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

ID:508502

大小:1.43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   一、师生活动   (课间播放优美的诗歌朗诵录音,使教室里充满文学的韵味,营造一种诗意的学习氛围。)   二、营造氛围,从细节做起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现在有哪些同学能够充满感情的为我们背诵这首诗?   (众生举手。指名背诵,两名至三名。)   师:刚才欣赏同学们的背诵,最感动我的一句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我们要学习戴望舒的一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与艾青的《土地》一样,诗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热烈。我们来听一遍课文录音,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   (示范性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为学生学习提供最佳指导。)   (生听读诗歌,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听过一遍之后,同学们体会到这首诗中包含着什么情感?   生1:诗中包含的是爱国的情感。   三、整体把握是深入探究的基础   师:是总体的把握。是一首爱国诗。具体说呢?   生2:我感到诗人很悲哀。   师:“悲哀”一词似乎不够准确啊。   (有生补充:悲愤。教师肯定。)   生3:其中还含有激动、欣喜的感情。   师:看来,诗中不止含有一种情感。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呢?我建议大家找到一条诗人抒发感情的线索,顺藤摸瓜。   生4: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那就应该顺着他摸索的顺序去看他抒发了什么情感。   师:很好。我们就按他说的方法做。大家自己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注意看诗人用他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又分别在上面寄托了什么情感。读完在书上做勾画批注。   (生朗读,读后勾画批注。)   生5:诗人手掌摸索到的有“这一片湖”“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因为这些地方都已经被毁坏,都沾满了血和灰,所以作者是非常痛苦非常悲愤的。   师:关键词抓得非常好,概括得也很准确。请其他同学补充。   生6:还有“辽远的一角”。可看出诗人这时非常欣喜。因为前面他看到的都是阴暗的,而这里却是“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将驱散阴暗,带来苏生”,所以他是很高兴的。   师:显然,本诗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前后的对比:前半部分主要是冷色调的,低沉伤痛;后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调的,高昂,憧憬。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读的时候,有没有读出这种情感啊?   (生杂说:没有。有很多人开始小声试读。学生自读。)   师:我来听听同学们这时候的朗读是不是有进步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表演一下。   (指名让一个学生读。)   师:好多了!总的来说把握住了两种情感,但一些具体的句子处理的还不够准确。下面同学们就要想想办法让自己的朗读更有情感更有节奏感一些。我建议大家分组来读。合作学习的时候,同学们要弄清楚诗人借助那些形象来抒发了什么情感,在语言上哪些句子让我们很喜欢。读一读这些句子,品一品它的韵味,看看是不是读的更有味道一些。可以分工读,也可以轮流读,每个人都要读到。   四、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师在小组间巡回解疑。)   师:请各小组读一读我们最欣赏或最有感受的句子。   生7:(读“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永恒的中国!”)这一节是我们很喜欢的。首先,从感情上来说,它很高昂,能够给人以鼓舞,让人读起来就能感到一种力量。   师:打断一下,你认为这种力量是什么?“辽远的一角”具体指什么?   生7:我们查过资料,“辽远的一角”应指延安。有的资料上说的是解放区。(其他同学纷纷点头)这种力量就是一种爱国的力量,诗人相信我们国家虽然现在灾难深重,但还是有希望的。   师:好!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做的不错。   (适时肯定学生并进行学法指导,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生7:其次,从语言上说,这一节用到了很多让人感觉蓬勃向上的词语。比如: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太阳、苏生等,让我们感觉到诗人欣喜、赞美的感情,也受到鼓舞。   师:这一小组对这一节诗的品读有两点很值得赞扬。一是善于抓住作者选择的形象,体会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第二是善于抓一些起修饰作用的关键词,从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入手,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等会希望其他组的同学能够学着做做品析。   生8:(读“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这一节我们很喜欢。因为他列举了一系列事物,表达出了对祖国的热爱。   生9:这一节中列举了“这一片湖”“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在这些事物上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其中第一个列举的就是作者的家乡,说明他是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的。   师:这位同学指出,作者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寄托在这些形象上面。那么为什么作者单单选择了这些形象呢?西湖是作者的家乡,所以他首先选择了它。其他的呢?   生10:长白山、黄河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些地方。像黄河,她是我们的母亲河。还有南海,这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师:很好!我们还可以从这些形象中看出一个列举的顺序。   生11:是从北到南。   师:这也就是说,诗人用无形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从北到南涵盖了我们整个的版图的。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受啊?   生12:作者并不是真的用手掌在摸索,这是他的想像,很奇特。   生13:我们课前查阅资料知道,戴望舒写这首诗是在牢狱里,他也不可能看到这么广大的土地,全都是想像。   师:的确,这首诗全靠诗人用想像来完成。作者身在牢狱,用心灵的手掌抚摸着祖国大地,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感,可以说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给我们奇妙的感受。应该学习这种大胆的想像。   师:刚才我们说到,要善于抓住诗句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词语来体会感情。谁来讲讲?   五、学法指导   生14:这一节中有两句给人的感觉还是很明亮的。就是“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这两句写出了繁花的颜色、芬芳的气味,还有“嫩柳枝”,给人感觉很柔、很脆。   师:这两句与其他诗句不同之处在于──   生15:这是他在摸索时回想到的过去美好的景象。现在的西湖是这一句“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给人感觉还是冷色调的。   师:好,接着找,还有哪些冷色调的修饰词。   生16:“冷到彻骨”。   生17:“寂寞地憔悴”。   生18:“苦水”。   生19:还有黄河“水夹泥沙”,是混浊的。   生20:“蓬蒿”,和前面写西湖一样也有对过去的回忆,过去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却是杂乱的,荒芜了。   生21:还有“血和灰”“阴暗”。   师: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想像飞扬的时候将祖国的辽阔土地受到侵略践踏和解放区的生机和光明作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寄托了自己对祖国灾难的哀痛、对祖国未来的憧憬。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感情的方法。   六、提示学生抓准知识点   生22:现实的故乡与江南与回忆中的故乡和江南是一个对比。   师:是啊。这样对比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师:经过这一番品读,我们再来朗读一遍,看是否比刚才读的有感情有节奏些。各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可以每人读一部分,也可以轮流读一遍。   (小组朗读。)   师:我们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   生23:我们小组女生朗读前半部分,男生朗读后半部分。   (小组表演朗读,读出了感情,众生鼓掌。)   七、读中品,品中读,朗读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生24:我代表我们小组朗读。   (生朗读。众生鼓掌鼓励。)   师: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已经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能不能趁热打铁把它背下来?试试看,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背诵。   (生赶紧准备背诵。随后指名4~5名同学试着背诵,并提出课外加强背诵的要求。)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所有的同学都该想想,自己在这节课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自己还想在哪方面有所突破或提高?   (生冥想,总结。)   八、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生25:我在这节课上了解了这首诗中包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我想课外能把这首诗背的再熟练一些。   生26:我学到了诗人都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一些具体事物上。   师:你可以把课后练习三做做,学习这种写法。   生27:我又学到了一首爱国诗,我想再积累一些爱国的诗歌。   生28:我学到了对比的写法,我想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   生29:我朗读的比先前好些了。   师:总结得很好。虽然角度不同,但每位同学都能有一点收获。根据大家的总结,老师提出以下几个作业供大家选择,每位同学可以选择1~2道来做。   九、自主选择作业,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   (生急切地想知道有哪些作业可供选择。师出示作业牌。)   1、积累:爱国诗歌大串联,不少于5首。   2、背诵并默写课文。   3、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一段富有诗意的话或者几句诗,抒发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4、诗的前后两部分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学习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达一种情感。   师: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通过自己选择的课外作业加深对这节课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实验中学 时连祥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   (板书)课题、作者。   教师:你读过了吗?你觉得重读那几个词语?为什么?   学生:重读“我”,应为“我”是主人公。   学生:重读“残损”   教师:我不认为“残损”要重读,为什么?结合诗的内容分析一下。   学生:诗的内容中没有多少去写“残损”,所以,不用重读。   教师:齐读一下文章的题目   学生:齐读   教师:那么,现在有问题了,我用残损的手掌干什么?   学生:(齐答)“摸索”   教师:你给大家做个样子?   (学生站起,作出摸索的样子。)   教师:像吗?   学生:不像。   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你从诗的内容中去找!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写得这首诗?   学生:是在监狱之中。   教师:那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   学生自己在座位上模仿。   教师:抚摸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变成了灰。只是血和泥。   教师:这一角,那一角,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地图。   教师:什么地方的地图?   学生:是心中的地图。   教师:所以本诗是用残损的手掌去写残损的土地和残损的祖国。   教师:诗中用了许多很好的词语来写作,读一下阿全是,划出你认为运用比较准确的词语,划的时候用短横线。   (指一名同学):前九行的好词语写在黑板上;   (指一名同学):把后十行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指一名同学):把中间七行的好词语写在黑板上。   最好写词语,不要写单个的字。   (对全部的学生):难写的词语,大家在书的空白的地方写一下。   (锦幛奇异微凉灰烬彻骨泥沙蓬蒿憔悴寂寞苦水阴暗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希望太阳苏生蝼蚁)   教师:在他们写的词语中我划出了一些,请注意,这些词语从感情上可以分为两类   学生:很好的感觉   学生:难受的感觉苦水阴暗寂寞   教师:这两类词语分别是些不同的地方的,分为两类,是哪些地方?   学生:沦陷区;解放区。(教师板书)   教师: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呢?   学生:沦陷区用深沉、忧愤的语调;解放区激昂的语调。   教师:齐读一下。   教师:从这里,我们看一下全诗从哪一个地方分开?   学生:“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教师:请大家带着一种忧愤的心情去读第一部分。   找一位同学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这种语调?   教师:评价一下。   学生:读错了几个地方,有几个很容易读错的词。   教师:那你来读一下吧。注意控制一下节奏和气氛。   学生:评价:读得有些快。   教师:快不是优点,算是特点,流畅才是优点。   教师:大家试着读一下第二部分,把他那种对解放区的热切的盼望的感情读出来。女生先读。接着男生读。   教师:齐读一下,再读之前再回忆一下要读时的感情。   教师:现在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文章用了一个写法。   学生:对比。   教师:诗歌中有几处对比?   学生:时间上的。   学生:地域上的。   教师:这两个对比,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时间上的是对敌人得恨;地域上的是希望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师板书:恨、爱)   教师:除了对比之外,还有几处比喻,哪几个比喻?你能体会一下这几个比喻吗?   学生:婴孩手中乳是依恋和爱   学生: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教师: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体会一下,在电网的围绕之下,挂着日本人的太阳旗,电视上我们也看过“中国人和狗不准入内”的牌子,只有在解放区,才可以不用这样的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所以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应该是爱还是恨?   学生:爱。   教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看能把这首诗背过吗?   找几个学生背一下。(教师提示)   教师:在课下把它背过。   教师:月考刚刚结束,不只是高兴,也有点失望,有点痛苦,把其中的一种感情写下来。   教师:下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3.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研读诗歌,品味语言。 2.感同身受地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屈辱我们可以宽容,但绝不可忘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高贵而倔强的灵魂,(屏显作者图片)去听听这个柔弱的中国文人,虽身陷囹圄却又曾怎样激情满怀地歌唱——(板书标题、作者) 二、吟诵 1.在音乐声中范读。 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2.学生自由吟诵两遍。 你们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激情朗读两遍;读后请你们告诉我你们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教师的教学行为及语言设计。 (1)“那辽远的一角”“那上面”和三个“那里”指什么地方? 明确:指的是没有被侵略军蹂躏的解放区。 (2)手掌为什么是“残损”的? 穿插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戴望舒在狱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所受的酷刑和折磨,是非常惨烈的,这使他出狱后仍无法摆脱这场噩梦,两年之后,他在写《等待(二)》一诗时,还记忆犹新地写下了这样叫人刻骨铭心的句子: 在这阴湿,窒息的窄笼: 做白虱的巢穴,做泔脚缸, 让脚气慢慢延伸到小腹上, 做柔道的呆对手,剑术的靶子, 从口鼻一起喝水,然后给踩肚子, 膝头压在尖钉上,砖头垫在脚踵上, 听鞭子在皮骨上舞,做飞机在梁上荡…… ——《等待(二)》 有人说朗读这首诗,你叹不出声,只有深沉的悲和热,在腹腔里沸腾。 这不愧是戴望舒诗歌中最明亮最健康的歌唱。 有人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在诗坛以现代象征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 (3)板书:恨—爱   悲—怜   愁苦—希望  三、对话 我们仅仅读了两遍,就产生了如此丰富的感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宝贵的感受到诗歌中去,看看到底是哪些诗句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感受,然后紧紧地抓住它,轻轻读一读,细细品一品,相信我们的感受会更深切,更强烈! 1.学习1-2行。 (1)有两行总领全诗,是哪两行,为什么? (2)诗人的手掌是如何摸索的? (板书:摸索  屏显:摸索 这一角 那一角 家乡 长白山 黄河 江南 岭南 南海;那辽远的一角) 2.学习第3-14行。 (1)看看下面的诗句漏掉了什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哪一处不能漏掉?(屏显) 这一角变成灰烬, 那一角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2)屏显正确句子,引导学生分析 “已、只、该、()”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一读,并把各种理解读出来! (3)诗中的“湖”指的就是杭州西湖,戴望舒小时候家就在西湖的附近,在他的记忆里,西湖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而他尤其不能忘的是最好的季节里的西湖。不要说是多情的诗人,谁又能摆脱对家乡的牵挂呢?更何况家乡就是胜似天堂的杭州!如此仙境一般美丽的家乡,我们现在该如何呢?(指导学生读) (4)还有如锦幛的繁花吗?还有奇异芬芳的嫩柳枝吗?还有淡妆浓抹的美景吗?还有悠扬婉转的柳笛声吗?还有戴着柳条编的帽子的无忧的嬉戏吗?……没有了!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我们现在该如何呢?(指导学生读)此时,谁的心中满腔怒火?请站起来!侵略军蹂躏了你的家乡,让你国破家亡!请你用声音告诉我们,告诉所有人,你愤怒了!你激动了!你义愤填膺了!你怒不可遏了!!(指导学生读) (5)与戴望舒同时代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流亡关内,拖着疲惫的身体还嘶哑地歌唱自己的家乡。(屏显)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土地的誓言读》 端木蕻良 下面就让我们用“泛滥着”的“一种热情”再读一读这段文字。 3.学习15—26行。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板书:掠过)诗人的内心充溢着切肤的沦亡之痛。但是诗人的情感又不是直接明白地说出来,而是寄托在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上,这就是诗歌“用形象说话”的特点。诗人自己也说:“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动机在表现自己跟隐藏自己之间。” 在那个以狂暴的吼叫代替艺术的凝想的年代里,这首诗显得难能可贵。但是我相信令同学们心动的肯定不止这些。(由学生回答) 4.学习第21行。 “运”换成“用”行不行?读一读! 5.学习第19、22行。 “轻抚”和“贴”是怎样的动作?读一读!(板书:轻抚) 6.学习第20行。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是两个一向被人称道的句子,为什么? 明确:诗人把自己和解放区的关系比作了恋人和母子关系,它唤起了人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学情预估:学生缺乏体验:一个还未曾体验,一个早已忘却,可能读不好,析不透。)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齐读15—26行! (2)“太阳”“春”两个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7.小结。 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解放区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但是在侵略者黑暗潮湿的地牢里,却响彻着如此健康明亮的歌唱!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民族精神呀!请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第17—26行背下来! 四、收束 在时代潮流的感召下,诗人戴望舒终于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一次次充满韧劲和豪情地歌唱。(教师深情吟诵,音乐中屏显) 狱中题壁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惟一的美梦。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戴望舒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再次感受他切肤的沦亡之痛和深沉的爱国之情,我想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分工:男生读第3-14行, 女生读第15-26 行,其他的由老师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