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

ID:560889

大小:68.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盐阜中学初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申霞玲     审核人                                 2010年10月     日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 ‎2。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 ‎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 ‎ ‎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 相 关 链 接 一.作者简介:‎ ‎1.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 二.写作背景:‎ 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亥杂诗》诞生了。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他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己亥杂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龚自珍《己亥杂诗》多用象征印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知 识 预 习 一.解释词语:‎ ‎1.风烟:风尘烟雾,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五津:蜀中长江自灌县以下至键为一段的五个著名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以五津代指蜀地。津:渡口。‎ ‎2.宦游:出外做官。‎ ‎3.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 ‎4.“无为”两句:不要因为分别就像小儿女一样伤感流泪。‎ ‎5.杜少府:名不详,唐人称县尉为少府。‎ ‎6.之任蜀川:到蜀地去上任,“蜀川”,一本作“蜀州”。‎ ‎7.城阙:城墙与宫阙,这里指长安。‎ ‎8.三秦:项羽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合称三秦。此泛指陕西一带。‎ ‎9.无为:不要。‎ ‎10.浩荡:广阔、深重。这里形容愁绪无穷无尽的样子。                                       ‎ ‎11.天涯:村指天边,这里指极远的地方。   ‎ ‎12.吟鞭:诗人的马鞭。   ‎ ‎13.东指:指向东方。‎ ‎14.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比喻自己离开官场。‎ 二.说出两首诗的大意:‎ ‎1.《杜少府之任蜀川》‎ 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五津的风尘烟雾。跟您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 ‎2.《己亥杂诗》‎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课 堂 探 究 一.学习《杜少府之任蜀川》‎ ‎1. 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五言律诗。 ‎ ‎2. 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偶句押韵,中间两联两两对偶。‎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 ‎4. 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5. 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 颈联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张九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而此句已成为远隔千里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 赏析: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还概括出了人们共同的普遍的感受。‎ ‎6. 分析其他三联  (1) 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 ‎“三秦”“五津”给读者以雄浑磅礴视野开阔的感受,既点明了地点,又奠定了全诗旷达的基调。‎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闭塞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运用借代的修辞。‎ ‎ (2) 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 ‎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 (3) 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是勉励和安慰之语,诗人以旷达的胸怀,情深意长的语言作结,劝友人在分别时不要作儿女情态,流泪沾巾,而应该坚强些。‎ ‎ 小结:‎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别离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 ‎ 二.学习《己亥杂诗》‎ ‎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首句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增添了一种日暮途穷、美女凉伤感的氛围。‎ 第二句: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 ‎(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4.赏析:“落红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2)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记远,比喻精妙。‎ ‎5.主题的理解:‎ ‎(1)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2)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3)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6.读了本诗,你对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思考?‎ ‎ ‎ ‎ ‎ ‎7.小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 ‎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 习 ‎1.写“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意境相反的送别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全新角度阐明对离别的看法,饱含友情,让人胸襟豪迈爽朗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形容人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虽然远隔重洋,却如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相似。‎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6.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7.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然前途坎坷不畅,也不忘报国情怀,后人也常用来比喻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8.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 ‎9.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 ‎10.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 示例:‎王 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12.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指向东方。“天涯”天边,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13.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②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14.请写出一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或名言,成语)。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课 后 作 业 一.古代送别诗的主题:‎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字里行间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古代诗人描写落花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反 思 总 结 ‎ ‎ 格言警句: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