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案4
加入VIP免费下载

《观沧海》教案4

ID:558866

大小:4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观沧海》‎ ‎ 许海萍 教学目标 ‎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 ‎ 2、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 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观沧海 曹操 ‎ ‎1、导入新课 ‎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我们同学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认识了曹操,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作一个简单的名义调查)评价一个人物,历史和文学两种角度是不同的,前者更注重客观性,后者强调艺术性,加上不同时代不同个体,出现对立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科学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还是以客观为准。‎ 今天,我们先来历史地客观地认识一下曹操。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曹操?‎ PPT: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4‎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后人对其评价,尤其《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乱世奸雄形象,与历史颇有出入。‎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章――《观沧海》。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课文。‎ ‎ ‎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 学生个人配乐朗读。‎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 补充: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PPT:参考译文 ‎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吧。 ‎ ‎4、研读课文 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PPT:[问题组] ‎ ‎①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 参考: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 ‎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参考:“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4‎ 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盎然生机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 ‎ ‎③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 学生想像画面。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展现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派。‎ 问: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背景: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想像,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在这里,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 ‎5、小结: ‎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6、拓展与延伸 ‎(1)曹操的历史评价 ‎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2)对比阅读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 4‎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沧海桑田,当时光进入20世纪50年代,又一位雄才大略的伟人想起了始皇帝的碑碣。毛泽东领导他的队伍刚刚推翻了就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红色政权,又把美帝国主义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了三八线,自然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于是始皇帝碣石畔的北戴河之滨响起了壮怀激烈的吟诵. 始皇帝的碑碣所承载的滔天气概激发了诗人内心里澎湃着的壮志激情。‎ ‎7、作业 (1) 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 (2) 课外收集学习曹操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 (3) 预习下面4首古诗词。‎ 4‎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