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ID:557535

大小:285.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13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 语文模拟试题 亲爱的同学,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祝你取得好成绩!请认真阅读以下几最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答题对,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村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2分)‎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 ‎ 平原地带,极目望去,田间座落着形状备异的农家茅舍。农夫们早晨荷锄而出,日落而归勤奋地耕耘着美丽的土地。夕阳两下,和风佛面,粉豆花开,炊烟缕缕,飞燕扑食,呈现出一派独特迷人的景象。‎ ①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 荷: 炊: ‎ ‎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 ▲ 改为 ▲ ▲ 改为 ▲ ‎ ‎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 淮安是历史悠久的一座古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了。在城东北六十里的青莲岗,解放前曾挖出许多珍溃文物,有各种形状的石斧、石凿、石刀,还有原始人烧食物遗留下的陶土:根据考古学家的考察和研究,这些东西是江淮流域最早的原始文化,距今大约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 修改①: ‎ 修改②: ‎ ‎ 3.在“淮安市2012年全民阅读活动暨第二届读书节”活动中,你们班围绕《水浒传》开展语文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6分) ‎ ‎ ①【话人物】请模仿下面对《水浒传》中宋江这个人物的简介,从《水浒传》中再选择一个人物,作一简单介绍。 ‎ ‎ 示例:宋江,人称及时雨,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因协助晁盖等逃脱官府缉拿,。被其老婆阔婆惜发现。阎婆惜趁机要抉。宋江怒杀阎婆惜,被迫上梁山。后宋江被众好汉推为梁山首领。(3分)‎ ‎ 答: ‎ ‎ ②【画人物】有一幅题为《武大郎开店》的讽刺漫画。店中的小二都比掌柜武大郎矮,店内对联的横批是“王伦遗风。请结合《水浒传》的相关情节,说一说这一横批的含义。(3分)‎ ‎ 答: ‎ ‎ 4.诗、文名句填空(①一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 必答题:‎ ‎ ①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 ‎ ②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 ③但愿入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 ⑤ ,蜡炬成灰泪始干。文李商隐《无题》)‎ ‎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 选答题:‎ ‎ ⑦桃李不言, 。 (《史记》)‎ ‎ ⑧勿以恶小而为之, 。(《诸葛尧集》)‎ ‎ ⑨敬人者, 。(孟子 离娄下》)‎ ‎ ⑩ ,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二(6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8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 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 ‎①弗之怠: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④与之论辩: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 ①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 ‎ ‎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 ‎7.从文题看这是宋濂写给马生的一篇赠序。文章为什么开篇用较多的笔墨写自己少时求学的经历?(4分) ‎ 答: ‎ ‎8.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组对比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答: ‎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6分)‎ 曾国藩的“微博”‎ ‎①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②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③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④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 ‎⑤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 ‎⑥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于是他把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并且通过亲人朋友的“跟帖”、点评,点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 ‎⑦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⑧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 ‎9.标题中“微博”指的是什么?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4分) ‎ 答: ‎ ‎10.选文第⑥段引用曾国藩的话:“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方能有所成”,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1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曾国藩开放自己日记的聪明之处。 (4分)‎ 答: ‎ ‎12.阅读曾国藩一则“微博”,请你做点评注,跟一下贴:(4分)‎ ‎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 ‎ 留馆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仍,不觉过了四十馀天。前写信去家,议接家眷。又发南中请信。比作季仙九师寿文一首。馀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日日无可记录。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辰后,温经书,有所知则载《茶馀偶谈》;日中读史亦载《茶馀偶谈》;灯后不读书,但作文可耳。‎ 答: ‎ ‎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7分)‎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葛闪 ‎①洛宁十一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微黑,身形孱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最“怪”的同学。平时课堂内外,谁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同样,他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 ‎②几个月前,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背负的除了一个书包,凭空多了一个口袋。口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看来颇有重量。要不然,洛宁背着的时候,脸上怎会有吃力的表情?‎ ‎③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让洛宁整天将它负在背上?班上的学生都想打破这个砂锅,揭开谜底。‎ ‎④也有同学去摸过,硬梆梆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作宝贝整天背着吧。不管是学生们,还是做老师的我,每当向洛宁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洛宁总是不发言语,只是低着头耸着被冻得红彤彤的鼻子。其实,有同学曾经试过去打开口袋,但平时很老实的洛宁,就会像是一头发怒了的小狮子,让大家不得不罢手。‎ ‎⑤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而变大变多的。‎ ‎⑥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那次,洛宁没有拗得过好几个同学的强行“合力”,被强行按在了桌上。口袋被打开时,滚落出的一块又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让同学们都惊呆在原地——任是谁也没有想到,洛宁整天背负着的口袋里,装的居然真是石头?‎ ‎⑦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却有着任是谁听了也会落泪的背景:6岁那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这对本就贫困的家庭无异是雪上加霜。天塌了,洛宁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还要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还要洗衣做饭。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争着为母亲打理一切。日子本来可以这样即使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这么无情残酷——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遭遇车祸:命是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⑧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的空当,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一来,看望一下洛宁的母亲;二来,我更想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会让洛宁整天背着石头上学?‎ ‎⑨我告诉她洛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只是,我隐瞒了洛宁和别人打架的事情。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小伙伴喊他去河边看老黄牛,他没有时间,邀他去田野里放风筝里,他抽不开身。因为他要接替母亲的“工作”——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是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便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着母亲上学。尽管母亲再怎么劝阻,洛宁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⑩我的心里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亦很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 ‎⑪洛宁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止住了泪水,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洛宁母亲体重八十六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又如何负重?但他却想出了一个方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再不断的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八十六斤的重量为止。‎ ‎⑫八十六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⑬回来的 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在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冷坚硬的棱角,定然是无数次碰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痛洛宁孱弱的肩膀了吧。我的眼前再次浮现这样一幕画面……‎ ‎⑭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因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          (选自《辽宁青年》2012年1期  有删改)‎ ‎1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情节的梳理(4分) ‎ ‎ 背袋上学,留下谜底——( )——( ) ——悬念揭开,深受感动 ‎14.主人公洛宁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4分) ‎ 答: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任选一旬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品析。(4分)‎ ‎(1)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 ‎(2)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 答:选 句,品析: ‎ ‎16.第⑩中“我”从洛宁家出来,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将这幅画面描写出来。(不少于50字) (5分) ‎ 答: ‎ ‎(四)阅读下文,完成l7-20题。 (17分) ‎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①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②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③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A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它们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④‎ 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⑤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⑥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⑦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⑧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象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⑨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⑩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⑪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个镇子还留在这里,B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籍。‎ ‎⑫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名的原因吧。‎ ‎⑬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漉漉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17.阅读文章开头和结尾,分析一下首尾是如何照应的?这样安排结构有哪些好处。(4分)‎ 答: ‎ ‎18.从上文画框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旬中蕴含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4分)‎ 选句序号: 品味: ‎ ‎19.文章列举吴承恩、康熙、乾隆、韩信、梁红玉等人曾经生活在河下镇,其用意是什么? (4分)‎ 答: ‎ ‎20.结合下面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5分) ‎ ‎ (1)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 ‎ (2)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 ‎ (3)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 答: ‎ 三(60分)‎ ‎21.根据要求完成作文。(60分)‎ 在人生的道路上,在奋斗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春天在悄悄地孕育着。‎ 在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捧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样的步子,每峥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请以“心里有—个春天”为题目 (或根据上面材料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淮安区2013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 ‎1. (1)hè chuī (2)“座”改为“坐” “佛”改为“拂”(各2分,共4分)‎ ‎2.修改①: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修改②: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或距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 (各2分,共4分)‎ ‎3.①例:林冲,人称豹子头,原为东京80万禁军教头,受高俅陷害,发配沧州看守大军草料场。高俅派亲信火烧草料场,企图将林冲置于死地。林冲忍无可忍,雪夜杀敌,迫上梁山后成为梁山重要将领; ‎ ‎ (3分)‎ ‎ ②毛伦是梁山的第一个寨主,是…个心胸狭窄、气量短小的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有本事,‎ ‎ 所以林冲上山的时候他酉般阻挠,后来晁盖、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和刘塘劫了生辰冈上梁山的时候他见这班人本事了得又不收容,结果被林冲火并(就是杀了)。武大郎开店找d'--和掌柜的都比他矮,说明武大郎也是个容不得别人比自己本事大的人,和王伦是一个毛病,所以横批是王伦遗风!(3分)‎ ‎4.略(8分) 5.略(4分) 6.略(6分)‎ ‎7.(1)写出自己少时求学的艰难;(2)和下文太学生的优越条件作对比;(3)指出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这一观点:(4)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要珍惜现在良好的条件,勤奋学习。 (4分)‎ ‎8.略(4分)‎ ‎9.篇幅短小并抄录公开的日记。好处: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共4分)‎ ‎10.运用了道理论证方法(1分),有理有据地论证了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只有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的观点0(3分)(共4分)‎ ‎11.曾国藩聪明之处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共4分、‎ ‎12.曾国藩在怠忽、因循过日时,能够及时反省,认真习字、温书、写作,值得吾辈学习。(意对即可)(共4分)‎ ‎13.同学好奇,打开口袋;家访其母,了解家境。(每点2分,共4分)‎ ‎14.内向,独立坚强,勇敢坚强,孝顺懂事。(答出2两点,即可得4分)‎ ‎15.(1)“簌簌”,象声词,形象地再现了母亲言及儿子境况时泪流满面的情景,突出了母亲因自 ‎ 己瘫痪而让儿子过早承受家务重担的内疚和伤感,同时也表现了母亲为有如此懂枣的儿子而 ‎ 感动。(2)“剜”,意思是用刀子挖,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洛宁看到母亲被烫伤后极度心疼和自责。(共4分,每小点2分。意对即可。) ‎ ‎16.示例:在刺骨的寒风中,在崎岖的山路上,衣衫单薄的洛宁,用孱弱的肩膀,瘦弱的后背,背着一袋硬梆梆的石头在艰难地行走。顶着风雪,洛宁不怕刺痛;踏着山路,洛宁不畏路难。 (符合语境.文辞流畅,描写生动得5分)‎ ‎17.首尾以“雨”呼应。首段写“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朱段写“雨又下起来了”“迷蒙的雨雾”。 (2分)好处:使文章结构完整,同时渲染出朦胧诗意的气氛,衬托出作者思古的幽情。 (2分)‎ ‎18.示例:A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写出来了石板年代的久远。B旬: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表现了古镇历史的悠久。 (4分)‎ ‎19.列举吴承恩、康熙、乾隆、韩信、梁红玉等人写出了古镇有深厚的文脉和悠久的历史,名人辈出。(4分)‎ ‎20.要点:(1)对悠久历史的赞叹(2)对物是人非的感叹(3)对美好未来的憧憬(5分)‎ ‎21.作文(略)(60分)作文以45分为切入点,均分宣控制在43分左右。具体评卷标准如下:‎ 一类卷(54-60分):切合题意,有新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语言溉畅,条理清楚,文体明确。‎ 二类卷(46-53分):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实,中心明确,内容较具体,文字比较通顺,条理清楚,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卷(36—45分):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实,感情真实,中心大致明确,内容大致具体,文字大致通顺,条理比较清楚,符合文体要求。‎ 四类卷(25-35分):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基本真实,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文字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楚,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五类卷(24分以一F):不合题意,感情虚假,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文字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或不成篇。‎ ‎ 具体要求:(1)错别字每3个扣l分,重复不计,最多扣3分。二辂写不认真、卷面马虎者,酌扣1-3分。(2)全文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2分,未完篇且不足400字者评四类卷及以下。(3)慎评低分,40分以下卷不得超过5%。‎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