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押题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押题卷

ID:445388

大小:358.12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 共 43 页 高二化学期末押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0分) 1.在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和周期分别是(  ) A.第ⅠA族 第6周期B.第Ⅷ族 第6周期 C.第ⅢB族 第6周期D.第ⅢA族 第6周期 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若该粒子为离子,则它所带的电荷数可能为(  ) ①8﹣n  ②n﹣8  ③10﹣n  ④n﹣10.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现有下列五个转化,其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①SiO2→Na2SiO3 ②CuSO4→CuCl2 ③SiO2→H2SiO3 ④CuO→Cu(OH)2 ⑤Na2O2→Na2SO4.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4.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第 2 页 共 43 页 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 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少的反应 D.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 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泼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 B.a是正极,b是负极 C.稀硫酸中有电子流动,方向是从b极到a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6.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稳定性:HI>HBr>HCl>HF B.原子半径大小:Na>S>O C.碱性强弱:KOH>NaOH>LiOH D.还原性强弱:Cl﹣<Br﹣<I﹣ 第 3 页 共 43 页 8.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能量 为Q1KJ,破坏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消耗能量为Q2KJ,形成1molO﹣H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为Q3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Q1+Q2>4Q3 B.Q1+Q2<Q3 C.1mol氧气和2mol氢气的总能量高于1mol水的总能量 D.1mol氧气和2mol氢气的总能量低于1mol水的总能量 9.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 A.2H2(g)+O2(g)═2H2O(l);△H1 2H2(g)+O2(g)═2H2O(g);△H2 B.S(g)+O2(g)═2SO2(g);△H1 S(s)+O2(g)═2SO2(g);△H2 C.C(s)+ O2(g)═CO(g);△H1 C(s)+O2(g)═CO2(g);△H2 D.H2(g)+Cl2(g)═2HCl(g);△H1 H2(g)+ Cl2(g)═HCl(g);△H2 10.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HClO B.Ba(OH)2 C.Na202 D.Ar 11.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0.6mol/(L•min) B.v(B)=1.2mol/(L•min) C.v(C)=1.2mol/(L•min) D.v(B)=0.03mol/(L•s) 1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  ) A.2CH4 (g)+4O2(g)=2CO2(g)+4H2O(l)△H=+890KJ/mol 第 4 页 共 43 页 B.CH4+2O2=CO2+2H2O△H=﹣890KJ/mol C.CH4 (g)+2O2(g)=CO2(g)+2H2O(l)△H=﹣890KJ/mol D. CH4 (g)+O2(g)=1 CO2(g)+H2O(l)△H=﹣890KJ/mol. 13.反应3Fe(s)+4H2O(g)⇌Fe3O4+4H2(g)在一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 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保持体积不变,增加H2O(g)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 D.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14.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B(g)⇌2C(g) 若经2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③2S(秒)时物质A和B的转化率一样 ④2S(秒)时物质B的浓度为0.3mol/L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A、B、C、D四种元素,其离子A+、B2+、C﹣、D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D B.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2+>A+>C﹣>D2﹣ C.A、B、C、D四种元素可能属于同一周期 第 5 页 共 43 页 D.ABCD四种元素一定属于短周期元素 16.假设某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观察分析,符合图中变化的化学反应为(   ) A.A2+3B2⇌2AB3 B.2AB2+B2⇌2AB3 C.2A2 B+5B2═4AB3 D.2AB2+B2═2AB 17.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H1=﹣393.5kJ/mol ②H2(g)+ O2(g)=H2O(l)△H2=﹣285.8kJ/mol 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H3=﹣870.3kJ/mol 可以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H=+244.1kJ/mol B.△H=﹣488.3kJ/mol C.△H=﹣996.6kJ/mol D.△H=+996.6kJ/mol 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第 6 页 共 43 页 19.使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 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的总物质的量最多是(  ) A.3mol B.4mol C.5mol D.6mol 20.若乙醇中的氧为 O,则它与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88 B.90 C.106 D.108 21.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  ) ①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③ 用电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④湿法炼铜是用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的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中能体现“原子经 济性”原则的是(  ) ①置换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加成反应 ⑥加聚反应.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 D.只有⑥ 23.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 H2O所含的水分子数目为0.5NA B.16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A C.1.00mol/L Na2CO3溶液中所含Na+的数目为2NA D.0.1mol Zn与含0.1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H2数目为0.2NA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项 ①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②BaSO4投入水中,导电性较弱,故它是弱电解质 第 7 页 共 43 页 ③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④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⑤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⑥CaCO3投入水溶液几乎不能导电,但CaCO3是强电解质. ⑦氯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氯气为电解质. A.1 B.2 C.3 D.4 25.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NH4+、Cl﹣、SO42﹣、HCO3﹣、MnO4﹣ 中的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 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 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没有NH4+、HCO3﹣、MnO4﹣ B.可能有K+、Cl﹣ C.肯定有Al3+、Mg2+、SO42﹣ D.可能有K+、Cl﹣、HCO3﹣ 26.用0.1mol/L的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2×10﹣3 mol XO4﹣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4 B.+3 C.+2 D.+1 27.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⑤淀粉﹣碘溶液.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28.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1 2 3 4 5 6 7 8 第 8 页 共 43 页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A.3 B.4 C.5 D.6 29.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16g•L﹣1,则对此混合物组成说法正确 的是(  ) A.一定没有甲烷 B.一定没有乙烷 C.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30.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 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 ,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同温同压下烷烃A蒸气的密度是H2的15倍,烷烃A的分子式:  ;结构简式  . (2)烷烃B的分子中含有200个氢原子,烷烃B的分子式:  . (3)含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D,烷烃D的分子式:  . (4)分子中含有22个共价键的烷烃,烷烃的分子式:  . 32.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 )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第 9 页 共 43 页 (1)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3)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33.已知拆开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36kJ能量,拆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 消耗498kJ能量,根据图中的能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①②的数值: ①  ; ②  . 第 10 页 共 43 页 (2)生成H2O(g)中的1mol H﹣O键放出  kJ的能量. (3)已知:H2O(l)=H2O(g)△H=+44kJ•mol﹣1,试写出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34.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A、B同主族,C、D同周期,B、E同周期.气体A2 与气体C2混合后点燃能够发生爆炸,且产物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C、 E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E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 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D能形成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请根据上述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 列问题. (1)写出A、B两种元素的元素名称:A  、B  ,写出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 (2)写出由B和C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F的电子式   ,其存在的化学键是   (3)写出F和A2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用电子式表示B2C形成的过程:  .   第 11 页 共 43 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0分) 1.在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和周期分别是(  ) A.第ⅠA族 第6周期B.第Ⅷ族 第6周期 C.第ⅢB族 第6周期D.第ⅢA族 第6周期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各组所含元素种数解答. 【解答】解:第一周期,2种;第二、第三周期各8种;第四、第五周期各18种,第六周期 有32种,其中第三列为镧系,含有15种元素;第七周期没有排满.所以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第六周期;第ⅢB族,有镧系和锕系,共含有33种元素,其他各族所含元素分别有3种、6 种、7种,所以第ⅢB族所含元素最多, 故选C.   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若该粒子为离子,则它所带的电荷数可能为(  ) ①8﹣n  ②n﹣8  ③10﹣n  ④n﹣10.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n 的值可能小于10或大于10.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第 12 页 共 43 页 【解答】解: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0,若n>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为阳离子 ,则该离子所带电荷数是n﹣10; 若n<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为阴离子,则该离子所带电荷数是10﹣n. 故选C.   3.现有下列五个转化,其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①SiO2→Na2SiO3 ②CuSO4→CuCl2 ③SiO2→H2SiO3 ④CuO→Cu(OH)2 ⑤Na2O2→Na2SO4.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钠的重要化合物;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分析】①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 ②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 ③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 ④CuO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 ⑤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可反应生成硫酸钠. 【解答】解:①SiO2→Na2SiO3,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加入氢 氧化钠溶液能一步实现,故①不选; ②CuSO4→CuCl2,加入氯化钡可以一步转化,故②不选; ③SiO2→H2SiO3 因为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一步实现,故③选; 第 13 页 共 43 页 ④CuO→Cu(OH)2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一步实现,故④选; ⑤Na2O2→Na2SO4,加入二氧化硫可以一步转化,故⑤不选; 故选B.   4.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 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少的反应 D.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放热反应还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或是断键吸收的能量 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的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吸热反应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或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成键放 出的能量的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 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据此分析. 【解答】解:A、铵盐和碱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反应吸热,故B错误; 第 14 页 共 43 页 C、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 D、反应吸放热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即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 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泼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 B.a是正极,b是负极 C.稀硫酸中有电子流动,方向是从b极到a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金属a能从酸中置换出H2,b为碳棒,则a属于氢之前的金属,该装置构成原电池 ,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金属a能从酸中置换出H2,b为碳棒,则a属于氢之前的金属,该装置构成原 电池,a为负极、b为正极, A.碳棒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故A正确; B.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负极、b是正极,故B错误; 第 15 页 共 43 页 C.该装置构成原电池,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故C错误; D.a电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BC.   6.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电子式. 【分析】A、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 B、溴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C、MgF2电子式中2个氟离子在镁离子两边; D、二氧化碳中氧原子与碳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 【解答】解:A、HCl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不用加电荷,HCl电子式书写错误,故A错误 ; B、NaBr为离子化合物,阴离子要加中括号和电荷,故B错误; C、MgF2为离子化合物,镁离子与两个F﹣形成离子键,镁离子在两个F﹣之间,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中氧原子与碳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稳定性:HI>HBr>HCl>HF B.原子半径大小:Na>S>O 第 16 页 共 43 页 C.碱性强弱:KOH>NaOH>LiOH D.还原性强弱:Cl﹣<Br﹣<I﹣ 【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B.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 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解答】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Cl>Br>I, 所以稳定性HI<HBr<HCl<HF,故A错误; B.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 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Na>S>O,故B正确;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K>Na>Li,所以碱性 强弱:KOH>NaOH>LiOH,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Cl>Br>I,所以还原性 强弱Cl﹣<Br﹣<I﹣,故D正确; 故选A.   8.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能量 为Q1KJ,破坏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消耗能量为Q2KJ,形成1molO﹣H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为Q3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Q1+Q2>4Q3 第 17 页 共 43 页 B.Q1+Q2<Q3 C.1mol氧气和2mol氢气的总能量高于1mol水的总能量 D.1mol氧气和2mol氢气的总能量低于1mol水的总能量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中的反应 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放热反应的△H<0,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据此计算. 【解答】解:破坏1molH﹣H消耗的能量为Q1kJ,则H﹣H键能为Q1kJ/mol,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则O═O键键能为Q2kJ/mol, 形成1molO﹣H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H﹣O键能为Q3kJ/mol, 反应热△H=2Q1kJ/mol+Q2kJ/mol﹣4×Q3kJ/mol=(2Q1+Q2﹣4Q3)KJ/mol, 由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热△H<0,即(2Q1+Q2﹣4Q3)<0,所以2Q1+Q2<4Q3 ,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1mol氧气和2mol氢气的总能量高于1 mol水的总能量; 故选C.   9.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 A.2H2(g)+O2(g)═2H2O(l);△H1 2H2(g)+O2(g)═2H2O(g);△H2 B.S(g)+O2(g)═2SO2(g);△H1 S(s)+O2(g)═2SO2(g);△H2 C.C(s)+ O2(g)═CO(g);△H1 C(s)+O2(g)═CO2(g);△H2 D.H2(g)+Cl2(g)═2HCl(g);△H1 第 18 页 共 43 页 H2(g)+ Cl2(g)═HCl(g);△H2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A.液态水具有的能量大于气态水,放热热量越大,焓变值越小; B.气态S具有能量较高,则前者放出热量较多,结合焓变为负值分析; C.碳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较多,放出热量越多,焓变越小; D.焓变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结合焓变为负值分析. 【解答】解:A.液态水具有的能量较低,则前者放热较大,由于焓变为负值,则△H1<△ H2,故A错误; B.气态S具有的能量大于固体S,则前者放出的热量大于后者,由于焓变为负值,则△H1< △H2,故B错误; C.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大于生成CO放出的热量,则前者放出热量减少,由于 焓变为负值,则△H1>△H2,故C正确; D.计量数越大,放出热量越大,焓变为负值,则计量数越大,焓变越小,所以△H1<△H2 ,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HClO B.Ba(OH)2 C.Na202 D.Ar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分析】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同种 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据此来解答. 【解答】解:A.次氯酸只含有价键,不含离子键,故A不选; 第 19 页 共 43 页 B.氢氧化钡含有离子键,和0﹣H极性共价键,故B不选; C.过氧化钠中含有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氧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故C选; D.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故D不选; 故选:C.   11.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0.6mol/(L•min) B.v(B)=1.2mol/(L•min) C.v(C)=1.2mol/(L•min) D.v(B)=0.03mol/(L•s)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以同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速 率进行比较. 【解答】解:A.v(A)=0.6mol/(L•min); B.v(B):v(A)=2:1,故v(A)=0.5v(B)=0.5×1.2mol/(L•min)=0.6mol/( L•min); C.v(C):v(A)=3:1,故v(A)= v(C)= ×1.2mol/(L•min)=0.4mol/(L•min); D.v(B):v(A)=2:1,故v(A)=0.5v(B)=0.5×0.03mol/(L•s)=0.015mol/ (L•s)=0.9mol/(L•min); 故D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D. 第 20 页 共 43 页   1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  ) A.2CH4 (g)+4O2(g)=2CO2(g)+4H2O(l)△H=+890KJ/mol B.CH4+2O2=CO2+2H2O△H=﹣890KJ/mol C.CH4 (g)+2O2(g)=CO2(g)+2H2O(l)△H=﹣890KJ/mol D. CH4 (g)+O2(g)=1 CO2(g)+H2O(l)△H=﹣890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8gCH4的n= =0.5mol,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热量,根据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成正比,则 1molC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应注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 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解答】解: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热量, 1molC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故选C.   13.反应3Fe(s)+4H2O(g)⇌Fe3O4+4H2(g)在一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 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保持体积不变,增加H2O(g)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 第 21 页 共 43 页 D.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A、根据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B、体积缩小,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C、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D、压强不变,充入Ne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 【解答】解:A、因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增加H2O(g)的量,反应速率加 快,故A错误;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 ;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Ne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 率不变,故C正确;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则反应 速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14.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B(g)⇌2C(g) 若经2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③2S(秒)时物质A和B的转化率一样 ④2S(秒)时物质B的浓度为0.3mol/L 第 22 页 共 43 页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反应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C的物质的量=0.6mol/L×2L=1.2mol,则: 2A(g)+B(g)⇌2C(g) 起始量(mol):4 2 0 变化量(mol):1.2 0.6 1.2 2s末量(mol):2.8 1.4 1.2 ①根据v= 计算v(A); ②根据v= 计算v(B); ③A、B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按物质的量2:1进行,二者转化率相等; ④根据c= 计算. 【解答】解:反应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C的物质的量=0.6mol/L×2L=1.2mol, 则: 2A(g)+B(g)⇌2C(g) 起始量(mol):4 2 0 变化量(mol):1.2 0.6 1.2 2s末量(mol):2.8 1.4 1.2 ①v(A)= =0.3mol/(L•s),故①正确; ②v(B)= =0.15l/(L•s),故②错误; 第 23 页 共 43 页 ③A、B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按物质的量2:1进行,二者转化率相等,故③正 确; ④2s时B的浓度为 =0.7mol/L,故④错误, 故选:A.   15.A、B、C、D四种元素,其离子A+、B2+、C﹣、D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D B.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2+>A+>C﹣>D2﹣ C.A、B、C、D四种元素可能属于同一周期 D.ABCD四种元素一定属于短周期元素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离子A+、B2+、C﹣、D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对应元素A、B在C、D的下一 周期,并且原子序数A<B,C>D,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 【解答】解:A.A+、B2+、C﹣、D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设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 、b、c、d,则有a﹣1=b﹣2=c+1=d+2,应有原子序数B>A>C>D,故A正确; B.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有离子半径:B2+<A+<C ﹣<D2﹣,故B错误; C.离子A+、B2+、C﹣、D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对应元素A、B在C、D的下一周期, 故C错误; D.A+、B2+、C﹣、D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但核外电子层数不确定,则不能确定AB CD四种元素是否是属于短周期元素,故D错误. 第 24 页 共 43 页 故选A.   16.假设某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观察分析,符合图中变化的化学反应为(   ) A.A2+3B2⇌2AB3 B.2AB2+B2⇌2AB3 C.2A2 B+5B2═4AB3 D.2AB2+B2═2AB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由图可知,AB2与B2以2:1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图可知,AB2与B2以2:1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由原子守恒可知反应 为2AB2+B2⇌2AB3, 故选B.   17.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H1=﹣393.5kJ/mol ②H2(g)+ O2(g)=H2O(l)△H2=﹣285.8kJ/mol 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H3=﹣870.3kJ/mol 可以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H=+244.1kJ/mol B.△H=﹣488.3kJ/mol C.△H=﹣996.6kJ/mol D.△H=+996.6kJ/mol 第 25 页 共 43 页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得到2C(s)+2H2(g)+O2(g)=CH3CO OH(l),以此计算反应热. 【解答】解:①C(s)+O2(g)=CO2(g)△H1=﹣393.5kJ/mol ②H2(g)+ O2(g)=H2O(l)△H2=﹣285.8kJ/mol 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H3=﹣870.3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得到2C(s)+2H2(g)+O2(g)=CH3COOH(l) , 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H=(﹣393.5kJ/mol)×2+ (﹣285.8kJ/mol)×2﹣(﹣870.3kJ/mol)=﹣488.3kJ/mol, 故选B.   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同 系物具有以下特征: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 不同.研究对象为有机物. 第 26 页 共 43 页 【解答】解:同系物化学性质相似,但化学性质相似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如乙烯与1,3 ﹣丁二烯,故①错误; 同系物在分子组成上析出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但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如乙酸与乙酸乙酯,故②错误; 同系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对应相同,如甲烷与乙烷.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 分数对应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如乙炔与苯,故③错误;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乙酸与甲酸 甲酯,故④错误. 故选:D   19.使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 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的总物质的量最多是(  ) A.3mol B.4mol C.5mol D.6mol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1mol双键加成需要1mol的氯气;有机 物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时,取代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与氯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最 多消耗的氯气为这两部分之和;加成反应有进无出;取代反应有出有进. 【解答】解:C2H4+Cl2→CH2ClCH2Cl,所以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需要氯气1mo l; CH2ClCH2Cl+4Cl2 CCl3CCl3+4HCl,所以1molCH2ClCH2Cl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最多需要4mol氯气, 这两部分之和为1mol+4mol=5mol; 第 27 页 共 43 页 故选:C.   20.若乙醇中的氧为 O,则它与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88 B.90 C.106 D.108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分析】乙醇中的氧为 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8,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水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8,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解答】解: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羧酸脱﹣OH,醇脱H原子, 乙醇中的氧为 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8,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水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8,生成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O18OCH2CH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60﹣18=90, 故选B.   21.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  ) ①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③ 用电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④湿法炼铜是用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考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分析】①工业制钠:电解熔融氯化钠; ②工业制镁:电解熔融氯化镁; 第 28 页 共 43 页 ③用电冶铝时,电解熔融氧化铝化镁; ④湿法炼铜: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 【解答】解:①工业制钠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故①正确; ②工业制镁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来制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不能置换 出氯化镁饱和溶液中的镁,故②错误; ③工业制铝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化镁的方法来制取,不能用氯化铝,因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③错误; ④湿法炼铜是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故④错误; 故选:D;   22.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的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中能体现“原子经 济性”原则的是(  ) ①置换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加成反应 ⑥加聚反应.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 D.只有⑥ 【考点】绿色化学.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绿色化学”工艺的要求:反应物全部转化为期望的产物,使原子 的利用率达到100%,可知反应只生成一种生成物,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绿色化学”工艺的要求:反应物全部转化为期望的产物,使原子的利用率 达到100%,可知反应只生成一种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而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取代反应生成物不止一种, 故选:B. 第 29 页 共 43 页   23.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 H2O所含的水分子数目为0.5NA B.16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A C.1.00mol/L Na2CO3溶液中所含Na+的数目为2NA D.0.1mol Zn与含0.1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H2数目为0.2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标况下水为液体; 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 C、溶液体积不明确; D、0.1mol锌和0.1mol盐酸反应时,锌过量. 【解答】解:A、标况下水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含有的 分子个数,故A错误; 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16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个数 为NA个,故B正确; 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钠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 D、0.1mol锌和0.1mol盐酸反应时,锌过量,盐酸完全反应,0.1mol盐酸反应完全后生成 0.05mol氢气,即0.05NA个氢气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项 ①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第 30 页 共 43 页 ②BaSO4投入水中,导电性较弱,故它是弱电解质 ③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④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⑤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⑥CaCO3投入水溶液几乎不能导电,但CaCO3是强电解质. ⑦氯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氯气为电解质. A.1 B.2 C.3 D.4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分析】①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②硫酸钡是难溶的盐,熔融状态完全电离; ③氯化氢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④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是电解质本身电离; ⑤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铜为单质; ⑥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活泼金属 氧化物和大部分盐;CaCO3是强电解质; ⑦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氯气为单质; 【解答】解:①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①错误; ②硫酸钡是难溶的盐,投入水中,导电性较弱,但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 解质,故②错误; ③氯化氢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③正确; 第 31 页 共 43 页 ④SO3 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三氧化硫的水溶液导电,但 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硫酸不是三氧化硫,所以三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④错误; ⑤铜为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故⑤错误; ⑥CaCO3投入水溶液几乎不能导电是因为碳酸钙难溶于水,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熔融状态下的CaCO3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其导电,所以CaCO3是强电解 质,故⑥正确; ⑦氯气是非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故⑦错误; 故选B.   25.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NH4+、Cl﹣、SO42﹣、HCO3﹣、MnO4﹣ 中的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 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 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没有NH4+、HCO3﹣、MnO4﹣ B.可能有K+、Cl﹣ C.肯定有Al3+、Mg2+、SO42﹣ D.可能有K+、Cl﹣、HCO3﹣ 【考点】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分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根据氢氧化镁沉淀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中,氢氧化铝能溶于氢氧化钠中,硫酸钡为白色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第 32 页 共 43 页 【解答】解:该溶液是无色溶液,则一定不会含有高锰酸跟离子,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 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 溶解,则可知沉淀的组成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一定含有镁离子和铝离子,加入HNO3 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沉淀一定是硫酸钡,所以一定含有硫酸 根离子,一定不含碳酸氢根离子,因为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可以反应,其它离子不 能确定是否含有. 故选D.   26.用0.1mol/L的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2×10﹣3 mol XO4﹣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4 B.+3 C.+2 D.+1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计算. 【解答】解:该反应中Na2SO3为还原剂,SO32﹣中的S被氧化,变为SO42﹣,化合价从+4 升到+6价失电子数=0.1mol/L×0.03L×2=0.006mol, XO4﹣为氧化剂,其中X元素化合价降低,开始为+7价,得失电子守恒得电子数 =3,可见X元素化合价变化为3,即从+7价降到+4价. 故选A.   27.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⑤淀粉﹣碘溶液.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第 33 页 共 43 页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性氧化物、碱发生反应;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有 色物质,如使品红溶液褪色(化合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的红色;二氧 化硫中硫为+4价,属于中间价态,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如二氧化硫能使 氯水、溴水、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强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解答】解:①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特征反应,化合生成 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的红色; ②酸性高锰酸钾能将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氧化成硫酸,自身还原为无色的二价锰离子,是 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性的体现,这里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③溴水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自身还原为溴化氢,这里同样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 原性; ④二氧化硫能跟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没有价态变化,是复分解反应, 不过亚硫酸钠水解显碱性,但水解较微弱,现象只能是颜色变浅不是褪色; ⑤淀粉遇碘变蓝色,碘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自身还原为碘化氢是溶液褪色,体现 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②③⑤,均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 性. 故选D.   28.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1 2 3 4 5 6 7 8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第 34 页 共 43 页 A.3 B.4 C.5 D.6 【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根据表格中物质的化学式的规律,可知5号物质为C5H12.再根据同分异构体判断 . 【解答】解: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同分异构体. 故选A.   29.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16g•L﹣1,则对此混合物组成说法正确 的是(  ) A.一定没有甲烷 B.一定没有乙烷 C.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分析】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16g•L﹣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 6×22.4=25.984,均为烷烃,则一定含甲烷(相对分子质量为16),另一种烷烃可能为乙 烷、丙烷等,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16g•L﹣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为1.16×22.4=25.984,均为烷烃,则一定含甲烷(相对分子质量为16),另一种烷烃可 能为乙烷、丙烷等, A.一定含甲烷,故A错误; B.可能含乙烷,故B错误; C.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故C正确; D.不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大于25.984,故D错误; 第 35 页 共 43 页 故选C.   30.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 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 ,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B),利用△c=v△t计算△c(B),△n( B)=△c(B)•V,B的起始物质的量减△n(B)为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5v(A)=0.5×0.12mol /(L•s)=0.06mol/(L•s), 所以△c(B)=0.06mol/(L•s)×10s=0.6mol/L, 所以△n(B)=0.6mol/L×2L=1.2mol, 故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同温同压下烷烃A蒸气的密度是H2的15倍,烷烃A的分子式: C2H6 ;结构简式  CH3CH3 . (2)烷烃B的分子中含有200个氢原子,烷烃B的分子式: C99H200 . (3)含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D,烷烃D的分子式: C5H12 . 第 36 页 共 43 页 (4)分子中含有22个共价键的烷烃,烷烃的分子式: C7H16 . 【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分析】(1)根据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计算A的相对分子质量,结合烷烃的组 成通式确定分子式,书写可能的结构简式; (2)根据烷烃的组成通式CnH2n+2确定分子式; (3)根据烷烃的组成通式CnH2n+2确定分子式; (4)烷烃CnH2n+2中含有(n﹣1)个碳碳单键、(2n+2)个C﹣H单键. 【解答】解:(1)根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30, 烷烃的组成通式CnH2n+2,则14n+2=30,解得n=2,故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2H6,结构简 式为:CH3CH3, 故答案为:C2H6;CH3CH3; (2)烷烃的组成通式CnH2n+2,故2n+2=200,解得n=99,故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99H2 00, 故答案为:C99H200; (3)烷烃D含有5个碳原子,则H原子数目为5×2+2=12,故D的分子式为:C5H12, 故答案为:C5H12; (4)烷烃CnH2n+2中含有(n﹣1)个碳碳单键、(2n+2)个C﹣H单键,则(n﹣1)+( 2n+2)=22,解得n=7,故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7H16, 故答案为:C7H16.   32.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 )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第 37 页 共 43 页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b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0.0015mol•L﹣1•S﹣1 .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c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3)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c .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第 38 页 共 43 页 【分析】(1)根据表格知,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减小,则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根据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间转化关系式计 算平衡时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从而确定曲线;先计算一氧化氮的反应速率,再根据同一 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计算氧气的反应速率 ; (2)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由此衍生的 一些物理量也不变; (3)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移动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表格知,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减小,则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参加反应的n (NO)=(0.020﹣0.007)mol=0.013mol,根据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关系式知,平衡 状态时生成n(NO2)等于参加反应的n(NO),所以为0.013mol,c(NO2)= =0.0065mol/L;0~2s时,v(NO)= =0.003mol/(L.s),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 量数之比,所以v(O2)= v(NO)=0.0015mol•L﹣1•S﹣1, 故答案为:b;0.0015mol•L﹣1•S﹣1; (2)a、当v (NO2)=2v (O2)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气体气体体积改变的可逆反应,当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不变,则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故b正确; c、v逆(NO):v正(O2)=2: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第 39 页 共 43 页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混合物质量始终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容器内混合气体的 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c; (3)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反应速率降低,故a错误; 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b错误; c.增大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正确;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33.已知拆开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36kJ能量,拆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 消耗498kJ能量,根据图中的能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①②的数值: ① 1370 ; ② 1852 . (2)生成H2O(g)中的1mol H﹣O键放出 463 kJ的能量. (3)已知:H2O(l)=H2O(g)△H=+44kJ•mol﹣1,试写出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H=﹣570kJ/mol . 【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第 40 页 共 43 页 【分析】由图象可知2H2(g)+O2(g)=2H2O(g)△H=﹣482kJ•mol﹣1,化学反应的 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产,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形成新键要放出能量,反应热 为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①吸收的能量应为2molH2和1molO2吸收的能量,为2×436kJ+498kJ =1370kJ, 由图象可知2H2(g)+O2(g)=2H2O(g)△H=﹣482kJ•mol﹣1,反应热为反应物的总 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 则②放出的热量为1370kJ+482kJ=1852kJ, 故答案为:①1370;②1852; (2)②放出的热量为1852kJ,可知生成2molH2O放出1852kJ,则H﹣O键的键能为 =463kJ,故答案为:463; (3)已知①2H2(g)+O2(g)=2H2O(g)△H=﹣482kJ•mol﹣1,②H2O(l)=H2O (g)△H=+44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2可知2H2(g)+O2(g)=2H2O(l)△H=﹣570kJ/mol, 故答案为:2H2(g)+O2(g)=2H2O(l)△H=﹣570kJ/mol.   34.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A、B同主族,C、D同周期,B、E同周期.气体A2 与气体C2混合后点燃能够发生爆炸,且产物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C、 E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E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 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D能形成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请根据上述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 列问题. 第 41 页 共 43 页 (1)写出A、B两种元素的元素名称:A 氢 、B 钠  ,写出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 (2)写出由B和C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F的电子式   ,其存在的化学键是 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3)写出F和A2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2O2+H2O=4Na++4OH﹣+O2↑ . (4)用电子式表示B2C形成的过程:   .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气体A2与气体C2混合后点燃能够发生爆炸,且产物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液体,则A、C为H、O元素的一种;B、C、E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C为O元 素,则A为H元素;D能形成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则D为C元素;A、B同主族,且C、E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B为Na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 【解答】解:气体A2与气体C2混合后点燃能够发生爆炸,且产物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 无味的液体,则A、C为H、O元素的一种;B、C、E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C为 O元素,则A为H元素;D能形成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则D为C元素;A、B同主族,且C 、E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B为Na元素, (1)根据分析可知,A、B分别为氢、钠元素;D为C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氢;钠; ; (2)B、C分别为Na、O元素,由B和C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F为过氧 化钠,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其的电子式为 ,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第 42 页 共 43 页 故答案为: ;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3)F为过氧化钠,A2C为水,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H2O=4Na+ +4OH﹣+O2↑, 故答案为:2Na2O2+H2O=4Na++4OH﹣+O2↑; (4)B2C为Na2O,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程为: , 故答案为: .   第 43 页 共 43 页 2016年12月10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