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课件(鄂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课件(鄂教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鱼我所欲也 孟子 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自由颂 1. 重点积累:“欲、舍、甚、得”等实词 2. 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 说理透 辟的论证方法。 4.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 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 “民贵君轻 ”、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 《 孟子 》 。 作者简介 《 孟子 》 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 孟子 》 与 《 论语 》 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 《 论语 》 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 孟子 》 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 孟子 》 简介 课文听读 听读课文,要求: 1 、听 准 字音; 2 、分 清 句读。 鱼,我 所欲 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 者不可 得兼 , 舍 鱼 而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 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 。死亦我 所恶 ,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 患有所不辟也 。 所 想要的 同时得到 舍弃 表并列 正义 比 … 重要 做 苟且偷生的事 所厌恶的 祸患也有(我)所不躲避的 课文诠释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 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假使人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所厌恶的 那么凡是可用来避祸的手段 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这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不仅仅 这样的秉性 丢失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课文全解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w ù ,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这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不仅仅 这样的秉性 丢失 一箪食,一豆羹 gēng ,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呼 尔而 与 之, 行道之人弗受 ; 蹴 c ù 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 也。 一小筐 饭,一小碗汤 吆喝 给 饥饿的过路人不接受 踢 过去 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 而受之,万钟 于 我何 加 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 亦不可以 已 乎?此 之 谓失其本心 。 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 对于 好处 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 从前 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华丽而做了这样的事 难道这也是不可以停止吗 这 叫做失掉了他们的本性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课文全解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w ù ,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通过某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通过某种办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这是因为(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箪食 , 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一筐饭食,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 (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通假字 文言积累 1 、 则凡可以 辟 患者何不为也 2 、万钟不 辩 礼仪而受之 3 、所识穷乏者 得 我 与 4 、 乡 为身死而不受 通“避”,躲避 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吗 通“乡”,从前、先前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而”字用法 表顺接 表顺接 表顺接 表顺接 表转折 表修饰 表修饰 1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 怎样提出来的 ? 2 、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3 、作者列举了哪些论据?试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4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 、 “是心” 直译为这种思想 , 那么这种思想到底指的是什么思想 ?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 怎样提出来的 ?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 、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文中的 比喻、对比、排比 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论点 舍 生 取 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 得生者,何不用也? 正面 反面 合作探究 3 、作者列举了哪些论据?试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4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舍 生 取 义 鱼 熊掌 生 义 设喻论证 (类比论证) 舍 取 舍 取 论证赏析 义存于心 举 例 论 证 见利忘义 (正) (反) 对 比 论 证 嗟来之食 1 、 行道之人 2 、 乞人 万钟之禄 1 、宫室之美 2 、 妻妾之奉 3 、 所识穷乏 者得我 排 比 论 证 “ 是心 ” 直译为这种思想 , 那么这种思想到底指的是什么思想 ? 舍生取义 义 羞恶之心 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 巩固练习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④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⑤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 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⑦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⑨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⑩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1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