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

ID:495280

大小:2.8 MB

页数:6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纲分析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曲折的经 验教训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7+10+10=27年 1949——1956 七年过渡时期 1956——1966 十年探索时期 1966——1976 十年文革时期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P50 ①背景: ②措施: 11)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帝国主义长期掠夺; 22)国民政府大肆搜刮;)国民政府大肆搜刮; 33)多年战争严重破坏。)多年战争严重破坏。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 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 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 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 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的什么问题? ③结果: 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④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第一个五年计划(53——57) 11)背景)背景 ::基础薄弱基础薄弱 门类不全门类不全 22)任务)任务 ::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重大企业 分布特点?原 因?与目前我 国正实行的什 么战略有关? 3)成就: 东北 重点发展重工业 振兴东北老基地 超额完成。(鞍钢、一汽、沈机、 飞机) 4)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三大改造:(方式、性质、意义?) ◆方式: a、农业、手工业: b、工商业: 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自愿 原则)。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性质: ◆意义: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前 社会主义改造后 经济成分 阶级状况 主要矛盾 中心任务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存在着经济剥削 和剥削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转化为 普通劳动者 无产阶级同资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 生活需要与落后社会生 产力的矛盾 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从落后 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三大改造(53-56)前后的对比: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从方向和路线上来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毕竟是符合客观需要的,完成 这些改造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但三大改造 也存在着“四过”,即“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 形式过于单一”的缺点。——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百年老字号在改造中公私合营 二、探索与失误: 十年探索时期(56-66) 1、探索:中共八大 ①背景: ②内容: ③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党和人民主要任务 分析正确,是一次成功探索,但 未能坚持。 奴隶社会:奴隶主——奴隶 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双半社会:中华民族——外国资本主义 人民大众——封建主义 社会主义: 人民对经济文化需要——不能满足 人民对建设工业国——落后的农业国 中国历史各阶段主要矛盾 先进的制度——落后的生产力 2、挫折——三面红旗 1)总路线: 2)大跃进: ①内容: ②原因: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左倾”错误影响 ①内容: ②特征: ③影响: 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愿 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资源浪费、 生态环境遭破坏等。 19571957年年 19581958年年 19591959年年 19621962年年 535万吨 9000万吨 3000万吨 1070万吨 大 跃 进 时 期 的 炼 钢 指 标 “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时出现 在山西省故县“小土群”的一角 农民大炼土钢时运送矿石 全民大炼钢 现代化炼钢 信息:58年全国生产钢 1108万吨,只有800万 吨合格 跃进号角(宣传画) 跃 进 产 量 高 !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①特征: ②影响: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 分配,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下降 等。 人民公社化运动 对马克思理论的 错误认识:土地 和生产资料公有 程度越高越有利 于提高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4)三年经济困难(5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 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 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左倾 3、纠正——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62年完成)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十年文革时期(66-76) 1、破坏: 思想文化——政治——经济 工作机构、规章制度、工人干部 2、两度恢复: 1)71年 周 恢复调整 2)75年 邓 全面整顿 66———71———73——75——76爆 发 周 恩 来 恢 复 调 整 邓 小 平 全 面 整 顿 结 束 文革的发展过程 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全面整顿的实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经验教训: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 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 观规律。 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原因:原因:客观: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及中国革命客观: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及中国革命 建设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建设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 主观:照搬苏联模式,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建设 的一般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正确认识和 处理“左倾”错误,个人崇拜 3.(2010.山东省模块考试)(13分)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 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 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 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 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 方面有什么独特贡献?(3分) 破坏: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等 等,言之成理即可)。(1分) 独特贡献:形成毛泽东思想(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 1.(2010.湖南雅礼中学月考)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 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主要体现在 ①正确认识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提出了把我国变为工业国的主要任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C 2.(2010.湖南雅礼中学月考)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 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 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 D 材料二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 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 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 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 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 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 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摘自《学习时报》 (2)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 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 阶段的时代特征。(7分) 阶段:革命立国时代。(1分) 史实: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 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 分) 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 成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2分) 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分身参加日 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发挥重要作用等)(2分) 第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纲分析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书面的历史 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 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 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有关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 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 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四人帮四人帮””叫嚷要搞叫嚷要搞““穷社会主义穷社会主义””、、““穷共产穷共产 主义主义””,胡说共产主义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简直是荒谬之极,胡说共产主义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简直是荒谬之极!! …………我强调提出,要我强调提出,要 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 ——邓小平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一心一意搞建设》 (一)伟大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2、内容: ①“文革”结束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 处于停滞状态。 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 ③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就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经济?) 1)思想: 2)政治:“左”倾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阶级斗争为纲→拨乱反正; 3)经济: 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 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开辟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新起点。 结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共和国历 史的伟大转折。 时间 背景 内容 意义 1927 年 1949 年 1978 年 文化大革 命结束, 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 新民主主 义革命基 本胜利 大革命 失败 由阶级斗 争转到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 由乡村转 到城市 由城市转 到乡村 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 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 革命的重大问题。 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 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 的中国特色道路。 ★ 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抉 择 ——18个 红 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 牢杀头,其他农户 保证把他们的小孩 养到18岁。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①经济体制改革: ②管理体制改革: ③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废公社、大队 设乡镇政府、建村民委 员会。 ①克服平均弊端,调动农民积极性; ②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材料一 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 题……人均粮食产量,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 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 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 材料二 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 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 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 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 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 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 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19871987年年粮粮食食产产量量达达到到44亿亿吨吨,,比比19781978年年增增加加了了3322%%;;棉棉花花产产量量达达到到419419万万吨吨,,比比 19781978年年增增加加了了93.393.3%%,,农农业业总总产产值值达达到到46764676亿亿元元,,比比19781978年年增增加加了了近近三三倍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 革具有怎样的作用?革具有怎样的作用? 下面的图表,从根本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 B 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C 个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方向 D 使农业改革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村粮食丰收 的景象,从根本上说明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从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A、C说法错误。D是农村改革未来 的发展方向,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B。 ★ 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理解: 原因: 目的: 目标: 前提: 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 过程: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城市 (国有企业改革)。 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为 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 土地改革(1950年): 内容:变封建土地私有为农民土地私有。 经营方式:农民个体经营。 所有制:农民个体所有。 •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内容:变农民土地私有为国家公有。 经营方式:参加合作社,集体经营。 所有制:集体所有。 •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内容:大幅度提高公有化程度。 经营方式:一大二、公集体合作。 所有制:集体与国家所有。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以后): 内容:公有化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等 方式。 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集体与国家所有。 2、城市改革:(原因、中心、内容、意义?) 1)原因: 2)中心环节: 3)内容: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现 代化建设的要求。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①管理体制: ②所有制: ③分配: ④产权: 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公有制公为主多种共同。 平均按劳为主、多种分配并存。 国有制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 制度(1992年开始)。 4)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 业活力,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①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共产主义运 动遭遇挫折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基础) 2)过程: ①提出目标: ②确立基本框架: ③完善理论: ④基本建立: 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7年中共十五大。 21世纪初。 3)意义: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 建国以来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 • 1、建国初到期1956年: ①原因:a.照搬苏联模式。b.中共缺乏 经济建设经验。c.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 ”,急于完成工业化。 ②核心内容:废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 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③结果: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 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后 期严重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 建国以来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续上 •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①原因: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 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②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 政企分开等。  ③结果:解放了生产力,工农业成就举世 瞻目。 ★ 建国以来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续上 • 3、20世纪90年代以来: ①原因: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 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 济体制改革。 ②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③结果:进一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 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9801980年年建立建立深圳、珠海、汕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厦门四个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 1988 1988年年设立设立海南海南经济特区。经济特区。 1、设立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 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 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2、政策 3、影响 (1)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 探索和示范作用。 (2)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厦门 深圳 珠海 海南 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投 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 (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14个) (三)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4个) 概况: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 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 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 (四)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4个) (五)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开发浦东的目的: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 出牌顺序”:“为什么 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 对着香港;开放珠海, 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 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 湾;开放海南、汕头, 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 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 欧美,是全世界。” 目的:进一步开放 长江沿岸城市,带 动是长江三角洲及 其整个流域的新飞 跃。 2、开发浦东的条件: 条件:经济和文 化基础;地理和 交通优势;人才 和产业优势;政 府的开发政策。 (六)特点 有重点(如上海浦东),由点到线到 面成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 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 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 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 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 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 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 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背景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 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 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 上,而今天的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指导思想不同:当今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这一前提,在旧中国这一点是无从谈起的。 ★ 旧中国的“开放”与今日“对外开放” 的区别: 【参考答案】: ★ 改革开放的启示: ◆封闭导致落后,落后招来挨打。 ◆改革开放是 “强国之本”,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 ◆改革开放: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 扬长避短。 ◆健全法制,提高法律素养。 ◆加强人文素养学习,要善于总结、提高,创新。 1.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 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 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 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 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 学知识,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初期仍存在一定的阻力 B、“有形的手”打不过“无形的手” C、实行改革是搞活经济的必由之路 D、农民偷逃税款是被追堵的主要因素 D 2.“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 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表明我国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B、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C 3.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 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 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 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 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 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 B 3.根据下表分析,1953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 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地改革 ②对农业进行改造 ③社会主义制度建 立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时间 所有制 土地经营 1953-1954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4-1955 农民土地所有制 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高级社,集体经营 1978年至今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 D 4.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 “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 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 ?”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B 5.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 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 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 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 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6.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 一副大红春贴于门上,为春节增添喜庆气氛。春联以 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抒发美好 愿望。下列最可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 春联应是 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 木峥嵘” D、“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 C 7.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 是因为我国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 8.1987年一家日本跨国公司决定考察我国辽宁省的某 一城市,并在当地投资设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 们考察的城市是 A、大连 B、秦皇岛 C、沈阳 D、烟台 A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