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ID:564536

大小:89.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年江苏高考模拟卷(一)(含答案及详解)(原创)‎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          ,亲力亲为。‎ ‎②不管日方如何           、绞尽脑汁、变换手法宣传自己的错误立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基本事实。‎ ‎③他       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 A.处心积虑 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B.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 苦心孤诣 C.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苦心孤诣 D.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通过海丝之路走向海外的潮汕人,在一杯功夫茶之后,美美地回味那“九曲回肠、心旷神怡”,故乡的一草一木也由此映人眼帘。‎ B.新《广告法》规范了原《广告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了公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些广告乱象,在制度层面更加完善、健全、合理。‎ C.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D.阳光学校继承了《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教育思想,于2014年提出了“率性教育”的理念。‎ ‎3.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A.所以,处于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地活动,就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B.因此,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C.所以,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对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 D.因此,对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5. 胡优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中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胡优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胡优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胡优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同桌同学张海见胡优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就意味深长地对胡优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①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勣,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④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②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⑤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驷,此指驿马。②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不敢縻以职事           縻:束缚 B.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     患:以……为担忧 C.恐四方易朝廷             易:轻视 D.卒有觉者,欲引去         觉:睡觉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     ②帝虑其劳费 B.①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②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C.①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②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D.①亲杀绛者,醢之           ②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8.①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4分)‎ ‎②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4分)‎ ‎9.从全文中可以看出温造是怎样一个人?(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蛾眉亭①‎ 韩元吉②‎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①蛾眉亭,在当涂县(今安徽境),傍牛渚山而立,因前有东梁山,西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而得名。牛渚山,又名牛渚圻,面临长江,山势险要,其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为古时大江南北重要津渡、军家必争之地。蛾眉亭便建在采石矶上。李白墓在当涂东南之青山北麓。‎ ‎②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宋室南渡后,韩元吉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官至吏部尚书,后为礼部尚书出使金国,力主收复失地。晋封颍川郡公,归老于信州南涧。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当代胜流和爱国志士相善,多有诗词唱和。‎ ‎(1)“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其作用。(3分)‎ ‎ ‎ ‎(2)作者身处南国,为何能闻到“塞笛”之音?说说你的看法。(4分)‎ ‎ ‎ ‎(3)简要概括“试问谪仙何处?”所蕴含的情感。(4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______,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杜牧《阿房宫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4)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6)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7)千磨万击还坚劲,                  。              (郑板桥《竹石》)‎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意大利] 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所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人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 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 这听起来好像是天大的恩惠,其实不然。首先,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它让希望变成折磨。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一切都由典狱长决定。有可能才入狱半小时就被带上露台,也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有人年纪轻轻入狱,走上命运的露台时已经垂垂老矣,几乎已丧失说话能力。‎ 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吐露演说的内容和群众的反应,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既然我要在牢狱里度过余生——他们心里一定那么想——那你们也都留着吧,休想我会帮你们,反正我本来就是坏蛋。‎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他们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本已心情起伏、全身无力的我们,面对这样的舞台能做什么?‎ 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了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差不多一个月一次,我们中的一个会被带上露台讲话。之后一个不少又全都被带回牢里。群众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 守卫通知我,轮到我上场了,时间是下午两点。再过两个小时,我就要去面对群众了。我一点儿都不怕,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我相信自己已经为这个找到了答案。我想了很久,整整一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不敢奢望我的听众会比其他牢友所面对的听众有教养。‎ 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爬两级阶梯,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睁不开,光太强了。然后我看到至少有三千人,包括最高法官,都在盯着我。‎ 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快逗我们笑,说点笑话来听。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死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说不定这是唯一能救我脱困的妙计。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嘈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默。‎ 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和气、诚恳的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台下的人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猎物跑掉。‎ ‎“还有一位少女深爱着我。”‎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般的掌声。‎ 我胜利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开了。“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8期)‎ ‎12.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答:                                                                      ‎ ‎13.为什么说狱中演讲是“极为残忍的规定”?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14.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 ‎15.探究标题“凭什么让你很幸福”的丰富意蕴。(6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难以逃避的选择 张天行 在一个小城,住着两位哲学家,一位是有神论者,另一位是无神论者。两个人都一直努力要说服城里的人,以增加自己的追随者。他们使城里的人常感到迷惑。有时候,一个人会听其中一个哲学家讲话变成有神论者;然而又可能会被另一个说服而相信无神论者。——城市的很多人都对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厌烦了,全城的人都被搞得很混乱。‎ 人们想要过安稳平静的生活,很多人对有神论和无神论并不十分关心。于是有人提议:“让他们两个人去辩论,不管谁赢,我们就跟着他,跟随胜利者总是稳妥的。”‎ 在明澈的月光下,两位哲学家开始辩论。他们都有非常专业的逻辑修养,攻防是一流的,你来我往,辩论越来越激烈,听的人们一时难定输赢。‎ 第二天早上,整个城市陷入了更大的混乱。原来他们互相说服了对方!那个无神论者变成有神论者,而有神论者变成无神论者!‎ 结果有些出人意外,但我们还可以试着同情地理解,两位哲学家通过辩论,看到想到了问题新的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转变立场——只要是真诚的,这应是容许的,也是异常果敢的举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哲学的根本问题本来就不像黑白的判断那么简单,当然更不是那么容易统一的。两位的立场换位在一定意义上昭示了问题的复杂性。‎ 哲学家冯友兰曾云:专业哲学家的哲学,一定重视论证证据,其结论是“走进去”的;普通百姓的哲学观念仿佛是“跳进去”的。这话不可绝对化,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的人生体认支撑,与哲学家宗教家倡导的观念,也会有或隐或显的互动。‎ 宇宙、人类从哪里来,又走向哪里?人生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何在?人如何从有限走向无限?心灵精神是不断向上追求还是安于世俗红尘?什么社会体制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并通向和谐……这些问题仍或强或弱地撞击人的心灵。当今世界上,宗教家、哲学家们仍以各种形式到处游说……不言而喻,观念分歧还是巨大的,人们仍会在困惑中。‎ 困惑不仅来自哲学家已有的不同理论,更源于人们自己对某种观念指导下展开的现实生活的体验观察。在人生的行进中,人们选择、可能放弃、再选择……类似的事在生活中上演着。有时回看他们有过的选择,差异之巨大,也不亚于两位哲学家的立场换位呢!是什么让人们说服内心,作出巨大的改变?这是不能简单回答的。‎ 我们的依赖心是如此之重,许多事想着最好由其他人决定,我们只要循着方向前行就好了。也许,有些事这样也无不可,但要知道,涉及人生社会特别是内心信仰的大问题,过分信赖名人,搬弄经典,终究是替人数宝。明心见性还是自己修证的好,那才是属于自己的真实受用。‎ 不可否认,困惑、内心的挣扎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让我们沉下心来,直面自己的心灵,循着良知的指引,自己选择,勇于承担,走出一条或不是坦途却沐浴人性光辉的路,从而推动社会汇入人类文明的大潮,奔腾向前。‎ ‎(选自‎2014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16.文章开头讲述两位哲学家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 ‎17.(1)解释文中的“走进去”、“跳进去”的含义。(4分)‎ 答:                                                                     ‎ ‎(2)说明引用冯友兰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分)‎ 答:                                                                      ‎ ‎18.结合文章标题,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6分)‎ 答:                                                                     ‎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测量光速差值的实验)是相对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有一次,爱因斯坦访问美国,在跟迈克尔逊聊天时问道:“对测光速这个实验为什么那么感兴趣?做了那么多工作?” 迈克尔逊回答道:“因为我觉得它很好玩。”‎ 无独有偶。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 的赵元任先生告诉女儿,自已研究语言学也是为了“好玩儿” 。‎ 世界上很多大学者研究某种现象或理论时,常常是为了“好玩” 。在今天看来,淡淡一句“好玩儿” 背后藏着颇多深意。‎ 请围绕上述材料的内容与含义,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 语文加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文之难,而诗之难又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 ‎,宜哉。诗贯六义,则讽喻、抑扬、停蓄、温雅,皆在其间矣。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矧其下者哉!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也。‎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20.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4处)(4分)‎ 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 ‎21.文中的“王右丞”和“韦苏州”分别是指     和     。(2分)‎ ‎22.下列作品中,论诗同样提到“滋味”的著作的是()(2分)‎ A.曹丕《典论•论文》‎ B.徐陵《玉台新咏》‎ C.洪迈《容斋随笔》‎ D.钟嵘《诗品》‎ ‎23.从文中看,司空图诗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答: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端午节》的主人公方玄绰在发现自己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愤愤然却于事无补时,便通过幻想来平复自己内心深处激荡着的不满情绪,以寻求内心的宁静。‎ B.《老人与海》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圣地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C.《子夜》中,吴荪甫不满意范博文肤浅的议论,便郑重告诉林佩瑶,范博文气魄不大,不适合林佩珊。林佩瑶对他的意见很是赞同。‎ D.《哈姆雷特》中,第五幕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在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后,雷欧提斯揭穿了克劳狄斯的下毒害人的阴谋。‎ E.《欧也妮·葛朗台》中,吝啬和爱财致使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锱铢必较。家人安排好一天的伙食他都要亲自审核,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五十八回中,宝玉在杏子树下留泪叹息,《脂砚斋》有批文“近之淫书满纸伤春,究竟不知伤春原委。看他并不提伤春字样,却艳恨浓愁香流满纸矣”,此处宝玉因何伤春,请简述。(6分)‎ ‎(2)《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4分)‎ 三、材料分析概括题(15分)‎ 文人画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文人)所画的画,而是指具有“文人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因此,文人画的根本特点,就是它的这个价值性。‎ 文人画是灵魂的功课,带有鲜明的智慧性。中国道禅哲学有不立文字之思想,人的智性在语言(知识理性)中容易陷入困境。而视觉艺术在宋元以来的发展中,在某些方面却解脱了语言的困境。文人画既可表达人们所“思”,又可以克服知识理性的障碍,成为人们重视的一种方式。陈衡恪论文人画,认为其重要特性“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他用“思” 来概括文人画的基本特性。戴熙说,文人画不仅要“可感”,更要“可思”,是说必由生命感觉上升到“可思”,要能打动人的智慧。南田说得更有意思:“秋令人悲,又能令人思。写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而后能为之。不然,不若听寒蝉与蟋蟀鸣也。”‎ 文人画的智慧表达毕竟不同于哲学论文,它不是概念的推理,更不是某种思想的强行贯彻。它是一个情意世界,一种在体验中涌起的关于生命的沉思。文人画的智慧与其说是某种观点的敷衍,倒不如说是建立一种立足于沉思的生命呈现方式,一种融进灵魂觉性活动的独特心理形式。文人画的智慧表达,不是结论,而是过程;不是观念,而是生命;不是定性定义的传递,而是非确定性的呈现。因此绘画便从此前的确定性中解脱出来。这样就避开了中国哲学所警惕的“语言的困境”(如老子的“言无言”、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慧能的“不立文字”)。(选自朱良志《南画十六观》,有删改)‎ ‎26.请简要概括文人画的特点。(3分)‎ 答:                                                                     ‎ ‎ ‎ ‎27.如何理解文人画的“智慧性”?(6分)‎ 答:                                                                     ‎ ‎ ‎ ‎28.结合本文谈谈你对“中国哲学所警惕的‘语言困境’”的理解。(6分)‎ 答:                                                                     ‎ ‎ ‎ ‎ ‎ ‎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解答词语题要注意①理解近义词的区别,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②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这三个成语都含有“费心考虑”的意思,但又有差别。其中,“处心积虑”是指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强调蓄谋已久,多用于贬义语境;“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殚精竭虑”强调用尽心思,多用于褒义语境。③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④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和句间的关系,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比如本题的“名声大噪”和“ 声名鹊起”,就应该从前后两个句子的内容入手。⑤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 A项的错误是成分残缺。“品味”之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心旷神怡”后加上“的滋味”。B项的错误是动宾搭配不当。“规范了……问题”“解决了……乱象”这两处表述,谓语动词与其后的宾语中心词搭配不当。C项的错误是重复累赘或句式杂糅,可以删去“导致的”;或者将最后一个分句改为“‘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是由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3.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表达应用)。‎ ‎【解析】得体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忝列”本是自谦之词,“笑纳”是请别人接受,“芳龄”是指年轻女子的年龄。以上三项都没有注意到受话人的心理、年龄等因素。“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 ‎4.【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作答本题时,应注重两个角度:一是语段的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区别。语段主要介绍了噪声分贝的大小与人的视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些内容可知,该语句应该表述的是人们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影响视力。B项的表述主体是“人”,与前文衔接最紧密,故选B。‎ ‎5. 【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A项引用时虽然也表现了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但因为是送同学上学,而不是“宦游”;B项谈交往;C项说的是大雪。‎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答案】 D(发觉,察觉,觉醒)‎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比如本题中的D项,结合原文知道,该句意思是酒席上有先察觉的,想离去。故“觉”为察觉之意。‎ ‎7.【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在句中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有关。A①中“其”修饰“名”,意思是“他的”;②中“其”作宾语,意思是“他”。B①中“之”意为“的”;②中“之”为宾语,意为“他”。C①中意为“因为”;②中意为“用”。D①②均意为“……的人”。‎ ‎8. 【答案 】 ①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②兴元军叛乱,杀死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这一暴乱,文宗也认为他可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 级(理解)。‎ ‎【解析】答古文翻译题时,要字字落实,即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这实际是落实关键词语。再就是句句通顺,这里面包含了落实特殊句式的问题。还有就是正确处理直译和意译的关系。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中“妻”作动词,“嫁给……为妻”;结合文意知道,“子”作“女儿”意;“以兄子”为状语后置。②中“谓”意为“认为”,“夷”意为“平定”。‎ ‎9. 【答案】年少成名,长于言辞,富有谋略,不愿为官,行事果决(答出4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概括综合)。‎ ‎【解析】归纳概括文章内容首先要弄懂每一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特点。本文每一段都体现出温造的不同性格特征。‎ ‎【文言文参考译文】‎ 温造,字简舆,仪表俊美奇伟,秉性酷爱读书,年轻时为人气盛。寿州刺史张建封听说他的名声,用文书钱财聘请他,温造高兴地说:“真是让人满意的人啊。”于是到寿州跟从张建封。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拿职任束缚他。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此时李希烈谋反,攻陷城邑。天下各城镇掌握兵权者,暗中相互动摇,驱逐主帅自立,德宗忧虑这件事情。趁刘济正向朝廷表示效忠的时候,悄悄下诏书命令张建封挑选纵横游说之人去劝说刘济。张建封强行委任温造为节度参谋,派他出使幽州。温造同刘济谈话还未说完,刘济伏地流泪说:“我偏处远郡,见识短浅,不知天子神圣,大臣竭尽忠诚。我甘愿在诸将领之先,为朝廷效命出力。”温造回来,张建封把此事呈报朝廷。皇上下诏乘驿马兼程入朝进奏。皇上喜欢他的才能,问温造的家世和年龄,温造回答道:“我的五世祖温名叫大雅,外五世祖是李勣。我的年龄三十二岁。”德宗皇帝认为他是个奇才,想任用为谏官,因为他泄露谈话内容便终止没用。又离开,隐居东都。长庆初年,担任太原幽镇宣谕使。回到京城,升任殿中侍御史。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的身份又到镇州行营宣旨抚慰。不久,谏议大夫李景俭去拜访宰相,温造坐下与他同饮,(醉酒得罪宰相),被调出京城担任朗州刺史。开通后乡渠上百里,灌溉农田二千顷,百姓因此受益,号称“右史渠”。调任左司郎中,不久,升任御史中丞。‎ 温造性情刚烈急躁,如果有人触怒了自己,即使是权贵,也要在气势上胜过他。路上遇到左补阙李虞,怨恨他不让路,抓来他的侍从鞭打侮辱。左拾遗舒元褒等人上言说:“温造抛弃蔑视典礼,无所畏惧,侮辱天子的侍臣。凡是事情虽小关系到名分道理的,不能失礼。如果失礼,祸乱就会由此产生。左拾、补阙职位虽低,是侍臣;中丞,地位虽高,是执法官吏;侍臣被凌辱,那么恭敬就不能遍及所有;执法官吏放纵自我,那么法律制度就会被破坏。温造擅自尊大,有忽视超越本分的嫌疑,请求将他论罪处理。”皇上于是下诏:台官、供奉官同走一条道路时,听凭先后次序行走,相遇时就行揖让之礼。温造弹劾抨击无所畏惧,揭发南曹伪宫九十人,主吏全都论罪处死。升任尚书左丞,封为祁县子。‎ 大和四年,兴元军叛乱,杀死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这一暴乱,文宗也认为他可以,于是就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的官职,允许他可以见机行事。温造果断地杀掉八百多人。把亲手杀掉李绛的人,剁为肉酱;发布杀害李绛命令的人,处以极刑。拿来一百个首级祭奠李绛,其余的全部投入汉江。‎ 大和五年,进入朝廷担任兵部侍郎,自称有病,出任东都留守,不久,担任河阳节度使。上奏修复怀州的古秦渠枋口堰,来灌溉济源等四县的五千顷田地。大和七年,召入朝廷担任御史大夫。皇上正要倚重他担任宰相,恰逢他生病,不能上朝,于是改任礼部尚书。去世,享年七十岁,追赠尚书右仆射。‎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答案】‎ ‎①这里运用了拟人与比喻相结合的手法。‎ 前句是说,那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宛如美人刚刚用黛石涂过的两抹弯弯的蛾眉。“凝”,谓凝止、聚积,在这里则指蛾眉含愁带恨,其实发泄的却是词人内心的忧国忧民的愁苦。面对半壁大好河山已陷金人之手、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的情景,他所愁所恨的应是对恢复版图、统一旧时河山的希冀一次次的破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级(鉴赏评价)。‎ ‎【解析】这一问很具体,直指修辞,而江苏卷常考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等。“蛾”是比喻,意指山如蛾眉。“愁与恨”是拟人,意指远山含愁带恨。这种写景抒情其实抒发的是作者个人的愁绪。‎ ‎②【答案】第一种解释:身在南国的词人所听到的“塞笛”,只能是因为日夜将收复失地萦绕心头而形成的一种幻觉,在写作技巧上则是使用了跨越空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大胆联想,这使豪气之中多少带进了一丝苍凉。‎ 第二中解释:“塞笛”也可指实边防军队里吹奏的笛声,因为那时的采石矶就是南宋与金国交界的军事重镇。词人听闻塞笛之音,心中倍感苍凉。‎ 两种解释都可以。‎ ‎【命题意象】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鉴赏评价)。‎ ‎【解析】宋诗词中多有对笛子类意象的描绘,常以笛声衬悲情。本首词总体感觉是豪放的,但由于作者的抗金思想和身世、处境,不由的有了些抱负难以实现的苍凉之意。‎ ‎③【答案】前句是说:试问到哪里去才能追寻到谪仙人李白的踪迹?作者对着茫茫江水,呼唤寻找着前朝那位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这既是对所倾心仰慕的诗人的凭吊,也是词人在积极地为苦闷心情寻找寄托,希望自身也具有旷达、豪迈如李白般的性格。‎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级(鉴赏评价)。‎ ‎【解析】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针对特定的古人和往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这首词属于怀古类,应从所怀之古人李白身上寻找词人的情感寄予。‎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答案】‎ 临溪而渔  泉香而酒洌     妃嫔媵嫱    可以横绝峨眉巅 此情可待成追忆     挟飞仙以遨游      茕茕孑立     任尔东西南北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解析】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对这种题型,考生平时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诗文,加强涵咏功夫。比如第一句中“渔”不能写成“鱼”,“洌”不能写成“冽”;第二句中“媵”不能写成“滕”;第三句“峨眉”不能写成“蛾眉”‎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答案】守卫通知“我”上场的时候,“我”非常镇定,一点儿都不怕,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因为经过整整一年的准备,“我”对演讲成功拥有充分自信。这个自信源自于一年来“我”对其他牢友遇到的情况的了解,源自于“我”对没有教养的听众的了解,源自于对人性中恶的一面的了解。‎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解析】本题表面看是对一句话的理解,但句子中有“找到了答案”字样,所以,本题属于“情节概括题”。“情节概括题”的答题思路就是找对应点,而对应点在上文的2—6节。‎ ‎13.【答案】‎ ‎①首先,机会非常难得。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有人一直等到垂老。这种等待无异于精神折磨。‎ ‎②其次,没有经验可供参考。那些演讲失败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 ‎③最后,来听演讲的市民并不在意犯人的命运。他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对犯人起哄,并且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小说情节的能力,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解析】要抓住小说这个文体特征,检索文本的信息,锁定答题区间,归纳情节内容。信息是从3—5小节中筛选出来。‎ ‎14. 【答案】‎ ‎①情节结构上,这个结局与前面主人公的精心准备紧密照应,又与其他犯人的命运形成对比;②人物形象上,主人公获得自由的结局恰恰印证了主人公的智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艺术效果上,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发了读者的深层次思考;④内容主旨上,有利于揭示人性丑陋的一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深化了主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解析】答这类题应从这样几方面考虑:①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需要考虑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开头(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中间(推动情节发展)、结尾(呼应上文)等。题干提到“结尾”,应考虑呼应关系。②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我”是一个有头脑、有智慧的人。③从情节与小说艺术效果的关系角度考虑。这个结局出乎读者意料。④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这篇小说意在揭示人性中的丑陋。⑤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有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15. 【答案】‎ ‎①监狱管理者不想让犯人幸福,因演讲获胜而获得自由只是他们的一场恶作剧。②听众不想让犯人幸福,因为任何人幸福都会让他们嫉妒。③狱友不想让你幸福,你的幸福会让他们感到痛苦。④所以,整个社会是扭曲的、变态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能力层次是F级(探究)。‎ ‎【解析】标题的内涵应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表面意,其次是深层意、象征意、比喻意等等。标题是个问句,“凭什么”意思就是不能让你幸福;“你幸福”就会激发“我”的嫉妒心,就会让“我”痛苦。‎ ‎16.【答案】①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启发读者思索;③用故事证明了选择的艰难;④述说故事本身,就是巧妙证明论点的过程。(答出三点,即给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体会文章写作艺术的能力,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解析】论述类文章中插入故事,一般有这样几个作用:激发阅读兴趣;证明主题;引发思考。以上几点在本文中都具备。‎ ‎17.【答案】‎ ‎(1)走进去:通过重视论证与论据而得出结论;跳进去:直接接受论断。(每点2分)‎ ‎(2)为下文谈普通人要重视自我选择张本(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1)“走进去”说的是哲学家,“跳进去”说的是普通百姓。这两种接受论断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这句话在这里的作用主要是为下文张本。如只回答“承上启下”给1分。‎ ‎18.【答案】①阐述人生选择虽艰难但不可逃避;②倡导人们遵循良知,自己选择,走一条沐浴人性光辉的路;③表达了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命题立意】考查探讨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级F(探究)‎ ‎【解析】本题针对文章的标题设题。标题的内涵应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表面意,其次是深层意、象征意、比喻意等等。表面意一般是从字意上进行解释,“难以逃避”其字面意思是“逃避不了”;深层意需要回归文本,找到分析难以逃避的句子,加以归纳。‎ ‎19.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三则材料讲的都是“好玩儿”。这就必须对“好玩儿”这句话分析,况且,第三则材料有一句话“淡淡一句‘好玩儿’‎ ‎ 背后藏着颇多深意”,也值得玩味。分析“好玩儿”,其含义有两点,一是感兴趣,二是有意义。学生抓住这两点中的任何一点加以阐发,都可以。‎ ‎【参考立意】(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有兴趣才有动力(3)做有意义的事方能有所成就。‎ ‎【评分要求】切入分48分。60分以上作文比例不低于2%。合理拉开差距,分数曲线要呈正态分布。其他要求参照高考作文阅卷细则。‎ ‎ ‎ 加试题参考答案 ‎20. 【答案】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 ‎【命题立意】这是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文言断句有判断的依据:一看句末语气词,“者”“也” “矣”“耶”等等,有这些词可以先断开;二看句首发语词,“若夫”“至若”“盖”等等;三看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四看排偶句;五看顶真的修辞;六看专有名词、代词。‎ ‎21. 【答案】王维、韦应物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解析】平时要掌握著名文学家、诗人的名、字、号及官职。此处以官职称之,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韦应物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22.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解析】学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历朝历代的文化名人及其作品。《诗品》为诗歌理论著作。‎ ‎23. 【答案】辨味、韵外之致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一句表达作者观点,“辨味”即为关键性词语,“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也”是得出的结论,“韵外之致”是关键性词语。‎ ‎24.【答案】C E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本题涉及到的名著名篇很多,而且考查的是细节,故难度较大。C项《端午节》出自鲁迅小说集《呐喊》,其中林佩瑶对他的意见不置可否,心里另有打算。E中家人一天的伙食都是葛朗台亲自安排。‎ ‎25. 【答案】(1)①宝玉病稍好,便拄仗去瞧林黛玉。路过一棵杏树,树上结着杏子,宝玉见后感叹“病不逢时”,错过了赏花。②此时,宝玉又发了木性,想起了邢岫已择夫婿,“少了一个好女儿“。③又想及红颜易老,杏子也快熟透,人过几年也会“乌发如银,红颜似槁“。宝玉因此伤心,对杏留泪叹息,“伤春”之感油然而生。‎ ‎(2)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及张飞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40多座军营绵延七百里,顷刻变成一片火海,蜀军大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的掌握。能力层级为名著名篇阅读B级(理解)。‎ ‎【解析】(1)本题既考查学生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把握,又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句子出现在第五十八回中,需要对小说中的几个细节加以概括。(2)把史书和小说对比。小说中虚构的成分很浓,但也有历史的影子。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另两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细节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到八十四回。‎ ‎26. 【答案】①价值性(追求人文价值,寻求生命的意义);②智慧性(不仅可感,而且可思);③非确定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分析鉴赏)。‎ ‎【解析】学生要能从题干中找到筛选信息的要求,第一节最后一句,第二节开始一句,以及整个第三节中分别说明了价值性、智慧性、非确定性。‎ ‎27. 【答案】①文人画的智慧性,就是指文人画要传达生命“可感”,还要打动人,给人以生命启示的智慧;②文人画的智慧是建立一种立足于沉思的生命呈现方式,一种融进灵魂觉性活动的独特心理形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理解重要词语要把它放到特定语境中去体会。第二节“必由生命感觉上升到“可思”,要能打动人的智慧”以及“与其说是某种观点的敷衍,倒不如说是建立一种立足于沉思的生命呈现方式,一种融进灵魂觉性活动的独特心理形式”两句极为关键,从中提炼即可得出结论。‎ ‎28. 【答案】①是概念的推理,是某种思想的强行贯彻;②它不能在体验中涌起关于生命的沉思,是定性定义的传递;③人的智性会使人在语言(知识理性)中容易陷入困境,使得人的言论跟客观齐一的自然常理不能谐和一致(语言不能准确表述事、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句子含义的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重点词语分析法,二是句子结构分析法,三是回归语境法,四是句子特色分析法。 “警惕”就是“防止出现”,就是杜绝,括号中的话是对“语言困境”的具体而形象的解释。‎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