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

ID:502168

大小:44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雁 门 太 守 行 李贺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 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青 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 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 终不得登第。一生抑郁,27岁病逝, 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 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词 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后人称其 为“诗鬼” 。 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 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 (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 爱国将领李光颇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 他身先士卒,突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 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 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 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文体常识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 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 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 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 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 由诗。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行”的文体。 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 言美。 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 众。 叛军如黑云滚滚而来。作者以象征意义,有力地刻 画出敌军压境的汹汹气势和危城欲破的紧急情境。一个 “压”字,形象地描绘出叛兵来势的凶猛,“欲摧”二 字则进一步刻画出 “压”的势不可挡,把一幅大敌压境、危城欲摧的场面, 层现在我们面前。诗人以愤怒的笔触,给叛兵涂抹上一 层“黑”的色彩,给人以严酷、阴沉、幽冷逼人的侵压 感。 甲光向日金鳞开:转写守军斗志昂扬和严阵以待准 备应战的情形。 一二句写出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精读文本 “甲光”,指战士盔甲在日光照射下闪耀着鳞鳞金光,“开” 字,下笔劲拔,雄姿杰出。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 摧”“开”两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 神。这两句酿造气氛,更展示事物本质的力量。“黑云压城”状 敌人压来之势,“甲光向日”传英勇抗敌之神。诗人以形象的比 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方的军威和声势。 “黑云”与“金鳞”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既是写景, 也是叙事。作者以象征意义,有力地渲染了临战前紧张的气氛和 守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并透露诗人的爱憎之情。 李贺对藩镇蜂起,国土分裂,诸霸残酷地压榨人民深恶痛绝。 所以,他以炽热的笔触,满怀热情地描绘守边将士。此句一抑一 扬,状景含情,褒贬分明。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战场的气氛。转写守军斗志昂扬和严阵以待、 准备应战的情形。 “角声满天”勾画出催战的鼓角齐鸣,声震天地。“燕脂”指胭脂般鲜 红的血迹。“紫”指长城附近的紫色泥土。鲜血透过夜雾凝结在长城脚下的 大地上,呈现出一片深紫色。暗示死伤惨重。 此联点明了时令和地点。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战争的激烈和孤城被困的 紧急情势,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的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 为下面写寒夜突袭作了必要的铺垫。 此联写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 这两句紧承“甲光”句,描绘守城将士杀出城门,舍身奋战。作者没有从 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 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由于众寡悬殊,孤军无援,最终只好败退孤城。 上句点明时令,对这场与强敌拼死的厮杀描写,一语不及兵刀 交加的情景,只用秋色里角声满天暗示出来。“角声满天”催战的 鼓角齐鸣,声震天地! 下句交代作战地点。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胭脂般殷红的血迹。一 个“满”字,扩大了激战的场面,反映出边防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 气势;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土的鲜血遍地,牺牲的 重大,烘托出战斗的激烈。随着时间的流逝,已融进空旷苍凉的荒 漠。长城上呈紫色,表示血色的凝结,构思新巧,形象鲜明。这些 清冷凄惨的塞上寒夜的景物描写,衬托出孤城被困的紧急情势,这 就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对边防将士夜出奇兵的描写。从“向日”到 “夜紫”自然表现出从白昼鏖战到深夜。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战斗 画面。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 写出了行军快速的样子。“临易水” 三字使人想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复还”的豪情,暗示出将士们做出了为国捐躯的准 备,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 “重”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仿佛有斤两可称,竟 至鼓声不能敲响。 此两联写孤城的戍边将士寒夜突击,奇袭敌军。 仍以气氛烘托战争情势,衬托出下两句的英勇。 五、六句写守军出击的情景。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被围孤城的戍边将士寒夜 突围,奇袭敌军的情景。“半卷红旗”写风大,表现出败阵后的低抑气 氛;“临易水”,暗示出将士们已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霜重鼓寒” 写天寒,说明将士顶风冒寒作战,可见战斗的艰苦卓绝。“声不起”, 是用鼓声不振写军势惨烈,已流露出浓重的悲剧气氛。后一句写虽然鼓 声不起而仍在敲击,说明虽败而心志不屈。寒秋深夜,霜严风劲,战鼓 嘶哑,红旗半卷,边地将士进军易水、夜袭敌兵的情景,俨然如画。 以上六句是着重以气氛显示战争的情势,为末二句设造一个典型 的氛围。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联写将士们捐躯报国的决心。 君:皇帝。 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在易水东南 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才。玉龙:指宝剑。 这两句点明主旨,写守军面对重重困难毫不气馁。诗 人引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出将士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勇 于献身的壮志豪情。 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境,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 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 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 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握宝剑甘愿为他血战 到死。 诗歌的行文线索 危城欲破 悲壮战争 寒夜突围 剖心明志 诗歌主要表现手法 ဢ用典 使诗歌言简意丰。 ဢ烘托 前三联使用了烘托手法 , 未正面描写战争而战争的激烈呼之 欲出,动人心魄。 此诗描绘了一场惨烈的战 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住,危 在旦夕,将士们浴血奋战,誓 死抵抗。表现出将士们为国效 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 身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立功 的壮志情怀。 课堂小结 爱国是永恒的话题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 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拓展延伸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