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课前训练 课件(共40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化常识课前训练 课件(共40张PPT)

ID:503653

大小:125.4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 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 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 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 故里、父老乡亲。 .C“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 指以国姓赐与功臣, 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 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 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 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 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 者封王的贵族。  C 践祚:1、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 为主位。2、亦作" 践胙 "、" 践祚 "践统,践位,践国,践帝。即位;登 基。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 用之意。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 “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 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 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 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 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 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 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 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中国古代有四位皇帝庙号为英宗,中国之 外有六位庙号为英宗,“英”代表着出类拔萃、聪明智慧,属于美谥)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 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 午 1 时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 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 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 员辞职归家。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即官员受贬之后被重新起用 为官。 B.祭酒,职官名,汉置六经祭酒,秩上卿,后置博士祭酒,为五 经博士之首。 C.摄政,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在古代摄政的可能是朝廷重臣、太 后或者太上皇。 D.赐姓,多指天子以国姓赐予功臣,以表恩宠;如汉代娄敬,高 祖赐姓刘氏。 .A【解析】“受贬谪不做官被重新起用”错误,应该是一个人由平 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 拓展:起复:1. 古时官员服父母丧守期未满即应召赴任官职。明清 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复出做官2. 旧指官员被革职后复出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 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B.“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筒,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 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 C.“服阙”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指 守丧期满除服,与“服除”同义。 D.“谥”号是古人死后依据其生前行迹所立,用来褒贬善恶的称 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B【解析】“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 之一,并非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 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 礼部(掌管典礼事 务与学校、科举等)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 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 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 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 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 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A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 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 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 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 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 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 ”“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 “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D“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 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 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 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 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 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 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 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C“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军屯:主要内容为命令卫、所的士兵就地屯田,不管是驻防内地还是边疆,每一兵士都 由国家配给一定数量的土地自耕自种,以免去百姓的负担与转运粮饷的困难,实现军队 的自我供给。 民屯: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 商屯:明 洪武 三年(公元1370年)为筹措西北边防军粮饷,令盐商向边地纳粮后发给盐 引(贩盐凭证),凭引支盐运销。盐商图交粮便利,招募农民在边境开荒,就地取粮。 明弘治 五年(公元1492年),改为盐商径向盐运使司纳银领引,不再纳粮,商屯渐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 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 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 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批判性质的称号。 D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 造的铜香炉;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品。 B.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例如宋代的包拯就做过御史,他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 C.薨是死亡的用语之一,天子死叫“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 的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D.庙堂,宗庙之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便 是此含义。同时庙堂也借指朝廷。 1.D【解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指朝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是我国古代继承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梁祖受禅” 即梁祖接受禅让。 B.“翰林学士”,古代官名,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 常常能升为宰相。 C.“太子”古指预定继承君位的皇子,一般为皇嫡长子。“太子 少保”是辅导太子的官。 D.后唐主李存勖是晋王李克用的长子,他是后唐王朝的建立者, “庄宗”是他的谥号。 3. D【解析】“唐庄宗”是他的庙号,而不是谥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本指由马驾的车,后也专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 王的代称。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 吏进行考核。 C.“服阕”是守丧期满除服。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子女须穿丧 服守孝三年。 D.“除秘书监”指卸任了秘书监的职务。“除”在文中是除去官 职的意思。 5.D【解析】“除秘书监”指被授予秘书监的职务,“除”在 古代指授予官职。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削籍”是革去官职,古代用于对犯罪的官员施以惩戒的一种 手段。 B.“称旨”指符合皇帝的意思,官员往往会因此而受到提拔或者 重用。 C.“诣阙”是前往京都,类似的意思有“赴行在”,指到皇帝临 时行宫。 D.“进秩”是逐级推荐的意思,是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一种常见 形式。 D【解析】进秩:晋升官职,增加俸禄。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 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 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 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A【解析】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 非18岁。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者都叫进士, 第一名称为“状元”。 B.“优人”指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或称戏曲演员。文 中的朱虎山就曾为优人。 C.“株连”指古代因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的一种刑法,文中的吴 月案被株连的有千余人。 D.“盗”“贼”“寇”“匪”在古代都表示破坏国家正常秩序, 而“盗”侧重于表示抢劫。 D【解析】“盗”侧重于指盗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 于做传时介绍传主。 B. 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 代指军队。 C.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 安顿),称之为行在。 D. 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 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B【解析】 行陈,是巡行军阵的意思。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刺史”,汉武帝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孝成帝把刺 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B.“普通元年”是用年号纪年。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常用的有王公 位次纪年和年号纪年及干支纪年。中国古代从秦始皇时开始使用年 号纪年。 C.“服阕”,又叫服除,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根据与死者关系 的亲疏,居丧者的服丧期长短不同。 D.“尚书”,一指《尚书》,是现存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 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另指官职,本文“尚书左丞”就是辅佐 尚书令的职官。 B【解析】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用年号纪年,是 从汉武帝开始的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母丧免,指古代官员遭遇了母亲的丧事要免去官职,为母亲守 孝三年,停止娱乐和交际。 B.古代朝廷多居于中原地区,周边则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之说。文中用“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C.驰驿,古时官员因急事奉召入京或外出,由沿途驿站供给差役、 马匹和粮食,兼程而行,称驰驿。 D.籍其家,籍”是登记的意思,这里是把他的家产都登记造册, 意同《鸿门宴》中“籍吏民”中的“籍”。 D【解析】“籍”是“籍没”的意思,即把私人财产没收充公, 也就是抄家。与《鸿门宴》中的“籍”意思不同。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术数是中华古代神秘文化的主干内容,基础是阴阳五行、天干 地支、河图洛书、太玄甲子数等 B.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公主出嫁称为出 降,迎娶公主称为尚。 C.王,多义词。既指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也可指中国古代皇帝 以下的最高爵位,文中指王爵 D.“介”指古代战士戴的帽子,“胄”是用来防身的一种武器, 即铠甲。介胄分别指头盔和铠甲。 D【解析】应是“介”指铠甲,“胄”指头盔。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就是京城,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的称谓。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指太子所居之宫,此 处借指太子。与“中宫”可借指“皇后”同理。 C.岭外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南、岭表。古时岭外地区 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称为“蛮夷之地”。 D.刺史是官职名,汉代始置。刺,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史, 御史。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 A【解析】指京城及其辖区,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 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区的称谓。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事,指就职治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后来也经常用来指官 员的任职。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称阼阶,天子祭祀升阼阶,后用 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 C.大司农,官职名,始置于汉,掌钱谷之事,为九卿之一。由魏至 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 D.晏驾,本义是车驾晚出,汉以前用以讳称帝王死亡,而汉以后则 讳称驾崩。 B【解析】“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解说不正确,践阼指的是 “皇帝登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原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也是古代行政单位,隋唐 均设京兆尹管理该地区。 B.贡部是主持贡举的部门.唐代的科举分为常例的“贡举”和皇 帝因事临时设置的“制举”。 C.“领省事”中“领”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职务,也可指低 级官员暂时代理高级职务。 D.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 日不禄,士死日卒,庶人死日死”。 D【解析】《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日崩,诸侯曰薨,大夫曰 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由自己取定的,对平辈或尊辈 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对自己称字,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某种志趣 或情感。 B.“刺史”,原为巡查的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有时称太守。唐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 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 法。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 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追加的或褒或贬或同情 的称号。A【解析】字是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才用于自称,来显示志 趣或抒发感情。 对原文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 供朋友称呼。 B.“太祖”,太宗之类的称呼叫做庙号,是古代帝王生前所获得的封号。只 针对特定人群去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 C.“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普通的廉价衣服,代指平民;纨绔指用细绢做的裤 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的衣服,后世称富家子弟。 D.“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的朝代 也有特殊规定),有疾病可以提前。官员自请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是古代 帝王生前所获得的封号”错误,庙号专用于古代帝王死后;“ 只针对特定人群去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说法不准确,谥号 指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部,管土地户 口、赋税、财政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 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B.“擢刑部侍郎”中的“擢”是指提升职务,古文中同样表示提升职务的还 有“升”、“拔擢”、“陟”“超擢”等;相反,“罢”、“免”、“解”、 “黜”、“夺”、等表示官员因过失解除职务或贬官降职外调远方。 C.“登第”指登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 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 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D.“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 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号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 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表扬性的、批判性的和表同情的。 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C项,三名,赐“进 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 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礼》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仪作了最权威的 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B. 学士,最早是指在国学读书的人,魏晋时指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魏晋以后是指以文字技巧供奉朝廷的官吏。 C. 门生,中国东汉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科举 考试,考生得中进士后,对主考官亦称门生。 D. 谥,即谥号,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 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D【解析】“褒扬”应当为“褒贬或者同情”。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 值的文献。 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 含义不同。 C.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朝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人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 子充任。 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 建的房屋。 B 【解析】“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错,应是有关官 员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台也叫行台省,是魏晋至金代御史台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 B.京师出自《大雅·公刘》“京师之野”,后世因以泛称国家的都城。 C.朔即朔方,杜甫“一去紫台连朔漠”中的“朔漠”即北方的沙漠。 D.郊指古代都城以外,百里以内的地方,郊迎指出迎于郊以示敬重。 A【解析】“御史台”错,应是尚书台(省),此题可用排除 法。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 一年 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來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 一致。 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 俘虏。 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 立的称号。 A【解析】“下一年”错。应为“第一年”。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吐蕃是活跃在蒙古高原对我国隋唐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的少数民族部落联盟。 B.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表示已经成人,并给自己起字。 C.进士是通过会试之后取得的身份,第一名为状元。 D.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的品行和功绩给予的一种评价性称号,比如汉武帝。 D【解析】A“活跃在蒙古高原”错;B“给自己起字”错;C“ 通过会试”错。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 理外事。根据生者和逝者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 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B.阙下,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阙下则一般指帝王所居之处,后 来又常常借指朝廷。 C.谥号,古代帝后、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会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 称号以褒贬善恶。文中的“忠武”和“章穆”都是表示褒扬的谥号。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而“崩”,在古代指帝王或王后 及诸侯之死。 D【解析】诸侯之死不能称之为“崩”。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闾,《周礼》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即二 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文中的“乡闾”指民众聚居之处。 B.视事,指官员就职办公处理事务。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崔子称 疾不视事”。古代表示官员就职的词语还有“下车”。 C.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谥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谥号通常 为“太祖”,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文中指唐太宗李世民。 D.悬军,指深入敌方的孤军。悬,空无所倚的意思。“悬军深入”后来演变 成成语,意思是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人战区。 C【解析】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太宗是 庙号,不是谥号。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 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 常为“太宗”。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指关系较远的亲属,如妻族,“亲”指直系或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亲属, “亲戚”泛指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悦亲戚之情话”。 B.节:用于代表君主出征、监察、办案、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古代可指符 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又特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即使节。 C.纪:古代记年的一种方式,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年,故古称十年为一纪, 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中的“四纪”即为40年。 D.谥:有官谥和私谥,多为官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后妃等死后, 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李兑谥号“庄”是对他的褒奖。 C【解析】“纪”,木星绕太阳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 年为一纪。“四纪”,四十八年。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 将近四纪。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禖祝中的“禖”是求子之神,禖祝是禖祠的住持,类似庙祝。 B.《谷梁》和《公羊》《左传》一样,都是阐释《春秋》的“传”。 C.黄门是官名,汉黄门令等官多由宦官充任,故后亦称宦官为黄门。 D.上林即西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司马相如曾为之写过《上林赋》。 A【解析】“祝”是祝词,祭祀所用;庙祝是寺庙里管香火的 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 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的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 化叫“星变” A【解析】殿试是皇帝主持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