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三首》ppt课件3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辛弃疾词三首》ppt课件3

ID:567172

大小:1.31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辛弃疾词三首 第一教学板块 : 作者介绍 辛弃疾 (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 今山东济南 ) 人 。 他出生的时候,北宋已经沦亡了十多年,他的出生地历城,早已被金侵略者占领。他 2l 岁时就在 家乡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次年又率领起义队伍参加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任掌书记。之后, 辛弃疾 建议耿京投归南宋,耿京采纳了他的意见,并派他与南宋联系。当他南下接洽时,耿京却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 辛弃疾 在归来途中得知,即率 50 余人闯入金营,生擒叛徒,解至建康 ( 今南京 ) 献给宋高宗。从此, 辛弃疾 离开了北方,到南方任事,把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在南宋统治者的身上。 辛弃疾 到南方后,先任江阴签判, 1165 年他向宋孝宗进呈 《 美芹十论 》 ,详细分析了敌情以及宋军收复中原的战略。后被派任建康通判。后知滁州,历任江西提点刑狱、加秘阁修撰,湖北、湖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后落职,闲居上饶。淳熙十四年 (1187) ,又被起任福建提点刑狱,代理安抚使。后又被谏官弹劾罢官,回上饶,徙居铅山。一住八年,直到宋宁宗嘉泰二年 (1203) ,被起用为绍兴府知州,兼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宋宁宗开禧三年 (1207) 回到铅山,九月病卒。 在 辛弃疾 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始终存在着对金妥协屈服和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所谓“ 和战之争 ”。 辛弃疾 是坚定的主战派 ,他有出将人相之才,智勇兼备。他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抗金复国之志,始终如一。但偏安的南宋小朝廷长期都是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对 辛弃疾 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都不敢放手使用,使他 怀抱利器,一生不得重用,抱憾而终 。 辛弃疾 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 。有 《 稼轩长短句 》 四卷。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 620 多首, 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 。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 豪放风格 ,把 爱国词 的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同时 辛弃疾 也吸取婉约词的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以豪雄英伟之气为主调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调,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调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足以领袖一代,雄视百家 ”。 词中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 "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 ( 《 艺衡馆词选 》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风鬟雾鬓的盛妆丽人纷纷走过,却都不是其意中关切之人,分明已没什么希望了,却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残灯下,正是自己在千千万万人中所寻找与等待的那个,原来她在这冷落之处,也似有所待。“那人”是一个自甘孤独、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那人”就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在祖国半壁江山正处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南宋小朝廷,置中原故土于不顾,“只把杭州作汴州”,满足于偏安一隅,对主战的爱国志士多加排斥和打击。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坚定的主战派的词人,能与之同流合污吗 ? 这就是此词的主题所在。 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都用了 暗喻 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2. “ 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 借代 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 对比 ,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 青玉案 》 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 寄托 了词人的理想人格 —— 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如果要揭示其中的政治含义的话,那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主旨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人间词话 》 )请你结合具体的 人事谈谈自己对王说的理解。 近代学者 王国维 在 《 人间词话 》 中,精妙地以三句宋词描述了治学的 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晏殊 蝶恋花 )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 蝶恋花 )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辛弃疾 青玉案 ) ,此第三境也 。”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 顿悟 。故 迷惘、执着、 顿悟 。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 鉴赏要点: ①托寓手法。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 —— 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如果要揭示其中的政治含义的话,那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主旨) ②兼具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从文本的行文方式看,与传统的婉约词并无二致。但从所寄托的内容主题看,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含着一股阳刚之气。这是豪放词的特点。此词寄劲于婉,寓刚于柔,婉约其表而豪放其中。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 写作背景简介: 小序中,已将写作的背景和意图作了交代。显然是作者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戏作”,是自谦,也是自嘲,但实际是极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浩叹,绝非儿戏的笔墨。 上片是对少年时一段最能体现其英雄本色的壮举的追忆。词人在 2l 岁的时候,就为了推翻金侵略者的统治而发动了农民起义,并带领 2000 多义军投奔到耿京所领导的义军中,当了掌书记。这是当时北方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已有 20 多万人。他建议起义军和南宋王 朝取得联系,以便 配合战斗。 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带领十余人到南宋见宋高宗。高宗得到消息,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封辛为承务郎。在他返回途经海州时,知道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了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了 50 名勇敢义兵,直趋敌营,活捉了张安国,带领上万的义军,直奔南宋,把叛徒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正法。上片写的就是这段光辉的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夜”、“朝”互文见义,说明日日夜夜的战斗都非常激烈频繁。 下片写作者当前投闲置散的处境。“春风不染白髭须”,年纪老大,青壮时期一去不复返了,喟叹一生的宏愿再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了。“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理想成空,壮志未酬,满腹经纶而无所施用。“万字平戎策”,指 《 美芹十论 》 、 《 九议 》 等关于抵抗金兵、收复中原的论著。这些说明作者不仅有雄心壮志,而且有经邦治国的才能,有把握时代的宏图大略。可是这样卓越的人才,竟然长期闲置不用,何等憾恨! 分析表达效果 1.“ 燕兵夜娖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你还能举出几例来吗? 2. 从全词来看, 《 鹧鸪天 》 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1.“ 燕兵夜娖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你还能举出几例来吗? “燕兵夜娖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用的是互文,意思是当初率领万众南下渡江之时,部队和金兵朝夕战斗,互相射杀,一路飞箭不停,表现了紧张而又惨烈的战斗情景。所谓“互文”,就是在连贯的话语中,上文省了下文出现的词,下文省了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例如: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木兰诗 》 )  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木兰诗 》 )意思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⑶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 出塞 》 )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 , 关塞依旧 , 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 岳阳楼记 》 )意思是“无论在朝庭为官,还是不在朝庭做官,都一样忧国忧民。” 2. 从全词来看, 《 鹧鸪天 》 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全词主要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上阙追忆少年旧事,豪壮而有英雄气;下阙写老而坐废的现实感慨,渐入沉郁顿挫,有壮士暮年之叹。 主旨 这是一首典型的“英雄之词”。通过追忆自己过去壮烈的经历,对比眼下投闲置散的处境,发出了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喟叹。 总结 鉴赏要点: ①崇高人格的艺术再现。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许,亦以英雄许人。毕其终身,并没有真正放弃对功名事业的进取,并没有放弃为国家民族作出大贡献的追求。在此词下片的悒郁的感喟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人格在闪亮。悲剧的时代,只能产生英雄的悲剧。辛弃疾的悲剧人生是时代造成的。 ②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词的上片和下片,今与昔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鲜明而强烈。这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使作者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沉而感人。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写作背景简介: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所登临的地方,题序中已写清楚,就是“江西造口壁”。所怀的“古”,实际是 40 年前当朝的旧事。这一旧事,据有关文献记载,大体是这样: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 十月,金兵侵入江西,隆韦占太后从洪州 ( 今江西南昌 ) 沿赣江南逃,先乘船逃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当时,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40 年后,作者在任江西提点刑狱的时间里,来到这惨烈史事的见证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强调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可怜:值得怜悯;可惜。 ⑵长安:代指都城汴京。 ⑶江晚正愁余:愁,使 …… 悲愁,使动用法。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句中加点的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 如何理解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两句的意思? 3.“ 山深闻鹧鸪”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1.“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句中加点的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如今,长安只能引颈以望,而且远望不到了!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住了视线,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望”“可怜”两个词写出了无限的忠诚,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感愤! 2. 如何理解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两句的意思? 从字面上来理解,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3.“ 山深闻鹧鸪”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鸣,吟唱出词人惊悸不安,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 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这首词的开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开篇用了比兴手法。罗大经 《 鹤林玉露 》 云: “ 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由此起兴。 ” 辛弃疾登上郁孤台,回想四十七年前金兵长驱直入江南、江西腹地,南宋几乎灭亡之事,从奔腾的清江之水,想到了当年隆佑太后一行匆匆逃窜的踪影,以及 因家国破乱而洒下的痛楚之泪。由水 及泪,意象转换极为自然。开篇运用 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 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 主旨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爱国词,对朝廷奉行投降国策并由此带来的国破家亡表示强烈不满和无限悲愤,从而表现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炽热的爱和壮志难酬的情怀。 鉴赏要点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此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词以眼前景道心中事。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中事则包括家国之悲、今昔之感、壮志难酬之叹,等等。用以象征的意象,有的是单一明确,有的是概括笼统,因而所托寓的意思也是有的可以明指,有的不便一一坐实 (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去联想发挥,不必一一坐实 ) 。以清江之水起兴,用江水比喻“行人泪”,既形象,又语带夸张。这是明确的。而那可怜的使得“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无数山”,喻意就比较笼统,不是指某个单一的具体事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构成一个意象,托意是一种理念。结拍的两句,通过创造一种氛围来进行比兴,也是有一定的朦胧性。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