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县白沙中学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省吉水县白沙中学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ID:557618

大小:8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6年初三模拟试卷·语文(一)‎ 得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2分)‎ 评卷人 ‎1.用课文原句填空。(12分,每空1分) ①男儿何不带吴钩, 。(李贺《南园》)‎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④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淑云》)‎ ‎⑤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表现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磊落胸怀的诗为:“ ‎ ‎ , 。”‎ ‎⑦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2005年5月25日在广西透露,我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由1991年不足‎7平方米,提高到‎24平方米以上,如果杜甫再生,就大可不必慨叹“ , ”了。‎ ‎⑧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 , ‎ ‎ 。”‎ ‎2.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有关题目。(2分)‎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⑴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① 改 ② 改 ‎ ‎⑵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 ‎ ‎3.在物理电学中,研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并联支路电阻的关系时,有这样一个公式:‎ 其中R总 代表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1、R2分别代表各并联支路的电阻。请用现代汉语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2分)‎ ‎ ‎ ‎4.下面是‎2005年11月12日《江南时报》的一则消息,请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字)。(3分)‎ 本报讯 北京时间‎11月11日正好是2008北京奥运倒计时1000天的日子,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正式发布,与世人见面。五个拟人化的形象,都称为福娃:分别为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金燕,名字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即北京欢迎你。‎ 这些可爱的形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浓郁的中国特色,她们为北京奥运增添了欢乐和祥和的气氛。她们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声和祝福,也是中国人民对奥运精神的一次诠释。‎ ‎2006年初三模拟试卷·语文(一) 第 7 页 共 9页 ‎5.下图是一幅漫画,请你用较为生动的语言写出画中的整个场景(不超过60字)。并简明扼要地写出漫画的含义(不超过20字)。(3分)‎ 图中场景: ‎ ‎ ‎ ‎ ‎ ‎ ‎ ‎ ‎ ‎ (2分)‎ 含义: ‎ ‎ ‎ ‎ (1分)‎ 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评卷人 ‎(一)‎ ‎(二)‎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6~8题。(6分)‎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③。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六年(1179)。其时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转运又称“漕司”,是管钱粮的官。职位虽不低,但对志在恢复中原的词人来说,是不足以展其抱负的。②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③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6. 这首词上片写景和叙事相结合,上片 ;下片 。(简要概括上下片内容)‎ ‎7.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 ‎8.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 ‎ ‎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12分)‎ 祖莹偷读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006年初三模拟试卷·语文(一) 第 7 页 共 9页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9.解释加点的字。(2分)‎ ‎ 耽书( ) 拜太学学士( )‎ ‎10.下面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禁之不能止 父母寝睡之后 B.为家人所觉 不足为外人道也 C.由是声誉甚盛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以衣被蔽塞窗户 ‎11.祖莹“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的目的是什么?(2分)‎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 ‎ ‎ ‎ ‎13.我过古代有关勤奋读书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再例举一例。(2分)‎ ‎ ‎ ‎14.同学们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请你谈谈自己对祖莹勤奋读书的看法。(2分)‎ ‎ ‎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评卷人 ㈠ ㈡ ‎(一)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5分)‎ 父亲的驼背 晓喻 ‎①父亲的驼背使我产生崇高的敬意,是今年夏天的事。‎ ‎②那是一个极标准的夏日。将晚的日头仍吞吐着炽烈的火焰。我正坐在办公室里受用空调的温馨,冷眼看晚霞燃烧,父亲突然出现在办公室门前。父亲佝偻着身子,汗水从苍白的脸上滚落在两脚之间,几乎连缀成一条直线;背上稳稳地负着一个半旧的布袋,布袋里满盛着家乡的温馨和亲情。“今天天气真热。”父亲擦着汗水说,将布袋吃力地放下来。就在这时,父亲那高高隆起的驼背刚毅而明快地裸露在我的眼前,且正好与天边的云霞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写意。转瞬间,一种错觉神奇地将落日和晚霞隐去,父亲的驼背顿时放射出灿烂金光。我确信我亲见到一拱溢彩流光的长虹,虹的那头是遥远,虹的这头是现实,我正从这长虹的辉煌中走来;我也确信我亲聆到一阵阵清悦的驼铃声,有一峰骆驼正迎着哄哄作响的热流前行在人生的旷漠荒原,这驼峰上驮着我……我猛然领悟到父亲的驼背像伊索寓言和格林童话一般神圣地吸引了我。‎ ‎③父亲就这样无言地用嶙峋的驼背将生活的重负扛着,就像一张弓无言地坚韧着,积攒着,为一支支响箭预备着生命的涌动和波澜。我们做儿女的就是这弓上的箭。‎ ‎④‎ ‎2006年初三模拟试卷·语文(一) 第 7 页 共 9页 有两件事是我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撒落在时间长河里。第一件事发生在我读小学六年给那年。这一年对我说是一个灾难之年,我的两条腿上大大小小长满了十三个毒疮,淋漓的脓血像山泉一般汩汩地朝外涌着,上学成了一种负担。父亲向来家教甚严,生几个脓疮自然是不能辍学的,走不动时父亲背也得背到学校去。于是,父亲的驼背就成了我的一架马鞍。每天清晨,父亲总会准时地蹲在屋檐边,就像一匹温驯的老马迎候着它的主人;掌灯时分,父亲也一定会慷慨地亮出他的驼背站在教室的门前。我在父亲的背上度过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秋天里我没有觉出父亲的背有什么异样。冬天里父亲的背很暖和,我的心口总像有一盆火烘烤着;到了春天,厚重的棉衣褪去了,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驼得更厉害了,简直就像洪水冲击过后留下的一道坎。我附贴在父亲的背上,父亲只能蜗牛一般将头艰难地前伸着。这情形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生命现象。在浩瀚的沙漠里,驼峰为绿洲而高耸着;在肥沃的田野里,牛背为犁铧而坚韧着;那么,在贫穷的小村子里, 。我的心震撼了,我的一切也就和父亲的驼背紧紧维系在一起了。有一天放学,我用手摩挲着父亲汗涔涔的驼背,对父亲说,这背就可以做我的课桌呢。就这样,我在父亲的驼背上读着历史的烟云,读着未来的梦幻……‎ ‎⑤在我那封闭而落后的家乡,穷人家的孩子一般是不读书的,即使为认几个工分几张毛票被迫混上一两年,那也得捱到八九岁,但我六岁那年就被父亲送进了学校,而且一读就是整整六年。这对父亲来说,供我读书显然是比供我饭吃有更大的负担,这负担自然又得那驼背无言地驼着。父亲是一个上好的脚夫,鸡叫头遍启程,夜半时分回家,往返九十里山路,两百斤山货,从山里驮到镇上,百十斤油盐又从镇上驮进山里。这虽然是一种低廉的劳动力交换,甚至有些卑贱,但毕竟可以换回几个子儿买回几支铅笔几个写字本,父亲也就乐此不疲。而每当这时,我心中总有几簇簇火苗燃着,学业上哪怕碰到天大的困难,也只是蜡烛般化为光明。我的学业一天天拔节向上,父亲双肩上的茧则结了一层又一层,背间的肉瘤也添了一圈又一圈。我至今还保存着父亲当年用过的一个背篓,篓口用铁丝绑扎着,在背篓与人体接触的地方,厚实的帆布硬是磨破了一个大洞,麻线编过的谷草多已脱落,裸露出魔鬼一般狰狞的竹篾。这是多么不平凡的一个背篓啊!‎ ‎⑥我推想,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说不准也是驼背。这驼背本不是生成于母腹之中,父亲不就曾经是祖母引以为骄傲的骨架儿像旗杆那样竖着么?驼背就应该是历史塑造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从母腹中跌落某个驿站时,即使拥有过紫檀一般的脊骨刺槐一般的腰杆,但是,历史与生活的重荷死死压在父亲、爷爷的肩上,这脊骨这腰杆又如何能舒展其活力,张扬其生命?由此我想到一个更深刻更重大的历史命题。鲁迅先生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在这里所说的“中国的脊梁”,除了那些顶天立地的钢筋铁骨之外,是不是还涵盖了如我父亲,如我爷爷及爷爷的爷爷们那样的弓腰驼背呢?是的,肯定是的。‎ ‎15.在父亲的感染下,我对待困难的态度如何?(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 ‎ ‎16.根据上文,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填上一句形式上较为工整、内容上能表现“我”无 限深情的句子。(2分)‎ ‎ ‎ ‎17.第④段开头说“有两件事是永生永世都拾不尽的碎金……”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第二件事。(2分)‎ ‎ ‎ ‎ ‎ ‎18.第④段中“我在父亲的驼背上读着历史的烟云,读着未来的幻梦”的含义是什么?(2分)‎ ‎ ‎ ‎2006年初三模拟试卷·语文(一) 第 7 页 共 9页 ‎ ‎ ‎19.“父亲”和像“父亲”一样的人驼背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作者称他们为“中国的脊梁”?(4分)‎ ‎ ‎ ‎ ‎ ‎20.大爱无言,父母总是把最深的爱献给自己的儿女。请你为本文中驼背的父亲或你的父母作一副对联。(2分)  ‎ 上联: ‎ 下联: ‎ ‎(二)阅读《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一文,完成21-26题。(共15分)‎ 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 不久前,中国和美国爆出了关于各自国民素质的新闻。‎ 我们的新闻是:根据两年一度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人的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为51.7%。然而,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 而美国的新闻是: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41个国家的调查,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在各国平均线下。其实,这在几年前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实际上,美国八年级学生的表现和以前相比,这次还有所提高。但这个消息还是很有爆炸性。主要报纸连篇累牍地讨论,仿佛全国陷入危机。……‎ 看来,人家对这个坏消息本能的反应是:没有数学,国民丧失了精确的抽象思维能力。那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比如,你在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的混合。‎ 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就很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2006年初三模拟试卷·语文(一) 第 7 页 共 9页 中国人是否阅读,将从某种层面上说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选自2005.1.28《中国红十字报》有删改)‎ ‎2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①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 花边新闻:          ‎ ‎②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 白领:         ‎ ‎③国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 异想天开:    ‎ ‎22.作者认为阅读的特点可概括为哪两种?(2分)‎ ‎                                  ‎ ‎23.第9段“这对能保持自己的工作就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2分)‎ ‎                                  ‎ ‎24.联系全文,作者认为读书率下降将会导致什么危机?请作概括说明(要求在20字以内)(3分)‎ ‎                                  ‎ ‎25.全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请用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2分)‎ ‎                                  ‎ ‎                                  ‎ ‎26.你认为提高读书率的有效途径有哪些?请列举出你认为可行的两条措施来。(3分)‎ ‎                                   ‎ ‎                                   ‎ 得分 四.作文(50分)‎ 评卷人 ‎27.我国有个考察团访问韩国,参观了韩国屈指可数的大财团现代公司。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卫生间里每个抽水马桶的水箱中都放有几块砖,十分惊奇。公关人员见到客人面带异色,便笑着解释:放砖是为了缓解水流速度,节约冲水量。节俭是现代公司事业成功的一大因素,请勿见笑。 ‎ 请以“节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 要抒写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构思精妙,有新意、有创见。②文体不限,题目自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书写要认真、工整,努力做到卷面整洁美观。⑤文中若需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1.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④欲上九天揽明月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2006年初三模拟试卷·语文(一) 第 7 页 共 9页 ‎⑥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⑦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⑧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 ‎2.⑴①富—赋 ②偕—谐⑵“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3.并联电路中总电路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路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 ‎4.奥运吉祥物揭晓 ‎5.图中场景:写出一家三口各自的动作,语言要生动。‎ 含义:家庭教育孩子要得法得当。或让孩子得到锻炼。‎ ‎6.即日所见,以景托情 用历史故事自喻,以古讽今。‎ ‎7.连杨玉环和赵飞燕那样得宠的人结果都化为尘土了,你们这些主和派又能得意多久呢?‎ ‎8.“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9.迷恋,沉溺 授予(官职) ‎ ‎10.C ‎11.为了不被人发现,勤奋地读书。‎ ‎12.博士对学生要求严格,(祖莹)不敢再回去拿书,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尚书》三篇,不漏一个字。 ‎ ‎13.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答对一个即可) ‎ ‎14.鼓励有创见,能自圆其说即可。‎ ‎15.学业上哪怕碰到天大的困难,也只是蜡烛般化为光明。‎ ‎16.父亲的驼背为儿女的成长而弓着。‎ ‎17.父亲经常一天内肩挑百余斤的东西往返九十里山路,为的是给我换回一点钱供我念书。 ‎ ‎18.在父亲的驼背上,我能继续我的学习,我学到了知识,也孕育了我对未来的憧憬。‎ ‎19.因为历史与生活的重压,因为生活的艰难与困苦。他们是劳动人民的典型,而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他们创造了中国的历史,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意思对即可)‎ ‎20. 示例:苍天有泪,感叹世间真情 父爱无言,塑造风雨人生。‎ ‎21.①不太引人注目的消息;②企业的高层管理者;③创造力、创造天赋。‎ ‎22.接受信息;个人性。‎ ‎23.接受信息并处理信息的阅读活动。答“阅读活动”也可。‎ ‎24.民族文化将丧失创造性、批判性。‎ ‎25.摆事实(或举例论证)讲道理;或正反对比。例略。 ‎ ‎26.如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层面;文化教育部门广泛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国家政府设置专项奖学金;加强对国民读书教育的宣传力度等。‎ ‎2006年初三模拟试卷·语文(一) 第 7 页 共 9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