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最新名校模拟 古诗词鉴赏汇编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考语文最新名校模拟 古诗词鉴赏汇编

ID:441368

大小:51.7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高考语文最新名校模拟 古诗词鉴赏汇编 考点解读 古代诗歌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 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命题角度 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单选题一个主观题,单选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而主 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近期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宋代诗歌备受青睐。因此在备考中全面 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 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方法点睛 1 解读形象、情感 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 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 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 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 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 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分析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 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 握。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鉴赏语言 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 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是 “语言风格”,需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举诗中例证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明在表情达意、描 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简要给语言分一下类别,再根据不同类别分析鉴赏:典故性词语,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诗歌之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藏”等词语;描写性语言,确定 语体之基调,分析所塑造的意境(其中注意衬托),体会流露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清 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动作性语言,采用对照法,分析其传神之处, 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简练”“形象”等词语。 4 掌握表达技巧 熟练地掌握各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并准确地识别判定是关键。 答题时,要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手法)(总述),结合诗句具体的内容来体会运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词 语,并还原诗境(分述)。明确此技巧(手法)的表达效果,它描写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第一步, 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思想感情(伤感、寂寞、闲适等),并点明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如漂泊天涯、思念家 乡);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 考题精选 1 (2020·湖北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榆河晓发 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①,空惭旅鬓斑。 注:①弃繻者: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者,原指汉终军。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开”,赋予“朝晖”以人的动态,全句由此而显得生机跃动,意兴盎然。 B.颔联上句描写云从天边升起,为远景;下句写大草原上万马奔腾如同刮风,为近景。 C.颔联所写的云是朝云,风是晓风,和大多早行诗一样,此联也表现出凄清的境界。 D.颈联从景过渡到情。景是“征尘”“古戍”,情则是诗人以疑问形式抒发的感慨。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 1.C 2.①“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②第五句以“征 尘”代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③尾联想起了西汉的少年志士终军,深为自己的长年漂泊、 年华 老去而功业无成感到惭愧。【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 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 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此联也表现出凄清的境界”错误,此联却别出心裁,用它们创造出豪雄气象。 故选 C。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 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 这首五律,表达作者到居庸关边境的一种壮怀,其时建州女真、俺答、鞑靼等常犯边境,字里行间, 渗透着诗人对边事的关切之情。首联“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 以远眺居庸关雄姿。颔联“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 调高远。“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云出三边,隐示边外多事;风生万马,表达对 军事行动的想象,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颈联“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正面写边尘不靖,征戍不 停,以“征尘”借代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尾联“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前句运用 典故,诗人感慨自己不能像终军那样为国建功。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 惭愧。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2 (2020·衡水中学实验学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楼上 杜甫①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②。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注:①这首诗为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诗人漂泊长沙时所作。②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 坚硬,此指栋梁之材。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立意高远,冠以“天地”二字,喻指搔首太息非为诗人的穷通,而是为了社稷苍生的安危。 B.颔联写远望之状,是全诗关键,领起三、四联。诗人漂泊五湖之南,离朝廷极远,白叹无补国事。 C.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自愧不是栋梁之材,无力整顿乾坤,把忧国忧民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D.全诗感情深婉悲切,取境阔大,描摹细腻,塑造出鲜明的抒情形象,是杜甫忧国忧民的真实反映。 2.明代王嗣爽在《杜臆》中,称赞本诗的尾联“苦语次骨(即入骨)”。请赏析诗的尾联。 【答案】 1.C 2.①尾联由“身事”句领起,归结到诗人自己,直抒胸隐。②在动荡离乱中,诗人自己尚不能自救, 更以何致君尧舜,以何来报国?最终只怕会老死在湘水之滨潭州之地。③表达了诗人沉痛悲凉的离愁和身 世之叹(“苦语”),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登楼之际慷慨抒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立现于读者面前(“次骨”)。【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理解错误。颈联两句的意思是: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但论才 能则又觉得有愧于那可作栋梁的杞楠。“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是直抒胸臆,是从正面直接抒写的。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意境的创设以及情感表达的 角度分析。 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苦语次骨(即入骨)”这个关键词,赏析的围绕着整个词展开。尾联的意思 是:在乱离之中如今已经不能自救,而结果我恐怕还是要老死在这边远的湘潭。从手法的角度,这是直抒 胸臆。“乱离难自救”句中“难自救”可以见出诗人苦难的处境,其言外之意是自救尚且很难,谈何报国 呢?体现了诗人对不能报国而实现自己伟大抱负的深深遗憾和苦痛。“乱离”写出了当时国家现状,也能 体现诗人对国事的忧虑。“终是老湘潭”,最终会老死在湘潭,这是对年老体衰和不能实现抱负为国建功的 深深遗憾。诗人的这种苦痛之语让读者也深深震撼,可谓“苦语次骨”。 3 (2020·闽粤赣三省十二校高三联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夜起 黄遵宪①(清)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②。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注:①黄遵宪:(1848 年 4 月 27 日~1905 年 3 月 28 日)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 晚清著名诗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曾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被解职后归家闲居,此诗写于闲居期间。②鹅 击海东青:暗指俄国侵占我国东北部分地区。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檐铁和风铃在风雨中撞击、晃动,发出了“千”“百”声。诗人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表现 了夜晚的宁静。 B.颔联写出了诗人长夜无眠,盼望天亮的心情,“又惊”句揭示了诗人无眠夜起的原因。 C.颈联感慨天色阴沉的日子太多,月光虽然明亮,却是残月,天空虽有星星,却只寥寥数颗。 D.尾联“吾独立”照应诗题“夜起“,与下文的“万家酣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鲜有 同道的孤独处境。 2.这首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请你结合相关的诗句分析。 【答案】 1.A 2.(1)首联写以檐铁千声写出了夜晚风雨大作的情景,象征清朝风雨飘摇的局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2)颔联上句写诗人盼望天明,实则一语双关,渴盼时局好转。下句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 表达了对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震惊与愤慨之情。(3)颈联感慨阴沉的天气太多,夜空只有残月和疏星,以 此象征清政府的统治腐败黑暗,民族前途微茫,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4)尾联“我”独立于斗室,联 想(想象)到此时民众都在酣睡,以此隐喻国民的愚昧麻木,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优虑之情。(从比喻或景情 角度作答亦可得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 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 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 项,“以声衬静,表现夜晚的宁静”错。檐铁和风铃发出的“千”“百”声写出了雨之大风之狂,照 应下句“雨横风狂”。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整体解读诗歌,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表达的情感。 古诗答题注重诗歌特点,此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两个词“情感表达”、“含蓄蕴藉”的理解,而“含 蓄蕴藉”为重点。含蓄表达多为典故、借代、双关、象征、寓情于景。解题时首先找到这些含蓄的手法, 再结合诗句分析手法运用的效果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分析可知“雨横风狂”象征清朝风雨飘摇的局面; “鸡鸣天下白”“鹅击”都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沉阴”“残月”象征清政府的黑暗;“吾独立”象征“我” 的清醒,“万家酣睡”象征民众的愚昧。 4 (2020·安徽高三冲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 刘禹锡 骠骑①非无势,少卿②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注:①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②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 青的属官。据《史记》载:大将军卫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 唯任安不肯。③颓波: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用作喻世事变化。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将人生感慨不着痕迹地寄寓于笔墨之间,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 B.首联采用对举方法来叙事。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下句称任安的字,充满敬重之意。 C.第三、四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明了心志,感情强烈。 D.“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流露出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与怀才不遇的感叹。 2.纵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A2.“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一般世俗之人,如蝇逐臭, 改换门庭.纷纷投靠票骑。可任安却不是这样。充分肯定任安的不趋奉权贵的可贵精神,赞扬了西汉汉武 帝时任安固守节操,不肯趋炎附势的高风亮节。“世逍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诗人 说如今的世道有如流水直下,只有我的心像中流砥柱一样,毫不动摇。借以表达了诗人心如砥柱,不肯摧 眉折腰事权贵的高贵品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 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 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 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A 项,“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理解错误,这首诗主要写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不是 没有势力,势力一天天增大,任安,字少卿,是大将军卫青的属官,不趋炎附势背离卫青而离去。世道颓 废厉害如江河日下,我的坚持正义的心坚定得如同黄河三门峡中的中流砥柱而不随波逐流。重在表现主观 情感,咏史兼抒怀,用意明朗直接,情怀悲愤沉痛。故选 A。 2.此题的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回答情感题的每一个答 题要点要包含以下内容:既要明确指出诗人的情感,又要指出诗人因何事、何景而产生的这种情感。本题, 诗人的情感主要通过前两联表现出来:“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这两句充分肯定任安的不趋奉权贵 的可贵精神。诗人对任安情有独钟,任安的这种行为,如今更是难能可贵。诗人把任安视为知己,他.不 向权贵屈服,永远不向邪恶势力低下那高昂的头。形势越是险恶,他越是坚强。“我心如砥柱”,是诗人的 真心表白,是诗人与邪恶斗争的宣言。着实可佩可敬。 5 (2020·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 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答案】 1.D2.①颈联是心理描写,具体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多病的身躯让诗人想归隐田园,但想到辖 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又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触动了他匡世济民之心,流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 ②颈联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清廉正直、忠于职守、忧国忧民的官员形象。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 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 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 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 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尾联直抒胸臆„„”错误,尾联以景结情,“西楼望月”,借月光来传递互相关照之情,盼望对 方来访;“几回圆”,寄托盼望朋友团圆的拳拳之心。 故选 D。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 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 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翻译: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世 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 百姓愧对国家俸禄。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寄李儋元锡》是唐 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 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 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从 思想性着眼,赞美的韦应物的思想品格。诗人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 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 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 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6 (2020·高三下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①山水歌(节选) 李白 峨眉②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③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涧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注:①粉图:在粉墙上所绘之图。②峨眉:山名,在四川境内。下文的“罗浮”,山名,在广东境内; “赤城",山名,在 浙江境内;“苍梧”,山名,在湖南境内。“三山”,方丈,蓬莱,瀛洲,传说中的三座仙山。③绎思:精心构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至少包含了三个信息,其中“歌”是诗体标志,即“歌行体”,属于古体诗。 B.“驱山走海”句,以夸张手法表现了“名公”挥动彩笔、描绘山水图景的高超技艺。 C.诗人所写的孤舟和征帆迷失了方向,在画面上一动不动,却又像随风飘荡到天边。 D.诗人为这形象逼真的画面所感染,欣赏的兴致很浓,还围绕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 2.请你通过李白对这幅“粉图山水”的描绘,分析画家创作时的“绎思”和技巧。 【答案】 1.C 2.①善于艺术概括(精心选取意象) :画家将峨眉、罗浮、赤城等天下名山巧妙地汇聚在同一画面上,收 到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②善于营造意境:峨眉高峻,罗浮悠远,赤城、苍梧云蒸霞蔚,洞庭潇湘缥缈绵远,三 江七泽迁回曲折,各臻妙境。③善于逼真再现:诗人描绘满堂的空灵苍翠就好像可以触摸到,赤城、苍梧的烟 霞就好像扑面而来,由此可见,画家着色用笔之逼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 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 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 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迷失了方向”错误,“迷归年”的意思是迷失了回归的时间,即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这是诗人 看到画中飘荡在惊涛骇浪中的孤舟所触发的想象。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内容、技巧的能力。诗词构思需要整体把握,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 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意象组成意境。翻译: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如罗浮之山与南海相连。此画工真是一位善于 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满堂的空灵苍翠如可扫,赤城的霞气和苍梧的岚 烟,仿佛可从画中飘浮而出。洞庭潇湘的美景意境深远,我之情意随着三江七泽之水而回返往复。那汹涌 的波涛要流向何处?而江海上孤舟一去而无归日。船上的征帆不动亦不旋,好像随风漂落至天边。我心摇 目断, 逸兴难尽。不知何时此舟才可到海中三仙山?《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为友 人赵炎所画的粉画山水的题画诗。从“峨眉高出西极天”到“三江七泽情洄沿”是诗的第一段,从整体着 眼,概略地描述出一幅雄伟壮观、森罗万象的巨型山水图,赞叹画家妙夺天工的本领。这一段,对形象思 维是一个绝妙的说明。峨眉的奇高、罗浮的灵秀、赤城的霞气、苍梧(九嶷)的云烟、南溟的浩瀚、潇湘 洞庭的渺绵、三江七泽的纡回。几乎把天下山水之精华荟萃于一壁,这是十分壮观,非常有气魄的。这是 经过匠心经营的山水再造。这里诗人用的是“广角镜头”,展示了全幅山水的大的印象。之后,开始摇镜 头、调整焦距,随着读者的眼光朝画面推进,聚于一点:“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 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这一叶“孤舟”,在整个画面中真是渺小了,但它毕竟是人事啊,因此引起诗 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在这汹涌的波涛中,它想往哪儿去呢?何时才回去呢?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征帆” 两句写画船极妙。画中之船本来是“不动亦不旋”的,但诗人感到它的不动不旋,并非因为它是画船,而是因为它放任自由、听风浪摆布的缘故,是能动而不动的。李白此处写画船则从不动见能动,别是一种妙 处。以下紧接一问:这样信船放流,可几时能达到那遥远的目的地──海上“三山”呢?那孤舟中坐的仿 佛成了诗人自己,航行的意图也就是“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意图。“心摇目断兴难尽”写出诗人对画的神 往和激动。这时,画与真,物与我完全溶合为一了。 7 (2020·河南五岳在线高三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郎 陈与义 漫郎功业大悠然,拄笏看山了十年。 黑白半头明镜里,丹青千树恶风前。 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须使鬼钱。 踏破九州无一事,只今分付结跏禅。 注:①漫郎:指唐代道家学者元结,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检束的文人。②拄笏看山:比喻在官有高 致。③元:本来。④跏禅: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首联借用典故,表达出自己做官十年间放浪形骸,不拘世俗的形象特点。 B.颔联前句表面写透过镜子看到自己已双鬓斑白,实则暗示一事无成的无奈感慨。 C.颈联前句用“星霜”写岁月变幻,用“惊人句”写诗人有才华,表现了诗人的自负。 D.尾联将自己过去壮志难酬与现在只好坐跏修禅进行了对比,悲愤之情寓于其中。 2.本诗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试从正侧结合的角度并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正面揭露现实的黑暗。如诗中用“天地元须使鬼钱”表明现实社会中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丑 恶现实。 ②侧面揭露现实的黑暗。如“拄笏看山了十年”“踏破九州无一事”两句诗,通过写自己为官十年却 一事无成的遭遇,间接突出了社会环境的黑暗,让有才华之人难以实现理想抱负。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 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表现了诗人的自负”分析错误,这里主要是通过写自己有才华但难以实现来突出社会的黑暗, 从而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故选 C。 2.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手法与情感主旨。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了解常用诗歌手法有哪些,比如常 见修辞,描写和抒情的手法,以及对比、衬托等一些大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运用及效果。 题目是,本诗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试从正侧结合的角度并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已经告诉考生主旨 是“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手法是“正侧结合”,这就有了答题方向。只需找出哪里是正面哪里是侧面, 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即可。首先找出正面揭露社会黑暗的句子,这个比较容易,是“天地元须使鬼钱”。连“鬼钱”都使,可见这个社会是多么唯利是图、见钱眼开;再着一“元”字,意思是“本来”,似乎应当 应分,更加强了社会现实的丑恶。侧面描写不太好理解,可从文中诗人的形象和遭遇来分析。“惊人句” 写作者很有才华,但结果却是“拄笏看山了十年”“踏破九州无一事”,只好“结跏禅”。 为官十年却一事 无成,当年的壮志抱负早已在现实的黑暗中消磨殆尽,现在只好坐跏修禅,悲愤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写自 己的遭遇侧面揭露现实的黑暗。 8 (2020·湖南四校高三 2 月线上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峒氓 柳宗元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服殊音不可亲”中的“异服殊音”属于借代手法,以峒民的服饰和语言特色指代峒民,形象而 又简练。 B.颔联描写了峒民赶集的情景,既展现了峒民的生活习俗,又暗含了峒民往返集市买盐往返甚是辛 苦。 C.“鸡骨占年拜水神”一句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鸡骨占年”和“拜水神”的风俗令诗人感到十 分惊奇。 D.此诗语言朴实无华,真切而又形象地描绘了柳州少数民族的生活,隐含着诗人作为地方官人乡随 俗的思想。 2.此诗包含着诗人到柳州任职后面对“峒氓”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C 2.诗人到柳州任职后对“峒氓”的心理变化过程先后经历了“不可亲”的距离感(或失落感)、“愁问 重译”的束缚感(或不便感)和“欲作文身”的渴望融入之心。诗人初到此地任职,因衣着不同、语言不通 而感到似乎被排斥在峒民之外;办理案件时,因语言不通只能仰仗翻译而产生了工作不便感;了解当地风俗 习惯后,渴望自己能够入乡随俗,融入当地百姓中。 【解析】 1.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 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 项,“令诗人感到十分惊奇”分析错误,“鸡骨占年”,是峒氓的迷信风俗,以为占卜可以知道年景 的好坏。“拜水神”,即向水神礼拜。峒氓们用鸡骨去占卜,问水神祈祷一年的好收成。表现出了作者入乡 随俗的思想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句内容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 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 用语。本诗首联“不可亲”一词表达了诗人到柳州任职后对“峒氓”的的距离感,从尾联的“愁问重译” 可知诗人的的束缚感,从“欲作文身”可知诗人渴望融入当地百姓之心。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描 写出诗人和柳州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况。起初虽然感到“异服殊音不可亲”。最后却“欲投章甫作 文身。”达了诗人在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后,渴望自己能够入乡随俗,融入当地百姓中的心理。 9 (2020·湖南五市十校高三上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注:①1164 年,宋室用大量财物向金人乞得苟安局面,签订隆兴和议。本篇作于淳熙三年(1176)春暮, 时隔十数载,陆游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使司参议官,实际上是闲职。②打围:打 猎。因须多人合围,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即点“春残”,日暮“落晖”更添作者感慨。 B.颔联对仗工整。时空相应,“无功”“有梦”对举。 C.颈联宕开写景,紧扣“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 D.尾联忆昔日“飞鹰醉打围”场景,以雄豪气概收。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1.D 2.①伤春惜春之情和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②报国无门之叹和对家乡的思念;③对官场的厌 倦,英雄迟暮的无奈。 【解析】 1.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主旨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 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中“以雄豪气概收”说法错误,尾联大意是:对 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连自己也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 又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豪气的陆游形象? “飞鹰醉打围”的气概,冠以 “谁记”,让人顿觉感慨横溢,满怀怆然,昔年的雄豪气概不过更增此时的摧颓意绪罢了,表达的是诗人 的伤感无奈。 故选 D。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这是针对词的下阕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 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句等来分析;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意不要只写几个表现情感的词 语,要结合内容答情感,指出情感生发的原因,如有手法要一并写出。首联“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 倍依依”, 写出暮春时节,草木青葱的美好景致。依依,是留恋不舍的样子,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 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颔联“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根据“无功”“有梦”“征 人”,从这些关键词上可看出诗人欲报国却无门的苦闷,“乡远”则代表思乡;颈联“苜蓿苗侵官道合,芜 菁花入麦畦稀”,写岀苜蓿生长极为茂盛,突出在麦苗中稀疏的场面,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 间的典型景物,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种寂寥的意绪;尾联“倦游自笑摧颓甚, 谁记飞鹰醉打围”,对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连自己也 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豪气的陆游形象?抒发 了报国无门的无奈,对官场的厌倦。 10 (2020·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上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①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②乘桴意,粗识轩辕③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北宋期间,苏轼由于朝党之争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儋州(在今海南),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 北还。本诗即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 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 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味深长。 B.诗中星移、月明、海澄之景呼应了诗题的时间与地点,视野开阔,意境清明。 C.本诗所描写的景物既是作者渡海途中所见,又有其隐含的深层含义,指向人生的哲理。 D.尾联乃反语,作者说不悔恨,并说这次游历平生奇绝,借此表达遭贬蛮荒的困顿和失意。 2.如何理解颈联的两个典故?请结合诗句及苏轼生平简要分析。 【答案】 1.D 2.①孔子的典故,表现了孔子积极推行自己主张的济世情怀,而作者一生中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 志向没能实现,所以他说空有与孔子一样的“乘桴意”。 ②庄子的典故,是说天地间有一种与造化合一的音乐,作者说大约体会到了一点这样的音乐,意为他 在建功立业不成之后,换一个角度理解了人生的另一方面的精义。 ③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他能够超脱荣辱,旷达自适。 【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诗歌鉴赏考 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 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 常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 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 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D 项,“尾联乃反语„„” 错误。尾联并非反语,作者的旷达是真旷达,他确实从屡遭贬谪、起落沉浮的人生中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 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本题具体为理解诗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鲁叟乘桴”,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 是我的治国大道不能实行于天下了,不如乘着木筏,泛舟远洋,去天涯海角做个隐士。反面表达了孔子知 其不可而为之,为了理想执着追求的济世情怀。一个“空”字,表明作者壮志难酬的失落。其中“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就有这种情感。“轩辕奏乐”,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把世 间万物都融在笛声中了。作者此处用这个典故,表现了他历经磨难后的通达, 感悟到人生建功立业不是 唯一,可以有其它方面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11 (2020·贵州省高三第二次大联考)阅读下而这首朱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 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足( ) A.首句写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水而飞驶竞渡的壮观场而。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 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B.“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句描写姑娘们拾翠、游人们踏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 “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明媚的诱人景色。 C.词的上片四句着重写人事,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 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以此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D.“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句中“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 幕降临的情景。“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2.“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句以写景工绝著称,请简要赏析。 【答案】 1.C 2.①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 儿倩影。②动静结合。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别具一种朦胧之美,令人玩味。③寓情于景。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 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词人告别了白日的喧闹,回到了自家的庭院,可以享受一下月光下的静谧。反映 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 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以此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错误,整首词从热烈欢快渐趋恬静宁谧,成功地表达出一个 有闲的耋耄老人所独有的心理状态,而非孤独寂寞。故选 C。 2.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准确把握景物特点,结合文本分析所用手法。 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写热闹之后的静谧幽美的夜景,一动一静,互相对应,表现词 人对动之美与静之美皆能欣赏的豁达情怀。“无影”言杨花小而轻,实为突出庭院的寂静无声,动中有静, 以动衬静。白日、夜晚的不同景象,寓情于景,表现出词人节日的快乐;对庭院夜景的描写表现出恬淡、 清明的意境和词人闲适、平和的心境。 12 (2020·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居即事 韦应物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①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阅。 注: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 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②北 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 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C 2.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 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 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 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 高等。 C 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很久,不知不 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 故选 C。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并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 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 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 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寂寞、沮丧。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务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享 受阅读的乐趣。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