答: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的理解和认识,考查对名著的某一情节进行叙述。《家》《堂吉诃德》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作品,对于题目所设情节应该比较熟悉,关键是简洁明了的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 误区警示:熟悉名著作品情节,识记情节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这也是名著阅读中的难点之一。‎ 答案:(1)(写出“冯乐山要把侄女许配给觉民”、“老太爷答应婚事”、“觉民逃婚”、“老太爷大怒”、“老太爷让觉慧替婚”、“老太爷死前才同意取消婚事”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2)(写出“叫桑丘去指挥打仗”、“种种狼狈相(用盾牌夹住身体、被人踩来踩去、晕过去等)”、“假总督身份暴露”、“医师让他走” 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3分) ‎ 答: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识。‎ (1) A、B、C三项在两端选文中都有依据,而D项“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是无中生有的。‎ (2) 解答本题要理解“乐取于人以为善”的含义,善于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我,去做善行,为社会和他人做有意义的事情。在表述是要表达简明扼要,文从句顺。‎ 误区警示:对于本题一是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认识。考生失误往往是理解和认识上的差距,语言表述也不容忽视。‎ 答案:(1)D ‎(2)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歇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看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连.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诗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 ‎(选白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 ‎10.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 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歇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 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 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概念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D项中“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是不准确的,文章第五段“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可以充分的证明这一点。A、B、C三项在文中都各有体现。‎ 误区警示:考生答题误区在于对原文重要概念的把握不到位。‎ 答案:D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顶是(3分)‎ 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 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是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C项把歌和音乐割裂开来,是不正确的,因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这两者是一体的,另外借助音乐更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的是“诗”而不是“歌”。‎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内容把握不准确,找不准题干的对应点,就无法做出正确选择。‎ 答案:C ‎12.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西周的作用。(3分)‎ 答: 。‎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对本文的解答要把握住文章的内容要点,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诗的作用的信息,整合作答。‎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容易失误的地方,除对内容要点概括不全外,还易表述混乱,辞不达意。‎ 答案:诗诗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医师形态的工具。‎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3-15题。‎ 春 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 (选自‎1980年4月8日《北京晚报》)‎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前三段,写北京春天时间段、风沙大,点明了北国春风的特点。‎ B.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有了别样的体会”,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 C.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对北国春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场景的感受。‎ D.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如南国春风与北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 E.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体会抒写的淋漓尽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A项、C项在文章的第一二段和第八段都有体现,并且分析准确。B项所说作者“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是错误的,和作者的观点正好相反;B项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不形成对比;E项对表现手法的说法是错误的,对北国春风不是欲抑先扬,而是使用了欲扬先抑。 ‎ 误区警示:考生误答本题原因,一是对文章内容不把我,而是对写作手法“对比”“欲扬先抑”等不理解。‎ 答案:AC ‎14. 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忘记北国的春风”?请简析。(4分)‎ 答: ‎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答题时要从全文着手,把握住江南春风和北国春风的特点,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特别是结合原文第一二段和倒数第三段作答。‎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考生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把握不到位,再就是表述不规范。‎ 答案:北国的春天时间短,风沙大,使作者怀念的江南的春风。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意思对即可)‎ ‎15.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6分)‎ 答: ‎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作品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目,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另有一番描述”,这样就可以得到启发,和开始第三段结合起来分析前后对比表现手法的使用效果。‎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考生审题审不出答题角度,没有注意到“这样写好在哪里”是对手法或语言的鉴赏。另外,规范合理的表述也不容忽视。‎ 答案: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3-15题。‎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王庆其 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内经》是从天研究到人,从人探讨到天,提出“人与天地相参”,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可以认为,《内经》是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 ‎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于是,它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心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思路,《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①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②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③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内经》的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 令人惊奇的是,《内经》“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表现在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这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 (选自《的现代魅力》,‎2010年1月2日《文汇报》,有删改)‎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内经》“天人合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只要人研究清楚了“天”,也就清楚了“人”。反之亦然。‎ B.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视为《内经》“天人合一”理论在诊治疾病时的具体运用。‎ C.《内经》中“人事”,是指暂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即指人体身心健康状况。‎ D.《内经》认为诊断“人”的病,不仅要关注“人”的生理状况、心理因素.还要考察“人”生活的社会、自然环境。‎ E.今年医学界提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证明《内经》时代的医学比现代更发达。 ‎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A项理解过于绝对与僵化,这一点在文章第二段可以印证。C项对“人事”的解释和原文第四段相对照可以看出太狭隘,不全面。E项的内容纯属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个意思。‎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考生对重点词语理解存在差距,并且不能忠实于原文,加上自己的理解造成误选。‎ 答案:BD ‎14.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请简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本题的解答紧扣文中对应点倒数第二段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误区警示:对对应点内容理解不到位易使答案流于肤浅,表述不准确。‎ 答案:依据《内经》“天人合一”‎ 的理论,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因此,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意思对即可)‎ ‎15.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6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作答时要把握住“启示”并且结合全文,从题目中的这句话出发。只要是启示,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考生拿到题可能无从下手,要进行充分审题,才能找准作答角度。此外还要注意启示与文本的结合,并且表述要完整规范。‎ 答案:示例一:‎ ‎《内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打启迪。我们要认真的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出现的生命力。‎ 示例二:‎ ‎《内经》这样的文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美轮美奂的大型文艺晚会。《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 ;《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世界共襄》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祝愿。‎ ‎(1)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1分)‎ ‎ 改为 ‎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能用来形容文艺晚会,可以用丰富多彩。‎ 误区警示:对成语的把握不到位,望文生义,没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就可能照成无用。‎ 答案:示例:“美轮美奂”改为“丰富多彩”。 ‎ ‎(2)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A.描写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 ‎ B.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 C.吹响了“潮平浪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 D.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了语言的衔接。对本题的解答要紧扣上下文。因为前文《相约上海》是欢快的歌舞,所以不能用“描写”可以排除A项,也不能用“吹响”或“勾勒”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因为是世博会,所以B项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最合适的。‎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设置了迷惑项,考生如不能把握前后文就做不出正确选择。‎ 答案:B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佳,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 解析:本题考查了压缩语段的能力。对本题的解答要把握住两段文字的核心内容,说的是中外节日的相互融合问题。‎ 误区警示:本题解答误区在于如何把握核心信息,再就是简洁概括的语言描述。‎ 答案示例:节日文化相互交融。(意思对即可)‎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150字左右)(7分)‎ 答: ‎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析综合表达能力,非常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的看法要有此而发。‎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个人认识的出发点是否基于题目材料,另外观点是否合理且能自圆其说。‎ 答案:观点一:我们要继承民族文化遗产。‎ 观点二:过年,只要快乐就行。‎ 观点三:正确引导,健康过节。‎ 示例:正确引导,健康过节。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的洗礼。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过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温馨。每一个对节日的看法与过法的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那些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辣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走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十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载笑载言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固前圣之所厚 ‎(4)孰能无惑 ‎(5)抱明月而长终 ‎(6)如今有谁堪摘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D 3.B 4.A ‎5.(1)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 ‎(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A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BE(B项“黛玉”应为“宝钗”,“晴雯”应为“莺儿”。E项“母亲”应为“父亲”,“查理”应为“拿侬”。)‎ ‎8.简单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写出“冯乐山要把侄女许配给觉民”、“老太爷答应婚事”、“觉民逃婚”、“老太爷大怒”、“老太爷让觉慧替婚”、“老太爷死前才同意取消婚事”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2)(写出“叫桑丘去指挥打仗”、“种种狼狈相(用盾牌夹住身体、被人踩来踩去、晕过去等)”、“假总督身份暴露”、“医师让他走” 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二) 文化经典阅读(10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1)D ‎(2)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D ‎11.C ‎12.诗诗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医师形态的工具。‎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13.A C ‎14.北国的春天时间短,风沙大,使作者怀念的江南的春风。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意思对即可)‎ ‎15.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南国的春风,‎ 突出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B D ‎14.依据《内经》“天人合一”‎ 的理论,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因此,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意思对即可)‎ ‎15.示例一:‎ ‎ 《内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打启迪。我们要认真的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出现的生命力。‎ 示例二:‎ ‎ 《内经》这样的文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1)示例:“美轮美奂”改为“丰富多彩”。‎ ‎(2)B ‎17.(1)示例:节日文化相互交融。(意思对即可)‎ ‎(2)观点一:我们要继承民族文化遗产。‎ 观点二:过年,只要快乐就行。‎ 观点三:正确引导,健康过节。‎ 示例:正确引导,健康过节。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的洗礼。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过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温馨。每一个对节日的看法与过法的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那些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五、写作(70分)‎ ‎18.略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