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训练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伤仲永》训练题

ID:560227

大小:7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5、伤仲永(王安石)‎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一、注释 伤仲永 伤:_____ 。 世隶耕 隶:_____ 。‎ 仲永生五年 生:_____ 。‎ 未尝识书具 尝_____识:_____ 。书具:_____‎ 忽啼求之 啼_____ 求:_____ 。之_____‎ 父异焉 异:_____ 。焉_____‎ 借旁近与之:_____ 。旁近,_____ 。 与:_____ 。之. _____‎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以_____养:_____ 。 收族:_____ ‎ ‎ 收_____ 意:_____ ‎ 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_____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 _____ 指:_____ 。 就:_____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_____。 理:_____ 。者_____‎ 邑人奇之 奇:_____ 。‎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_____ 。宾客: _____ ,宾,_____ 。‎ 或以钱币乞之 或_____ 以_____ 乞:_____ 。‎ 利其然:_____ 。利,_____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_____ 。扳: _____ 。环:_____ 。‎ 谒:_____ 。 邑人:_____‎ 从先人还家 从:_____ 。 先人:_____ ‎ 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 ‎ 复到舅家问焉 复:_____ 焉_____‎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 。泯然:_____ 。众人,_____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王子:_____ 通:_____ ‎ 悟:_____ 受:_____ 天:_____ ‎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贤:_____ 于:_____ 材:_____‎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卒:_____ 于:_____不至:_____ ‎ 彼其受之天也 彼 _____ 其:_____ ‎ 得为众人而已耶? 已:_____ 耶:_____ ‎ 二、解释加横线的字 ‎1、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邑人奇之 或以钱币乞之 仲永之通悟 其受之天也 卒之为众人 不受之人 9‎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 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其受之天也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于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自: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5、闻: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 ‎1、养父母 2、文理 3、或 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 三、翻译下面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泯然众人矣。‎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7、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8、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四、幼年的方仲永可以称为“神童”,“天才”,他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哪方面?用文中语句回答。‎ ‎                                   ‎ 五、方仲永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                                   ‎ 六、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一句。‎ 七、(一)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邑人奇之”‎ ‎3、“稍稍宾客其父”‎ ‎4、“父利其然也”‎ 八、阅读理解 ‎1、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3、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9‎ ‎4、写乡人,邑人和父亲的表现的作用是什么?‎ ‎5、“不使学”的作用有哪些?‎ 九、概括本文主题 十、中考题一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 ①卒之为众人 卒: ‎ ‎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 ‎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 ‎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译文: ‎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 译文: ‎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十一、中考题二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17分)‎ 伤仲永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