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ID:448084

大小:2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生物试题 本试题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考生作 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共 45 分) 一、 单选题 1.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的是 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B.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 C.溶解度越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越快 D.滤纸条上的最上面色素带呈黄绿色 2.某同学在酿制果醋时,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转入醋酸发酵,结果发现果醋 产量较低,其原因不可能是 A.由酒精发酵转入醋酸发酵时调低了温度 B.在发酵过程中混入了其他微生物,造成了污染 C.酒精发酵后通入氧气,导致醋酸发酵受到抑制 D.酒精发酵产生的酒精浓度过高,抑制了醋酸发酵 3.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腐乳时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挥作用 B.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30℃-35℃ C.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等有关 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4.下列关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亚硝酸盐的测定过程需使用显色剂硫酸锌 B.亚硝酸盐的存在是泡菜能较长时间储存的原因之一 C.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 D.样品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结果偏大,原因可能是测定样品时选用了光程更大的 比色杯 5.下列关于酶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包埋法将果胶酶固定化后,其活性明显增强 B.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C.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D.加酶洗衣粉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其目的是促进酶的活性 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7.有关酶和 ATP 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B.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 C.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 ATP 中 D.在 ATP 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T 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 8.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葡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才可 以洗得彻底 B.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 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 C.豆腐上长了毛霉后,需加盐腌制 8 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 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D.制作泡菜时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坛子,需要加水密 封,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9.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相同 pH 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0.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 CO2 的浓度 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11.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以原油中的 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种,某小 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配制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 B.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C.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上 D.在选择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为所需菌种 12.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 4 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 培养,测得 CO2 和 O2 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 CO2 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 最少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 CO2 全部来自线粒体 13.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 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 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 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 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固氮细菌 A.④③② B.④②③ C.④①② D.④②① 14.如图为某一植物体光合作用的有关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 A 点对应温度下的植物制造有机物速率等于呼吸消耗有机物速率   B. 图乙中若细胞呼吸强度不变,则 A 点和 B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C. 图丙中 A 点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CO2 浓度   D. 图丁中光照强度小于 A 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不产生 ATP 15.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 如图为不同 pH 和温度对 PPO 活性影响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PPO 的最适温度为 80℃ B.PPO 最适 pH 不受温度影响 C.90℃使 PPO 的空间结构发生可逆性改变 D.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应将 pH 控制在 8.4 16.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操作错误的是 A.统计样品中的活菌一般使用平板划线法 B.测定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可选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 C.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流程中“选择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D.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避免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17.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 C3,⑤是 C5 B.②和③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 C.光照的强弱对该过程的进行有影响 D.⑥可以被转运到线粒体中储存起来 18.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 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19.以下关于果胶和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胶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胞间层 B.工业上通常利用细菌生产果胶酶 C.要使果汁中的果胶析出,需要加入酒精并加热 D.果胶酶可减少果汁中的固形物,使果汁澄清 20.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21.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 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 A、B 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 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推测不合理的 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B.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 C.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 D.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 22.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 cm 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 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组别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土壤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处理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预期结果是 1、3 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 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1 和 3 2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叶肉细胞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 B.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都有影响 C.玉米的所有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D.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不完全相同 24.生物燃料是指以纤维素材料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筛选出能高 效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分解菌是制造生物燃料的重要前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分解纤维素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葡萄糖苷酶能把纤维素分解为纤 维二糖 B.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刚果红染色法能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微 生物 C.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染色,优点是显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就是纤维素分解 菌的作用 D.用平板划线法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计数时,应选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的平 板计数 25.如图所示为甘蔗某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C.过程①消耗 CO2 产生 O2,过程③消耗 O2 产生 C02 D.若叶肉细胞内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26.以下关于用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样品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层析液不能没及样品原点 B.点样时,应快速细致,形成大小一致的圆点 C.滤纸卷成筒状是为了增大吸收面积 D.层析用的玻璃瓶应加盖玻璃板密封 27.将植物放在密闭透明的玻璃小室内,置于自然光下培养,假设玻璃小室内植 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一昼夜测得玻璃小室内 CO2 浓度的变化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在 6~18 时 B.与 B 点相比,C 点光合作用强,产生 ATP 的速率较大 C.DE 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气孔关闭,CO2 吸收速率增大 D.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减少 28.下列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把新鲜的胡萝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 时间越长,烘干效果越好 B.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 C.在浓缩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 D.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是有机溶剂 29.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下列关于这 三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下来,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 芳香油 B.压榨法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植物的芳香油 C.萃取法的实验原理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解中,蒸发掉有机溶剂后就可以 获得芳香油 D.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30.下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石灰水浸泡→②漂洗→③压榨→④过滤→⑤静置→⑥再次过滤→橘皮油 A.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能提高出油率 B.压榨液中需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 0.25%的小苏打和 5%的硫酸钠 C.过程⑥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 D.过程⑤之前要进行离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 31.(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下图甲表示某豆科植物叶肉细胞中 C3 的相对 含量在夏季某天 24h 内(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的变化趋势,图乙表示该豆科植 物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 CO2 释放速率和 O2 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以葡萄糖为底 物)。据图回答问题: (1)该豆科植物生成 C3 的场所是______。(1 分)图甲中 AB 段 C3 相对含量不变 的原因是_________,CD 段 C3 相对含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FG 段 C3 相对含量减少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 G 点相比,H 点[H] 含量较__________(填“高”或“低”)。(1 分) (2)图乙中,12h 时 O2 的吸收速率:CO2 的释放速率=3:8,则此时有氧呼吸与 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为___________。(1 分) (3)胚根长出后,CO2 释放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11 分,每空 1 分)某校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 有关问题。 (1)A 组同学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 和食盐的用量;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B 组同学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 。为了 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这样做的目的 是 。 (3) 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 苯磺酸发生 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染料。 (4)C 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 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  ,对人体无害;加盐的作用是    , 加盐的操作: 。 (5)工厂生产腐乳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到切成小 块的豆腐上,经过发酵的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 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将脂肪水解为甘油 和脂肪酸。 33.(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且长期施用没有不良 影响,但尿素只有通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分解 尿素的细菌都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 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蛋白胨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g 10.0g 1.0g 15.0g (1)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离出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 要注意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 (3)一位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应当怎样操作才可以避免此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其接种在___________培养基 上,等长成菌落后放在 4 ℃的冰箱中保存。若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___________ 的方法。 34.(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 酶洗衣粉分成三等份,在甲、乙组两组洗衣粉中加入一种或两种酶,丙组不加酶, 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两种污渍,即血渍(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油渍 (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 10 20 30 40 50 组别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清除血 渍时间 (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 渍时间 (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__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 酶是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清除污渍所需要的时间越______,表明酶的活性越高.通过 表中的数据,____________(能、不能)得出“酶的最适温度是 50 ℃”的结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能够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性。 (5)如果甲、乙、丙三组均在水温为 80℃时进行实验,发现这三组的结果无明显 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5.(12 分,每空 1 分)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的性 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________(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 ___________。(2 分)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 素有蒸馏时间和___________。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 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的提取量会________________,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放在温度__ __的地方,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_ _天左右。 (6)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_ __(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 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__ _。 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BAC 6-10 DCCBA 11-15 CDBBB 16-20 ADCDA 21-25 CDABA 26-30 CBBAC 二、非选择题 31.(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叶绿体基质(1 分) AB 段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 乌云遮蔽,光照减弱,[H]和 ATP 合成减少,C3 还原减弱,而 CO2 固定正常进行 温度较高,气孔关闭,CO2 供应不足,CO2 固定减弱,而 C3 还原正常进行 低 (1 分) (2) 1:5 (1 分) (3)胚根冲破种皮,O2 供应增多,有氧呼吸速率加快(合理即可) 32.(11 分,每空 1 分) (1)温度  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2)杀菌、除氧 增加乳酸菌菌种数量,加快发酵过程 (3) 重氮化 玫瑰红 (4)(匍匐)菌丝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抑制微生物生长(两要点, 各 1 分) 逐层加盐,并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近瓶口要铺厚些 (5)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 33.(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不能 培养基含蛋白胨,尿素不是唯一氮源(2 分) (2)灭菌 无菌 (3)菌液浓度过高 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加大稀释倍数)(2 分) (4)固体斜面 甘油管藏 34.(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适当提高水温 加酶 (2)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3)短 不能 不知道水温高于 50 ℃时脂肪酶清除油渍所用的时间(缺少 50 ℃以上水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2 分) (4)专一 (5)在水温为 80 ℃的条件下,蛋白酶和脂肪酶均会变性失活(水温为 80 ℃时酶 的活性下降,两者的洗涤效果无明显差异)(2 分) 35.(12 分,每空 1 分)(1) 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不是 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蒸馏温度 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 提取量不再增加 (3)下降 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 (4)较低 减少挥发(或防止挥发) (5)a (6)能 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