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含答案

ID:457564

大小:193.0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十月革命胜利后,人民委员会颁布了法令,规定:一切个人消费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由 国家和合作社组织取代私商。继实行粮食垄断制之后,国家开始对糖、茶、盐、火柴、布匹、鞋、肥 皂等物品实行国家垄断。这些法令和做法在当时主要 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有助于商品交换的进行 C.推动了苏俄的工业化建设 D.提高了苏俄公有化程度 2.1919年年初,苏俄明确规定“凡有余粮而不把余粮运到收粮站者一律宣布为人民的敌人,判处10年 以上的徒刑,没收全部财产,永远驱逐出村社”。其主要目的是 A.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解决市民粮食供应短缺问题 D.打击隐藏在农村的反动势力 3.在战争期间,苏俄决定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规定16~50岁的居民要从事采集木柴、挖战壕、运输 等劳动。1919年年底,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工人纪律法庭的决定,对违反纪律者的惩罚包括遣送至集 中营。这实际上反映出 A.苏俄政权性质发生了改变 B.国家公民的觉悟有所提高 C.战争引发了劳动力的紧张 D.新政权肩负训练公民之责 4.1921年年初,根据列宁对俄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当时主要的敌人不是国家资本主义,因为它是 有组织的由苏维埃政权控制的资本主义。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这一中间环节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对无产阶级是最为有利的。可见,列宁的自信主要是基于 A.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国民经济恢复效果显著 C.资产阶级已被彻底消灭 D.国内工农联盟十分稳固 5.下表反映了1924~1927年苏联对农民征收农业税的额度变化情况。据此推知,苏联这一做法A.逐步消灭了富农阶层 B.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D.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6.任弼时曾指出:1921年,“此政策施行之后,国内(苏俄)工农生产力之发展甚速,这是真诚的马 克思主义者酌量实际情形,变更策略,以求达到最后目的的成功”。这一言论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正确性 B.新经济政策适应了苏俄现实需要 C.苏俄工业化政策具有合理性 D.新经济政策的普遍适用性 7.苏联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包围和战争逼近的条件下独自建设社会主义的。这种紧迫感,使得苏 维埃政权必须把最高决策权集中在自己手里,通过高度集权的行政手段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以最 快的速度发展国民经济。这一形势可用于说明 A.余粮收集制推行的合理性 B.农业集体化开展的可能性 C.新经济政策取消的正当性 D.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必要性 8.1933年,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威廉-泽布朗・福斯特参加总统竞选,获得了美国共产党有史以来的最高 选票。当时的法国《时报》这样评价:“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 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法国《时报》如此评价主要是基于 A.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 B.西方放弃了敌视苏联政策 C.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D.美国人民对苏联模式的欢迎 9.苏联农业集体化期间,许多农民屠宰牲口,已经被充公的富农的牲口由于无人照管而死亡。1928 ~1933年,苏联牲口总存栏数剧减,直到苏联解体,其牲畜总数也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 的水平。这说明农业集体化 A.将发展畜牧业排除在外 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无益于苏联经济发展 D.因农民反对而被迫放弃 10.1928年,美国胡佛总统宣布:征服贫穷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我们尚未达致目标,但我们有 机会沿袭过去8年的政策,继续向前,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逐出 去的日子就在前头促成胡佛总统这一许诺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社会财富分配机制完善 B.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景象 C.国内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卓有成效 11.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人数 实际上减少了,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人数增加最多。这一现象 A.加剧了产与销的失衡 B.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发 C.冲击了工人的择业观 D.刺激了服务业的发展 12.20世纪20年代,由于经济持续增长,美国金融市场十分繁荣。联邦储备委员会认为股票市场收益 太大。1928年年初,联邦储备系统开始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限制货币供应量。这一措施 A.旨在缓解经济危机对金融的危害 B.未有效防止金融市场混乱的爆发 C.沉重打击了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 D.直接导致了美国证券市场的崩溃 13.1931年,德国萨克森和布兰登堡两百多个农庄的农业工人都在播种和收割季节举行罢工,反对大 地主削减工资。接着,成千上万的农业工人在埃森举行了一次“饥饿大会”,展开了反饥饿、反减薪的 广泛运动。这表明 A.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B.经济危机造成农业的倒退 C.工农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D.减薪导致了德国的经济危机 14.罗斯福最初也主张平衡预算。而胡佛政府平衡预算的措施并未有效防止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继续恶 化。在这种情形下,罗斯福不得不实行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这说明 A.自由放任政策已不合时宜 B.单纯金融手段难以应对危机 C.财政赤字扩大加剧了危机D.国内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5.到1936年,美国劳动者每周的平均劳动时间估计比1929年缩短了9个小时,每周5天的定额已经成 了规则而不是例外,大城市里普遍盛行的周六休息提供了更长的周末。这一情形出现主要得益于 A.经济危机的爆发 B.“福利国家”的建设 C.工业复兴法的实施 D.企业主剥削方式的调整 16.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行农业调整法案,并犁掉了1000万英亩的棉花。然而农民对留下的棉花精 心照料,充分施肥,以至1933年美国棉花总产量达13007000包,而其1932年的棉花总产量为13002000 包。这说明罗斯福新政初期的农业政策 A.调整了农作物结构 B.未收到明显的效果 C.意在保护农民利益 D.稳定了农产品价格 17.在罗斯福新政中实施的某项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工人有组织、有力量、有尊严地合法争取权利, 这为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带来了希望。据此,“某项措施”是指 A.实施社会救济 B.兴办大型公共工程 C.颁布《劳工关系法》 D. 实行财政赤字计划 18.下图所示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总体情况。图中现象促使各国 A.加大力度对经济进行干预 B.扶植工业生产以减少失业 C.以指令性计划来稳定价格 D.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19.据英国官方的统计,英国的失业率在1979年时为15%,在1983年时则为12%,到20世纪90年代虽略有下降,但仍徘徊在10%左右。一些“失业者”一边领取津贴,一边从事地下经济活动。据此判断,英国 A.社会矛盾得到了缓和 B.福利制度的弊端暴露 C.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D.就业者负担日益沉重 20.二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法案,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家庭津贴法案》《国民健 康服务法案》《国民保险法案》《儿童法案》以及《国民救助法案》。这些法案的意义在于 A.引导社会经济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 B.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福利制度 C.通过企业国有化刺激社会经济的发展 D.缓和社会矛盾以保障英国的世界霸权 2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法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如其在I960年出台了“农业 指导法”,该法案的内容之一是要各级政府成立"乡村设施和农业治理协会",其宗旨是“改进农业结构, 增加农业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为农民耕作提供方便”。这些措施 A.显然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表现 B.导致土地日益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C.导致农业逐渐衰落和农民迅速破产 D.体现了国家出资直接经营的特点 2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分别发生于苏联和中国的现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两国都面临一定的经济困难 B.建设农村已成为两国基本共识 C.农村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农业发展加速了原有经济体制转型 23.苏共中央政治局传阅和讨论准备通过的各种文本时,政治局委员们总是千篇一律地提出诸如“这个 论题如何与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一致?而这一点又如何与列宁的论点相符?”一类的意见。勃列日涅 夫最后定夺时,总是对文本起草小组说:“把所有意见都考虑进去。”这从侧面说明苏联执政集团 A.价值取向发生蜕变 B.改革方案过于谨慎 C.日益脱离基层群众D.治国理念趋于僵化 24.下表反映的是1961〜1985年苏联重工业(甲类工业)与轻工业(乙类工业)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 (单位:%)。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苏联 A.放松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 B.工业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 C.工业发展呈现出衰退趋势 D.重视农业而轻视工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7分,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 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 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 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完成苏维埃国家 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苏联对私 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 ——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1914—1945)》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它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甚至着手向外资开放。但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行国家工业化,要首先发展重工业,随后又提出要实现 农业集体化和实行国家计划。这与新经济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布哈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应是国 家“严肃而长期"的政策。他反对斯大林过分“挖取"农民、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做法,认为这必然造 成农村经济衰退。布哈林的主张虽然在经济上更具合理性,但不如斯大林的主张更适应当时紧迫的历 史任务的需要。同时,斯大林通过一系列的党内斗争已经大权在握。1929年,斯大林明确宣布:“我 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 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 ——摘编自肖枫《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斯大林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取消新经济政策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对新经济政策的看法。(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后,胡佛政府便召开一系列会议,根据自愿原则,劝告铁路公司 的董事长和金融、工业、贸易、建筑界的领袖们,维护生产投资和现行工资,同时要求劳工界领袖合 作,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1930年12月,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决不能 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 ——摘编自杨大江《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政策措施及其评价》 材料二 新政措施并不是要触犯私有财产制度,推翻资本主义搞社会主义。正如日本《世界大百科 事典》中的记载:“新政的复兴和改革两者都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效果。但是归根结底仍是属于垄断资 本体制的范围。"《美国百科全书》认为:“新政是讲究随机应变和实用主义的。它是和大商业农场主 和大的企业合作的,而不是与之对抗的。" ——摘编自邢宇梅《对罗斯福新政评价的新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反危机措施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胡佛与罗斯福反危机措施的共同立足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能 成功的原因。(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和资本家为追求利润在自认为合适的地方建工厂,住房奇缺。同时, 在需求和投机的刺激下,地价一涨再涨。在英国,房租占总消费开支的比例,1801年为5%,1851年达 8%,1901年上升到9%。许多人不得不住在简易房屋和临时工棚中。1842年,曼彻斯特的主干路每星期 打扫一次,普通街道一个月打扫一次,小胡同、大杂院根本无人打扫。环境污染导致瘟疫流行。伦敦 人口死亡率在1888年还高达2%。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45年7月,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顺应时势,推行国有化和“福利国家”政策。艾德礼政府建 立了以医疗、养老和失业救济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于1946年至1948年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社 会立法,如《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1951年,保守党上台执政,其在 此后13年的连续执政时期内,在延续工竟在社会福利领域的路线基础上,将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进一步 发展,使得社会福利化保障所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制定的规则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形成了统一完备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摘编自蒋道霞《1945年至2007年英国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欧洲城市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建设的特点。(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以来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建设。(6分)参考答案 1~5.AACAC 6~10.BDCBB 11~15.ABAAC 16~20.BCDBB 21~24.AADB 25. (1)背景:外来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和经 济危机;苏俄经济落后。(6 分) (2)原因: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工业化道路产生了矛盾;新经济政策无法适应当时紧迫的历史任务 的需要;斯大林掌握了国家政权;加强国防和尽快实现工业化的需要。(6 分) (3)看法: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在历史上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他认为新经济政策的方向不是 社会主义;只要新经济政策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就应该及时废除它。(5 分) 26. (1)特点:强调企业的自主性和劳动者利益的牺牲;反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奉行经济自由主 义。(7 分) (2)共同立足点:都维护美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都坚持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4 分) 原因:吸取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教训;美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干预经济;新政以政府全面 干预经济为特点,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讲究策略,注重缓和矛盾,减少了新政推行 的阻力;借鉴了当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等等。(6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7. (1)社会问题:住房紧张,生活条件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瘟疫流行,致死率较高。(6 分) (2)特点:由国家主导;立法保障;持续投入,稳定发展;以医疗、养老和失业救济为核心;覆盖 面广,形成保障体系。(6 分) (3)简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助于保障社会平等与公平;扩大了社会消费, 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助长了社会懒惰之风;等等 (6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