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课件—山东省2021年新高考专项复习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课件—山东省2021年新高考专项复习设计

ID:505427

大小:350.7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五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考查,题型相对固 定,主要有选择题、简答题和微写作三种形式。备考时要做到通读 文本整体感知,整散结合备考解题。首先要尊重原著,立足文本,要 扎扎实实地通读几遍文本,保证能从整体上对相关内容进行识记、 理解和梳理等;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题型,从具体考点要求出 发,对文本进行分解细化,由整入散,整散结合,保证能从细节上对相 关内容进行赏析、探究和表达等。如此,即便有新的题型出现,也 可运用已掌握的整本书的相关内容和相应题型的常规解题技巧来 解题了。 -3- 学案一 了解整本书阅读的目标与内容 必备知识·归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 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 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如下: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 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 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4-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自己最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 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 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分 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 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 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 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 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 特点和论述逻辑。 -5-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 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 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 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具体篇目如下: 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中,整本书阅读篇目如下:费孝通的《乡土中 国》,斯诺的《毛泽东自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塞万提斯的 《堂吉诃德》,陈忠实的《白鹿原》等。 -6-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篇目如下: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 等。 诗歌,如毛泽东诗词,郭沫若、戴望舒、艾青、臧克家、贺敬之、 郭小川等的作品;海涅、普希金、惠特曼、泰戈尔等的作品。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 林外史》、鲁迅《呐喊》和《彷徨》、茅盾《子夜》、巴金《家 》、老舍《四世同堂》、沈从文《边城》、周立波《暴风骤雨》、 路遥《平凡的世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悲惨世界》、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列夫·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海 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 短篇小说等。 -7- 散文,如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叶圣陶散文等。 剧本,如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 亭》、郭沫若《屈原》、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 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 》、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8- 关键能力·提升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方法一,“连滚带爬地读”。 这是温儒敏先生的说法。“连滚带爬”有两层含义,一是读得开心, 二是不必苛求字字落实,句句较真,可以浏览、快读、猜读、跳读。 特别是在时间有限、备考紧张的当前。 方法二,“信笔涂鸦地画”。 如果要让一本书进入我们的精神世界,那就需要进行深度的思考 和精细的阅读。在精读的时候,要在书上圈点勾画,写下心得体会。 当然不必全书精读,可以精读重要的章节和关键的文段。 -9- 方法三,“挖空心思地用”。 温儒敏先生曾说过,“处处扣着写作来阅读是很累的”,对于泛读而 言,确乎如此;但若是精读,尝试着将阅读转化为自己的表达资源,“ 读以致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用”可以反作用于“读”,阅读可由 此走向深入——记得更牢,体会更深。 -10- 满分解构 研读文本《必修》下册推荐整本书阅读篇目——《红楼梦》 内容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 》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 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 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 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 放射着奇光异彩。 -11-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 突破。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 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 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处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 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语言成熟优美。其特点是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 朴素而多彩,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小说中那些写景状物的语言, 绘声绘色,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12- 设题分析 《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 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围绕《红楼梦》,从整本书阅读 的角度,既可以命制涉猎全书的客观题、主观题,也可以选取其中 的片段,设计成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试题。 -13-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司棋是惜春的贴身丫头,她和大观园里其他小姐的贴身丫头一 样,都有一种主子意识。比如她向厨房要鸡蛋时,莲花传话道:“司棋 姐姐说了,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这不是主子的口气,但也不是奴 才的口气。 B.柳嫂子是大观园内厨房的女佣,柳五儿之母。因想通过芳官把 五儿送往怡红院应名,故对怡红院等人格外照应,却因此得罪了丫 头司棋等人。玫瑰露失窃事发,她与五儿都受到冤枉。平日和她不 合的人又从中挑拨,巴不得撵她们出去。司棋、秦显家的乘机买通 周瑞家的,接管了厨房。次日,柳嫂母女俩冤情大白,才又回到内厨 房管事。秦显家的只好卷包溜走。 AB -14- C.在《红楼梦》中,平儿的善良就像和煦的春风,令所有与她相处 的人动容。“玫瑰露失窃”案爆发以后,她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不让探 春伤心,没有将偷窃人彩云送交凤姐听候发落,而是巧用移花接木 之法,让宝玉承担“罪名”,从而于波澜不惊中避免了一场是非风波, 也保住了探春的颜面。 D.尤二姐、尤三姐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她们是《红 楼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尤二姐、尤三姐也是悲剧性人 物,是曹雪芹要描写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中的人物。 E.小说第六十三回,一群女孩子和宝玉在没有家长约束的情况下, 通宵夜宴、欢乐、猜拳、饮酒,青春少男少女的美、诗才、性格得 到了充分的展示。 -15- 解析:此题考查整本书阅读中的情节与人物。A项,表述错误,司棋 是迎春的丫鬟;B项,情节错误,司棋、秦显家的乘机买通林之孝家的。 -16- 例2 (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重要 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6分) 答案示例: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 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 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 多愁多病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说宝玉 是“银样钅巤枪头”等。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第 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情节,重点凸显“共读”情节即可。 -17- (2)选出金陵十二钗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并分析她在特定 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4分) 答案示例: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 样城府甚深,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是封建叛逆者的形象。 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其中, 他或用西施、比干等人物的传说烘托、映衬人物外貌特征,达到“ 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或用饱含传统文化因子的古代典型文人如 屈原、陶渊明等的品格、个性来丰富林黛玉的内在性格,使林黛玉 的形象内涵丰厚,耐人寻味。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要注意选取人物的范围“金陵十二钗”,答题的重点是分析典型性格 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①￿,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②￿,走 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 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 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 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19-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 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 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 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 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 化了,岂不干净。” -20-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 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 ”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 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 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 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 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21-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 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③。”林黛 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 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 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 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 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 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 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 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 是个银样镴枪头④。’”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 ”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22-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 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 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 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 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23-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 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 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因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 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 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 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 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 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 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 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 你在幽闺自怜”⑤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 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 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 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24- 注①中浣:指每月的中旬。②《会真记》: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 《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金、 元人把其中的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名为《西厢记》。这里是指 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③倾国倾城貌:金批本《西厢记》 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 ④“苗而不秀”两句:中看不中用的意思,语出《西厢记》金批本第 四本第二折。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 《牡丹亭·惊梦》。 -25- 1.下列对这篇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 可他还是偷偷阅读,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 的向往。 B.黛玉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既 要躲开口没遮拦的贾宝玉,又要避免把这个敏感的话题进行下去。 C.“银样镴枪头”是《西厢记》中红娘挖苦张生中看不中用的话,黛玉 此时以此挖苦宝玉,说明黛玉对宝玉的言行非常生气。 D.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 识一步步模糊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更令人痛心疾首。 A 解析:B项,“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理解错误,从下文情节看, 是黛玉跟宝玉开玩笑。C项,“黛玉对宝玉的言行非常生气”理解错 误,黛玉并没有对宝玉生气。D项,应为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 步清晰起来。 -26- 2.选文最后一段惟妙惟肖地展示了黛玉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段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黛玉不喜戏文,便不留心;②感慨大好春色、美丽青春 无人欣赏;③感叹自己也是如此,能否与宝玉共享良辰美景、赏心 乐事不是自己能决定的;④眼看着这如花美眷在似水流年中无可奈 何地消失,不觉心动神摇;⑤青春逝去,只幽闺自怜,如醉如痴,站立不 住;⑥想人生短暂,爱情珍贵而不可定,愁多情浓,心痛落泪。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概括分析。在最后一段中,黛玉由“不 留心”到“感慨”“自叹”,然后是“心动神摇”,最后“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抓住这些关键词分析即可。 -27- 3.一样惜花爱花,但宝黛二人葬花的方式不同,其内在心态自然也不 同。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①方式不同:宝玉兜起花瓣,放入流水之中,而黛玉用花冢 葬花,让花日久与土相化。②心态不同:宝玉认为落花、女儿、流 水,都洁白无瑕,怕落花遭人践踏,故以对待女儿的心来对待落花,把 花放入清澈的水中。以为流水干净,不会玷污花瓣,不甚关心或没 有想落花的归宿。黛玉认为流水眼前虽是清澈,可到了有人家的地 方,仍旧有可能会被糟蹋;且流水还会让落花继续漂泊,漂泊之中仍 会有一番苦难的历程。泥土才是落花的归宿,让落花与泥土一体, 以此希求落花的洁净;自己就是落花,以此希求自身的超脱。 解析:解答此题,先从文中找到贾宝玉和林黛玉对待落花的对话,然 后体会其中不同的看法,最后从心态、做法等角度分析即可。 -28-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学案二 把握整本书阅读的考查角度 题点一 把握内容 文学类名著的整本书内容,概而言之就是情节。情节是叙事性文 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 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 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对整本书阅读而言,对内容的考查除文学类文本中常考的概括情 节内容、分析情节作用、体会情节艺术外,更注重对情节内容的把 握与确认。 -29-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题点一 把握内容 文学类名著的整本书内容,概而言之就是情节。情节是叙事性文 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 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 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对整本书阅读而言,对内容的考查除文学类文本中常考的概括情 节内容、分析情节作用、体会情节艺术外,更注重对情节内容的把 握与确认。 -30-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满分解构 例题(2018·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 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 象。 B.《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 么办”是指通过收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 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 的农民。 CD -31-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 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 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 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 贪婪。 -32-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C项,七斤是当地著 名的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甚至受到众人尊敬,有相当的待遇。然 而他实际上却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 落后农民的典型。作者通过这样的人物形象地表明辛亥革命后的 中国,缺乏坚持信仰和殉道精神的民众,离革命胜利还很遥远;民众 这样不觉悟是辛亥革命及其他一切变革终将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 类似辫子风波的悲剧不断上演的现实基础。因此C项不正确。D项 ,《老人与海》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 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 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 神将代代相传。所以D项不正确。 -33-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题点二 赏析人物 人物与事件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因素,人物一般是组成艺术形象 的主体、核心。叙事性文学作品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 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生活 意义、展现人生理想的。 就整本书的阅读而言,对名著的人物考查,既可以是概括分析整 体形象,也可以是对人物在某一事件(局部情节)中表现出来的性格 特点的分析鉴赏。 -34-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关键能力·提升 赏析人物常用的方法 1.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入手。如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能更好地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心理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 内在情感;等等。 2.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 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 境描写的分析,也是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3.从分析情节入手。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分 析情节,其实也是分析人物。 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许多作品所写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准 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就能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 系中,也能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 -35-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满分解构 例题￿(2018·江苏卷)《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 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 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 象特点。(6分) 参考答案:处变不惊,性格坚强;处置果断,能力出众;分配得当,处 事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能力。根据 《红楼梦》中人物的行为分析理解。贾母在得知贾府库藏已空、 入不敷出的实情后,拿出自己的多年积蓄,说明她处变不惊、性格 坚强等特点。 -36-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题点三 概括思想 中心思想是一部作品的灵魂与精髓,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 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 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重点阐述或叙述的 事件或理论,而中心思想是从主要内容中概括提炼出来的,是主要 内容里蕴含的道理和内涵。 从整本书的角度看,文学类作品的中心思想可以理解为作品的主 题,理论论著的中心思想可以理解为作者的观点态度。 -37-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关键能力·提升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读通全书,理解内容。知道该书的主要内容是概括中心思想的 前提。概括时,先归纳各章节的大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意思,这是最 传统、最实在的方法,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2.把握观点,揣摩意图。想想作者在书中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歌 颂什么,揭露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抒发了什么感情,阐述了什么道 理等。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了,一般来说,也就明确了中心思想。 3.知人论世,多方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的产生 背景,都是我们在分析归纳作品的中心意思时所要了解的。这些东 西,一般能给文章定色定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背影”。 -38-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满分解构 例题(2018·北京卷)《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 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 人②,故退之。” 注￿①斯:就。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 样的思想。(5分) -39-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参考答案:三次回答:①孔子告诉子路不应听到某种道理就立刻 去实行它,要先听听父兄的意见。②孔子告诉冉有可以听到某种道 理就去实行它。③孔子认为冉有容易退缩,所以鼓励他进取;认为 子路勇于作为,胆子太大,所以要他谨慎些。 思想:此则短文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思 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理解、分析概 括以及综合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由于子路勇于作为,做事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 该做的事时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而冉有则由于个性谦退,遇 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 这样以一进一退来适性教育弟子,使他们避免过犹不及的毛病。二 者对比,反映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40-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题点四 体会写法 必备知识·归纳 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整本书阅读不仅要注意内容,也 要注意表现形式。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1.语言特点 语言是赏析文学作品不可避免的重要部分。在艺术特色类题目 中,也是重要的答题方向之一。 2.结构方式 (1)单线型结构,以一条线索贯穿整个作品,比如:《西游记》。  (2)复线型结构,作品中有两条线索,比如:《安娜·卡列尼娜》。 (3)蛛网型结构,三条以上的线索相互交错,极似蛛网,比如:《红楼 梦》。 -41-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3.表现手法 首先是修辞手法,修辞能让作品增色不少,适合的修辞手法还会 让作品成为典范;其次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很多,常见的有托物言 志、象征等手法;再次是与作品风格相关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 -42-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关键能力·提升 分析作品写法要注意的方面 对作品特色的分析,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字词妙用。某些字词具有明显的特色,比如:《离骚》中的“ 兮”等词,表现了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 第二,句式特点。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句式的特点非常明显。比 如:《诗经》中的诗歌,重章叠句大量出现,创造了一种韵律美。 第三,结构方式。线索的安排、首尾的照应,大团圆结局、欧亨 利式结尾,章回体中“章”“回”的安排。比如《红楼梦》前五回在全 书中的作用。 第四,表现手法。如,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 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 为结构中心。 -43-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满分解构 例题《红楼梦》前几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林黛玉抛父进 京都”“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作出说明。(6分) 参考答案:“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点出贾 府存在的危机,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 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葫芦 僧乱判葫芦案”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 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 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线索和情节的分析。抓住这三回的内容, 分别指明这三回与后文情节的关系即可。 -44-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第(1)~(2)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 善柔,友便侫,损矣。” (《论语·季氏》)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 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2)示 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 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 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 活。 -45-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2.阅读《三国演义》,简述孙策用计向袁术借兵马的情节。孙策开 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  答案:示例￿情节: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也很受袁 术的喜爱,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 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借口,向 袁术借雄兵数千。助手: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 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 纮。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 -46-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三 题点四 3.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请简要分析这种风格在 《老人与海》中有怎样的体现。 答案:示例￿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蔓不枝,主 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 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 话,作品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简短,词 汇准确生动。④着力追求一种简洁、凝练的意境。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