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2历史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必修2历史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

ID:492398

大小:1.27 MB

页数:7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世界现代史    专题二 • 世界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 知识体系构建 世 界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政 策 调 整 空前严重的 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 新政 战后资本 主义的 新变化 新政内容:工、农、金融、福利 新政的影响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福利国家”的建立及其利与弊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和“新经济”兴起 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经济危机发生原因 【典型例题】(2010·北京海淀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某历 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参 考资料: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②凯恩斯的《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③《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 》、《社会保险法》。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应该 是(    )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                 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解析:B,从材料中《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 》、《社会保险法》可以看出是罗斯福新政内容,因此选 B项。 一、30年代的经济危机 及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⑴根本原因: ⑵主要原因: ⑶具体原因: ⑷政策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相对狭小;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虚假繁荣; ③股票投机增加市场不稳定 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2、原因: 1、爆发标志: 【典型例题】(2010·烟台高三二模)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 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 此可见(    )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       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解析:C,材料反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美国市场 的虚假繁荣。 【典型例题】(2010·湛江测试二)“美国国内经济的不 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 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 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B,材料反映了工人工资水平低,造成购买能力低, 这样就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⑴根本原因: ⑵主要原因: ⑶具体原因: ⑷政策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相对狭小;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虚假繁荣; ③股票投机增加市场不稳定 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2、原因: 1、爆发标志: 3、表现: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⑴根本原因: ⑵主要原因: ⑶具体原因: ⑷政策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相对狭小;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虚假繁荣; ③股票投机增加市场不稳定 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2、原因: 1、爆发标志: 3、表现: ①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③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临破产 4、蔓延: 美国 德国 英日 法国 … 注意: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速地波及到其它资义国家? ①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5、特点: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 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长达四年多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资 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特 点 史 实 波及范围 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①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经济持续萧条 ②各国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如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与政治危机加深 ①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 ②法西斯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经济上: 政治上: 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6、影响: ⑴国内: ⑵国际: 【典型例题】 (2010·巢湖第一学期期末质检)(22分)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国纷纷应对。      材料一 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3%,倒 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大幅下降60%,其中, 1929年美国的出口总值是52.41亿美元,进口总值43.99亿美元, 1932年下降到16.11亿美元和13.23亿美元。 ———摘编自《世界史资料汇辑》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美国1028 名经济学家致书胡佛总统反对这一关税法案,24个重要贸易对手国 向美国政府抗议,随后纷纷采取了关税报复措施…… ———摘编自《外国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斯穆特—霍利关税 法案》实施的后果?(6分) 后果: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加重了 经济危机,延缓了世界经济恢复;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 【典型例题】(2010·汕头模拟考试一) 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右图)报道: “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 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 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 是(    ) 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解析:B,注意本题的时间因素:1933。 从这可知日本放弃金本位是客服经济危 机的手段和方式,由此引发他国的反对。 故正确的结论应该是B。而AC的结论在 材料中不能体现,D 则颠倒了因果关系。 ①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经济持续萧条 ②各国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如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与政治危机加深 ①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 ②法西斯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经济上: 政治上: 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6、影响: ⑴国内: ⑵国际: ⑶危机蕴含新的契机: 【典型例题】(2010·绵阳高三三模)有的学者认为:危 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 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 展而言,“机会”是指(    )   A. 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 调整供求矛盾,经济会重新获得活力 C. 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 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解析:B,每次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自我调整的一 次机会,供需矛盾得到调整,就为资本主义经济重获活力 奠定新的基础。 ①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经济持续萧条 ②各国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如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与政治危机加深 ①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 ②法西斯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经济上: 政治上: 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6、影响: 7、启示:①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②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③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④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⑴国内: ⑵国际: ⑶危机蕴含新的契机: 8、各国的应对措施 1、美国—— 2.德、日—— ①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⑴政策: 胡佛政府: 罗斯福政府: 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 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 特点:反对 政府直接干 预经济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 固有的弊端。因此,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 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 不稳定,容易导致经济波动和混乱。 8、各国的应对措施 1、美国—— 2.德、日—— ①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②联邦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扶植私人企业。 ③提高关税。 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社会动荡不安 ⑴政策: ⑵影响: 胡佛政府: 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成功 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 张,导致二战爆发 ((““饥饿总统饥饿总统””、、““胡佛村胡佛村””、、““胡佛毯胡佛毯””、、““胡佛袋胡佛袋””、、““胡佛车胡佛车””)) 【典型例题】( 2010·山东胶州高三第一学段检测)斯塔里 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 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 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A,计划经济是以国家调控为经济发展主要手段, 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 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以摆脱经济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一)背景 44、、罗斯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就任美国总统:1933年3月 漫画漫画《《胡佛失意胡佛失意————罗斯罗斯 福得意福得意  》》   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 胆的、坚持不懈 的试验, 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 种 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 行试验。     ──罗斯福 11、、19291929年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美国经济 22、胡佛、胡佛反危机政策失败反危机政策失败 33、全国要求、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改革的呼声高涨 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机 b.企业破产——工业危机 c.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 d.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 e.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分子趁机兴风作浪 社 会 生 产 力 严 重 破 坏 注意 罗斯福当选总统是“临危受命”,“危” 体现在哪些方面? 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 (二)新政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 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 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 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 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 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 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 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整顿银行政策产生的积极结果: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 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 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 (二)新政( New Deal )的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2010·山东济宁高三一模)1935年,美国 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 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     )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C,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对银行的整顿,重建人 民对银行的信心,这样才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为 经济恢复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 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 对工业加强 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二)新政( New Deal )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1933年《国家工业复 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 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 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 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 ……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 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 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 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 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 为每小时1美元。 目的: 试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 织联合力量,把资本主 义生产无序状态纳入有 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 对工业的计划和指导。 特点: 加强国家对工业的干预 政府颁布《国家工业复 兴法》和《工资工时法 》目的是什么?新政府 对工业的调整政策有什 么突出的特点? 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 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 对工业加强 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 成立农业调整署, 鼓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二)新政( New Deal )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 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 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 钱。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耕地面 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当千百万失业者正忍饥挨饿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却让农 民减少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因此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受到 最广泛的批评。罗斯福对农业调整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 目的: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局面,摆脱农业危机, 缓和农民斗争 结果: 使农产品价格逐渐回升,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高考真题】(2010·天津文综 6)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 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 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 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 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 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解析:A,联系罗斯福新政中放 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 激出口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 选B。 【高考真题】(2010·江苏单科 17)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 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 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罗斯 福新政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 信息和所学知识:关于农业政策 的目的是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 以控制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价 格和农民购买力。所以此题正确 选项是C项。 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 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 对工业加强 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 成立农业调整署, 鼓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社会救济与 公共工程 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 (二)新政( New Deal )的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2010·天津和平区高三 一调)(40分) 材料四: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 域管理暑,负责对田细西河进行综合治 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 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 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 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 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 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摘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 》必修二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 义。(6分) 积极意义:扩大就业;为工二业发展提动力和原材料;保护护农田; 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新建了全国10%的公路; 35%的医院, 65%的学校; 吸收了近400万人就业; 修建了50万公里的二级公路; 修建了近500个机场; 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 开辟了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 兴建了大量游览设施……  罗斯福通过“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典型例题】新政实施救济 和公共工程产生的影响有 ① 解决失业,刺激经济的 早日复苏 ②一定程度上保 护了环境和资源 ③缓和了 社会矛盾 ④改变了美国人 的经济生活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典型例题】( 2010·潍坊四县 模拟)罗斯福说:“低收入的 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 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 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 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 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 A.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 调节农业生产  C. 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D.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 标准 解析:D,从材料信息看是要 维持工人的生活水平,确保工 业农业的正常运转,故应选D  。 【典型例题】(2010·苏州高三调研)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 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 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 “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B,本题的关键是提高就业 率,也就是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A、D项属于社会福利制度的范畴, C项是对农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 都未涉及就业问题,只有B项的兴 办公共工程提供了就业机会。本题 的正确答案是B。 【典型例题】(2010·沈阳高三监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 危机冲击着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救市措施。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做的有益探索是:(    ) A. 图一: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 B. 图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股票的卫士 C. 图三:失业保险卡,生活有保障 D. 图四:挖沟渠,以工代赈    解析:D,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 面。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 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C没有体现出增加就业故 排除。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典型例题】(2010·浙江金华十校)(28分)阅读下列材  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 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 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 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 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 度的变化,这反映了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富兰克林·罗 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政府态度: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入)。 变迁: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凯思斯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 措施:直接救济;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制定有关法律, 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 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 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 对工业加强 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 成立农业调整署, 鼓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社会救济与 公共工程 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 加强社会立法 签署《劳工关系法》, 成立劳工委员会 (二)新政( New Deal )的主要内容 注意、:阅读P86学思之窗,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 什么积极作用?罗斯福新政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有什么启示? (1) 积极作用: 《全国劳工关系法》有助于缓解劳资关系;救济金和养老 金的发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购买力。财产 税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社会的稳定。 (2)罗斯福新政对我们的启示: ①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 ②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③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防患于未然; ④要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⑤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 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 对工业加强 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 成立农业调整署, 鼓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社会救济与 公共工程 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 开端 核心 加强社会立法 签署《劳工关系法》, 成立劳工委员会 (二)新政( New Deal )的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2010·青岛高三统一检测)(25分)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 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 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 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 2008年11月10日)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 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4分)二者有何共同特 点?(2分) 相似之处: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或举办救济 和公共工程)等。 共同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典型例题】(2010·北京丰台高三练习二)在罗斯福新 政中致力于调节消费不足的改革措施有(    ) ①整顿财政金融     ②限制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③ 减少耕地面积     ④以工代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D,整顿财政金融主要是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 们对银行的信心。故不符合题干要求,应该排除。 【高考真题】(2010·上海单科27)如图所示的曲 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解析:C,A、D只要从罗斯福行政的内容去分析排除。B 项失业率在新政后迅速降到0,这与史实不符。联系新政 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是合理的选择。 项目 措 施 作 用 金融 (开始 ) ①休业整顿,复银行信用②放金本位,美元贬值, 刺激出口③管制证券 ④扩联储委权。 工业 (中心 ) ①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全国工业复兴法》 将生产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 起生产过剩 ②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农业 ①成立农业调整署。(三调二提一防止) ②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调整农产品结构, ③给农民提供补贴;提高农产品价格。 ④防止农产品过剩 社会 保障 ①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 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给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③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 程 社会 立法 ①《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 会;②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 本权利 稳定人心,恢复 信用, 提供前提 防止盲目竞争,扩 大消费,提高了生 活水平,缓和了社 会矛盾 稳定农产品价格, 促进农业恢复 增加就业, 刺激消费, 稳定社会。 缓和劳资矛盾 【典型例题】(2010·河南开封高三一联)1933年底,一 位到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 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索尼十分妒忌,私营 企业的独立胜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 是在(    )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解析:D,注意时间信息、关键词“独裁者”。1933年底, 此时为罗斯福执政,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他采取加强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政府权力。 (三)新政的影响 ①直接目的: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 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局部调整(以牺牲资产阶级局部利益来保全整体利益) ⑴直接影响: ⑵间接影响: ⑶深远影响: 使美国度逐渐走出低谷使美国度逐渐走出低谷 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特别是(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义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 全消除经济危机 1、目的: 2、特点: 3、实质: 4、进步性 5、局限性: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 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 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材料三:罗斯福自己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 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 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二: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 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他以少量的所谓救济来麻痹工人的斗志。 1、材料中的“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2、“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的体现? 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国家干预经济。 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 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不是。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这种“新应用”“新”在哪里? 罗斯福新政的“新”(特点) :(1)新的理论:放弃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 斯主义。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 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 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实行一 些有利于平民的措施。 (4)新的起点: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私人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 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的起点)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的起点) 关注:新政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 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民主传统;; 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和干预经济) 凯恩斯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 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1)根本原因: (2)政治保障: (3)经济基础: (4)思想基础: (5)借鉴经验: (6)国际条件: (7)个人因素:罗斯福的努力 【典型例题】: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 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 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 了资本主义国家”,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的?二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对我们有何启示? (1)理解: ①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起来,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②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相似之处: ①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 ②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③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认识: 计划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创新是发展生 产完善社会制度的重要手段。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中国的改革开放。                俄国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部分恢 复私有制和商品买卖的办法来发展生产;美国用 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 之间的矛盾;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 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俄国工农业的发展, 但到1927年被废除,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 现繁荣景象。                三次改革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 主义的本质区别。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经 济手段发展经济。 【典型例题】:20世纪 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 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 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 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 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 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 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1)俄国、美国、中 国的三次改革是指哪三 次改革?   (2)这三次改革各有 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 结局如何?在历史上有 什么共同作用?   (3)据此你如何认识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 经济体制?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战后资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 ㈠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定义: 2、理论: 3、特征: 4、实质: 5、发展过程 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 合的资本主义制度 凯恩斯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的三种经济思想(经济运行模式) 经济思想 时间(阶段) 内容 原因 重商主义 工场手工业时代 (商业资义时期) 金银是国家财富象征, 国家要获得财富必须 大力促进产品出口以 换取金银,阻止产品 进口防止金银的流失。 资本原始积累的 需要 自由主义 (自由放任) 代表是亚当·斯 密 工业革命后 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 预。 工业革命后资产 阶级力量增强, 要求摆脱封建束 缚 凯恩斯主义 (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义时期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 控 垄断资本主义发 展,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激化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失灵,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转而实行自由放任 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经济政策 一、战后资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 ㈠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定义: 2、理论: 3、特征: 4、实质: 5、发展过程 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 合的资本主义制度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 凯恩斯主义; (1)产生:19末20初出现,垄断组织出现; (2)发展: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3)普及:二战后西方普遍实行,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注意: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 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出现经 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动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新兴产业,推动 经济发展 一、战后资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 ㈠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定义: 2、理论: 3、特征: 4、实质: 5、发展过程 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 合的资本主义制度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 凯恩斯主义; (1)产生:19末20初出现,垄断组织出现; (2)发展: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3)普及:二战后西方普遍实行,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4)失灵:73年经济危机,出现“滞涨”现象; (5)调整:里根和克林顿时期,形成“混合经济”; (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相结合) 6、发展原因 7、发展表现     惨痛教训1     成功案例2     外部冲击4     现实需要5 三十年代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 苏联的强大  战后恢复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理论基础3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 (2)制定经济指导计划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采购;税收调节 (4)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典型例题】(2010·山东枣庄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在 1929—1933年经济危饥的影响下,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 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同采取的经济政策相比 较,它们的共同点是(    ) 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②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 ③进行社会改革,绥和社会矛盾   ④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A,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 部调整,①②③都是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④不 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8、评价: (1)进步性: (2)局限性: 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 生产的盲目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①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将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 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出现了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资本有限性与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 盾,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同样不能解 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出现财政赤字; ②“滞胀”局面的出现,说明它的作用减弱; ③国有化企业效益低,政策性生产损失严重,80年代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出现私有化浪潮。 ㈡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 1、定义: 2、实质: 3、特点: 4、目的: 5、发展过程: 见教材P89页『历史纵横』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 社会化的表现,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形式之一 从瑞典的福利体系,思考福利国家有何特点? 养老金: 65岁以上的瑞 典公民享受养 老金,金额以 其一生收入的 多少和纳税情 况评算。养老 金的来源则由 雇主和雇员各 支付一半 父母保险及儿童护理: 产妇休产假可领取产假补贴,孩子 入托费90%由国家负担,16周岁前可 领取儿童补贴 医疗保险: 瑞典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 超出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50%~90% 补贴 失业补贴:瑞典失业者都可以领取 失业救济。金额为原工资的75% ㈡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 1、定义: 2、实质: 3、特点: 4、目的: 5、发展过程: 见教材P89页『历史纵横』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 社会化的表现,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形式之一 为什么西方国家要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 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 ——美国总统肯尼迪 “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 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 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㈡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 1、定义: 2、实质: 3、特点: 4、目的: 5、发展过程: 见教材P89页『历史纵横』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 社会化的表现,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形式之一 ①直接目的:减少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①早期:罗斯福新政; ②兴起:二战后; ③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73危机后受挫但仍发展; ④缩小规模:财政不堪重负,八十年代以后缩小; 6、内容: 7、影响: 医疗保健服务、生育、孤寡、养老、住房、失业及工伤保险、 教育等在内的众多福利 ⑴积极: ⑵消极: 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缓和了社会矛盾,稳 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 ②扩大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负责健康与工作的(英国)国家顾问达梅·卡罗尔·布莱克 受英国卫生部和就业与养老金部的委托,将于下周发布一份关 于疾病与工作能力丧失间关系的救济金体系报告。 她对《星期日电讯报》记者说:“我们曾经到过一些地区, 有一些家庭三代人从来没有工作过。如果你的祖父和父亲从来 都未曾工作过,你怎么可能会认为工作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呢? 这名医学教授呼吁对那些成年失业者逃避工作的模式展开研究。 她也表示出担忧:从未工作过的十几岁单身母亲极有可能养育 出懒于工作的孩子。   这份报告将提出警告:诸如抑郁这类精神健康疾病所带来 的病休、低下的生产率和额外的社会关注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难 以忍受的400亿英镑的负担。 这份报告的内容还将包括:在5岁至15岁年龄段的人群中, 父母都没有工作过的孩子患心理疾病的几率是双职工家庭的孩 子的5倍。         ——摘自新华网 根据材料,归纳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造成国家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 国民心理疾患明显加剧;影响社会健康、正常发展。 6、内容: 7、影响: 医疗保健服务、生育、孤寡、养老、住房、失业及工伤保险、 教育等在内的众多福利 ①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②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 ⑴积极: ⑵消极: 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缓和了社会矛盾,稳 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 ②扩大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高考真题】(2010·上海单科24)1945年英国工 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 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解析:B,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重 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福 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选B。 【典型例题】(2010·南京高三三模)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 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从表格可以看出,1973—1975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 增长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膨胀的局面,即所谓“滞胀”,面对 这种局限,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减少政府开支和福利开支, 故①③④正确。为了解决“滞胀”局面,西方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故②错误。 GNP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典型例题】(2010·湘潭高三月考)法国44岁男子提尔 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他一直靠一项名为“特别互 助救济金”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除了每月要交房屋贷款 之外,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买单。此外,他可以享受免 费医疗,每年圣诞节还可以得到152欧元的额外奖金。材 料说明(    ) ①福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②福利制度的实行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③福利制度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 收入 ④福利制度起到了很好的社会保障功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B,本题主要考察二战后的西方福利制度。依材料 信息①②③④都是。 含义 内容 原因 表现 影响 见教材P90页『历史纵横』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③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①是发展速度最快的部门; ②在国民经济中和就业人数中比重上升速度最快(三个 最快:增长速度、产值、就业人数) ①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提高经济竞争力 ②拓展了经济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 资源配置 ③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㈢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 【典型例题】(2010·北京宣武高三一检)20世纪60年代, 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 的补助。以下是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增加了就业渠道     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④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⑦③④ 解析: C,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即可。旅游业属 于第三产业,国家颁布法令属于国家对经济发展实行宏观 调控――政治干预,而实行的补助可促使一些旅馆扩大规 模,从而增加就业。 ㈣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出现 1、时间: 2、含义: 3、原因: 4、内容: 5、特征: 6、评价: 20C90年代(克林顿时期) 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 为主导的新的经增长模式 ①经济全球化的促成; ②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 展新兴工业 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 ①积极:推动了美国经济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 ②局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不可能 消除经济危机。 【典型例题】(2010·安徽蚌埠高三三模)二战后,资本 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 新政”影响的是(    )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③“新经济”出现 ④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解析: C,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新政是通过国家对经 济实施干预,保障劳工的基本权利,以扩大内需、缓和矛 盾来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及稳定统治,①④正确;②③项并 不是新政所产生的影响。 二、战后资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与启示 1、原因: 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①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呼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②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 ①二战后初期各国面临战后的重建任务 ②二战后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有效 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 ③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二战中为应付战争对工业部门的集中管理 ⑴根因: ⑵教训、经验与借鉴 ⑶现实需要 ⑷历史基础: 局部调整利生产力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 新经济 改革要不断深化 国家干预要和市场相结合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重视科技、教育;融入全球 化 2、启示 自由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标志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背 景 开始 出现 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建立“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的兴起                      “新经济”的出现。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 命   (核心) 实质: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局部 调整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