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范文2:家乡端午民俗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范文2:家乡端午民俗课件》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今天,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 —— 端午节。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回到家门口,我就闻到粽子香味,一进门就看见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 家乡端午民俗 按时间顺序,先简要介绍“趟露水”习俗。 开门见山。 介绍吃粽子,渲染了节日快乐的气氛。 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知道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知道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在对话中描写了赛龙舟、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知道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起说道。 通过奶奶的介绍,端午与‘五’有关的习俗让人耳目一新。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唇上抹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说这是老古人留下的风俗习惯,希望孩子能健成长。之后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唱着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真了不起。这一天,我过得真是快乐呀! “抹雄黄酒”“抹唇膏”“戴红线绳”这些过节习俗描写,生动形象,表现出当地特有的端午民俗特点。 点评: 作者按时间顺序以第一人称形式讲述了一家人过端午的快乐的一天,在与妈妈、奶奶的对话中,将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介绍出来。通过三代人对端午习俗的传承,在其乐融融中突现出中国普通百姓人家对端午节的文化传承,营造了节日祥和快乐的氛围。文中端午风俗具有地方特色,对“趟露水”“吃粽子”“抹雄黄酒”“摸唇膏”“戴红线绳”这些过节习俗描写,生动形象,特别是端午节的儿歌,为文章增色不少。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