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题汇编(2003-2006年)
加入VIP免费下载

《马说》中考题汇编(2003-2006年)

ID:558274

大小:10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课改区)‎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   (1)或:                   (2)食: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 ‎(2)其真无马邪?               译文:                             。‎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 ‎1、A  12、(1)有时   (2)喂  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曲靖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一)(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③捉:驾驶。④住:停止。⑤唱言:高声说。‎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 (1)虽有千里之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 (1)策之不以其道。译文:                                                         ‎ ‎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译文:                                                      ‎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 答:                                                           ‎ ‎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                                                                                     ‎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 答:                                              ‎ ‎(一)9、(1)即使  (2)等同  (3)擅长  (4)都 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11、①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已。②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12、不矛盾。①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②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答出一点给1分)13、×××: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 ‎2006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实验区)‎ ‎(一)(10~13小题,共12分)‎ 马 说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答:                                   ‎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答:                                       ‎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译文:                                 ‎ ‎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2007年广东省江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马说  韩愈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                                                                       ‎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3分)‎ 答:                                                                                                                                               ‎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9、4分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l0 、4分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11 、4分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统一考试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妈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皇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⒖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执策而临之     (   )‎ ‎⒗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3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③其真无马邪 ‎⒘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①衹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2分)译文:                  ‎ ‎②策之不以其道。(1分)译文:                  ‎ ‎⒙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各题。(3分)‎ ‎①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1分)                ‎ ‎②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1分)                      ‎ ‎③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1分)                              ‎ ㈠(13分)⒖①这样  ②有时  ③即使  ④面对(4分,各1分)⒗①“食”‎ 通“饲”,喂、喂养  ②“见”通“现”,表现  ③“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3分。各1分)⒘①只是辱没在养马的仆役手中,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②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3分,①2分,②1分)⒙①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②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分,各1分)(①②题意思接近参考答案即可。)‎ ‎2009年黑龙江大庆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文:                                      ‎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译文:                                               ‎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答:                                                                        ‎ ‎7.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8.这时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启用自己呢?(也可以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收到朝廷的重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典雅。9.D ‎ ‎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10.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绍兴七年,岳飞面君,赵构从容地问道:“爱卿有没有获得过好马?”‎ 岳飞道:“臣原有二匹马,每天各吃数斗刍豆,各饮一斛水,但如果草料不精,水质不净,它们就不会食用。二马披着战甲奔跑,起先跑的不快,但跑出百里后就变的迅速,自午时到酋时,可以跑上二百多里。而马背、腹的鞍甲毫无松动,且没有汗水,跟无事一样。这二匹马可谓负重但无怨言,体力充沛但不逞能,是擅长远驰的良马啊。不幸二马后来相继死去。如今臣所骑的马,每天食用不过数升,所喂草料从不挑选,所饮之水从不在意,辔头尚未装好,就想跃跃狂奔,刚跑出百来里地,马儿就力尽汗出,大口喘息,累的如死了一般。这马可谓食少就能饱肚,喜欢逞能炫耀力气,但容易穷尽力气,实在是笨马一匹啊。”赵构道声“好”,说道:“你今日所说很有意义。”‎ ‎2009年内蒙巴彦淖尔市 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11、B    12、D     13、D ‎2003年浙江省丽水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 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才美不外见(   )  ⑵愿子还而视之(   )‎ ‎⑶不以千里称也(   ) ⑷去而顾之(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 ‎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译文:                            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3分) 26.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2分) 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3分)‎ 答:                                                                          ‎ ‎23.见同现,显现  希望  著称   回头看 ‎24.(1)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与我交谈。‎ ‎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6.人才 ‎27.略。‎ ‎2003年福建省厦门市 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15 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艄;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执策而临之(    )               ②才美不外见(      )‎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1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策之不以其道   ‎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译文: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⑴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答:                                                                             ⑵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3分) 答:                                                                           ‎ ‎16.竹制的马鞭子   见同现,显现命令  丢掉,白白扔掉 ‎17.A ‎1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1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国君的侍臣对国君说:“请让我来找它吧!”‎ ‎  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了 ‎  死马的头颅,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五百金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 ”‎ ‎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果然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2004年浙江省绍兴市 ‎     (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 ‎(1)或:            (2)食:        (3)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 ‎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 ‎ 3.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答:                                                                     ‎ ‎1.(1)有时(或许)(2)喂养(或通“饲”)(3)等同(或“—样”) 2.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3.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2004年吉林省长春 阅读《马说》,完成6—10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而攻之而不胜             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略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4分)‎ ‎10.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分)‎ 答:                                                                               (一)6.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①这②同“饲”,喂养 ③鞭打(驱使) ④有时 8.C 9.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10.略。 2005年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   (二)阅读《马说》,完成8-10题。(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译文: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3分)    答:                                ‎ ‎   (二)(10分)   8.(3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9. (4分)(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每句各2分。大意对即可,如第(2)句译为“真的没有马吗?是不知道马啊”就应给2分。)   10. (3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2005年四川省广安市 ‎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5. 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    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 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36.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37.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是马也( 这 ) ②食马者( 同“饲”,喂养 )    ③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    38.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3分)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 袛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39. 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 否则,酌情扣分)  2005年广西桂林市 古诗文阅读(16分)    (一)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① “食” 通 “饲”, ,意义: 通喂养(1分) ② “见” 通 “现” ,意义:表现(1分)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策、道、食、 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3分)    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    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 ‎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答: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 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2006年北京市 三、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   (1)或:                      (2)食: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 ‎(2)其真无马邪?           译文:                                  。‎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 三、11、A   12、(1)有时   (2)喂    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浙江舟山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   (一)(11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答:                                                                                         ‎ ‎(二)(9分)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译文:                                 ‎ ‎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 三、文言文阅读(20分)(一)(11分)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9分)23.⑴跟从(跟) 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2006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6~8 题。 ( 共 6 分 , 每小题 2 分 )‎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曰 : “ 天下无马 !” 呜呼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 : 扬名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 有时 C. 才美不外见      见 : 通“ 现 ”  D. 策之不以其道      策 : 鞭子 ‎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夺而杀之 B.  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  策之不以其道        成 , 将以攻宋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9.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分 ) 译文 :                                                                   ‎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分 ) 译文 :                                                       ‎ 二、 (6 分 , 每小题 2 分 ) 6.D(“ 策 ” 应为 “ 用鞭子抽打 ”)      7.B(A 项前 “ 而 ” 为 “ 可是 ” 之意 , 后者为顺接连词 “ 就 ” 之 意 ;B 项均为结构助词 “ 的 ”;C 项前 “ 以 ” 为 “ 按照 ” 之意 , 后为 “ 用 ” 之意 ;D 项前 “ 于 ” 为 “ 在 ”, 后为 “ 与 ” 之意 )    8.D( 与原文意思不合 , 应为 “ 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 三、 ( 共 12 分 ) 9.(4 分 )(1)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或: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食 ” 意思的得 1 分 )    (2) 喂养它却又不能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 听它嘶叫却不能明白 ( 或 “ 通晓 ”“ 懂得 ”) 它的意思。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材”“通” 意思的各计 0.5 分 )‎ ‎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 ‎(一)(10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 介:披上战甲。  ② 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译文:                                              ‎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 ‎                      。(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 ‎(一)(10分)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14.(1)怎么 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