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部分必拾教材“隐性知识”课件pptx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三生物第一部分必拾教材“隐性知识”课件pptx

ID:491465

大小:2.88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2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 3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隐性知识” 全国卷五年考情 锁定教材 叶绿素中含N 2019全国卷ⅢT29 人教必修1 P35“思考与讨论” 遗传密码的破译 2019全国卷ⅠT2 人教必修2 P75“内文(选学)” 肾上腺素 2019全国卷ⅠT4 人教必修3 P33“练习(拓展题)” 水平衡调节 2019全国卷ⅡT4 人教必修3 P32“资料分析” 能量金字塔 2019全国卷ⅡT6 人教必修3 P96“旁栏思考题” 人工种子 2019全国卷ⅡT38 人教选修3 P40“讨论” 物质跨膜运输特点 2019全国卷ⅢT29 人教必修1 P63“资料分析”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2018全国卷ⅠT29 人教必修2 P123“小字部分” 4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烧苗” 2018全国卷ⅠT3 人教必修1 P61“探究” 松土透气 2018全国卷ⅠT3 人教必修1 P95“资料分析” 人教必修1 P108“知识迁移” 血红蛋白中含Fe2+ 2018全国卷ⅡT1 人教必修1 P35“思考与讨论” 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2018全国卷ⅢT1 人教必修1 P24“科学史话” 盐析 2017全国卷ⅡT3 人教必修1 P23“与生活的联系” 台盼蓝染色法 2017全国卷ⅠT2 人教必修1 P43“练习 (拓展题)” 促胰液素 2017全国卷ⅡT5 人教必修3 P23“资料分析” 肾上腺髓质 2017全国卷ⅡT30 人教必修3 P33“练习(拓展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017全国卷ⅡT2 人教必修3 P41“科学·技术·社会” 5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脱落酸的合成部位 2017全国卷ⅢT30 人教必修3 P54“图3-9” 脲酶 2017全国卷ⅠT37 人教选修1 P21“课题背景” 人教必修1 P81“资料分析” 内含子 2017全国卷ⅠT38 人教选修3 P10“生物技术资料卡” 可见光的波长 2017全国卷ⅢT3 人教必修1 P99“学科交叉” NADPH/NADP+ 2017全国卷ⅡT29 人教必修1 P103“相关信息” 乙酰胆碱、多巴胺、一氧 化氮 2016全国卷ⅡT30 人教必修3 P19“相关信息” dATP 2016全国卷ⅠT29 人教选修3 P10“图1-8” 磷脂分子的组成 2016全国卷ⅢT1 人教必修1 P66“思考与讨论” 6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营养与健康 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9种,比成人多的一种是组氨酸。因 此,在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其中必需氨基 酸的种类和含量。 ——[摘自必修1 P21“与生活的联系”] 当人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又缺少运动时,就有可能导致肥胖。体内脂肪过多 将增加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脏的负担。因此,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应适度。 ——[摘自必修1 P32“与生活的联系”]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7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胆固醇在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 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因此,膳食中要注意限制高胆固 醇类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的过量摄入。 ——[摘自必修1 P33“与生活的联系”] 新宰的畜、禽,如果马上把肉做熟了吃,这时候的肉比较老,过一段时间再煮, 肉反而鲜嫩。这可能与肌细胞内哪一种细胞器的作用有关?请利用所学生物学 知识解释其原因。 ——[问题源自必修1 P58“自我检测·知识迁移”] 8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提示 这与溶酶体的作用有关。细胞死亡后,溶酶体破裂,各种水解酶释放出 来,分解细胞中的蛋白质,这时的畜、禽肉烹饪后更鲜嫩。这个过程需要一定 的时间。 9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某些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细胞癌变。发霉的、熏制的食品, 烤焦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都含有较多的致癌因子。当然,也有很多食物中含有 抑制癌变的物质。例如,动物肝脏中富含维生素A、很多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 素C、胡萝卜素和纤维素。此外,食物中的维生素E和绿茶中富含的多元酚,这 些都是抗癌物质。 ——[摘自必修1 P127“资料分析”] 10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2019·湖南衡阳市联考)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些 基本保健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对人体有重要作用,过多摄入有益无害 B.吞噬细胞能吞入并分解进入人体的硅尘,从而防止硅肺病的发生 C.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 D.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不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 11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过多摄入胆固醇会导致血黏度增加使血流速度变慢,久而久之就会导致 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出现脑血栓、脑中风、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吞 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无法起到防止硅肺病发生的作用;鸡蛋 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 吃熟鸡蛋容易消化。 答案 C 12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2.盐析 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出现白色絮状物,高温加热后鸡蛋清会呈现白色 固态状,导致蛋白质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原理相同吗?说明理由。 ——[问题源自必修1 P23“与生活的联系”] 提示 不同。在食盐作用下析出蛋白质,蛋白质本身的结构没有改变,仍维 持原有的生物活性;高温加热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丧失了原有 的生物活性。 [点睛] 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 过程,原理是物质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不同。蛋白质在高浓度盐溶 液中析出,而DNA是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析出;盐析为可逆反应。 13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例证】 (2017·全国卷Ⅱ,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解析 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 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只要给予适宜 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 ℃,但是37 ℃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 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答案 C 14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3.水盐平衡与生命健康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 机盐,因此,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 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 ——[摘自必修1 P36“与生活的联系”] [点睛]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因为小肠的吸收功能受到了影响,不能将喝进去的 水吸收进入血液,所以容易造成脱水。另外,吸收功能降低,而体内细胞生 命活动不断消耗能量,分解体内葡萄糖,因此还要及时补充葡萄糖,满足机 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供给,为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在补水的同时,也要 相应补充无机盐。 15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2019·安徽黄山模拟)急性胃肠炎病人会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下列关于该类病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人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病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 C.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的 D.严重腹泻病人应大量饮水以维持体内细胞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16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A错误;人在发热状态下为加快 散热,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舒张,B错误;体温相对稳定的 机理是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相对平衡,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和散热不均衡造成 的,C正确;严重腹泻病人为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应及时补充生理盐水,D错 误。 答案 C 17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4.癌细胞膜成分 癌细胞的分散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 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因 此,在检查癌症的验血报告单上,有AFP、CEA等检测项目。如果这些指标 超过正常值,应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 ——[摘自必修1 P41“与生活的联系”] 18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2018·山东青岛质检)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 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 细胞再生时,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 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 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和运输 B.可以推测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增加 C.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扩散 19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甲胎蛋白(AFP)能出现在血液中,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 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肝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其分裂周期变短,AFP 合成会增加,相反,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减少,B错误;指 导合成AFP的基因是人体正常基因,正常时也表达,C错误;肝细胞发生癌变后, 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D错误。 答案 A 20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5.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 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 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摘自必修1 P47“小字内容”] [点睛] 应注意细胞骨架与其他“骨架或支架”的本质区别,如:多聚体的单 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DNA分子 双螺旋结构中以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作主链骨架。 21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2019·安徽模拟)细胞或细胞的部分结构、成分有“骨架或支架”之说,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22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A 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也以磷脂双分子层 为基本支架,B错误;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 成基本骨架,C正确;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 答案 B 23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6.脂质体靶向给药系统 利用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小球包裹的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与细 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 ——[问题源于必修1 P49“相关信息”] 提示 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 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 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大小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利用 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24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根据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组成的小球包裹药物,利用类似细胞融合 的原理通过将小球膜和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方法利用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B.小球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放在膜内 C.小球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放在膜内 D.小球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放在双层磷脂分子夹层中 25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由于细胞膜与小球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依据的是膜的流动性;该 过程没有涉及到物质的跨膜运输,只涉及到融合,因此不是功能特点。小球膜 类似于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在于膜内。 答案 C 26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7.模型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 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 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摘自于必修1 P54“模型建构”] 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摘自于必修1 P56“练习基础题1(2)”] 27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点睛] (1)常见的概念模型 实例:①细胞结构概念图;②物质出入细胞方式概念图;③光合作用示意图; ④中心法则图解;⑤免疫过程图解;⑥过敏反应机理图解;⑦达尔文的自然选 择学说的解释模型;⑧血糖平衡调节图解等。 (2)常见的物理模型 ①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②用塑料、纸片等制作的细胞结构模型;③用橡皮泥等 制作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⑤细胞结构模式图; ⑥食物链和食物网模式图等。 28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29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8.磷脂结构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 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摘自必修1 P66“思考与讨论”] [命题预测] ①解释生物膜为何以“磷脂双分子层”作骨架。②辨析哺乳动物 成熟的红细胞被用丙酮提取其脂质后在空气—水界面上为何能铺展成单分子 层,且测得其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③解释脂溶性分子(如酒精、固醇 类激素、甘油等)为何能自由通过生物膜。 30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9.胞吞和胞吐是跨膜运输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除了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外还有哪些? ——[问题源自必修1P70“内文”] [点睛]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Ⅱ卷中均涉及本问题,Ⅰ卷中相关描述在31题 第(3)小题中“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 运输方式……”;Ⅱ卷中相关描述在30题第(2)小题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当 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 释放到……”,参考答案为胞吐。还有2018年全国卷Ⅱ第2题题干,这些高考 试卷均认为胞吐(胞吞)是跨膜运输。 31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另外,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第4版)第5章标题为“物质的跨膜运输”,第3节 标题为“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此目录编排与上述人教版教材的类似,均界 定胞吞和胞吐属于跨膜运输。 32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0.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 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水通道与人体体液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例如,肾小 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与水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 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 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离子通道与神经信息的传递、 神经系统和肌肉方面的疾病密切相关。 ——[摘自必修1 P74“科学前沿”] 33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点睛] 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1)相同点: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分布均在细胞的膜结构中、都有控制特定物 质跨膜运输的功能。 (2)不同点:①通道蛋白参与的是被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并不与被运输的物质 结合,并且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运输时不消耗能量。 ②载体蛋白参与的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在运输过程中与所运输的物质结合,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输,且消耗能量;在协助扩散过程 中,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不消耗能量。 34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细胞膜上具有转运功能的蛋白质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其中通道 蛋白参与的是协助扩散,而载体蛋白参与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下列关 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动运输均需通道蛋白的协助,而主动运输均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B.甲硫氨酸进入肝细胞为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细胞为协助扩散 C.若物质甲进入细胞需通道蛋白的协助,则该过程不消耗ATP D.若物质乙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则该过程与载体蛋白无关 35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通道蛋白或载 体蛋白的协助,A错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错误; 通道蛋白参与的跨膜运输为协助扩散,而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TP),C正确; 若物质乙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则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 助,D错误。 答案 C 36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1.盐酸催化淀粉水解 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 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 ——[摘自必修1P83“学科交叉”] 20世纪60年代以前,医院里用的葡萄糖是用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方法来生产 的,生产过程需要在245 kPa的高压和140~150 ℃的高温下进行,并且需要耐 酸的设备。60年代以后改用酶法生产。 ——[摘自必修1 P85“与社会的联系”] [命题预测] 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时,可否用淀粉、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 的影响? 37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2019·河北名校联考)下列有关酶的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选用淀粉作为底物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不可选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C.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可在相同且等量的底物中设置加酶和不加酶的对照 实验 D.研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底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 越快 38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不能选淀粉作底物,因为淀粉在pH较低时会 被催化分解,A错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不能选用碘液检测实 验结果,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B正确;验证酶的高效性需要通过 与无机催化剂比较催化效率,C错误;在研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中,由于酶量一定,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增大,酶促反应速率 加快,达到一定浓度之后,受酶量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答案 B 39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2.溶菌酶与抗生素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 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摘自必修1 P87“科学·技术·社会”] [点睛] 关注三类细胞壁 ①植物细胞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可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水解之。 ②原核细胞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需用蛋白酶去除。 ③真菌细胞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类,需用几丁质酶水解。 40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命题预测] 可设置新情境题,给予相关信息,结合中心法则考查溶菌酶或抗生 素杀菌原理或干扰素抗病毒原理或诠释为何不能“滥用抗生素”。例如,环丙 沙星能抑制细菌解旋酶活性并促进DNA螺旋化,“利福平”可抑制RNA聚合酶 活性,红霉素能阻止核糖体功能,某些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可抑制RNA的逆转 录等。 41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2018·河南十所名校联考)粘菌素被称为“最后的抗生素”,可插入细菌 细胞膜磷脂中,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它虽能导致人类肾脏疾病,却可促进家 畜生长。下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原理,P为质粒, 细菌耐药性基因位于P上。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42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A.若青霉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则对应于图中的① B.③④分别为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A—U配对方式为图中④所特有 C.长期滥用粘菌素饲养生猪,会导致位于P上的粘菌素耐药性基因频率提高 D.粘菌素通过②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起杀菌作用 43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青霉素能抑制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使菌体肿胀变形而 死亡,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对应于题图中的①,A正确;③④分别为抑 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题图中④⑤均存在A—U配对方式,B错误;粘菌素 耐药性基因位于质粒P上,长期使用粘菌素饲养生猪,由于粘菌素的选择作用, 耐药性基因频率提高,C正确;粘菌素可插入细菌细胞膜磷脂中,破坏细胞膜 的完整性,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起杀菌作用,对应于图中的②,D正确。 答案 B 44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3.对比实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 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需要 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 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 吸的影响。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摘自必修1P93“小框内容”] [点睛] 对比实验中两组都是实验组,两组之间相互对照。教材中对比实验的 实例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赫 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5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4.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90~760 nm。不同波长的光,颜色不同。 波长小于390 nm的光是紫外光,波长大于760 nm的光是红外光。一般情况下,光 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摘自必修1P99“学科交叉”和图5-10] 46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例证】 (2017·全国卷Ⅲ,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 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7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在蓝紫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 中ATP的合成,A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可通过测 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CO2的吸收速率和O2的释放速率随 光波长的变化均可表示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C正确;根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 素的吸收光谱可知,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 作用引起的,D正确。 答案 A 48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5.同位素标记法 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 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摘自必修1P102“小框内容”] [点睛] 同位素示踪法即同位素标记法,包括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放射性同 位素示踪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实践中运用较广,因为其灵敏度高,且 容易测定。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H、14C、32P、35S、131I、42K等。如卡尔文 的放射性同位素14C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 菌实验、用3H标记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实验等。 49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但如对孕妇及儿童的某些疾病诊断中,要将食物或药物成分用示踪剂标记,就 不能使用具有毒副作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而只能使用对人体无害、使用安全的 稳定性同位素。常用的稳定性同位素有2H、13C、15N和18O等。教材中涉及的鲁 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氧气来源的实验中,就是用18O分别标记CO2和H2O。还 有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做的半保留复制实验中,是用15N标记亲代的DNA分子。 50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6.松土 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空气不足,会影响根系生长,需要及时松土透气。 ——[摘自必修1P95“资料分析”] 松土是许多地方农作物栽培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措施。分析农田松土给农作物 自身的生长、当地的水土保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并 指出如何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 ——[问题源自必修1P108“自我检测·知识迁移”] 51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提示 松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项传统的耕作措施。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促进土壤中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但是,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科学研究表明, 产生沙尘的地表物质以直径为0.005~0.06 mm的粉尘为主,这些粉尘主要来自农 田。由于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排放,从 而使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此外,松土还增加了农业生产 的成本。为此,农业生产上应当提倡免耕法。免耕法又叫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农 业生产中平时不用或尽量少用松土措施(能保证种子发芽出土即可),收获时只收割 麦穗或稻穗等部位,而将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任其 腐烂,以便尽量恢复土壤的自然状态并保护土壤,避免水分过度蒸发。对于农业 病虫害和农田杂草,则主要通过使用农药和除草剂来解决。免耕法有利于水土保 持,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并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52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7.端粒与端粒酶及细胞衰老机制两学说 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 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 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以及辐射和有害物质入侵等会 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 能的生物分子。 ——[摘自必修1 P122“细胞衰老的原因”] 53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点睛] 端粒酶可以把DNA复制损失的端粒填补起来,即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 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其作用机理是 用它自身携带的RNA作模板,以dNTP为原料,通过逆转录催化合成后延长链5′ 端DNA片段或外加重复单位。 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 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 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 下降,致使细胞衰老。 [命题预测] 可以联系细胞的衰老、癌变、遗传信息的表达等知识进行考查。 54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例证】 (2015·全国卷Ⅱ,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 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解析 依据端粒学说,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两端,大肠杆菌无染色体,A错误, C正确;依据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判定端粒酶应该是逆转 录酶而非RNA聚合酶,B错误;正常细胞的端粒DNA序列在每次分裂后会缩 短一截,D错误。 答案 C 55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8.单一基因突变是否会引发癌症 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 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 应。因此,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但是癌症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而且 易患癌症的多为老年人。 ——[摘自必修1 P126“小字内容”] 56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淀粉遇碘变蓝色吗 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 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摘自必修2 P8“练习·基础题”] [点睛] 碘与碘液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物质组成却相差甚远。碘为单质, 碘液为将碘和碘化钾按一定比例溶于水形成的液体;检验是否存在淀粉时滴 加的是碘液,与淀粉反应变蓝的是碘单质。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支链淀 粉遇碘变橙红色。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57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2.多年的山柳菊研究为何让孟德尔一无所获?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 结果却一无所获。主要原因是:(1)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 相对性状;(2)当时没有人知道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 (3)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 ——[摘自必修2 P11“思考与讨论”] 【命题预测】 可将山柳菊与豌豆作对比,明确孟德尔选择“豌豆”做杂交实 验的好处,强化实验研究中“选材”的重要性。 58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3.孤雌生殖 自然界中,有些动植物的某些个体是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 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 但仍能正常生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问题源自必修2 P31“练习·拓展题”] 提示 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染 色体组,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59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2019·广东中山市质检)蜜蜂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雄 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单倍体。蜜蜂长绒毛对短绒毛为显性、体色褐 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雄蜂与蜂王杂交,子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雄 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雄蜂体细胞中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B.亲本雌蜂性状为黑色长绒毛,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C.亲本雄蜂性状为褐色长绒毛,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 D.蜜蜂体色和绒毛长短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60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雄蜂是由蜂王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为单倍体,因此雄蜂的体细胞中不 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A错误;由于后代雄蜂中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 占一半,说明亲本雌蜂为黑色长绒毛的杂合子,可以产生两种基因型的配子,B 正确;由于后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说明亲本雄蜂为褐色长绒毛,只能产生 一种基因型的精子,C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组数有 关,而与性染色体无关,D错误。 答案 B 61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4.性逆转 “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 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从遗传的物质基础和性 别控制的角度,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鸡是ZW型性别决定,公 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母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如果一 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 ——[问题源自必修2 P40“自我检测·思维拓展”] 62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提示 性别和其他性状类似,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的,性反转现象 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现象,但遗传物质组成不变,即这只公 鸡性染色体组成仍为ZW,其与一只母鸡(ZW)交配,子代雌雄之比是2∶1。 [点睛] 性反转是指有功能的雄性或雌性个体转变成有功能的反向性别个体的现 象。性反转是由生物的生理性状、环境变化或激素处理等因素引起的,只发生 在生殖腺性别水平及由此引起的表型性征的变化,不涉及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 变化,性反转个体的有性生殖仍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63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2019·湖南长沙市调研)鸡的性别(ZZ为雄性,ZW为雌性)不仅和性染 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DMRT1基因有关,表达量与其数目呈正 相关。该基因的表达量高促进睾丸发育,表达量低促进卵巢发育。研究发现: ①无Z染色体和含有3条Z染色体的个体无法发育;②一定环境因素下,母鸡 可性反转成公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中可能找不到DMRT1基因 B.鸡的种群中可存在性染色体组成为ZO(O表示性染色体丢失)的雌性个体 C.性染色体组成为ZZW和ZZ的个体交配,子代中雌性个体占1/5 D.性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并与正常的母鸡交配,子代中雌 性∶雄性=2∶1 64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即其卵原细胞中含有Z、W两条性染色体, 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或W,因DMRT1基因只存在于Z 染色体上,故卵细胞中可能找不到DMRT1基因,A正确;性染色体组成为ZO (O表示性染色体丢失)的个体只有一条Z染色体,DMRT1基因表达量低,促进卵 巢发育,表现为雌性,B正确;性染色体组成为ZZW和ZZ的个体中,DMRT1 基因表达量相同,且均为高表达量,故二者均表现为雄性,无法交配,C错误; 性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其性染色体组成仍为ZW,与正常的母 鸡(ZW)交配,由于无Z染色体的个体无法发育,故子代中雌性∶雄性=2∶1,D 正确。 答案 C 65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5.突变果蝇的变异类型验证 按照遗传规律,白眼雌果蝇(XwXw)和红眼雄果蝇(XWY)交配,后代雄果蝇都应 该是白眼的,后代雌果蝇都应该是红眼的。可是有一天,摩尔根的合作者布 里吉斯(Bridges)发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 一个白眼雌果蝇。大量的观察发现,在上述杂交中,2 000~3 000只红眼雌果 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 000~3 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 红眼雄果蝇。你怎样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如何验证你的解释? ——[摘自必修2 P38拓展题] 66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提示 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 000~3 000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 了差错,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结果产生的卵细胞中,或者含有两条X染色体, 或者不含X染色体。如果含XwXw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受精,产生XwXwY的个体 为白眼雌果蝇,如果不含X的卵细胞与含XW的精子受精,产生OXW的个体为红 眼雄果蝇,这样就可以解释上述现象。可以用显微镜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如 果在上述杂交中的子一代出现的那只白眼雌果蝇中找到Y染色体,在那只红眼 雄果蝇中找不到Y染色体,就可以证明解释是正确的。 67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6.为何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对这两种物质的分 析表明: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摘自必修2 P45“相关信息”] [点睛]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T2噬菌体在侵染 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却留在大肠杆菌的外面。 68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7.两生物亲缘关系远近的判断 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 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 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如图)。 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这是为什么 ? ——[问题源自必修2 P60“自我检测·思维拓展”] 69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点拨 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 进化的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因此亲缘关系越近。 70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8.疯牛病 1982年,科学家发现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 疾病。这种因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 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 的形成。 ——[摘自必修2 P69“资料分析”] 71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例证】 (2015·全国卷Ⅰ,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 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 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 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72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知,朊粒为蛋白质,不可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A错 误;由题干可知,朊粒的增殖是通过诱导更多的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实现的, 而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B错误;蛋白质功能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是指在核糖体上以 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而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是空间结构的改变, D错误。 答案 C 73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9.细胞质基因与母系遗传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 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为了与细胞核的基因相区别,将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的基因称作细胞质基因。 对人的线粒体DNA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的缺陷与数十种人类遗传病有关。 这些疾病很多是与脑部和肌肉有关的。例如,线粒体肌病和神经性肌肉衰弱、 运动失调及眼视网膜炎等。这些遗传病都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 ——[摘自必修2 P70“细胞质基因”] 74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思考】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吗?为什 么? 提示 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总是表现 为母本性状。因为受精卵中的细胞质(线粒体)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母 方)。 75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0.链孢霉生长实验 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却不能在基 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经过X射线照射的链孢 霉又能生长了。请你对这一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问题源自必修2 P96“技能应用”] 提示 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在 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可能产生了基因突变,使其不 能合成某种物质,基本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在基本 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经过X射线照射的链孢霉又能生长了,说明经X 射线照射的链孢霉不能合成该种维生素。 76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例证】 (2018·全国卷Ⅰ,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 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 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 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 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77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突变体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不能在基本 培养基上生长是因为体内不能合成氨基酸甲,原因可能是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 基酸甲所需要的酶活性丧失,A不符合题意;一般来说,大肠杆菌突变体的形 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正常情况下,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 混合培养不能改变突变体N的遗传物质,也就不能使N转化为X,C符合题意; 两种大肠杆菌间可以发生DNA的转移,使遗传特性发生改变,并且这种改变是 可以遗传的,因此,将两种突变体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 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可能会长出大肠杆菌 (X)的菌落,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78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1.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病人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基因治疗是否需要对机体所有细胞进行基因修复?试说明原 因。 ——[问题源自必修2 P94“科学·技术·社会”] 提示 不需要。由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可知,有缺陷的基因只在特定的细胞中 表达,所以基因治疗只需要对特定的细胞进行基因修复。 79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2.“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S.M.Stanley)提出了“收割 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 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 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摘自必修2 P123“小字内容”] 80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点睛] 对问题的分析应强化多角度“科学思维”,谨防“想当然”。针对捕食 者的存在,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其可造成被捕食者死亡、对被捕食者“有害无利 ”,从而忽略了捕食者“收割”的目标恰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 ”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而且,经其“收割”后,恰恰 可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形成腾出空间 ——这必将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81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例证】 (2018·全国卷Ⅰ,29节选)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 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 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82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资源有什么启示? 提示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可启发人们对资源利用应做到“合理”,当某 种资源过于繁盛时,应适当“收割”,这不仅有利于该资源自身发展,也必 将有利于为“其他资源”腾出生存或发展空间,从而有助于人们获得更丰富 的资源。 83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 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 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 源于Na+和Cl-。 ——[摘自必修3 P5“内文”] [点睛] 对于渗透压大小的理解,“数目”是核心,即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 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若转化成溶液的浓度,则为物质的量浓 度。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84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拓展] 近年高考多次以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均为哺乳动物血浆 的等渗溶液)等为背景,综合考查细胞外液某一组分含量的变化对渗透压等的影 响以及相应的调节机制等。 (1)给人体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后,机体血浆量增加,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几乎 无变化,如果短时间内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则血浆蛋白被稀释,导致血浆胶体渗 透压(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可参考2017年全国卷Ⅰ第31题)降低,尿量增 多。 (2)给人体注射一定量5%葡萄糖溶液后,短时间内血浆渗透压几乎无变化;但随 着血浆中葡萄糖不断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低,尿量增多。 85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2.生物学中的稳态 近几十年来,生物科学飞速发展,使人们能更详细地揭示稳态的机制。现在认 为,机体的调节系统主要有三个,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 具有共同的“语言”——信息分子。这三大调节系统互相联系,形成完整的调 节网络,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随着科学的发展,稳态概念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许多生命活动都有类似 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例如,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在器官水 平上,存在心脏活动(血压、心率)的稳态等;在宏观水平上,种群数量的消长存 在稳态现象,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也存在稳态。可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 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稳态已经成为生物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摘自必修3 P11~P12“科学史话”] 86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点睛] 生命系统是一个稳态和平衡的系统,稳态和平衡是通过调节来实现的。 具体体现在:细胞生活在一个液体环境中,液体中的各种物质的含量及理化因 子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人体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来实现 的;植物体内各种激素的调节共同维持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87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3.反射弧与神经元 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包含的神经元个数相同吗?如何证明脊髓是 上述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 ——[问题源自必修3 P17“思考与讨论”] 提示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包含2个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 通过实验破坏脊髓,若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存在,说明脊髓是这两种反射 的神经中枢,反之,则说明脊髓不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 88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预测】 (2019·模拟)膝跳反射需要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相互协调完 成。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甲、乙、丙为突触。当敲击膝盖下面的韧带 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才能完成小腿前踢动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 的是(  ) 89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A.由图可知,一个完整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传出神经元1和传入神经元2 B.在完成膝跳反射过程中,屈肌既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也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C.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神经元4会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但神经元3 不会 D.膝跳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90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根据膝跳反射的过程,分析图示可知,神经元4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 传入神经元1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后,神经元2和4兴奋。传出神经元2兴奋后会导 致伸肌兴奋、收缩。抑制性神经元4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最终导致屈 肌抑制、舒张。一个完整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如图中的传入神经元1和传 出神经元2,A错误;据图可知,屈肌不属于感受器,不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B错误;由于膝跳反射过程中,伸肌收缩(兴奋),屈肌舒张(抑制),所以神经元2 会产生兴奋(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而神经元3不会,导致神经元3 不产生兴奋的原因是神经元4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其兴奋后对神经元3产生了抑 制效应,C正确;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答案 C 91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4.神经递质种类 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一氧化 氮等。 ——[摘自必修3 P19“相关信息”] [点睛]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并不都是有机物,如NO为无机物。神经递质的释 放方式属于胞吐,胞吐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同时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 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内的扩散及 其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突触后膜不一定是神经细胞膜, 也可为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 92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5.肾上腺素 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 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 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请分析这个例子中,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 ——[摘自必修3 P33“拓展题”] 93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提示 在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一方面促进 肾上腺素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它的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 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使 肺通气量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配到骨骼肌和肝脏, 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这一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 用(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很难区分,它们相互配合,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 况。 94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例证】 (2019·全国卷Ⅰ,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 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 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95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解析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A正确;动物看到、听到、 接触到的东西都可能使自己被惊吓到,所以,视觉、听觉、触觉感受器都可以 感受到惊吓刺激,B正确;兴奋可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即神经系统可直接 调节心脏活动,同时神经系统还可通过内分泌活动(产生激素)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如肾上腺素会使心跳加速,C正确;动物在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 而使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D错误。 答案 D 96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6.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比较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都称作“激素”,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源自必修3 P48“知识链接”] 97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提示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 合成部位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作用部位 没有特定的器官 特定的器官、组织 运输途径 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随血液循环(体液)运输 化学本质 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类、固醇类、氨基 酸衍生物等 98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7.预实验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 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 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预实验也必须像正 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 ——[摘自必修3 P51“探究”内容] [点睛] 预实验不能缩小实验误差。 99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8.黑光灯诱捕昆虫 黑光灯之所以夜间能用来诱捕昆虫,是因为趋光性昆虫的视网膜上有一种色 素,它能够吸收某一特殊波长的光,并引起光反应,刺激视觉神经,通过神 经系统指挥运动器官,从而引起昆虫翅和足的运动,趋向光源。 ——[摘自必修3 P62“黑光灯”诱捕昆虫的原理] 【解读】用黑光灯诱捕具有趋光性的昆虫不属于样方法,而是属于去除取样 法,是用相对估计法估计种群的绝对量。 100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思考】黑光灯诱捕昆虫和性外激素诱杀害虫的原理相同吗?分别属于生态系 统中的何种信息传递? 提示 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后者利用了昆虫之间通过激素 传递信息的通讯。前者属于物理信息,后者属于化学信息。 101 @《创新设计》 考情分析 考前拾遗 9.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在生态 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的。食物链既是一条 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价值增值链。因此, 遵循这一原理,就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 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 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摘自必修3 P99“科学·技术·社会”]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