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ID:443604

大小:794.9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昌平区 2020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物理试卷解析 2020.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2 分) 本部分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意的,全部选对得 3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微粒的运动。他把小微粒每隔一定时间的位置记录在坐标 纸上,如图 1 所示。则该图反映了 A.液体分子的运动轨迹 B.花粉微粒的运动轨迹 C.每隔一定时间花粉微粒的位置 D.每隔一定时间液体分子的位置 【答案】C 【解析】图是每隔一定的时间所记录的花粉微粒的位置,它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轨迹,因为在这一小 段时间内,花粉也可能运动到其他的地方又回来,所以选项 B 错误;花粉微粒的运动轨迹不是液体分子的 运动轨迹,液体分子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故选项 AD 错误;选项 C 正确。 注:花粉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不能直接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但是它能间接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因为它的运动是由液体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2.卢瑟福指导他的助手进行的 α 散射实验所用仪器的示意图如图 2 所示。放射源发射的 α 粒子打在 金箔上,通过显微镜观察散射的 α 粒子。实验发现,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 进,但少数 α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的角度甚至大于 90°。于是,卢瑟福大胆猜想 A.原子核内存在中子 B.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C.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D.原子内部有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核 【答案】D 图 1 图 2 显微镜金箔 荧光屏放射源 α 粒子2 【解析】因为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少数 α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 转,极少数的角度甚至大于 90°。说明原子内部有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核,选项 ABC 错误,D 正确。 3.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氢核聚变成氦核的反应不停地进行着,不断地放出能量。太阳 的总输出功率约为 3.8×1026W,太阳在“核燃烧”的过程中“体重”不断减轻。已知光速为 3×108m/s,估算太阳 每秒失去质量的数量级为 A.106kg B.109kg C.1012kg D.1015kg 【答案】B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2,因为太阳的总输出功率约为 3.8×1026W,所以它每秒释放 的 能 量 为 E=Pt=3.8×1026W×1s=3.8×1026J ; 所 以 太 阳 每 秒 失 去 质 量 为 △m= kg=0.42×1010kg=4.2×109kg,即选项 B 正确。 4.如图 3 所示用压强传感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分别记录空气柱的压强 P 和均匀玻璃管内空 气的体积 V,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数据中 P 和 V 的乘积越来越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环境温度升高 B.外界大气压强变小 C.注射器内的气体向外发生了泄漏 D.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变大 【答案】C 【解析】因为数据中P和V的乘积越来越小,而根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C可知,PV=CT, 可见 PV 乘积小的原因可能是温度低,或者是不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即气体向外发生了泄漏,所以选项 A 错误;C 正确; 当然也不是外界大气压强变小,也不是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变大,选项 BD 错误。 5.如图 4 所示,光滑直杆上弹簧连接的小球以 O 点为平衡位置,在 A、B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以 O 点为原点,选择由 O 指向 B 为正方向,建立 Ox 坐标轴。小球经过 B 点时开始计时,经过 0.5s 首次到达 A 点。则小球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为 26 2 8 2 3.8 10 (3 10 ) E c ×= × 图 3 压强传感器 空气柱 数据采集器 注射器 PV T3 【答案】A 【解析】由图 4 可知,小球 B 在正向最大位置处,以此位置开始计时,即 t=0 时,小球在最大位置处, 故选项 CD 错误;又因为小球经过 B 点时开始计时,经过 0.5s 首次到达 A 点,而 A 点是负的最大位移处, 说明 =0.5s,故 T=1.0s,故选项 A 正确,B 错误。 6.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给小球施加拉力 F,使小球平衡后细线跟 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θ,如图 5 所示。则拉力 F A.方向可能在图中Ⅰ区内 B.方向可能在图中Ⅱ区内 C.最小值为 mgcosθ D.最小值为 mgtanθ 【答案】B 【解析】由于小球受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重力与细线拉力的合力一定在重力与细线之 间的夹角内,若再加一个力,使小球平衡,则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所施加的拉力与重力和细线拉力的 合力相平衡,方向相反,所以拉力的方向可能在图中的Ⅱ区内,选项 B 正确; OA B x 图 4 1.00.5 t/s0 x/m A 2.01.0 t/s0 x/m B 1.00.5 t/s0 x/m C D 0.1 -0.1 1.00.5 t/s0 x/m 2 T 图 5 θ Ⅰ Ⅱ4 由图可知,根据力合成的三角形法则,拉力的最小值是当拉力垂直细线的方向拉动时的力,由图 可知,如果是其他方向的力都比该力大,故这小的拉力为 F=mgsinθ,故选项 CD 错误。 7.我们可以采用不同方法“称量”地球。例如,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测量铅球之间的作用力, 推算出引力常量 G,就可以“称量”地球。已知引力常量 G,利用下列数据可以“称量”地球质量的是 A.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和速度 B.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和月球的半径 C.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和速度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答案】A 【解析】“称量”地球质量的方法有二种,一是重力法,即 mg= ,故地球的质量 M= , 可见需要知道 G、g 及 R 的大小;二是环绕法,即通过月球绕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 ,故地球的质量 M= ,所以要测量地球的质量需要知道 G、月球的绕地周期 T 及月球绕 地的轨道半径 r; 对于 A 而言,已知了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和速度,根据 T= 可计算出 r 来,也相当于知 道了 T 及 r,故选项 A 可以计算地球的质量,A 正确; 对于 B 而言,知道月球的半径不行,需要知道月球轨道半径,故选项 B 错误; 环绕法所计算的是中心天体的质量,若已知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和速度,计算出来的是太阳 的质量,不是地球的质量,选项 CD 错误。 8. 用长导线以如图 6(甲)所示方式缠绕螺线管,当电流为 I 时,测得螺线管内轴线中点 A 的磁感 应强度大小为 B。若将导线对折缠绕螺线管,两种绕法螺线管上的线圈匝数相同,如图 6(乙)所示,通 过相同电流 I 时,则在螺线管内 A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0 B.0.5B C.B D.2B 【答案】A 【解析】甲图中若单线缠绕时,A 处的磁场为 B,说明螺线管内部有磁场,若乙图中比线缠绕时,由 2 GMm R 2gR G 2 GMm r 2 2 4m r T π 2 3 2 4 r GT π 2 r v π (甲) (乙) 图 6 AA5 于所通电流方向是相反的,那么这两个电流在螺线管内部产生的磁场会抵消,所以乙图中的 A 处的磁场为 0,选项 A 正确。 9.如图 7 所示,MN 是矩形导线框 abcd 的对称轴,其左方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以下过程 中,abcd 中有感应电流产生且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abcda 的是 A.将 abcd 向左平移 B.将 abcd 垂直纸面向外平移 C.将 abcd 以 MN 为轴转动 30° D.将 abcd 以 ab 为轴转动 30° 【答案】C 【解析】若将 abcd 向左平移,则穿过线圈的的磁场的面积在增大,由楞次定律可得,感应电流的 磁场与原磁场是相反的,即向里的,再由右手定则可判断出,电流方向是沿顺时针方向,即 badc 的方 向,选项 A 错误; 若将 abcd 垂直纸面向外平移,由穿过线圈的磁场的磁通量不改变,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动势,选 项 B 错误; 若将 abcd 以 MN 为轴转动 30°,则穿过线圈的磁场的磁通量在变小,故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磁场来 阻碍它的减小,所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感应电流的磁场向外,由右手定则可以判 断出线圈中的电流是沿逆时针方向的,即 abcda 的方向,选项 C 正确; 若将 abcd 以 ab 为轴转动 30°,则穿过线圈的磁场的磁通量是不变的,故不会产生感应电流,选项 D 错误。 10.某电容器的外壳上标有“1.5μF 9V”的字样。该参数表明 A.该电容器只有在电压为 9V 时电容才为 1.5μF B.当两端电压为 4.5V 时,该电容器的电容为 0.75μF C.该电容器正常工作时所带电荷量不超过 1.5 × 10-6C D.给该电容器充电时,电压每升高 1V,单个极板的电荷量增加 1.5 × 10-6C 【答案】D 【解析】某电容器的外壳上标有“1.5μF 9V”的字样。该参数表明电容器的最大电压不能超过 9V, 电容器的电容是 1.5μF,它的大小与电容器的两端电压没有关系,与电容器本身的因素有关,选项 AB 错误; M N aa d cb 图 76 当 电 容 器 的 两 端 电 压 为 最 大 电 压 9V 时 , 电 容 器 所 带 电 荷 量 最 大 , 最 大 为 Q=UC=9V×1.5×10 -6F=13.5 × 10-6C,可以超过 1.5 × 10-6C,选项 C 错误; 根据 C= 可知,Q=CU,则电荷量的增加量△Q=Q 2-Q1=CU2-CU1=C△U,即当电容器充电时,电 压每升高 1V,即△U=1V,故单个极板的电荷量增加△Q=C△U=1.5 × 10-6F×1V= 1.5 × 10-6C,选项 D 正 确。 11.如图 8 所示,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O 点,当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弹簧另一端在 A 点。用一个金属小球挤压弹簧至 B 点,由静止释放小球,随即小球被弹簧竖直弹出,已知 C 点为 AB 的 中点,则 A.从 B 到 A 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从 B 到 A 过程中,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增大 C.从 B 到 A 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从 B 到 C 过程弹簧弹力对小球做功大于从 C 到 A 过程 【答案】D 【解析】从 B 到 A 过程中,弹簧与小球的机械能才守恒,故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由于弹簧的弹性势 轻盈在减小,故小球的机械能在增大,选项 A 错误; 从 B 到 A 过程中,刚开始是加速上升的,当达到重力与弹力相等的时候,球的合外力为 0,小球的加 速度为 0 时,它的速度最大,即动能最大,再向上运动才能达到 A 点,故速度最大的位置一定在 AB 之间, 所以它的动能是先增大后减小,选项 B 错误; 从 B 到 A 过程中,弹簧的形变一直在减小,故弹性势能一直在减小,不是先增大后减小,选项 C 错误; 因为 B 点的位置弹簧的形变量最大,C 次之,A 就是原长,我们可以在上图中将这三个位置标出来, 从 B 到 C 过程弹簧弹力是变力,该力对小球做功等于这段图线与位移轴所围成的面积,很明显,BC 段对 Q U B A O C 图 87 应的面积要大于 CA 段对应的面积,故从 B 到 C 过程弹簧弹力对小球做功大于从 C 到 A 过程,选项 D 正 确。 12.如图 9 所示,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一侧接在交流电源上,副线圈中电阻变化时变压 器输入电压不会有大的波动。R0 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A1 和 A2 为理想电流表,V1 和 V2 为理 想电压表。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 a 端移动,则 A.A1 示数不变 B.A2 示数变小 C.V1 示数变大 D.V2 示数变小 【答案】D 【解析】由于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不会大的波动,我们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又因为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 匝数也不变,故由公式 ,故副线圈上的电压也是不变的,所以电压表 V1 示数不变,选项 C 错误;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 a 端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小,故副线圈的总电阻会变小,副线圈的 总电流会变大,即电流表 A2 的示数变大,选项 B 错误;再根据变压器的电流关系 可知,原线 圈的电流也变大,电流表 A1 的示数变大,选项 A 错误; 由于变阻器的阻值减小,电压表 V2 测量的就是变阻器的两端电压,故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 电压表 V2 的示数减小,选项 D 正确。 13.从固定斜面上的 O 点每隔 0.1s 由静止释放一个同样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某一时刻,拍下小球在斜面滚动的照片,如图 10 所示。测得小球相邻位置间的距离 xAB=4cm, xBC=8cm。已知 O 点距离斜面底端的长度为 l=35cm。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 A.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12m/s2 B.小球在 A 点的速度为 0 C.斜面上最多有 5 个小球在滚动 D.该照片是距第一个小球释放后 0.3s 拍摄的 R0 图 9 a ~ V1 A2 A1 b RV2 1 1 2 2 U n U n = 1 2 2 1 I n I n = 图 10 OA C xAB xBC lB8 【答案】C 【解析】由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可知 xBC-xAB=at2,故小球的 加速度 a= =4m/s2,选项 A 错误; 因为小球是从 O 点由静止释放的,所以 O 点的速度才是 0,A 点的速度不为 0,选项 B 错误; 由于整个的斜面长为 l=35cm,所以小球从 O 点由静止释放滚到最下商用的时间为 T= ≈0.42s,而两个小球的间隔是 0.1s,故斜面上最多有四个小球的间隔,既有 5 个小球在滚动,选项 C 正确; 因为小球在 B 点的瞬时速度为 vB= =0.6m/s,故静止释放的 O 位置到 B 点的时 间为 tB= s=0.15s,到 C 点位置的时间为 tC=tB+0.1s=0.25s,不是 0.3s,选项 D 错误。 14.光学镊子是靠激光束“夹起”细胞、病毒等极其微小粒子的工具。为了简化问题,将激光束看作是 粒子流,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沿光传播方向运动;激光照射到物体上,会对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光镊 效应就是一个实例,如图 11(甲)所示。一相互平行、越靠近光速中心光强越强的激光束,经凸透镜后会 聚于 O 点。现有一透明介质小球,球心 O'偏离了 O 点,但 O'仍于激光束的中心,如图 11(乙)所示。 小球的折射率大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若不考虑光的反射和吸收,光对小球的作用力可通过光的折射和动 量守恒来分析。取 O 为坐标原点,向右为 x 轴正方向、向下为 y 轴正方向,小球受到作用力的方向为 A.沿 x 正向 B.沿 y 正向 C.沿 x 负向 D.沿 y 负向 【答案】B 【解析】若把激光看成是粒子流,相当于有一定动量的粒子在沿光的传播方向运动,我们可以只分析 左侧的光,它进入小球后,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从动量定理的角度看,一定是小球对粒子有了一定的 冲量它的运动方向才发生改变的,即相当于小球给粒子一个斜向上的力 F1,再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可知,激 光的粒子对小球就会有一个方向斜向下的作用力; 2 2 8 4 (0.1 ) BC ABx x cm cm t s − −= 2 2 0.35 4 l a ×= 8 4 2 2 0.1 BC ABx x cm cm t s + += × 0.6 4 Bv a = y O (甲) 图 11 激光束 (乙) O' O 凸透镜 x9 再看这束粒子在小球中传播到另一界面时,它又从另一面射出,同理可以看出,它的传播方向也发生 了改变,所以判断出它也受到小球给它的作用力,其方向斜向上,再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小球会受到激 光粒子对它的斜向下的力 F2,所以对小球而言,这两个力都是斜向下的,故其合力也是斜向下的; 再根据对称性可知,另一条激光束也会产生一个斜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在小球上,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方 向一定沿 y 轴向下,即 y 轴的正方向,选项 B 正确,ACD 错误。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8 分) 本部分共 6 小题,共 58 分。 15.(8 分)用如图 12 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定值电阻。(1)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 20Ω,测量步骤如下: ①调节指针定位螺丝,使多用电表指针对准________(选填“直流电流、电压”或“电阻”)“0”刻线。 ②将选择开关转到电阻挡的___________(选填“×1”、“×10”或“×100”)的位置。 ③将红、黑表笔插入“+”、“-”插孔,并将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电表指针对准电阻的 ________(选填“0 刻线”或“∞刻线”)。 ④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读取数据。 (2)测量后需要继续测量一个阻值大约是 2kΩ 左右的电阻。在红黑表笔接触这个电阻两端之前,请 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必要的步骤,并按________的顺序进行操作,再完成读数测量。 A.调节定位指针螺丝,使多用电表指针对准“0”刻线 B.将红黑表笔接触 电阻的刻度线 直流电流、 电压的刻度线 指针定位螺丝 欧姆调零旋钮 选择开关 图 12 + _10 C.把选择开关旋转到“×1k”位置 D.把选择开关旋转到“×100”位置 E.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电表指针对准电阻的“0”刻线 【答案】(8 分)(1)①直流电流、电压;② ×1;③0 刻线;(2)DBE。 【解析】(1)①调节指针定位螺丝时,应该使多用电表指针对准直流电流、电压 “0”刻线,即刻度盘 的左侧,是因为指针静止时不指零刻度时才调节的,而电阻“0”刻线在刻度盘的右侧,它是测电阻欧姆调零 时需要调到的位置; ②测量 20Ω 的电阻时,为了使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央,以便减小误差时,而中央的指针大约就是“20” 刻度线处,所以需要将选择开关转到电阻挡的 “×1”位置即可。 ③将红、黑表笔插入“+”、“-”插孔,并将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电表指针对准电阻的 “0 刻线,而不是“∞刻线”,因为表笔短接后,相当于所接的电阻为 0,故需要调到欧姆的 0 刻度线处,即刻度 盘的右侧。 (2)如果要继续测阻值大约是 2kΩ 左右的电阻,要想仍使指针指在“20”刻度线左右,则需要把电阻 档的倍率调整到“×100”的位置,然后还需要欧姆调零,才能接被测电阻,故步骤的顺序为 DBE。 之所以不选 A 是因为一旦定位螺丝调好了,以后就不用再调整了。 16.(10 分)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 13 所示。已知双缝间的距离为 d,在离双缝 L 远的屏上,用测量头测量条纹间宽度。 (1)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 1 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 如图 14(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 6 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如图 14 (乙)所示的手轮上的示数为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 Δx 为________mm; (2)波长的表达式 λ=________(用 Δx、L、d 表示); (3)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照射,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光源 凸透镜 滤光片 单缝 双缝 遮光筒 测量头及目镜 图 13 O S1 S2 S 图 15 (甲) (乙) 图 1411 (4)图 15 为上述实验装置示意图。S 为单缝,S1、S2 为双缝,屏上 O 点处为一条亮条纹。若实验时 单缝偏离光轴,向下微微移动,则可以观察到 O 点处的干涉条纹_________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间距变大 D.间距变小 【答案】(10 分)(1)13.870(误差允许范围内均可);2.310 (误差允许范围内均可);(2) ; (3)变小;(4)A。 【解析】(1)如图14(乙)所示的手轮上的主尺示数为13.5mm,旋轮上的示数为37.0×0.01mm=0.370mm, 故示数为 13.5mm+0.370mm=13.870mm;其实还需要读出甲的示数为 2.320mm,第 1 条与第 6 条间的亮纹 总距离为 13.870mm-2.320mm=11.550mm,故相邻亮纹的间距△x= =2.310mm; (2)因为△x= ,故波长的表达式 λ= ; (3)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照射,因为 c=λf,则光的波长会变小,故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将变小; (4)原来 O 处应该是个亮条纹,因为 O 处距两缝的距离相等,光程差是 0,如果单缝向下移动,即 相当于光源向下移动,如下图所示,则到达光屏上相位差为 0 的亮条纹的位置应该向上移动才可以,故选 项 A 正确。 17.(9 分)如图 16 所示,半径 R=0.5m 的光滑半圆环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圆环与光滑水平地 面相切于圆环最低端点 A。质量 m=1kg 的小球以初速度 v0=5m/s 从 A 点冲上竖直圆环,沿轨道运动到 B 点 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 C 点,g 取 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球运动到轨道末端 B 点时的速度 vB; (2)求 A、C 两点间的距离 x; (3)若小球以不同的初速度冲上竖直圆环,并沿轨道运动到 B 点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求小球落 点与 A 点间的最小距离 xmin。 d x L ∆ 11.550 6 1 mm − l d λ d x L ∆ B 图 16 C A R12 【答案】(1) ;(2)x=1m;(3)xmin=1m。 【解析】(9 分)(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 分) 解得: (1 分) (2)由平抛规律得: ;x=v0t(2 分) 解得:x=1m(1 分) (3)设小球运动到 B 点半圆环轨道对小球的压力为 FN。 圆周运动向心力: 得:当 FN=0 时,小球运动到轨道末端 B 点时的速度最小 (2 分) xmin=x=1m(1 分) 18.(9 分)一台直流电动机所加电压 U=110V,通过的电流 I=5.0A。若该电机在 10s 内把一个质量 M=50kg 的物体匀速提升了 9.0m,不计摩擦及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求: (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P; (2)在提升重物的 10s 内电动机线圈产生的热量 Q; (3)电动机线圈的电阻 R。 【答案】(1)P=550W;(2)Q =1000J;(3)R=4Ω。 【解析】(9 分)(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P=UI (2 分) 解得  P=550W(1 分) (2)由能量守恒定律知: Q=Pt-Mgh,(2 分) 解得  Q =1000J(1 分) (3)由焦耳定律 Q=I 2Rt,(2 分) 解得  R=4Ω(1 分) 19.(10 分)冲击摆可以测量子弹的速度大小。如图 17 所示,长度为 l 的细绳悬挂质量为 M 的沙箱, 质量为 m 的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沙箱并留在沙箱中。测出沙箱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角度为 α。沙箱摆动过 程中未发生转动。 m/s5=Bv 2 21 1 (2 )2 2 = +A Bmv mv mg R m/s5=Bv 22 1 2R gt= 2 N BmF mg R + = v min m/s5=Bv13 (1)自子弹开始接触沙箱至二者共速的过程中,忽略沙箱的微小偏离。求: ①子弹射入沙箱后的共同速度大小 v; ②子弹射入沙箱前的速度大小 v0; (2)自子弹开始接触沙箱至二者共速的过程中,沙箱已经有微小偏离。子弹入射沙箱的过程是否可 以认为是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① ;② ;(2)可以认为水平方向动 量守恒。 【解析】(10 分)(1)①在子弹与沙箱共速至沙箱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为 α 过程中,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 分) 解得  (2 分) ②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 (2 分) 解得  (2 分) (2)可以认为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自子弹开始接触沙箱至二者共速的过程中,由于沙箱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很小,受到细绳拉力在水平 方向的分力远小于子弹与沙箱的内力,因此,子弹入射沙箱的过程可以认为是水平方向动量守恒。(2 分) 20.(12 分)宏观规律是由微观机制所决定的。从微观角度看,在没有外电场的作用下,导线中的自 由电子如同理想气体分子一样做无规则地热运动,它们朝任何方向运动的概率是一样的,则自由电子沿导 线方向的速度平均值为 0。宏观上不形成电流。如果导线中加了恒定的电场,自由电子的运动过程可做如 下简化:自由电子在电场的驱动下开始定向移动,然后与导线内不动的粒子碰撞,碰撞后电子沿导线方向 的定向速度变为 0,然后再加速、再碰撞……,在宏观上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1)在一段长为 L、横截面积为 S 的长直导线两端加上电压 U。已知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 n, 电子电荷量为 e,电子质量为 m,连续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为 t。仅在自由电子和金属离子碰撞时才考虑粒 子间的相互作用。 α 图 17 2 (1 cos )gl α= −v 0 2 (1 co )sm M glm α+= −v 21 ) ) (1 cos )2 m M m M gl α+ = + −( (v 2 (1 cos )gl α= −v 0 )m M m= +(v v 0 2 (1 co )sm M glm α+= −v14 ①求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a; ②求在时间间隔 t 内自由电子定向速度的平均值 ; ③推导电阻 R 的微观表达式。 (2)请根据电阻的微观机制猜想影响金属电阻率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 ;② ;③ ;(2)电阻率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解析】(12 分)(1)①加速度: (3 分) ②自由电子在连续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 t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第二次碰撞前的速度为 v。则 v=at; (2 分) 解得   (1 分) ③t 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 , 则电流:   (2 分) 电阻: (1 分) 解得: (1 分) (2)由 , 电阻定律: 解得 猜想:电阻率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理由:导体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导体内自由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变化,从而使自由电子连续两次碰撞的时 间间隔 t 发生变化,因此电阻率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其他合理猜想和理由均可,例如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 有关。)(2 分) v F Ee eUa m m mL = = = 2= eUt mLv 2 2m LR nte S = ⋅ F Ee eUa m m mL = = = 1= 2v v 2= eUt mLv q nV nsl neSvt= = =体 I neS= v =U IR 2 2m LR nte S = ⋅ 2 2m LR nte S = ⋅ LR S ρ= ⋅ 2 2m nte ρ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