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学案

ID:557480

大小: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内容 庆云初中九年级复习教学案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 主备: ‎ 审核: ‎ 复习 目标 ‎1掌握省略句及一词多义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2体会两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并比较异同。 ‎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注重归纳;讲练结合,培养能力。‎ 教 学 活 动 教(学)手记 一、知识积累:‎ ‎1、(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____。请再举出学过的一篇课文 ‎ ,一首诗的题目 。‎ ‎(2)《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大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大同”指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鳏、鳏、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3、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成分。并思考古人这样省略有什么好处?‎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4、积累成语: 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造句。‎ 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今异义 ‎ ‎(1)交通(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2)妻子(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 ‎(3)绝境(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4)不足(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 ‎(5)无论(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6)鲜美(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 ‎ ‎6、一词多义 ‎ 寻 寻向所志 ( ) 寻病终 ( )‎ 乃 乃大惊( ) 乃不知有汉 ( )‎ 志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天下为公 ‎7、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具答之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翻译句子:‎ 温馨提示——文言翻译八字法你还记得吗?请回忆一下,然后做题。‎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 三、自主回顾:‎ ‎1、陶渊明生逢乱世,他为什么还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呢?由此你怎样看待陶渊明?‎ ‎ ‎ ‎ ‎ ‎2、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和刘子冀“未果,寻病终”这样的情节? ‎ ‎ ‎ ‎3、 你觉得“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拓展:“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请结合具体内容举例回答。‎ ‎ ‎ ‎ ‎ 四、实战演练:(我能轻松迎接中考!)‎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选自《礼记·檀弓下》)‎ ‎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 ‎2.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 ‎ ③子之哭也: ④“何为不去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 ‎②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 ‎5.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3分)‎ ‎6.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 ‎ ‎ ‎ 五、反思收获:‎ ‎ ‎ ‎ ‎ ‎ ‎ 说明:‎ ‎1、文言文复习内容较多,必须做到重点突出,不重要的文章,用一课时抓住要点让学生熟悉掌握即可,最多再做一次巩固性听写检查;重点课文要重点处理,不但要掌握本课的知识,还要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突破难点,并进行重点训练,锻炼提高能力。‎ ‎2、复习时可以先利用“晨读”或者是课上,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文的背诵、基本字词句子翻译的掌握,然后利用一上课时间进行小组普查,个别督查。期间严格要求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相结合。不可与学生关心紧张。‎ ‎3、在以上基础上,用本学案。用法请看批注。‎ 附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1.A、B; 2、A.‎ ‎3.(4分)①交错相通 ② 通“邀”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一分)‎ ‎4.(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5.(3分)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6.(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对即可)。‎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