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

ID:561940

大小:12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 语 文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及福建省教育厅制订的《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为依据,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4.试题中要选用相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五、能力目标 ‎(一)积累与运用 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掌握常用字的音、形、义,具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正确运用常用词语(含成语);能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体味把握常见语法、修辞的表达效果(含标点符号)。‎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默写《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61篇(7-9年级)等。‎ 侧重考察语言知识在具体语境或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二)阅读 ‎1.文言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准确判断文言句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其、以、而、为、于等)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 ‎2.现代文 现代文精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现代文略读,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浏览能力的要求,重在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如《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简爱》、《伊索寓言》等。‎ 阅读考查要注重语言材料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要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文要有难有易,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 在阅读考查中,不能搞支离破碎的词句分析,不要以技术操作的测试来代替学生自主的体验和感悟,也不宜把不属于阅读目标范围的题目编在阅读试题中。‎ ‎(三)写作 写作的考查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命题应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作文命题还应注意减少学生套题的可能性。‎ ‎(四)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考查要求,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辨析、筛选等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考查要求,重在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着重考查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六、考试形式、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由各设区市统一命题。试卷满分为150分,笔试时间为120分钟。有条件的设区市可进行听力测试、口语交际测试。‎ 七、试卷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其中容易题难度值范围为0.7以上、中等题难度值范围为0.5-0.7、稍难题难度值范围为0.3-0.5。考试合格率达80%。‎ 八、试卷结构 ‎1.题型占分比例 ‎ 选择题、填空、简答:50~55%‎ 作文:45~50%‎ ‎2.内容占分比例 ‎ ‎(1)积累与运用:约10%‎ ‎(2)阅读:约40%‎ ①文学作品:约15%‎ ②议论文、说明性文章、新闻、非连续性文本:约10%‎ ③文言文:约10%‎ ④课外名著阅读:约5%‎ ‎(3)写作:约45%‎ ‎(4)口语交际:酌情考查 ‎(5)综合性学习:约5%‎ 九、试题示例 ‎(一)积累与运用 ‎【例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30年前, 700余年的宋代古船抛却历史的尘沙与世人见面。见证了“泉州港”兴盛的古船,从此掀起史学届海外交通研究的高潮。如今,这艘古船的陈列处——泉州开元寺古船陈列馆大门紧闭。由于时间久远,专家正对古船老朽的部位进行检查,并进行杀菌和防腐处理。再过几个月,古船便会再次与公众见面, 地向世人讲述泉州古港的辉煌。‎ ‎(1)下列“陈列处”、“处理”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chù chù B. chù chǔ C.chǔ chù ‎(2)找出并改正画线句中的错别字。 改为 ‎ ‎(3)文段中两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 A.沉静 一脉相承 B.沉陷 继往开来 C. 沉寂 一如既往 ‎(4)文段结尾处的句号可以改为 (标点符号),原因是 ‎ ‎【答案】(1)B (2)届 界 (3)C (4)…… 表示语意未尽,引人遐想古港的辉煌。(或:! 可以突出古船的骄傲与辉煌(对“古港辉煌”的热爱与赞美)。‎ ‎【例2】填空(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 ‎①愿驰千里足, (《木兰诗》)‎ ‎② ,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③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④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⑤越明年, , (《岳阳楼记》)‎ ‎⑥半卷红旗临易水, (《雁门太守行》)‎ ‎⑦锦帽貂裘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⑧ ?心远地自偏(《饮酒》)‎ ‎⑨醉翁之意不在酒, 。 , (《醉翁亭记》)‎ ‎【答案】送儿还故乡 君问归期未有期 见贤思齐焉 断肠人在天涯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霜重鼓寒声不起 千骑卷平冈 问君何能尔 在乎山水之间也 ‎ ‎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阅读 ‎【例1】‎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县城小书店 韩浩月 ‎①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门口收钱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而柔顺的头发,面容清秀,露出温婉的气质,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书报亭的姑娘差不多,现在这个姑娘不会是过去那个姑娘的女儿吧?‎ ‎②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但到这个书报亭买杂志,还是犹豫很久之后的事了。‎ ‎③在去书报亭买杂志之前,我一直都是在图书馆阅读免费的报纸和杂志的。图书馆很小,报纸和杂志就那么多,通常只用一天的时间,感兴趣的报刊就读完了。没东西可读的日子,总是有点儿难过。想去买本杂志来读,可觉得它们的定价实在是贵呀。‎ ‎④所谓的贵,其实也就是一本两块钱吧。那时候我帮六叔做杀猪的生意,但作为一个打工者,六叔却没有付我工钱。至今我还拿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总是讪讪一笑,说,你那时小,要钱有什么用?‎ ‎⑤我一直没告诉他,我想去买那些杂志,那些叫《诗歌报月刊》《星星诗刊》的杂志。那会儿,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卖杂志的姑娘会用她干净而柔软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下次早来几天吧。‎ ‎⑥那时的我,总觉得和报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想一想,人家是在报亭工作的姑娘,应该是多有文化的人啊,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就足以把我们远远隔开了。‎ ‎⑦‎ 所以,我常一直远远地望着书报亭。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⑧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杂志或书里,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不记得我。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她的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⑨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梦想有关,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 ‎⑩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 2012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离开书店的时候,心情仍然是平静的,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书店在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 ‎ (选自《作文通讯·锦瑟》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 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 ‎ ‎2012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少年的时候, →离开县城的前一天, →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 →2012年秋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2.按要求回答问题。 ‎ ‎⑴第②段划线句子中,作者“犹豫”的原因是什么? ‎ ‎ ‎ ‎⑵二十年的 时光,人们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人们二十年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 二十年前: ‎ 二十年后: ‎ ‎3. 请结合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第⑦段“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把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 ‎ ‎ ‎4. 二十年,书报亭变成了书店。“我”对现在的书店和曾经的书报亭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分别简析。 ‎ ‎ ‎ ‎5.“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我”的两个特点。‎ ‎ ‎ ‎【答案】‎ ‎1.“我”读书买书的经历 简单告别书报亭和姑娘 每次春节回家都到小书店消磨一小段时光(每空2分)‎ ‎2.⑴①觉得书报太贵。 ②觉得报亭的姑娘很有文化,而“我”是个杀猪的帮工,与她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或“觉得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足以把‘我’与报亭姑娘远远隔开”)。 ⑵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 《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 ‎3.通过“洗”“换”“递”“接”“翻”等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我”对阅读的虔诚和痴迷。(答“热爱”“如饥如渴”“急切”也可)‎ ‎4.现在的书店,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我”的情感是平静的;而书报亭成为了“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我”对其充满惆怅和眷念(答“热爱”也可)。(意思对即可)‎ ‎5.示例:①“我”是个热爱读书的人,因为“我”在“没东西可读的日子”会觉得难过。② “我”是个情感细腻的人,因为“我”在书店“消磨”时,内心情感会静静流淌情感。(或“喜欢怀旧”“眷念家乡”“内心丰富”“勤劳懂事”也可)‎ ‎【例2】‎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父子的母校 韦如辉 ‎(1)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2)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 ‎(3)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4)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5)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6)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7)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8)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9)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10)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 ‎(11)父亲夸,好儿子!‎ ‎(12)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13)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 ‎(14)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15)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16)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17)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音。‎ ‎(18)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19)风吹到脸上,夹杂着雾气的潮湿,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觉。‎ ‎(20)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 ‎(21)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爸驮你一会儿。‎ ‎(22)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 ‎(23)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24)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25)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26)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27)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28)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29)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 ‎(30)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31)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 ‎(32)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33)儿子什么都搞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心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34)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1期)‎ ‎1.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 —→ —→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 ‎2.(8)~(12)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 ‎ ‎ ‎3.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 ‎ ‎ ‎4.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有不符合的,试作分析。‎ ‎①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②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③信不信?那家伙!‎ ‎(符合)第 句, ‎ ‎(不符合)第 句, ‎ ‎5.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 ‎ ‎ ‎【答案】‎ ‎1.父亲对儿子夸“母校” 父亲带儿子去看“母校” 儿子进了 “母校”,上了大学,成了城里人 2.示例一: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父子贫苦、艰难的生活现状,是父亲希望儿子读“母校”的原因之一(或“是父子对‘母校’的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原因”)。 示例二: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儿子”的孝顺、懂事,使下文儿子进“母校”等情节显得真实可信。 3.①敬佩(羡慕)之情。他以为父亲读过书,是个了不起的人。 ②感恩(感激)之情。他明白了是父亲的良苦用心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未答出“感恩、感激”‎ 要点的,酌情扣分) 4.(符合)①③ 因为父亲是个“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农民,对虚拟的“母校”只能含糊其辞。 ② 因为父亲是个没文化的农民,说不出这么文绉绉的话来。 5.示例:①“父亲”是个教子有方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是通过自己虚拟的美好“母校”,激发儿子的上进心。 ②“父亲”是个有眼光的人,他深知有知识有文化能改变人生的道理。 ③从“爱子之情”或“任劳任怨”作答亦可。(未答出“教子有方”要点的,扣2分)‎ ‎【例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王丽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大陆》一诗----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要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 ‎(选自‎2013年5月15日《 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1.第①段中加点的“这个宝藏”指代什么?“这个宝藏”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 ‎ ‎ ‎2.比之图像,语言的优势在哪里?比之白话,文言具有哪两个特点?‎ 优势: ‎ 特点: ‎ ‎3. 在作者看来,划线句“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的观点,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 ‎ ‎【答案】1.中国古代所有重要典籍。 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或“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2.语言的抽象性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①高度凝练、含蓄、蕴藉(或“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 ②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具有白话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 3.国人语言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令人失望,文言传统断裂。‎ ‎【例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设计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人体工程学原理”这个专业名词早就成了一个大众概念,但这却是个极其精密复杂的学科,要形容它只有一个词——“琐碎”‎ ‎。研究人体工程学的人首先要研究人体特征,对常见体征的研究精确到厘米,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要分别照顾到;除了这些可以量化的特点,还要研究人类的常见行为,各个人种的文化特色和各个地域的生活习惯。‎ 人体工程学原则在北欧设计中发挥到了极致,北欧工业设计的代名词是家居。北欧人强调简单与舒适,在设计时,除了造型追求艺术性外,更注重从人体结构出发,讲究设计造型和曲线如何与人体接触时完美地吻合在一起,使其与人体协调,倍感舒适。比如设计一把椅子,很多椅子的椅背根部是留有空隙的,这可大有讲究。‎ 以比较简单的工作用坐椅为例。设计一把符合人体工程学用的工作椅至少要考虑坐高、坐深、坐宽、坐面曲度、座面倾斜度和靠背等6 个方面。‎ 坐高是指坐面前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这是影响坐姿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腰椎的影响最大。通过研究发现,没有靠背的椅子坐高为400mm时,腰椎的活动度最高、疲劳感最强;稍高或稍低都能减轻腰部疲劳。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人们喜欢坐着矮凳劳动,在酒吧里坐高凳玩闹。‎ 坐深是指坐面前沿至后沿的距离,劳累了一天,很多人回到家都会坐进沙发深处看看电视。事实上,坐面过深,会使膝窝处产生麻木的反应;尤其对于工作椅,坐深最好浅一些,一般380-420mm之间比较适宜。‎ 光是看这些精确到毫米的数据,就已经让人乏味疲倦了,更何况还要考虑到压力和身体机能。所以设计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回到之前提过的椅靠背,常见的椅子靠背都是垂直略向后倾斜的。但是人若笔直地坐着,躯干得不到支撑,背部肌肉紧张,容易疲劳,靠背就是支承躯干的,基部最好有一段空隙,使臀肌不致受到挤压。当然,靠背也有繁多的数据,坐宽、坐面曲度、座面倾斜度在此就不赘言了。‎ 北欧风格的主色调是白色、米色、浅木色等,但由于地处北极圈附近,气候非常寒冷,有些地方还会出现极夜。因此,温暖鲜艳的纯色在北欧家居中也不少见。寒冷和长夜让北欧人在室内活动的机会更多,北欧设计擅长在家具上下功夫也就不奇怪了。‎ ‎(摘自2013第04期《世界博览》有改动)‎ ‎10.“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琐碎”体现在: ,要研究人类的常见行为, , 。‎ ‎11.为什么说“设计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 ‎ ‎1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气候对家居设计产生的影响。‎ ‎ ‎ ‎【答案】1.要研究人体特征 要研究各个人种的文化特色 要研究各个地域的生活习惯 2.因为设计时,除了造型要追求艺术性外,更注重从人体结构出发,使其与人体协调,倍感舒适。 示例一:比如设计椅子时,至少要考虑坐高、坐深、坐宽、坐面曲度、座面倾斜度和靠背等诸多方面。 示例二:比如设计椅子时,数据不仅要精确到毫米,而且还要考虑到压力和身体机能等等。 示例三:比如设计椅子时,要充分考虑坐高,因为坐高是影响坐姿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示例四:比如设计椅子时,要充分发挥考虑坐深,因为坐面过深,会使膝窝处产生麻木的反应,坐深最好浅一些。 示例五:比如设计椅子时,要充分发挥考虑靠背,基部最好有一段空隙,使臀肌不致受到挤压。 3.促使人们更注重在家具上下功夫,比如影响了人们对家具色调的选择。‎ ‎【例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飞机发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快船》,他经常引用凡尔纳的话“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 材料二 ‎1914年,威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释放》的科幻小说。该小说想象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接下来发生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最后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和平政府。物理学家齐拉特于1932年阅读了这部小说,该书启发他于1933年解决了核链式反应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启发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了在国际上控制军备、和平利用核能的运动。‎ ‎1.从以上材料中你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 ‎2.科学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请你写一句赞美科学的话(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①科幻小说能给科学家很多启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②科幻小说为科学启蒙和文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③科幻小说能激发科学家的灵感,促使他们将幻想变为现实。(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①科学像一粒种子,孕育了巨大的生产力。②科学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创新思维的大门。③我爱科学,它给了我学习的动力,给了我创造的信心,给了我前行的力量。④让科学之树,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⑤科学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为人类的发展导航。‎ ‎【例8】(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 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 ‎):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 么、哪里”。‎ ‎1.解释下列举重加点词语。‎ ‎(1)走送之 走: (2)俟其欣悦 俟: ‎ ‎(3)濂具以实对 具: (4)微景濂 微 : ‎ ‎2.翻译下面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 ‎ ‎(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译文: ‎ ‎3.填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宋濂的原因是“ , , 。”乙文中,宋濂只列举好的大臣的原因是“ , ; , 。‎ ‎4.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一处)‎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 ‎5.结合甲乙两文,练习生活实际,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 ‎ ‎【答案】1.(1)跑 (2)等待 (3)全,都 (4)没有 ‎2.(1)(宋濂)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买书)来读(看) (2)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派人侦探监视。‎ ‎3.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4. 门人弟子╱填其室 ‎5. 读书方面: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博览群书等;‎ ‎ 做人方面:尊重老师、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唯善是举、诚实守信等。(能联系实际,答出读书和做人方面各一点,即给满分,未联系实际的酌情扣分)‎ ‎【例9】(文学名著阅读)‎ ‎1.下列名著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流落荒岛,七年后岛上来了一批野人,他救出“星期五”;又过了三年,又过了五年,他发现有人肉宴的痕迹;鲁滨逊独自一人离开荒岛。(《鲁滨逊漂流记》)‎ B.鹞子因为夜莺夜晚唱歌太吵闹,就捉住要吃他,并责问为什么在夜间唱歌。夜莺回答说,蝙蝠曾告诉他白天唱歌有危险,并请求鹞子去寻找更大的鸟。(《伊索寓言·夜莺和鹞子》)‎ C.唐僧原是如来的二徒金蝉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后与唐太宗拜为兄弟,并赴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得正果,受职“旃檀功德佛”。(《西游记》)‎ D.祥子第一辆车被抢走后,回到人和车厂。他先在夏家拉包月,拉了四天就辞工了,又去杨家拉包月。刚离开杨家,买车的钱就被孙侦探抢走。(《骆驼祥子》)‎ ‎2.阅读《水浒传》(第六十回)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晁盖因何事重伤致死?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谁?简述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两个原因。‎ ‎ ‎ ‎【答案】1. C 2.征讨曾头市,被史文恭射伤。 卢俊义 宋江手下李逵等兄弟不服。宋江与卢俊义抓阄分别攻打两座城池,先攻破者为梁山泊主;结果宋江一举攻下了两座城池。‎ ‎(三)写作 ‎【例】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道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如果必须要写人名,就用“小红”、“小刚”来替代。‎ 题一:请以“渴望回到童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二:一个汉字,一段记忆。人们都喜欢用一个汉字来形容曾经的感动、悲哀、幸福。在初三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你将用哪一个汉字来表达自己一学年来的体验和感受呢?请以“ ,我的年度汉字”‎ 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上可填“搏”、“变”、“泪”┉┉)‎ ‎(四)口语交际 ‎【例】 请听录音,根据对话情境,完成以下三个小问题。‎ 班 长 大家注意啦!这里有一个通知:校学生会准备在六月八日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学生甲 (性急地插话)现代诗歌朗诵会?喜欢诗歌的人并不是非常多,没有必要专门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啊!‎ 学生乙 可是,现在正提倡“高雅艺术进校园”呢。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能让大家更充分地感受现代诗歌的美,这种形式很不错的。‎ 学生丙 我也觉得挺好的。我对现代诗歌很感兴趣。我读过泰戈尔的《飞鸟集》,喜欢朗诵舒婷的《致橡树》。余光中的《乡愁》我也背得挺熟:“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班 长 (提高声量)你们慢点争论!听我把话说完啊!文艺部的小张还要求各班在本周三之前将有关现代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建议汇总到校学生会呢。‎ 学生乙 (兴奋地)好!我建议……‎ ‎1.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A.余光中的《乡愁》究竟美不美 B.有没有必要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C.喜欢诗歌的人到底多不多 ‎2.下面说法与班长的通知不相符的是哪一项?‎ A.校学生会准备在六月八日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B.有关现代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建议须汇总到校学生会。‎ C.表演者只能朗诵泰戈尔、舒婷和余光中的诗。‎ ‎3.假设你就是学生乙,请接着把你的活动建议说完整。‎ ‎ ‎ ‎【答案】1. B 2. C 3.例一:我建议各班先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再挑选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活动。 例二:我建议校朗诵会的主持人要进行海选,以丰富这次活动的内容。(要点与评分:围绕活动内容,提出合理建议。建议2分,表达1分)‎ ‎(五)综合性学习 ‎【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课堂上)师:同学们,中国戏曲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泉州地方戏曲,感受泉州民间文化。下面请你们来说说泉州有哪些民间戏曲。‎ 生1:梨园戏。‎ 生2: 、 ……‎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完全正确。那么,谁能告诉我这些地方戏曲都有哪些代表作品呢?‎ 众生:《连升三级》、《真假王岫》、《大闹花府》、《陈三五娘》、《大名府》、《三打白骨精》……‎ 师:作品真多啊!虽然我们并没有全部看过这些作品,但我们可以根据戏剧的有关知识,并结合这些作品的名称,就能够知道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的特点,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3: ‎ ‎【材料二】中国戏剧网问卷调查显示,超过6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或不太喜欢戏曲,其原因主要是“听不懂”。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文言、方言、典故,表演程式中的板式、手眼身法,舞台上的特殊时空间度都会使缺乏戏曲知识的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听不懂戏曲还在于对剧情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难以领会其中深层的意蕴。另外,许多传统戏曲内容往往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与现代生活太脱节,导致青年观众大批流失。‎ ‎(1)阅读材料一,请你帮助“生2”回答两种泉州地方戏曲 、 ‎ ‎(2)阅读材料一,请你帮助“生3”回答“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的特点” ‎ ‎ ‎ ‎(3)请根据材料二,为“如何更好地让戏曲文化进校园”提两点建议。‎ ‎ ‎ ‎【答案】(1)高甲戏 (提线)木偶戏(或“傀儡戏”)(或答“南音”、“布袋戏”、“打城戏”) (2)曲折起伏,矛盾尖锐,扣人心弦,吸引观众(意思对即可) (3)示例:①广泛宣传,普及戏曲知识; ②‎ 加强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③适当修改戏曲内容,贴近现代生活。(三点答出两点即给满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