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几的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加几的教学反思

ID:515050

大小:6.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因此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创造”数学的过程。 教材分析:    “9加几”是第一册第九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这个单元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比如,“8加几”“7加几”等。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操作让学生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凑十法”进行9加几的运算。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口算10加几的基础,而且对“9加几”也有很多学生已经会正确计算了,但大多只是停留在机械记忆上,他们能算出得数,可是对为什么这么算?怎么算出来的并不清楚,处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次。因此,本节课将从学生已有认知起点出发,通过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算理的平台,同时借助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9加几的算理,特别是“凑十法”。   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我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然后利用主题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新课标指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创造”数学的过程。从"运动会"情境图中提出数学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9+5”的算法,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帮助理解和掌握算法。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操作的经验,因此很多同学很快就直观地掌握了“凑十法”。 2、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了思维活动的教学过程。    思维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传授,只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会主动创造。在“9加几” 的教学中,创设了“数小球”的活动情境,这个活动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易于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困惑、思考、探究、交流、比较、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把握了教材地取舍    本节课,我并没有完全按教材的顺序让学生去利用接数法和点数法得出9加5的结果,而是在学生直接提出了“9加5等于几之后”开始了新知的探索。理由是有相当部分同学已经会计算9加5的结果,但是怎么算,自己也说不上来,这样安排使教学过程更为流畅,教学重点更为突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由于学生已经在《20以内数的认识》中掌握了利用小棒摆20以内的数,根据这一情况,我让学生使用小棒作为学具,更好地体现了前后知识的照应,也让学生对“十进制记数法”有一个初步的体念。 4、课程安排顺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于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这节课我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这一对矛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计算方法。最后我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