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2019届高三3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临海市2019届高三3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ID:567439

大小:11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 2018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1.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3分) ( )‎ A.习总书记亲自布署(shǔ)的粤港澳大湾区,为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了新机遇。伴随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引擎(qín)已经启动。 ‎ B.中产阶级对教育的焦虑,从不断高涨的学区房价和愈(yù)发火热的补习班便可一窥 ‎(kuī)全貌。其背后的原凶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浮燥,由“坐立不安”走向“剧场效应”。 ‎ C冬天来临,天气越来越冷,很多耄耋(dié)老人都因过不了冬天这一关而去逝,他们的家人多悲怆( chàng)欲绝,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 D.曾创作多部脍(kuài)炙人口的武侠小说的金庸先生驾鹤西去,永别江湖,引发无数感慨与回忆。金庸作品再次掀起热潮,在部分书店售罄(qì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 电影界中存在一种残酷的“马太效应”。那些获得极大的关注度、被最大范围的观众 看到且能激发踊跃讨论的电影,[甲]背后往往存在着一个呕心沥血耕耘多年的导演,一个在业内非常强势的制片方或发行方,一段维持了多年的合作关系,以及一双深谙行业游戏规则的“推手”。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名声在外的欧美电影节很大程度上反而成了“被选择”的平台。[乙]在16年的时间里,促成《儿子的房间》《华氏911》《孩子》……等作品赢得金棕榈奖的法国发行人文森·马拉瓦赫总结过他30年的从业经验:如果认为在戛纳影展的入围和得奖能成为影片的市场助力、能让导演往后的职业道路顺畅,这是对电影节的错觉。[丙]时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的蒂耶里·福茂在2002年看到了阿彼察邦的《祝福》,决定不遗余力地在戛纳的平台上推荐这位泰国导演, 于是在8年后《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得到金棕棡奖时,阿彼察邦在众多东西方记者的眼中仍是个陌生人。‎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踊跃 B.呕心沥血 C.不遗余力 D.于是 ‎ ‎3.文中划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符号有误的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 A.人类能否正常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而鸟类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就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B.长期以来,视频的播放量已经成为衡量一部作品成功的指标,“刷流量”也已经是整个网络视频行业内部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C.新版物业条例将增加狗患治理规定,两次受罚者将被纳入严重失信名单,物业如对违规养犬坐视不管的,最高处以3万元以上罚款。 ‎ D.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是他给自己定下的“铁律”。‎ ‎5.将下面语句填入语段中,使语段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在横线处填写序号。(3分) ‎ 人的思想中不仅有科学理性,也有人文主义的意象感知。在地理思想中,意象更贴近生活,贴近人生,贴近具体的个人 。家乡情怀就是一种地理情怀.‎ ‎①对一个人来说 ②现在常说的“乡愁” ‎ ‎③无论这个人走到世界的什么地方 ④其实就是一种家乡地理情感记忆人 ‎ ‎⑤家乡是大地上一个永久性的坐标 ⑥心中永远驻守着对那个特定地方的深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 ‎2018年9月2日‎,浙江金华一小伙子骑电动车经过一路口时,扶起一位骑电动车摔倒的老人,没想到对方反报警称是被他撞倒。由于事发地点所在路段正在修路,暂时无法提供监控视频,老人的妻子更加嚣张,对小伙子破口大骂,并要求赔偿医疗费用。事发后,警方从事发地附近一家钢材店的监控视频发现,老人是自己摔倒后被小伙子扶起来的,由此证实小伙子并未撞到老人。终获清白的小伙子表示,将起诉对方,要求对方登报道歉,并索赔1元钱精神损害赔偿,希望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⑴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分)‎ ‎ ‎ ‎⑵你认为小伙子应该起诉对方并索赔1元钱精神损害赔偿吗?请阐述你的理电100字左右。(4分)‎ ‎ ‎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 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与传统文化同现代人的真实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 ‎ 首先,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现代人不管自觉与否,在其原初的意义上都是一个传统人。关于这一点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在其专著《论传统》中就做了专门的论述,所以这本书的第一章的标题就是“在过去的掌心中”。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人是用语言来进行思维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家园”。西方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就提出,语言是人类的共性,它有其共时性的结构性质。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认识外部事物,进行思考,实现人际交流,做出对外部世界事物判断的工具,仔细分析就发现,它本身就积淀了一个民族群体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而形成并传承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等,可以说它是一个民族群体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宗教信念等固化、形式化了的一种文化号,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同是赞美人、贬斥人,或者同是表示喜悦、悲恸、追求等意念的内容,各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截然不同的深刻根源,现代语言学对此可以做出充分的证明。‎ 其次,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与传统文化是作为这个国家民族的成员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事物的关系,实现其作为文化的存在物和进行文化创造的文化基因。“基因”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生”,在古希腊时期原本是哲学概念,后来成为现代生物遗传学上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它是指一个生命体的内部组织结构的特殊方式,正是这种特殊方式成为遣传物质在上下代之间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决定着一个生命体的生命性状和发展轨迹,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在文化上有没有基因呢?也有。这种基因和生物学上的基因一样能够解释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何以如此,将来大致可能的走向,为什么它不同于别的文化类型。 ‎ 第三,传统与传统文化也是人们生存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矛盾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和文化途径,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某种秩序和意义,让人们有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的心理需要。“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中国人植根于传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它也体现着中国人对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秩序的独特理解。对亲情的依恋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成为中国人解决特定范围的人际矛盾的特殊文化力量和文化途径。那么,为什么传统与传统文化能够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起到这样一种特殊的作用呢?究其根本,其深刻原因就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与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民族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达成的价值共识和道德认同的产物,是这种价值共识和道德认同经过时空的过滤和筛选、世代相传而积淀下来的历史经验和生存智慧,它们在自己的传永和发展中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支持,深入人心,而且也成为一种历史理性而获得某种特殊的权威性、神圣性甚至被赋予某种传奇的存在形式。‎ ‎7.下列材料中,“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和传统文化同现代人的真实关系”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 )( )‎ A.任何一个现代人在其原初的意义上都是一个传统人,因为他使用的语言中积淀着这个民族群体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等 B.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与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成员实现其作为文化的存在物和进行文化创造的文化基因,使它的文化类型区别于其他民族。 ‎ C.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与传统文化带给人们的生活某种秩序和意义,让人们有了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所以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 ‎ D.传统与传统文化能够在现代生活中起一种特殊的作用,它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成员达成的一种价值共识和道德认同,是一种历史经验和生存智慧。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现代语言学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是赞美人、贬斥人,或者同是表示喜悦、悲恸、追求等意念的内容,各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会截然不同。 ‎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古希腊时期的人们就懂得了传统与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其文化类型和以后大致可能的走向。‎ C.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明中国人有一种植根于传统的心理,这也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对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秩序的理解。‎ D.中华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且延续至今,说明这种价值共识和道德认同在传存和发展中赢得了人们广泛的支持,深入人心。‎ ‎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发扬传统文化的理论依据。(4分)‎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 狗带稻种 李 娟 参加完外婆的葬礼、我在城里多待了几天。我妈则立刻赶回葵花地边。 ‎ 她担心赛虎,它已经被关在蒙古包里好几天了。虽然留有足够的食物和水,但它胆儿小,从没离开过家人从不曾独自待过这么长时间。还有大狗丑丑,因为又大又野,没法关起来,只好散养在外,这几天得自己找吃的。还有鸡和兔子,也被关了好几天,得赶紧放出来透透气。 ‎ 等我回到家,看到生活已经重新稳稳当当、井井有条。没了外婆,似乎也没有任何变化。 ‎ 到家,我妈赶紧准备午餐。非常简单,就熬了一锅稀饭,炒了一大盆青菜。 ‎ 菜煮了很久,还放了好多豆瓣酱。真是奇怪的做法。更奇怪的是,居然也很好吃。吃着吃着,突然意识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觉得我妈做的饭好吃。 ‎ 我记得小时候,有好几次,吃饭吃到一半就吃吐了。对此,我妈的态度总是:“爱吃吃,不吃滚。”我妈除了做饭难吃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再难吃的饭她也能吃下去 。 ‎ 幸亏有外婆。虽然外婆在养育孩子方面也是粗枝大叶的人,但在吃的方面从没委屈过我。一想起外婆,对土豆烧豆角、油渣饺子、园子汤和莲藕炖排骨的记忆立刻从肠胃一路温暖到心窝。 ‎ 我一口一口吃着眼下这一大盆用豆瓣酱煮的青菜叶。恍惚感到,外婆死后,她有一部分回到了我妈身上。 ‎ 吃完这顿简单的午饭,我妈开始和我商量今后的打算。 ‎ 今年是种地的第二年,她已经算很有经验了,从地边生活到田间管理,都比去年省心许多。但今年的大环境却更恶劣,早情更严重,鹅喉羚的侵害更甚。 ‎ 幸亏今年种了两块地。第一年承包的是一块两百亩的整地,遇到天灾,一毁俱毁。于是到了今年,鸡蛋分两个筐放。我妈守荒野中这块八十亩的,我叔叔守上游水库边那块一百多亩的。那边紧靠水源,虽然租地费用极高,但总算有保障。而这边的投入虽低,却带有一定赌博性质,基本靠天吃饭。她一共补种了四茬葵花,最后存活的只剩十来亩,顶着稀稀拉拉的花盘扎在荒野最深处。‎ ‎ 我妈总是信心满满,坚信别人能得到的她也有能力得到。别人失去的,她也不畏惧失去。她的口头禅是:“我哪点不如人了?” ‎ 记得外婆很喜欢讲一个狗带稻种的故事。 ‎ 很久很久以前,大水淹没旧家园,幸存的人们和动物涉过重重洪水,逃到陌生的大陆。这时人人一无所有,一切只能从头开始。但是没有种子。滚滚波涛几乎卷走了一切。人们陷入绝望。就在这时,有人在一条共同逃难至此的狗身上发现了仅有的一粒稻种,这是唯一的希望。 ‎ 原来狗是翘着尾巴游水的,使得挂在尾巴尖上的一粒种子幸免于难。于是,所有人的命运通过这粒偶然性的种子重新延续了起来。‎ 吃饭的时候,外婆总爱用筷子挑起米粒给赛虎看:“你看,这就是你带来的!” ‎ 她还常常揪住赛虎的尾巴仔细观察:“别人都讲,狗的尾巴尖尖没遭水泡,颜色不一样,你怎么一身都白?” ‎ 外婆痴迷于这个传说,给我们讲了无数遍。似乎她既为狗的创世纪功劳而感激,也为人类的幸运而感慨。 ‎ 一条狗用一条露出水面的尾巴拯救了人类,说起来又心惊又心酸。我走在最后一片葵花地中,时常回想与人类起源有关的种种苦难而壮阔的传说。 ‎ 外婆死了,一滴水消失在大海之中,一生寂静得如同从未在这世上存在过。但她仍圆满完成了她的使命,作为最基本的个体被赋予的最微小的使命——生儿育女,留给亲人们庞大沉重的个人记忆、延绵千万年的生存经验及口耳相传的古老流言。这就是所谓生命的承接与文明的承接吧。 ‎ 她穷尽一生,扯动世上最脆弱的一根缆绳。我看到亿万万根这样的缆绳拖动沉重的大船,缓缓前行。 ‎ 两条狗缓缓跟在我身后。野地空旷沉寂。四脚蛇随着我脚步的到来四处闪避。我蹲下身子抚摸赛虎。它的眼睛明亮清澈,倒映整个宇宙的光辉。只有它还不知道外婆已经死去。我忍不住问它:“你带来的稻种在哪里?” ‎ 葵花地南面是起伏的沙漠,北面是铺着黑色扁平卵石的戈壁硬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人。天上的云像河水一样流淌,黄昏时刻的空气如液体般明亮。一万遍置身于此,感官仍无丝毫磨损,孤独感完美无缺。此时此刻是“自由自在”这一状态的巅峰时刻。 ‎ 最后的十亩葵花开得稀稀拉拉,株杆细弱,大风中摇摇晃晃。一朵朵花盘刚撑开手掌心大小,如瓶中花娇柔浪漫。然而我知道它们最终咄咄逼人的美丽,知道它们最终金光四射的盛况。如果它们能继续存活下去的话。 ‎ 突然狗开始狂吠,一大一小一同蹿起,向西方奔去。我看到日落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一个渺小的人影。 ‎ 扭头看另一个方向,我看到正弯腰拔草的我妈从容起身,不慌不忙向蒙古包走去。等她穿上外套出来,那个人身影只变大了一点点。‎ 突然而至的激情涨满咽喉,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我便大声呼喚赛虎和丑丑。喊啊喊啊,像在呼喚普天之下所有一去不复返的事物,又像在大声地恳求,大声地应许。孤独而自由地站在那里,大声地证明自己此时此刻的微弱存在。 (有删改)‎ ‎10.请简要概括文中妈妈的形象特点。(4分)‎ ‎ ‎ ‎11简析文中两处画线句表达的情感。(6分) ‎ (1) 恍惚感到,外婆死后,她有一部分回到了我妈身上。(3分)‎ ‎ ‎ ‎ (2)我看到亿万万根这样的缆绳拖动沉重的大船,缓缓前行。(3分) ‎ ‎ ‎ ‎1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 ‎ ‎13.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标题的意蕴与作用。(6分 ‎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 李氏山房藏书记 (宋)苏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礼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读诵,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 ‎1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 弊:弊端 B.当倍蓰于昔人 蓰 :五倍 C.而咀嚼其膏味 膏味:美味 D.盖将老矣 老:终老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赂秦而力亏           其学必始于观书 C.幸而得之         D.乃为一言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篇列举奇珍之物和实用之物各有优缺,为后文写无论什么人都可以从书本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做铺垫,突出书的优越价值。 ‎ B.古人求书难得而观书有得,从秦汉以后,在纸字简便而书多后,人们的学问并不深,这表明书少会让读书人对书更珍惜,求知欲更强烈。 ‎ C.李公择年轻时在僧院静读修身,博学咀华,作者年老多病,仍希望读藏书弥补缺陷。既是作者对时人的鞭挞,又饱含对他们的期待 ‎ D.老儒生少年时想读《史记》《汉书》却不可得。《史记》《汉书》分别为司马迁和班固所著,二书和范晔的《后汉书》一起,合称“前三史” ‎ ‎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 季 礼 聘 于 上 国 然 后 得 闻 诗 之 风 雅 颂 而 楚 独 有 左 史 倚 相 能 读 三 坟 五 典 八 索 九 丘 士 之 生 于 是 时 得 见 六 经 者 盖 无 几 其 学 可 谓 难 矣 ‎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4分)‎ ‎ ‎ ‎(2)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4分)‎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 枕上作① 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 ‎【注】①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这时陆游七十六岁,被罢官闲居家中已多年。‎ ‎②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他生活贫困,嗜酒如命。‎ ‎19.诗题为“枕上作”,诗中与之照应的词分别是 和 (2分)‎ ‎20.请分析诗歌前两联虚实相生手法的使用。(6分)‎ ‎ ‎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 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 (《墨子·兼爱》)‎ ‎21.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儒家“仁”的观点。(2分) ‎ ‎ ‎ ‎22.同样主张“爱人” ,儒家和墨家有什么不同? 请根据材料概括。(4分) ‎ ‎ ‎ ‎(四)古诗文默写(6分) ‎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 ‎(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荀子·劝学》)‎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 (苏轼《赤壁赋》)‎ ‎(4)西当太白有鸟道, 。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 (韦庄《菩萨蛮》‎ 四、作文(60分) ‎ 接力,是田径、游泳比賽中的一个集体项目,比的是整体实力,而运动员之间接力棒的交接尤为重要,讲究技巧与默契。接力棒,传出了友谊,传出了力量,传出了期望。 ‎ 现实生活中,也普遍存在着“接力”现象,有生命的接力,爱心的接力,责任的接力……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有艺术的接力,文化的接力…… ‎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