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 (2)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 (2)

ID:496371

大小:859 KB

页数:4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并 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因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是密切联系、 互相制约的,因此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对农业改造的主要原因是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不能 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农业合作化运动后,农村的土地所 有制由农民个体私有制改造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而不是国 有制。 “大跃进”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 济落后的国情。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 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规律方法总结】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是高考 重点,注意用一些技巧记忆重要知识。如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可以归纳为:一个创举: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 工业、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并举;三项成果: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 立;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另外注 意总结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 地的公有制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 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比,相同点:改革 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扩大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不同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仍然以公有制为基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变了所有制形式,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 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经济特区首选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原因:近代以来,对 外开放较早,历史上与海外有着密切联系,便于吸收外资;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较早,有着重要的工业基础;海陆交通便 利;广东、福建等地是著名的侨乡,靠近港、澳、台,便于 联系。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 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从本质上反映出冲破了 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排查纠错 √ √ √ √ √ √ √ × √ √ √ × × √ √ √ × A B C 4.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 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 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 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的全面整顿 D.中 共十五大 B 5.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 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 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 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 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B 6.新华网太原2008年10月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 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 由恋爱,从“相亲不出50里”到“互联网上找知音 ”,择偶标准也从选择“嫁汉吃饭”到寻找“知心 爱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D 7.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 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 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经济 发展都 A.一定程度上受“左”倾思想影响 B. 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 C.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 D. 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 C 9.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 际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 1869— 1894 1894— 1908 1908— 1920 1920— 1936 国内生产 商品 0.97 3.51 11.37 3.81 进口洋货 净值 3.59 6.53 5.65 1.72 合计 1.25 4.02 10.46 3.60 注释: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 品、进口商品。——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上表所反映的近代中国 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变化的轨迹,举例说明导致1920- 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异常的国际因素。(7分) 轨迹:从小幅增长到大幅度提高、之后又大幅回落。 (3分) 因素: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29爆发世界性 经济危机。(4分) 材料三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 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 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 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 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 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外国 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 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 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 践的矛盾之处,简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8分) 矛盾:材料二主张学习一切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 材料三表明,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现代化建设基本处于 封闭状态。(4分) 因素:两极格局下,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实行 “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中苏关系破裂。(4分) 经济上,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 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参 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4分)外交上,制定独立自 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4分)(每点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 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8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