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2014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肥城市2014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ID:564829

大小:7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肥城市实验中学2014年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 ‎ 语文试卷 2014.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 第Ⅱ卷7至1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啜(chuò)泣 伫(chù)立 头晕目眩(xuàn) 忍俊不禁(jīn)‎ B.骊歌(lí) 嫉(jí)妒 繁弦(xuán)急管 猝(cù)然长逝 C.亘(gèn)古 默契(qì) 获益匪(fěi)浅 芊(qiān)芊细草 D.匀称(chèng) 虐(nüè)杀 鲜(xiǎn)为人知 迥(jiǒng)乎不同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迫不急待 语无伦次 再接再厉 海枯石烂 如座针毡 B.更胜一筹 莫名其妙 一泄千里 毫不犹豫 妇孺皆知 C.按部就班 一反既往 叱咤风云 睡眼惺忪 鳞次栉比 ‎ D.苦心孤诣 根深帝固 廓然无累 连声诺诺 怡然自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强大)。(《木兰诗》)‎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长跪而谢之(感谢)(《唐雎不辱使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B.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C.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不动声色。‎ D.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5.下列一段话,恰当的语序是( )‎ ‎①在嘴里嚼着 ②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 ③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 ‎④望着异乡的天空 ⑤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 A. ③④①②⑤ B.③①④②⑤ ‎ C. ③⑤④①② D. ③④①⑤②‎ ‎6.下面一句话的谓语和宾语分别是( )‎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 A.用 窗户 B 敲击着 窗户 C.用 玻璃 D 敲击着 玻璃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 A.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C.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9.以下加点的四个“他们”,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B.中国是弱国……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C.“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 D.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 ‎10.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日本青年无视课堂纪律,“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时事片的兴趣,所以我觉我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 觉得十分“刺耳”。‎ D.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1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用“所以”一词表达了对日本人的观念深表赞同。‎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六十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 D.这是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过敏的愤怒和无奈。‎ ‎12.以下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句中“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表达了对看客麻木不仁的痛恨。‎ B.“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我”不可压抑的激愤的感情。‎ C.鲁迅之所以学医是为了救国,而之后弃医从文仍然是一种救国。‎ D.“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里的两个“中国人”含义相同。‎ 三、(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17题)   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 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13.下列理解句中词语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一句中的“这严酷的事实”,是指地球的南极点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 B.“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的“这一事业”,是指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探险的人。 C.“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中的“姗姗来迟”,是慢腾腾地来晚了的意思。 D.“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一句中的“堡垒”,是指南极。‎ ‎1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的内容是:斯科特探险队登上南极点后,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痛苦地踏上归途。 B.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反衬出斯科特一次失败后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C.“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的行为,表现出斯科特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D.“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此句描写出斯科特一行,极度失望、痛苦的心情,表现出他们意志消沉的一面。‎ ‎15.下面句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悲剧体现在失败之悲、死亡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等四个方面。‎ B. 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伟大体现在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等方面。‎ C.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D. 五个探险者在归途中不断向世界哀叹自己所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16.下面是对课文写作特色的理解,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课文按按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来组织材料。其中任务的行踪是:“渐近极点—到达极点—返回”。 ‎ B.本文是一篇文学味浓、抒情性强、描写生动形象、议论直截了当的传记。‎ C.传记向来是为成功者书写功绩的,而茨威格却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偏偏充满激情地为“英国的迟到者”斯科特等人书写这悲壮的一幕,这是作者的疏忽之处。‎ D. 作者在文中向我们讲述了一连串令人难忘、撼人心魄的细节,使我们不得不对探险家们的精神肃然起敬。‎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C.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 D.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三、(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落日的幻觉》里的一段文字,完成18——21题)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 ‎18、对文中加点“吟咏”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谈论B、歌颂C、诵读D、吟唱 ‎19、对画线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年人的生活. ‎ B、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抒发内心的无奈感受。‎ C、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观看日出时的情感倾向——悲凉、凄惨、遗憾和无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不欣赏夕阳的感慨。‎ D、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为下文描写落日的壮观景象蓄势。‎ ‎20、下面能够概括“落日”特点的一组词是( )‎ 绚丽、多样、 宁静 、美妙 B、壮观、绮丽、神秘、迷人 C、诗意、柔和、 雄浑、多样 D、多变、诗意、神秘、迷人 ‎21、对本段文字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比较 作诠释 B、引资料 摹状貌 ‎ C、打比方 引资料 D、作比较 打比方 五、(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2——25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 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 22 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B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阴晦萧索,给读者的感觉是悲凉低沉;而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晴朗明丽,给读者感觉是喜悦昂扬。‎ C选文先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领起下文,然后卒章显志,提出“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看法,最后指出两句中的“异”是一致相同的。‎ D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2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B文章第二,三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C“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个人的遭遇和外物的触发。‎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4 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炼字精妙。“衔远山,吞长江”句中的“衔”、“吞”二字,拟人化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活灵活现,动感十足。‎ B 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C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D 这篇纪文以骈偶短句为主,间以单行散句为主,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 ‎25 下列几首古诗词中写到岳阳楼的一首诗是( )‎ A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C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Ⅱ卷(表述题 共70分)‎ 六、(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于令仪不责盗 ‎ ‎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 ‎  (摘自《渑水燕谈录》) ‎ ‎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 ‎  2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 (4分) ‎ ‎  ①诸子禽之 禽: ②汝素寡悔 素: ‎ ‎  ③问其所欲 欲: ④卒为良民 卒:‎ ‎2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①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②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③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28.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实际说说你的感悟。(4分) ‎ 七、(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9——32题。‎ 游司马祠 郭军平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沿着一条宽阔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过两边民居,眼界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上面翠柏茂松、郁郁葱葱,若隐若伏的祠宇躺在翠柏的环抱之中。   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一行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字体格调清雅,气息高华。进入大门,青石铺砌的小径 ‎,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 入苍穹,松间的山雀清脆的鸣叫给山上带来一片静谧。   登上小坡,眼前顿然开阔,一座宏大的祠堂横亘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驳落,参差不齐,显示出风雨沧桑,进入宽敞的展厅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赫然入目。环视碑石,兀然林立,,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回想细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身后的荣耀和高贵。苍苍莽莽的梁山啊!滔滔不息的黄河啊!孕育了这样一位惊世奇才!   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石级共九十九级,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什么?   饱经风雨剥蚀的“河山之阳”巍然耸立,过此,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韩城人民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殿中碑石林立,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诗评最最佳。诗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墓由青砖镶砌,上嵌有八卦砖雕,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叹惋那一段凄美的历史,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在千年古柏的近旁,卓然玉立着、一株青翠的柏树,与这株千年古柏相映成趣。随后,我有幸看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撰写的《梦碑》一文。其文如下:永徽二年九月,余刺同州,夜静坐于西厅。若有若无,犹梦犹醒,见一女子高髫盛妆,泣渭余曰:“妾汉太史司马迁之侍妾也,赵之平原人,姓随名清娱。年十七事迁,因迁周游名山,携妾至此。会迁有事去京,妾缟居于同,后迁故,妾亦忧伤寻故,葬于长乐亭之西。天帝悯妾未尽天年,遂司此土。代异时移,谁为我知?血食何所?君亦将主其地不揣人神之隔,乞一言铭墓,以垂不朽。余感悟铭之。铭曰:“嗟尔淑女,不世之姿。事彼君子,弗终厥志。百千亿年,血食于斯。”可惜,如此珍贵的碑拓却没有流传,这段凄美的《梦碑》故事却把人们的神思带到了那悠远的时空,让人们为那位矢志不渝的女子洒一掬同情之泪,更为史公那牺牲许多的悲剧人生而叹惋怜惜。我不由得把那株奇异的柏树与《梦碑》故事联系起来,莫非是随清娱精诚所至,感而有灵吧?鉴于此,故随行赋诗一首以示纪念:   苍苍梁山,郁郁翠柏。   史公之祠,高兮传兮。   悠悠居水,凄凄嘤鸣。   清娱之志,感而有灵。   我们一行下山,已是夕阳西下,眺望身后,已是一片苍翠和辉煌。 29.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3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答:‎ ‎ 31.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3分)  答:‎ ‎ 32.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本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答:‎ ‎ 八、(2分)‎ ‎ 33.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九、作文 ‎35.《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活中我们遇到过或将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面对考验,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请写出你的故事,或写出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 ‎3.不少于600字。‎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参考答案:‎ ‎1——8CCDCBBDD 9——12DCDD 13——17ADDCC ‎18——21BDBB 22——25CADA ‎ ‎26 禽:通“擒” 抓获 素:一向,平时 ‎ ‎ 欲 :想要 卒:最终 ‎27.译文 你一向为人本分谨慎,何苦要当小偷呢 于令仪就按他说的数目,付给了他钱 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 ‎28.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翻译: ‎ 曹州人于令仪,原来是个以贩卖货物为业的小商人。他为人宽厚,从不欺骗人,晚年时家道殷实富足。 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到于令仪家里行窃,被他几个儿子抓住了。原来小偷是邻居家的儿子。于令仪问他:“你一向为人本分谨慎,何苦要当小偷呢?”小偷回答道;“不过是被贫穷逼成这样罢了。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如能得到十千钱,就足够穿衣吃饭了。”于令仪就按他说的数目,付给了他钱。 小偷拿了钱以后,已经走出去了。于令仪忽然想起了什么,又叫住他。 那小偷不知是否有变,非常害怕。于令仪说:“你如此贫困,夜里带着十千钱回家,我恐怕你在路上,要被人怀疑盘问,就麻烦了。”‎ 于是于令仪留下小偷,在自己家里过夜,到天亮后,才让他回去。小偷经历了这样的人和事,很受感动,大为惭愧,后来终于成了一个良民。‎ ‎29.. 渲染了司马庄严、静谧,肃穆的氛围象征着司马迁迁刚毅凛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30..司马迁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孔子子相提并论,千秋万代,名垂青史。这两句诗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与赞美,他刚正不阿·忍辱含羞,发愤著书,他的《史记》逋古今之变,文史兼美,流传千古!  31. 用词形象新颖,化抽象为具体,极富表现力。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表现了书体形态多变,风格各异的特点。  32.『示例一]我认为。厚重。是文眼,是因为文章主要写了司马迁的人品和作品对人们的深厚影响,同时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笔墨又丰厚了这里的文化积淀。   [示例二]我认为“厚重”不是文眼,因为这篇游记重在写游览过程,表现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赞美之情,而不是韩城的“厚重”。‎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