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学习单合集
加入VIP免费下载

《6总复习-句子仿写》学习单.docx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中考语文总复习学习单合集》

共有 17 个子文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考总复习-修辞》学习单 小组: 姓名: ‎ 中考要求:‎ 1、 能辨析常用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了解教材中常出现的的特殊修辞手法,如借代、对比、引用、反语、通感、互文、双关、回环、顶真等。‎ 2、 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分析常用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3、 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运用恰当的修辞仿写句子。‎ 命题趋势:选择题与主观题并存,更多的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仿写。‎ 一、 常用修辞种类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⑴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⑶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 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⑵ 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⑴ 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⑵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⑶ 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曹雪芹《红楼梦》)‎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可分为句子成分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⒈ ‎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⒉ ‎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 3‎ 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问: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例如: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① 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 ③ 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 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藤野先生》)‎ 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一、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们所说的修辞手法是指修辞格。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八种。要掌握这些修辞格的构成条件和特点。能准确地分辨出句子中综合运用的修辞方法,还要能分析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有些带“像”字的句子并不是比喻。‎ ‎①表比较的不是比喻。如:“这声音是那么微弱、低沉,就像是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3‎ ‎②表列举的不是比喻。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举例证明) ‎ ‎③表推测的不是比喻。如:“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数完了又向卢进勇看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 ‎④表想像的不是比喻。如:“昨夜我在梦中好像看到大家都在庆贺香港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⑤表证实的不是比喻。如:“事实正如大家说的那样。”总之,没有喻体的句子不能构成比喻。‎ ‎(注意,借喻是本体不出现,喻体明确。牢记比喻歌:“比喻即比方,生动又形象。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见乙不见甲,借喻略本体。比喻连续用,大伙称博喻。”)‎ ‎ 2.分清“借喻”和“借代”的区别。这两者有相似之处,即都有“借用”这个特点,本体都不出现,都是用甲事物代替乙事物。其实两者本质不同。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辨别时运用。‎ ‎ (1)相似性与相关性。借喻具有相似性,它的基础是比喻,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相似性。如①“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里的“毒蛇猛兽”比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②“把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这里的“翡翠”比喻海浪。③党委的同志必须学习“弹钢琴”,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这里的“弹钢琴”即全面灵活的工作方法。这三例都具有相似性。④大婶用养蚕的钱,买了个十二英寸的“凯歌”。这里的“凯歌”是电视机的牌子。⑤“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里的“帆”是船的一部分,这是以部分代整体。这二例都没有相似性,具有相关性。‎ ‎ (2)是否能还原为明喻。‎ ‎ 能还原为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则为借代。如《故乡》中把杨二嫂说成是“豆腐西施”,这豆腐与她职业有关,属相关性,也不能还原为明喻,因此属借代。而“西施”为借喻,可还原为“像西施一样(美)的杨二嫂”。‎ ‎ 3.分清比喻和拟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比喻词。如“小鸟像歌唱家”“小鸟成了歌唱家”“小鸟在歌唱”,前两个是比喻,后一个是拟人。‎ ‎ 4.缩小也称夸张。说话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夸张”。如①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①句是夸大;②句是缩小。 ‎ ‎5.分清对比和对偶。对比又称对照,侧重于内容,它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形式没有严格要求。如上课不说,下课乱说;对人马列主义,对已自由主义。对偶则不仅要求表达两个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意思,而且要求上下两句(或短语)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 三、常用修辞的作用(表达效果)‎ 比喻: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整齐匀称,高度概括,易于记忆,富于音乐的节奏美。‎ 反复:增强语气,强调感情,节奏感强。‎ 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加强语气,激发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四、练习题 3‎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