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阅读法”:诗歌鉴赏(五步提炼)课件(共47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差异阅读法”:诗歌鉴赏(五步提炼)课件(共47张PPT)

ID:496784

大小:865.46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讲课人:*** 差异阅读法差异阅读法 击败语文试卷大阅读量击败语文试卷大阅读量 时间:*** 1 论述类文本 速读大法速读大法 2 小说 3 散文 目录 4 人物传记 5 新闻阅读 6 文言文 1 2 3 4 5 6 7 诗歌 7 找典型情节找典型情节 扩展线索内涵扩展线索内涵 识别主客体识别主客体++ 画画33个圈个圈 按主语分类别按主语分类别++ 分类拓展分类拓展 一选项一原文一选项一原文 五步提炼五步提炼 语文试卷答题完成情况 15% 历届考试 均有15%的考生无法答完试卷!!! 阅读题占总试卷的比例 阅读题阅读题 72007200字字 18001800字字 其它题其它题 80% 作为中小学统编版教材总编温儒敏老师 强调,语文课肯定是要以阅读为主,高考 语文考察的是什么?除了语文基础知识点, 更多的还是阅读阅读,通过阅读理解等题 型,考察语文文学综合素质。 2017 2018 2019 论述类 文学类 实用类 近3年语文试卷阅读题文字量对照 1800 1500 1400 2000 1900 1500 1800 1700 1600 1400 1400 1400 文言文 诗歌 340 250 470 读不懂则与 阅读量无关 所谓“差异阅读法”是老师经多年教学实践总结而 成的一套专门针对“阅读类”读解一体化方法。就是 提倡在阅读不同文体的时候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即:不同的阅读顺序、阅读侧重点、阅读技巧,把握 要阅读的文体的特征及命题规律,有区分和差异的对 待不同文本,将使你的阅读更有效,更有力!进而为 答题节省时间,提高准确率! 差异 阅读法 课程思路 1 2 3 ““五步提炼五步提炼””11:题目:题目 “ “五步提炼五步提炼””22:作者:作者 “ “五步提炼五步提炼””33:注释:注释 课程思路 “ “五步提炼五步提炼””44:内容:内容 4 5 ““五步提炼五步提炼””55:客观题:客观题 “ “五步提炼五步提炼””11 :题目:题目 11 题目——题材——情感——常用表现手法 题材 情感 表现手法 怀人思乡 ①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 ②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思 ③对现实生活的茫然怅惘 ①虚实结合 ②细节描写 ③借景抒情 爱国 ①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②对君主的忠诚 ③对百姓的体恤 ①托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对比 边塞 ①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②战士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①借景抒情②衬托 ③视听觉结合④侧面描写⑤用典 送别 ①留恋与不舍 ②勉励和祝福③茫然及担忧 ①寄情于物 ②虚实结合③衬托 田园 ①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②远离官场与尘世的乐观豁达 ③隐居的怡然自得 ①借景抒情 ②动静结合 ③视听觉结合 “五步提炼”①“题目”——题材主题半猜透 题材 情感 表现手法 咏物 ①对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②对自己的勉励和鞭策 ③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①托物言志 ②对比 ③衬托 政治 ①怀才不遇的苦闷②壮志难酬的悲愤 ③遭到贬谪的不平与郁闷 ④渴望被重用,希望能实现自我价值和抱负 ①托物言志 ②用典 ③夸张 怀古 ①借古讽今,对现实的不满 ②对古人丰功伟绩的崇敬③国破家亡的悲痛④家国之恨, 苍凉悲壮之感 ⑤对当代君主的失望或希望 ①虚实结合 ②用典 ③借景抒情 爱情 ①对爱情的向往(少女) ②被抛弃的悲伤(弃妇、怨妇) ③对丈夫的思念(思妇) ①用典 ②对比 ③借景抒情 惜时 ①体现春愁、秋愁 ②对时间或青春易逝的惋惜与感慨 ③珍惜时间,把握现在 ①借景抒情 ②对比 ③视听觉结合 ①《雉带箭》 ②《旅次洋洲寓居郝氏林亭》 ③《春夕》 ④《山枇杷花二首(其二)》 ⑤《初见嵩山》 ⑥《唐崇徽公主手痕》 ⑦《菩萨蛮·秋》 ⑧《少年游》 ⑨《千秋岁引》 ⑩《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画卷》 技能掌握:从“题目”推“题材” “ “五步提炼五步提炼””22:作者:作者 22 yanchi 积累作者常写题材及整体风格 1、苏轼→豪放旷达(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婉约深沉、赋于思辨 2、刘禹锡→讽刺评击政敌;傲视忧患;接迎苦难、超越苦难、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3、秦观→婉约感伤词;愤懑与无奈,萧瑟凄厉 4、张耒→对劳苦百姓的关心;爱国思乡 5、贾岛→多写景,送别、怀旧;荒凉凄苦清冷 6、韦庄→伤时、感旧、离情、怀古 7、刘长卿→山水隐逸生活;怀古伤今;贬谪苦闷 8、陈与义→怀国忧民;写景咏物 “五步提炼”②积累作者的“写作题材”与“创作特色 ” ““五步提炼五步提炼””33:注释:注释 33 yanchi 有注释的从中了解写作背景及要点信息 例1:《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注】写作背景: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 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 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 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 “借物寓言”之作。 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五步提炼”③从“注释”找写作背景及情感 1、人在羁旅的寂寞思乡之情, 2、半生飘零的悲凉之情, 3、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 分析“注释”体现出的诗人情感 例2:《金陵望汉江》￿￿(李白)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 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 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替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 绩的歌颂; 2、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大唐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 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分析“注释”体现出的诗人情感 例3:《一剪梅》(刘克庄) 【注】 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崖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朗画锡 自比,自称一刘禹福”。此训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 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 ③束緼:用乱麻束成火把。 作为爱国词人,刘克庄政治上屡受打击,饱受压抑,而此时又被贬广东, 内心的抑郁可以想见;在词中词人自称“刘郎”,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 的刘禹锡自比,那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的疏狂言行正是其怀 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积郁的宣泄。 分析“注释”体现出的诗人情感 例4:《临江仙》(陈与义) 【注】 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是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②“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 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以戎葵的向阳特性比喻作者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 2、赋予戎葵“凝笑”的表情,变无情为有情,以此映衬作者自己豪迈旷达 的情怀。 3、对身世漂泊、事业无成的感慨。 4、无人理解的凄凉。 分析“注释”体现出的诗人情感 例5:《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陈与义) 【注】 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 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 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 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1、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 2、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 3、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分析“注释”体现出的诗人情感 44 yanchi ““五步提炼五步提炼””44:内容:内容 从诗歌内容中提炼特殊词性的词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五步提炼”④在诗歌内容中找特殊词性的词 动、形、副、 叠、名(意象) ①“残灯”:事物的衰败象征诗人的心情的悲观 ②“孤剑”:事物孤单特质暗示诗人的孤苦 ③“愁看”直接体现诗人的最集中情感便是“愁” ④“闻鸡唱”:出行之早 ⑤“独向”:孤独一身 ⑥“背雁行”:孤苦 ⑦“微有路”:没有路,容易出行之早,没有路人 “要点词”解析 答案示例: 1.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 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 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 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 ”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 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 现“早”。 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 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 和心情的愁苦。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 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 人的思想情感。 动、形、副、 叠、名(意象) 答案示例: 1.“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 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 (1分)。 2.“闲”“静”“又”(答出两个即得2分)。“闲”字:看似 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 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 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光流转, 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 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到意思即可)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朝中措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注】张炎:南宋词人。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 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1.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分析。(6分) 2.请赏析“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一句的表达特色。(5分) 动、形、副、 叠、名(意象) 答案示例: 1.(6分)本词借个人的羁旅之愁,(1分)抒家国之恨,抒发了 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2分)词人冒雨出游,想通 过观潮赏花来消忧,却被“梨花冷看”,(1分)只得转向莺啼 燕舞的琐窗朱阁,在欢歌曼舞中一醉消愁,(1分)哪知酒醒之 后,才知无家可归。(1分) 2.(5分)梨花冷眼看人,责怪诗人为何对他乡的山水花木如此 苦恋呢?(1分)诗人不写自己对故国家乡的思念,(1分)反说 自己被梨花责备,(1分)这种拟人和反写的手法,(1分)使抒 情更加委婉含蓄,也更能催人泪下。(1分) 由“名词意象”推测诗人情感 意象 情感 孤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蝉 餐风饮露,品行高洁￿ 寒蝉 衰亡人生,凄楚悲凉 还珠 官吏为政清廉 凭栏 表示怀远、或吊古、抑郁愁苦、悲愤、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秋水 盼望的迫切 空山 闲适隐逸、宁静安乐 关山 思乡念人、征戍离别之情 春草 有时给人以美好和希望,需注意的是比喻离恨,寄寓别情思绪:滞留异方,欲归 不得的怅恨;送别时的惆怅,别后的思念绵绵不尽￿ 碧血 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意象 情感 东篱 隐逸之士或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禾黍 黍离之非(国家昔盛今衰)、痛惜伤感 南浦 送别之地的代名(送别伤离) 琴瑟 喻夫妇感情和谐,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桑梓 故乡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 抱柱 比喻坚守￿ 哀猿 哀愁凄厉,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芭蕉 凄凉之音,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登台、登高、登楼 叹老、思乡、怀人￿ 55 yanchi ““五步提炼五步提炼””55:客:客 观题观题 从客观题中提炼考查点,与原文进行对照式理解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 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 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 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 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问题: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五步提炼”⑤借助客观题秒降诗歌难度 【选项】A.“金风玉露” 指秋天的景象,常用 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 短暂的事物。 11 “五步提炼”⑤借助客观题秒降诗歌难度 【选项】B.“渔父”作 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 意象,常出现在古诗 中,成为隐逸情感的 载体。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 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 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 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 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问题: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11 “五步提炼”⑤借助客观题秒降诗歌难度 【选项】 C.“涧边野 鹤,岩上忽孤云”将个 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 写之中,突出了鹤的 沉稳和意气风发。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 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 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 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 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问题: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11 “五步提炼”⑤借助客观题秒降诗歌难度 【选项】 D.词的上、 下片都运用了典故, 上片用了屈原《渔父 》中的典故,下片用 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 故。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 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 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 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 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问题: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11 答案:C 【解析】:     “沉稳和意气风发”错,“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 符,“意气风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 ,处者②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 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问题: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选项】A.开篇两句 写景,薄云遮蔽了阳 光,清风吹动着衣裳, 景中含情,引发诗人 的联想。 22 【选项】B.三、四句 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 与“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所 用手法一致。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 ,处者②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 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问题: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22 【选项】C.七、八句 借物象变化,既写出 时间流逝,也表现了 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 同的心情。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 ,处者②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 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问题: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22 【选项】D.九、十句 所运用的典故,委婉 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 “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 ,处者②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 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问题: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22 【选项】E.这首诗造 语自然精妙,音节流 美铿锵,意象生动传 神,触目所感,情与 景会。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 ,处者②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 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问题: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22 答案:BC 【解析】: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不是“乐 景写哀情”; C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感谢观看!感谢观看!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