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九 古诗词曲鉴赏 1 . 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 . 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 (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 。 3 . 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 . 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 . 揣摩诗词意境 , 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 . 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一、体会诗词情感 答题技巧 1 . 结合背景 , 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 , 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 , 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 . 分析诗眼 , 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 , 阅读诗词 , 如果能抓住诗眼 , 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3 . 解读意象 , 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 ( 寄寓 / 表达 ) 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 ( 一 ) 赏析字词 1 . 赏析动作性词语 , 要分析其传神之处 , 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 答题时注意采用 “ 生动 ” “ 形象 ”“ 简练 ”“ 富有表现力 ” 等词语。如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中 “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两句 , “ 辅 ” 和 “ 望 ” 字用得极精辟 , “ 辅 ” 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 , 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 望 ” 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 ,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 . 赏析描写性词语 , 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 , 答题时注意采用 “ 准确 ”“ 生动 ”“ 传神 ”“ 清新质朴 ”“ 含蕴丰富 ”“ 耐人寻味 ”“ 朴实 ”“ 隽永 ” 等词语。如白居易的 《 钱塘湖春行 》 , 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 , 并加以赏析。 — — “ 初平 ” 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 “ 渐 ” 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 . 赏析典故 , 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 , 探寻作者的用意 ( 即内蕴 ) , 答题时注意采用 “ 委婉 ”“ 含蓄 ”“ 蕴藉 ” 等词语。如刘禹锡的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中 “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两句 , 对 “ 闻笛赋 ” 怎么理解? —— “ 闻笛赋 ” 指西晋向秀所作的 《 思旧赋 》 。这里运用典故 , 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另外 , 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 (1) 叠词。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 , 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 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2) 拟声词。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 ,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 , 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3)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 ,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 渲染气氛。 答题模式: X 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 , 它运用了 …… 的修辞 ( 或化静为动 , 或化抽象为具体 , 或化虚为实 ) , 写出了 …… 的景象 , 表达了诗人 …… 的思想感情。 ( 二 ) 赏析名句 1 . 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 , 富于表现力。一般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 举例 具体分析 巧用修辞 , 意味隽永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比喻 , 把 “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 , 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 , 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蕴含哲理 , 发人深思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表达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情景交融 , 情思绵绵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出了友人已离去 , 只有串串脚印向远处延伸 。 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情感积极 , 斗志昂扬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了诗人的乐观 、 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高昂斗志 用词精练 , 形神兼备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争”和“啄” , 写出了一幅早莺争暖树 、 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 生动地表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2. 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句及赏析如下: 修辞 例句 赏析示例 比喻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梨花来比喻雪后的美景 , 将边塞下雪后的奇特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 拟人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 ,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对偶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诗人运用对偶的手法 , “ 大漠孤烟”对“长河落日” , “直”对“圆 ” , 描绘出一幅苍凉雄浑的塞外风光图 对比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 一呼一啼 , 一怒一苦 , 将官吏的蛮横与妇女的痛哭进行对比 , 增强了感染力 用典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典故 , 闻笛赋 , 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 , “烂柯人”表达对岁月流逝 、 人事变迁的感叹 夸张 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用三千丈来形容愁苦的长 、 深重 反复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两个 “ 笼”字 , 把四种景物“烟 、 水 、 月 、 沙”组成一幅幽静 、 淡雅 、 朦胧而充满寒意的画面 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与“思”双关 。 全句是说 , 自己对对方的思念 , 如同春蚕吐丝 , 到死方休 3. 赏析名句 , 还可以从名句的类型 ( 写景、抒情、说理 ) 分析。 (1) 写景类:如果是写景 , 则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 , 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进行赏析。如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 《 次北固山下 》 ) 。 (2) 抒情类:如果是抒情 , 则从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 《 望岳 》 ) 。 (3) 说理类:如果是言理 , 则从理趣的融合性、哲理的启发性等角度赏析。如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 。 答题技法 对于名句赏析类题型 , 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 然后从两方面来鉴赏评价:一方面指出写景特点 ( 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 ) 或采用的修辞手法 ( 如拟人、比喻、设问、反问等 ) 、用词的生动形象、表达技巧 ( 托物寓意、对比 ) 等 , 另一方面从内容上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答题模式: 析诗义+找特点+绘画面+表感情 三、赏析诗词表现手法 ( 一 )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用法举例: 表现手法 含义 举例 具体分析 白描 用极少的笔墨 , 不加渲染 , 刻画形象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连用九个名词 , 构成一幅苍凉的秋景图 , 淡淡哀愁蕴含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 烘托 以乐景写乐情 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遍长安花 诗人策马奔驰在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 , 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以乐景写哀情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歌舞不休 , 言指权贵贪图享乐沉湎酒色 , 不知亡国之痛 虚实相生 虚中有实 、 实中有虚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日月星辰好像被大海吞吐 , 意境深远 以小见大 利用小角度 、 小场面 、 小事件 , 来表现大主题和大道理 ,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 “ 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 , 以小见大 , 假设周瑜的失败 , 认为历史上的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 。 借史实表达胸中怀才不遇之感 ( 二 ) 修辞手法及用法举例 [ 见赏析诗歌语言 ] ( 三 ) 常见的抒情方式及用法举例: 抒情方式 含义 举例 简要分析 直接抒情 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 、 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借助反问语气 , 不加掩饰地袒露襟怀 , 抒发爱国情怀 , 以死明志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 、 情景交融 : 指将感情融入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之中 , 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望着马的脚印消失在茫茫天边 , 却不见友人的身影 , 勾起对友人的牵挂与担忧 , 一股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托物言志 : 通过对事物的描述 , 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借助落花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 , 但是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爱国热情 答题技法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 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 ) , 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 , 分析时要点明这种表现手法 (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 是如何运用的 , 有什么作用 , 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句话 , 从景、情、理等方面的为人称道之处 , 对诗歌的句子进行品评。 答题模式: 这首诗 ( 词 ) 采用了 …… (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 技法 , 写出了 …… 意象 , 表现 ( 突出 ) 了 …… 思想 ( 感情 ) , 起到了 …… 作用。 (2016· 舟山 ) 古诗阅读。 江 上 [ 明 ] 孙蕡 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 , 客帆和月宿蒹葭 。 云过疏雨数千点 , 临水小村三四家 。 风起渔船依钓石 , 潮回归雁认平沙 。 秋怀已向南云尽 , 又是沧洲 ② 阅岁华 。 【 注释 】 ① 孙蕡 ( fén ) : 字仲衍 , 号西庵先生 , 广东南海人 。 ② 沧洲 : 滨水的地方 。 1 . 枫树是不会开花的 , 诗人却说 “ 青枫初着花 ” , 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点拨 】 第 1 题 :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 首先明确 “ 青枫初着花 ” 是写景句 , 结合尾联 “ 秋怀已向南云尽 ” 可知此句描绘的是 “ 初秋时节 , 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 ” 的景象 , 然后结合题意 “ 枫树是不会开花的 , 诗人却说 ‘ 青枫初着花 ’” , 可把这句话理解为 “ 初秋时节 , 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 , 远远望去 , 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 ” , 或 “ 作者这样写 ,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 , 江枫一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色树叶的美景 ” 。 第 2 题 : 本题实际上要求回答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 由诗中 “ 客帆和月宿蒹葭 ”“ 渔船依钓石 ”“ 归雁认平沙 ” 可以推断诗人有淡淡的思乡愁绪 ; 由尾联 “ 秋怀 ” 一词 , 可知诗人心底的忧愁是因离家千里 , 身在旅途所致 , 但江行所见之景 —— “ 青枫初着花 ”“ 疏雨数千点 ”“ 临水小村三四家 ” 组成的画面清新幽美 , 诗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来 ; 尾联写诗人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 , 所以可以推断这首诗还写出诗人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 。 【 参考答案 】 1. 因为初秋时节 , 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 , 远远望去 , 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 。 ( 或 : 作者这样写 ,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 , 江枫一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色树叶的美景 。 ) 2 . 示例 : 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 , 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 。 诗人原本有思乡愁绪 , 尾联 “ 秋怀 ” 一词 , 即心底的忧愁 , 流露出作者离家千里 , 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 。 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幽美 , 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来 。 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 , 在那滨水之处 ( 沧洲 ) 每年也可以欣赏到江上的大好风光 , 即为明证 。 ( 一 ) (2016· 德州 ) 阅读古诗 , 回答问题。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 , 乱山高下路东西 。 一番桃李花开尽 , 惟有青青草色齐 。 1 . 下列四首诗与 《 城南 》 体裁相近的是 ( ) A . 《 蒹葭 》          B . 《 将进酒 》 C .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D . 《 长歌行 · 青青园中葵 》 C 2 .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 “ 春雨山水图 ” , 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示例:风过罢 , 雨卷珠帘 , 水漫碧池 , 潮涨横塘。远山含翠 , 错落起伏 , 小径明灭 , 任尔东西。 3 . 这是一首哲理诗 , 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示例:喧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 , 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 ( 二 ) (2016· 衢州 ) 古诗文阅读。 金陵酒肆留别 [ 唐 ]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 吴姬压酒劝客尝 。 金陵子弟来相送 , 欲行不行各尽觞 。 请君试问东流水 , 别意与之谁短长 ? 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 《 渡荆门送别 》 都借水抒写离情 , 你认为哪一首写得更好?请具体分析。 李白 《 渡荆门送别 》 : 渡远荆门外 , 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 示例一: 《 金陵酒肆留别 》 更好。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而 《 渡荆门送别 》 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__ 示例二: 《 渡荆门送别 》 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贴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换,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而 《 金陵酒肆留别 》 借水寄情则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 三 ) (2016· 济宁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 , 回答问题。 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 ① 秋高苑马 ② 肥 , 哀笳一曲塞云飞 。 南都儿辈应相念 , 过尽征鸿犹未归 。 【 注 】 ① 沙碛 : 沙漠 。 ② 苑马 : 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 1 . 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边塞秋高云飞 , 战事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 2 . 最后一句写 “ 征鸿 ” 有什么作用? 征鸿 , 意为 “ 远飞的大雁 ” , 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 , 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