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市十三中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调研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衡水市十三中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调研试题(Word版带答案)

ID:438279

大小:411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19 级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分值: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55 分) 1.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 以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周代“间色”的紫色成为齐国上下推 崇的颜色,这说明(  ) A.礼乐制度逐渐被破坏 B.齐国独立于周王室之外 C.周王室权力高度集中 D.分封制得到有效的维护 2.1975 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 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啬夫(古代官吏名)被调任其他官府,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任 用到新任官府。这一规定旨在(  ) A.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 B.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 C.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D.允许地方官大胆任用亲信 3.下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 年代 省数 道数、路数 州数 郡(府、国)数 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 —— —— —— 36 不详 西汉平帝(1—5 年) —— —— 13 103 1578 东汉顺帝(126—144 年) —— —— 13 105 1180 隋大业五年(609 年) —— —— —— 190 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 —— 15 道 —— 328 1573 宋宣和四年(1122 年) —— 26 路 288 —— 1234 元朝 12 省 183 路 —— 97 1425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B.州郡等地方行政机构权力变化不大 C.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减轻中央负担 D.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加强对地方控制 4.内阁成立后,皇帝把原来宰相拥有的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设三司, 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反映了明朝(  ) 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B.通过分权举措强化君权 C.宰相制度实际长期存在 D.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5.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 “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 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 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6.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 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 800 张,织工 2330 名。至康熙六年(1667 年)缺机 170 张,机匠补 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400 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C.政府摒弃了抑商政策 D.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落后 7.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 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可用来佐证(  ) A.东京汴梁成为了国际大都市 B.商品经济从城市向农村扩散 C.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的管辖 8.下列为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该表能够说明(  ) 年代 农业税(万贯) 商税(万贯) 农业税:商税 至道三年(997 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五年(1021 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 年) 2021.3 5117.2 28:72 A.商税逐渐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B.纸币成为这一时期主要流通货币 C.加强了对城市商业活动监管 D.边境战争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发展 9.《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 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据材料可知,海禁政 策(  ) A.破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B.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 10.伯利克里善于在政治和正直之间寻求平衡,为此釆取的基本策略有三种:一是如果估计 到公民大会可能产生不利于雅典的选择,则尽量不开会;二是在会议上采取两种演讲策略以求打动雅典人;三是如果有必要有时还会对公众隐瞒关键信息。这从侧面反映出(  ) A.雅典公民政治素养深厚 B.公民大会作用极为重要 C.政治领袖善于以权谋私 D.雅典政治生活公开透明 11.)约翰·赫斯特在《极简欧洲史》中提到,古代雅典一旦有战事爆发,城邦中不管是经商 或务农的公民都要放下日常营生,聚集成军,听取统领的行军命令。这反映出当时(  ) A.城邦利益高于一切 B.公民权利不受保障 C.民主政治臻于完善 D.将军拥有至高地位 12.公元 58 年,驻守耶路撒冷的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 “你难道可以合法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 ”指挥官诧异:“我花了许多钱才 得到罗马公民的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说明此时罗马公民(  )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的途径 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必须来自共和国不同地区 D.拥有免于法律处罚的权利 13.《十二铜表法》规定“对畸形怪状的婴儿,应即杀之”“在行窃时当场被捕的奴隶,则鞭 打之,并把他从悬崖上抛下。”这些规定反映出该法(  ) A.保护贵族利益 B.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C.发表《万民法》 D.具有原始落后色彩 14.下表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时间 1560 年 1600 年 1650 年 产量 30000 匹 13000 匹 6000 匹 A.工业革命的冲击 B.商业革命的影响 C.政治分裂的阻碍 D.罗马教廷的束缚 15.16 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货币贬值浪潮,贵金属短缺,西欧各国货币的金银成分大大减少。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欧洲(  ) A.封建贵族奢侈享乐 B.涌入大量美洲白银 C.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D.社会经 济遭遇危机 16.英国 1851 年的原棉消费量大约相当于 1820 年的 5 倍多,但棉产品出口的比例却变化不 大;国内咖啡的人均消费量从 1793 年到 1850 年上升了 927%,茶上升了 58%,糖上升了 72%。这些现象可以说明 19 世纪中期英国(  )A.工业革命完成 B.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C.贫富差距加大 D.对外贸易处 于入超地位 17.从 19 世纪 50 年代到 90 年代初,采煤、炼钢、棉纺的劳动生产力都有大幅度地提高,英 法德美四国的批发物价指数都有大幅度地下降,下降最快的德国达 84.8%,最慢的美国 也达 7%。物价的大幅下降(  ) A.动摇了英国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 B.导致商品紧缺并引发经济危机 C.刺激美英矛盾激化并加速战争来临 D.表明垄断严重威胁到社会公平 18.西方政治学家把因通信技术发展而推动的民主现象叫做“媒介民主”,“在传统上,政党 是民众表达利益、愿望和要求的最重要的工具。现在,媒介也作为政治参与工具出现。 民众过去主要通过政党来做的事情,现在也可以选择通过媒介的途径来做。”材料旨在说 明(  ) A.技术进步使媒介的政治功能增强 B.“媒介民主”逐步取代了政党民主 C.“媒介民主”实现了让人民当家做主 D.媒介是政党与公众沟通的主要渠道 19.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 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 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  ) 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20.1820 年,科恩兄弟因违反弗吉尼亚州的某项法律而被罚款,他们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 诉。联邦最高法院接手此案,弗州以联邦最高法院无权受理此案提出抗议,马歇尔法官 依据宪法联持最高法院有审理权,并依法判决科恩兄弟败诉、弗州胜诉。这一诉讼案的 到决过程(  ) A.反映州权主义占据上风 B.强化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司法权威 C.说明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 D.表明最高法院取得法定上诉管辖权 21.1879 年,法国将诞生于大革命期间的《马赛曲》定为国歌。从 1880 年开始法国政府将攻 占巴士底狱的日子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政府 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也必须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旨在(  ) A.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 B.推动民主共和政体在法国建立 C.探索抨击宗教神权的全新形式 D.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22.1908 年底,德意志帝国议会议员提出议案,要求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一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 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可 以提名宰相人选 23.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夺权,倒不如说布尔什维克把现成权力捡起来 更为贴切……那时,临时政府仿佛一下子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半个 留守抵抗的人也没有。”这表明(  ) A.临时政府的垮台是必然的 B.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正确的 C.革命政权的巩固是轻松的 D.十月革命的成功是偶然的 2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 敌人。在香港、 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 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这 一行为(  ) 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B.彰显朴素的民族情怀 C.反映了战术的单一性 D.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 25.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可以算作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的反孔群众运动了。所过之处,往 往焚学宫……曾国藩因此而谓之‘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 尽’。”学者意在强调(  ) A.太平天国肩负重建秩序的重任 B.反孔运动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C.过激的群众运动阻碍文化传承 D.太平天国清算了封建文化流毒 26.有学者指出: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 2.3 亿两的赔款。日本用 85% 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但日本终因侵略别国反过来 导致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材料说明(  ) A.主权丧失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 B.甲午战败导致了日本全面侵华 C.侵略者的最终结局是走向失败 D.巨额赔款使日本走上帝国主义 27.右图是刊载于 1908 年《时事报》的漫画(图中文字为“对内怒容,对外笑容”)该漫画创 作的时代背景是(  ) A.袁世凯取得辛亥革命的果实 B.清政府陷入严重的统治危机 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28.下图是 1911 年 10 月 30 日发行的“中华 民国中央军政府军用小票”。军用小票采 用黄帝纪年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紧跟时代潮流 B.庆祝民国成立 C.宣传排满革命 D.缓解资金紧缺 29.芮恩施指出:北京学生掀起了大事。千百年来,有组织的舆论第一次在中国发动了。在 山东问题决定前后,由于学生的行动在先,商人同情继起于后,中国自觉了。对“中国 自觉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自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向全面觉醒 30.《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 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 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基于此,中国共产党(  ) A.首次提出要组织工人运动 B.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C.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D.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31.1945 年 6 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在与驻延安美军观察组毕德金中校 等的谈话中,代表中共中央指出:“我们近百万军队,合作抗日,可以缩短战争,减少 你们美国人牺牲。没有外国帮助,我们一千年也打下去,也要打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我们一定打下去。”这段话可以表明(  ) A.美国公开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B.美国无意继续援助中国的抗战 C.中共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D.十四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阶段 32.下图为 1881 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股票右侧记载:“开平矿务局,为给股票事案 奉:……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 百两,……俟见煤之后,所得余利按股均分……”据此可知,开平矿务局(  ) A.在经营方式上具有近代特征 B.转型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推动了中国引进外资的步伐 D.实践了晚晴政府自强目标 33.下表为 1860—1889 年中国丝织品出口数值表。表中数据变化说明(  ) 项目 1860 年 1879 年 1899 年 丝织品出口值(单位:万海关两) 238 4490 750 占全国商品出口总值 5.34% 6.22% 6.57% A.第二次鸦片战争推动经济发展 B.外来侵略激化市场竞争 C.丝织业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D.民族工业迎来初步发展 34.19 世纪 70 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洋纱洋布销售日广,本纺土布去路滞减。乡人购 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类似现象在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当普遍。这表明(  ) 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手工纺织部门日益萎缩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35.光绪七年(1881 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即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 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 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在设厂经营上遭封建官府的压迫 B.是在清政府的财力支持下产生的 C.从产生之日起就注定必然会失败 D.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先天软弱性 36.“自工矿调整委员公迁汉以后,时局复有改变。嗣奉军事委员公委员长蒋电令,筹建战时 工业,以川、黔、湘为主。当经遵将各厂继续内迁,以策后方生产之安全。”下列对“内 迁”的说次正确的是(  ) A.内迁合理调整了全国工业布局 B.保障了后方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C.为抗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D.内迁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 37.据不完全统计,从 1912 年到 1919 年,短短 8 年的时间,就新建近代工矿企业 470 多家, 投资资金近 1 亿元再加上这段时期对原有企业改造资金,1912—1919 年这 8 年的投资, 相当于 1912 年前 50 年的总和。由此可推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A.资金充足利润丰厚 B.与国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C.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38.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条例规定,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全部废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只准 视为雇主与雇佣人之关系。该条例(  )A.保护了工商业的发展 B.力图建立平等的社会 关系 C.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D.有利于重建社会契约 精神 39.右图是 1952 年创作的宣传画。该作品(  ) A.促进了公共卫生观念的普及 B.开创了独特的群众动 员方式 C.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 D.反映了美国孤立政策的破产 40.表 2 1929 年 1~9 月美国汽车销售情况表 据表 2 信息可知, 当时美国(  ) A.民众消费能力有所 提升 B.经济存在结构性的失调 C.存在银行信贷安全风险 D.民众普遍存在投机心理 41.罗斯福总统鼓励大家“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 心……你们大家一定要有信念,你们不要听信谣言和妄加猜测而惊慌失措。我们要团结 起来消除恐惧”。罗斯福这一做法(  ) A.拉近了与美国社会各阶层的距离 B.消除了人们的恐慌情绪 C.有利于凝聚民心走出困境 D.保证了新政各项措施顺利实施 42.对于朝鲜战争的报道,苏联报纸说,“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的侵略”;同一天的美国报纸则说,“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 员丢弃了广阔的前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据此推知,当时国 际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 A.美苏媒体的对立 B.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斗争 C.缓和与动荡并存 D.“热战”是主要的对抗形式 43.以下卡片所示为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所著《大棋局》中的言论。 该言论揭示了(  )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二战后仅 25 年,个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 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习棋盘上纵横捭 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这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A.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美苏继续主导两极世界格局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44.身份证件有时也会成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源,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为爱国华侨陈嘉 庚 1954 年参加某次重要会议的代表证。这次会议(  ) A.核心议题是筹建新中国 B.中心任务是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45.表 1 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 时间 名称 改革开放初期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82 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到党 的十五大召开前 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价格法…… 1997 年至今 证券法、合同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 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 这说明(  ) A.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B.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 C.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 46.2019 年国台办新年贺词中说“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战胜风险挑战,团结广大台湾同 胞顺应历史大势,把握时代机遇,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 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前提是(  ) A.“一个中国”原则 B.政治协商制度 C.和平统一方针 D.统一战线策略 47.1954 年福建召开全省侨汇业(海外华侨华人汇回国内赡养家眷等款项的简称)第二次代表大 会,会议鼓励侨汇业“以私人名义,延用原牌号,分散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 一政策(  )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否定 C.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 D.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48.1961 年中央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据表中信息推断最合理的是(  ) 时间 会议 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 1961 年 3 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扩 大会议 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 1961 年 8 月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通过《工业 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 1961 年 10 月 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 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 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B.农业合作化造成严重后果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D.中央已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49.毋庸置疑,我国经济改革成就巨大,家庭联产承包带来的是农村生产力的巨大释放,然 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却暴露出愈来愈多的问题,如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 些基层干部干预农民经营自主权的问题,农民进城打工造成土地抛荒等。这说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B.农村的生产关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 C.农村的基层干部应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 D.国家应采取行政手段严禁农村 的土地抛荒 50.1984 年 11 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 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外媒评价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这主要源 于(  )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B.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 51.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大部分商品处于短缺状态。90 年代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大部分 商品供应充裕。进入 21 世纪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大量产品销往国外。这反 映出(  ) A.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产量 B.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我国的工业生 产能力 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 D.我国总体上仍然实行社会主义计划 经济体制 52.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战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 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  ) A.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B.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控 C.发展多种所有制调整产业结构 D.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 53.周恩来说:“如果这样一个建议都被‘联合国军’有关国家所拒绝,那么,这种拒绝协 商和和解的精神,将为国际会议留下一个极其不良的影响。”该“国际会议”是指(  ) A.日内瓦会议 B.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G 二十国峰 会 54.1952 年,周恩来深入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经验,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 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其中,“同我国已建交的东南亚国家,过去是殖民地, 现在由当地资产阶级来统治。”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原则 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55.1972 年 1 月,中央批准国家计委从国外进口 43 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这成为新 中国第二次对外引进的高潮,1972 年成为新中国对西方开放的元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 要得益于(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国联合美国与苏联对抗 C.中国全面调整了对外政策 D.中美两国关系的逐步缓和 二、材料阅读 5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扩展区域 主要表现 非洲 1450—1800 年,地中海沿岸非洲、东非海岸已是旧大陆体系部分,其 余则是化外之地。165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永久要塞,作 为经济军事据点,1713 年一艘来自印度洋的商船把亚麻布带到岸上洗, 结果把一种可怕的天花瘟疫传至此地,1/4 以上居民被杀死,18 世纪 50—80 年代,天花又两次侵袭南非部分地区。在非洲绝大部分地区, 对世界网络参与趋势加强主要是以奴隶贸易方式完成的,至 1880 年之 前的 400 余年,约 1100 万黑奴活着到达美洲。 美洲 1492 年人类穿越大西洋,欧洲就打开了进入美洲内陆的通道。他们通 过军事、迅速征服墨西哥、秘鲁,进而控制印加帝国。欧亚大陆的主 要谷物(麦类和水稻)、柑橘、香蕉、无花果、葡萄传入美洲,同时至 1650 年,各种流行性“人群疾病”(这类疾病需一定规模的人群互动来传播) 和虫媒致命性疾病的发作导致美洲人口损失 50%—90%。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非洲和美洲融入世界性网络过程的相同点,并指出其融入的背 景。(15 分) 材料二 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发展和创造,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 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枪炮对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 并造成国家间鸿沟不断加深;在经济领域导致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社会领域 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等级更为复杂;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植物、动物、疾 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现象;地理领域导致了不同地区社会的联合;在知识文化领域…… 这些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摘编自施诚《全球史研究主题评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性网络形成的影响。(10 分)57.(20 分)近现代世界崛起的强国都曾经历过工业化阶段,期间伴随着美好,也有阵痛。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 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 品输出到国外,只许用英船装载或用输入国的船只装运。”詹金森任英国首相期间 (1812—1827),按照工业资产阶级的旨意,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罗 伯特.皮尔第二次任首相期间(1841—1846),取消了 60 种商品进口税,废除了《谷物条 例》。随后英国在 1849 年废除《航海条例》。 ——摘编自王玮等《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第 1 节……国会的政策是:要消除妨害州际贸易和国内外贸易自由流通、势将减 少州际贸易和国内外贸易额的障碍;要通过发展产业组织,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 行动,以提供普通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 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 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要提高购买力以增加工农业产品的消费量; 要减少失业和救济失业;要改进劳动标准,并要在其他方面复兴产业和保存自然资源。 第 3 节作为总统批注任何公平竞争法规的条件,总统得规定保护消费者、竞争者、雇员 和其他人员及促进公共利益的条目…… ——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 (1900-1988)》 材料三 《全国工业复兴法》既是产业政策法,也是市场规制法。在实施过程中,大企业 一直在寻求控制价格,法规的执行有利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到 1933 年后期,消费者不满工资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劳工抱怨政府偏袒资方,执行不 力。等到经营情况略有好转,大企业也公开抗拒执行法规。1935 年,联邦最高法院在一 则判决中指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予以废除。 ——指编自潘贤掌《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 1651 年《航海条例》颁布的主要目的,并分析 1849 年 英国能够废除《航海条例》的历史条件?(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调整工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作为一部“市场规制法”的体现, 并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废除的原因?(6 分) 高一调研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材料“以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说明西周的礼乐制度对服饰的色 彩有严格的规定,但是春秋战国时期“间色”却成为齐国推崇的颜色,反映出西周礼乐 制度崩坏,故选 A 项;周王室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齐国没有独立于周王室,排除 B 项;C 项是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后,排除 C 项;材料礼乐制度被破坏,表明分封制 度逐渐走向衰落,排除 D 项。 2.【答案】C 【解析】材料“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不准把原任官 府的佐、吏任用到新任官府”说明,这一规定旨在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故选 C 项; 这一规定强调的是对地方官员任命后的管理,排除 A 项;这一规定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而非增强官员的责任意识,排除 B 项;材料规定不准地方官任用亲信,排除 D 项。 3.【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 到三级制或四级制,结合所学可知,增设地方行政层级有利于分化地方事权,加强对地 方的控制,故选 D 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不符合君主专制,排除 A 项;材 料体现出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而不是地方行政机构权力的变化,排除 B 项;地方行政 层级设置过多,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而且加重了中央的负担,排除 C 项。 4.【答案】B 【解析】材料明朝在中央议政权和行政权分立,地方设三司,中央和地方都实 行分权体制,这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选 B 项;A 项未反映出中央的分权措施,排除 A 项; 宰相制度在明初已被废除,排除 C 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排除 D 项。5.【答案】B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土壤的改良,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开春时犁过,然 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 止”,三遍犁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故 B 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土 壤改良措施,故 C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是否为小农经营方式,故 D 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材料对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A 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 A 项错误;由“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 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可知,明朝时苏州民营丝织业发展快于官营 手工业,由“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 800 张,织工 2330 名。至康熙六年(1667 年)缺 机 1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400 张”可知,清初苏州复置的 官营丝织业到康熙六年发展弱于民间手工业,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故 B 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C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官营手工 业的发展弱于民营手工业,没有提供关于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面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每五更点灯,……,至晓即散”体现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故 选 C 项;题干中没有体现东京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 A 项;材料中体现的是东京汴梁城 市商业的发展,不涉及农村,排除 B 项;宋代的市政府不再“直接”监管,排除 D 项。 8.【答案】A 【解析】从商业税和农业税的比例不断的提高,说明宋代商业税逐渐成为政府 主要财源,故选 A 项;征税计量单位是“贯”不是纸币,排除 B 项;宋代对商业的监管 是放松了,排除 C 项;边境战争影响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对整体农业影响不大,排除 D 项。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说明海禁前南洋百姓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社会秩序良好,对比海禁后“樵不通,生理 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南洋百姓经济上捉襟见肘,不能出海的人为盗贼,影响了社 会稳定,故选 A 项;根据所学海禁政策对中国深远的影响是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 流,B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B 项;从近代化史观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没有走 上资本主义社会,但题干也未体现,排除 C 项;这种海禁政策导致中国落后挨打,无力 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排除 D 项。 10.【答案】B 【解析】从伯利克里对召开公民大会的谨慎和策略可以看出,公民大会通过的 事项对雅典城邦影响重大,公民大会在雅典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故选 B 项;材料体现 出政治领袖的考量,没有反映雅典公民的政治素养水平,排除 A 项;伯利克里的做法是 为了雅典城邦,不是谋私,排除 C 项;材料“还会对公众隐瞒”可见,雅典政治生活没有做到公开透明,排除 D 项。 11.【答案】A 【解析】材料一旦战争爆发,所有民众都要听取统领的行军命令,体现出雅典 城邦利益高于一切的特点,故选 A 项;材料不是论述公民权利的问题,而是说明城邦利 益至上的原则,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公民参政权的扩大,不能推断民主政治的完 善,排除 C 项;材料战时服从将军指挥,并不能说明将军拥有至高的地位,排除 D 项。 12.【答案】A 【解析】材料罗马公民身份的获取有不同的途径,可以付一笔可观的费用成为 罗马公民,也可以生来就是,故选 A 项;较强的经济实力只是获得公民身份的途径之一, B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 项;公元 58 年已经是罗马帝国时期,材料强调的是获得公民 身份的不同途径,而非公民的来源地,排除 C 项;罗马法体系中含有人人平等、公正至 上等法律观念,D 项不符合罗马法治精神,排除 D 项。 13.【答案】D 【解析】材料“对畸形怪状的婴儿,应即杀之”属于野蛮的不尊重生命的表现, “被捕的奴隶,则鞭打之,并把他从悬崖上抛下”是对奴隶的不尊重,体现出《十二铜 表法》原始落后的特点,故选 D 项;材料没有涉及保护贵族利益的内容,排除 A 项;材 料没有说明该法对于民事纠纷的处理,排除 B 项;《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排除 C 项。 14.【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引起商贸中心转移,与材料中“佛罗伦萨”的毛纺织品产 量急剧下滑相符,故选 B 项;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中叶,与材料中“1650 年”不符, 排除 A 项;C 项没有变化,排除 C 项;D 项没有变化,排除 D 项。 15.【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西欧对外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大量白银又 从欧洲流出,导致欧洲贵金属短缺的现象,故选 C 项;贵族奢侈享乐一定程度上会促进 消费,不会导致各国货币金银成分普遍减少,排除 A 项;白银大量涌入,不会出现贵金 属短缺的情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16 世纪的贵金属短缺是由于扩大海外市场 的原因,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 D 项。 16.【答案】B 【解析】材料中英国棉产品消费量大增但出口比例变化不大,说明国内消费量 大,再结合国内咖啡、茶、糖等人均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可知,英国民众购买力增强,生 活水平有所提高,故选 B 项;工业革命完成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工场手 工业,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及消费者的来源,无法看出贫富差距,“加大” 一词更无从体现,排除 C 项;材料虽提及棉产品的出口比例,但并未提及进口,也并未 提及其他产品的进出口情况,无法看出其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排除 D 项。 17.【答案】A 【解析】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导致商品价格下降明显,尤其是后来居上的美德两国,生产效率提高和商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动摇了英国在国际市场的垄 断地位,故选 A 项;生产率上升,会加大商品生产和供应,排除 B 项;第二次工业革命 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但美英矛盾并非其中主要矛盾,排除 C 项;材料体现出垄断组 织推动生产力发展,与威胁社会公平的消极影响无关,排除 D 项。 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媒介民主”、“现在,媒介也作为政治参与工具出现。民众 过去主要通过政党来做的事情,现在也可以选择通过媒介的途径来做”,随着时代的发展, 媒介的政治参与功能逐渐增强,故 A 项正确;“媒介民主”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政党民主, 故 B 项错误;“媒介民主”的出现,并不能改变西方国家的国家性质,故 C 项错误;根 据材料“民众过去主要通过政党来做的事情,现在也可以选择通过媒介的途径来做”,“媒 介民主”的出现,让民众多了一种表达诉求的途径,故 D 项错误。 19.【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 每个阁员必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阁员与内阁政府要一 致,而不是强调内阁政府限制阁员的自由,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 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成员与内阁 首相共进退,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故 B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阁员与内阁政府要一致, 而未涉及到国王的权力,故 C 项错误;依所学,立法权属于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故 D 项错误。 20.【答案】B 【解析】州权主义占据上风,与材料中“马歇尔法官依据宪法联持最高法院有 审理权”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依据宪法联持最高法院有审理权,并依法判决科 恩兄弟败诉、弗州胜诉”虽然判决结果一样,但程序上显示了最高法院有审理权,故 B 项正确;材料中“这一诉讼案”主要是指司法权,难以说明整个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 故 C 项错误;取得上诉管辖权是“依据宪法”,是 1787 年,与材料中“1820 年”不符, 故 D 项错误。 21.【答案】D 【解析】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材料继 承法国大革命成果的做法,均是为了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故选 D 项;材料没 有反映对封建专制思想采取的措施,排除 A 项;1875 年民主共和政体已经在法国建立, 排除 B 项;材料中的做法抨击的是专制制度,与宗教神权无关,排除 C 项。 22.【答案】B 【解析】皇帝宣战权受限制的议案并未通过说明皇帝仍旧掌握较大的行政权, 故 A 项错误;德意志宰相权力受到帝国议会的制约说明该议会的政治作用增强,故 B 项 正确;材料体现了帝国议会权力增大,对宰相进行制约不能说明其获得立法大权,故 C项错误;德意志皇帝提名宰相人任选,故 D 项错误。 23.【答案】A 【解析】根据“与其说是夺权,倒不如说布尔什维克把现成权力捡起来更为贴 切”“临时政府仿佛一下子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半个留守抵抗的人也没有”可知,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已经垮台,它被工兵代表苏维埃所取代是历史的必然,故选 A 项;布尔什 维克党取得政权后,通过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抵抗国内外反动的势力最终 才巩固了政权,排除 B 项;题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与否无关,排除 C 项;临时政 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的愿望,布尔什维克 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与士兵,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排除 D 项。 24.【答案】B 【解析】随着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第二次鸦片战争 期间中国民众主动解除与外国人之间的雇佣关系、并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等行为,彰显 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怀,故选 B 项;民众自发起来抵抗侵略的行动并没有改 变签订不平等条约,损害国家主权的结局,排除 A 项;题干反映了民众抵抗侵略的自发 性,与战术的单一性无关,排除 C 项;由于阶级的对立,民众自发抵抗侵略的这一行为 最终不会得到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排除 D 项。 25.【答案】C 【解析】根据太平天国“所过之处,往往焚学宫……”以及曾国藩批判其‘举 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可知,此次过激的反孔群众运动 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故选 C 项;学者强调了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的严重摧残, 排除 A 项;是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了过激的反孔运动,排除 B 项;太平天国只是对封建 文化流毒的一次冲击,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才清算了封建文化的流毒, 排除 D 项。 2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但日本终因侵略别国反过来导致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 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可知侵略者的最终结局是走向失败,故选 C 项;根据材料“但日 本终因侵略别国反过来导致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可知材料主 旨强调日本对外侵略对其自身的消极影响,排除 A 项;军国主义传统导致了日本全面侵 华,排除 B 项;根据材料“日本用 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 扩张道路”可知军国主义使日本走上帝国主义,排除 D 项。 27.【答案】B 【解析】漫画“对内怒容,对外笑容”反映的是,1901 年《辛丑条约》规定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这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陷入了 严重的统治危机,故选 B 项;袁世凯取得辛亥革命的果实是 1912 年,不符合时间限制, 排除 A 项;中国近代属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排除 C 项;北洋政府形成于 1912 年 3 月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 D 项。 28.【答案】C 【解析】采用黄帝纪年法顺应了民族革命的口号,具有宣传排满革命的作用, 故选 C 项;当时世界普遍使用的是公元纪年法,排除 A 项;中华民国成立于 1212 年元旦, 排除 B 项;缓解资金紧缺是发行军用小票的目的,不是采用黄帝纪年法的目的,排除 D 项。 29.【答案】D 【解析】“北京学生掀起了大事。千百年来,有组织的舆论第一次在中国发动 了”指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民众思想的觉醒,故选 D 项;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是《资政新篇》,不是五四运动,排除 A 项;民主共 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不是五四运动,排除 B 项;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 新是共产党的成立,不是五四运动,排除 C 项。 30.【答案】B 【解析】1922 年中共二大上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 “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为此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 B 项;首 次提出要组织工人运动是中共一大,排除 A 项;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是国民大革命 失败之后,排除 C 项;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共三大,排除 D 项。 31.【答案】C 【解析】美国公开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A 项错误;美国无 意继续援助中国的抗战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B 项错误;“合作抗日,可以 缩短战争,减少你们美国人牺牲。没有外国帮助,我们一千年也打下去,也要打胜”表 明中共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故 C 项正确;1945 年,抗战即将取得胜利,故 D 项错 误。 32.【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民用企业多采用官督商办或者官商合办的形式, 据材料“为给股票事案奉”“所得余利按股均分”可知开平煤矿具有股份制企业特征,故 选 A 项;开平煤矿属于洋务企业,排除 B 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引进外资,排除 C 项;自 强目标之下创办了一系列军用企业,开平煤矿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民用企业,排除 D 项。 33.【答案】C 【解析】表格中体现了丝织品不论是出口值还是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都逐步提 高,体现该行业在这一时期仍具有竞争优势,故选 C 项;该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但是不能体现侵略推动经济发展,排除 A 项;表格体现不了市场竞争的加剧跟外来侵略 的关系,排除 B 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跟表格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34.【答案】D 【解析】“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当普遍”存在洋纱洋布畅销,土纱土布滞销的 现象,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故选 D 项;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 A 项;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 除 B 项;手工纺织部门日益萎缩是现象,表明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排除 C 项。 35.【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平民不得私擅购置”“查封各处缫丝厂”可知清朝官员对民 族工业设厂经营采取压制措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之一,故选 A 项;民族资本 主义企业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不是材料时间 1881 年,排除 B 项;民族资本主 义企业始终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但“注定必然会失败”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 项;材 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并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排除 D 项。 36.【答案】C 【解析】由材料“时局复有改变”、“筹建战时工业”可知,当时为了支援抗战, 民族企业由沿海内迁,适应了抗战的需求,故选 C 项;内迁主要目的是保护民族工业, 工业布局仍存在不合理性,排除 A 项;民族企业发展的目的是“支援抗战”,根据国家需 要进行调整,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B 项;D 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 D 项。 37.【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12 年到 1919 年这 8 年的投资,相当于 1912 年前 50 年的 总和”可知,此时处于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 速,故选 B 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材料中“1912—1919 年这 8 年的投资,相当 于 1912 年前 50 年的总和”反映了长期资金少,排除 A 项;结合所学可知从 1912 年到 1919 年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1912—1919 年这 8 年的投资”,没有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壮大,排除 D 项。 38.【答案】B 【解析】雇佣关系替代原有的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从法律上确立人与人之间的 平等关系,故选 B 项;该条例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并非经济政策,无法保证工商 业的发展,排除 A 项;该条例调整的是人身关系,而非生产关系,无法实现生产关系的 变革,排除 C 项;原有主仆关系之间地位并不平等,不符合社会契约精神,排除 D 项。 39.【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52 年”“人人防疫,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可知新中 国成立后宣传“防疫”知识,有利于民众提高和普及卫生观念,故选 A 项;独特的群众 动员方式早在建国前就已经开始,排除 B 项;该作品没有体现现代主义变形、夸张、怪 诞等特点,排除 C 项;1971 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标志着美国孤立政策的破产,排除 D 项。 40.【答案】C 【解析】根据 1929 年 1~9 月美国汽车销售情况表中已成交高中档车和已成交 低档车的支付方式所占的比重可知,信贷已经取代现金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结合美国 经济出现的虚假繁荣可知,当时美国存在银行信贷安全的风险,故选 C 项;表格中的汽 车销售情况不能全面反映美国民众的消费能力有所提升,排除 A 项;表格中只反映了汽车销售情况,不能得出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调的结论,排除 B 项;汽车销售不是投机行为, 不存在投机心理,排除 D 项。 41.【答案】C 【解析】据“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你们大家一定要有信 念……我们要团结起来消除恐惧”可知,罗斯福的谈话有利于坚定美国民众走出经济危 机阴影的信心,故选 C 项;“社会各阶层”说法欠妥,排除 A 项;“消除了”说法过于 绝对,排除 B 项;罗斯福的话会激发美国人们度过危机的信心,但不会保证新政的顺利 实施,排除 D 项。 42.【答案】B 【解析】据材料“苏联报纸说,‘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 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同一天的美国报纸则说,‘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 边防人员丢弃了广阔的前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可知苏美 两国正对朝鲜战争的报道针锋相对,体现了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与斗争,故选 B 项;美 苏媒体的对立只是表象,并不是当时国际关系的显著特点,排除 A 项;缓和与动荡并存 出现于两极格局结束后,排除 C 项;两极世界格局下以冷战为主,局部热战,排除 D 项。 43.【答案】B 【解析】材料“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 声音,振荡这世界,改变着世界”可见,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 趋势,故选 B 项;材料反映的政治格局的变化,不是经济一体化趋势,排除 A 项;材料 反映的是两极格局受到冲击,排除 C 项;到目前为止,多极化格局仍然没有形成,排除 D 项。 44.【答案】B 【解析】题干中 1954 年,说明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订了宪法, 故选 B 项;1949 年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核心议题是筹建新中国,排除 A 项;1978 年十一 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排除 C 项;1997 年 9 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 治国,排除 D 项。 45.【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全面展开,说明依法治国的理 念付诸实践,故选 B 项;材料所呈现的是法制建设成就,并非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排 除 A 项;法制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材料反映的是法制建设成果,无 法看出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排除 C 项;材料对于公民遵守法律的情况并未提及,无法 看出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否得到增强,排除 D 项。 4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中国”原则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 政治前提,故选 A 项;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无关, 排除 B 项;和平统一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新时期的特点,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并非“政治前提”,排除 C 项;统一战线策略是中国共产党 的一大重要法宝,并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前提”,排除 D 项。 47.【答案】A 【解析】根据“1954 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于一五计划 期间,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所需物资许多要从国外进口,而进口物资需要外汇,这就使 作为非贸易外汇主要来源的侨汇受到空前重视,材料中福建侨汇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做 法就有利于侨汇业的发展,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选 A 项;材料体现的是发展侨 汇业,为国家建设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不冲突,排除 B 项;这一 政策是一项积极政策,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排除 C 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改 革开放时期进行的,与这一政策无关,排除 D 项。 48.【答案】D 【解析】由表格可知,1961 年,讨论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表明 认识到了人民公社体制带来的问题,这是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故选 D 项;由表格可 知,1961 年中央开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没有涉及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排除 A 项;1961 年,中央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没有涉及农业合作化造 成严重后果,排除 B 项;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是在 1952 年,排除 C 项。 49.【答案】B 【解析】“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些基层干部干预农民经营自主权的 问题,农民进城打工造成土地抛荒”等问题的出现,说明在新时期需要对农村原有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生产关系作进一步的调整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故选 B 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适时深化创新,“已经不能适应”说法欠妥,排除 A 项;C 项解 决的是“一些基层干部干预农民经营自主权的问题”,对材料的概括不全面,排除 C 项; 国家可以合理引导,“严禁”一词说法欠妥,排除 D 项。 50.【答案】C 【解析】“1984 年 11 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 里希为“厂长”,受到中外重视,是由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的自主权扩大,故选 C 项;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 21 世纪初,排除 A 项;厂长职务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无 关,排除 B 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与材料的时间不符, 排除 D 项。 51.【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21 世 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可知,当时中国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工业能 力不断提升,故选 B 项;我国工业产量的发展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决定”说法过于绝对, 排除 A 项;中国经济的增长的动力是国内经济的发展,“依靠国际市场”与史实不符,排 除 C 项;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 D 项。5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知经济体制改革关注市场与政府的关 系,故选 A 项;据材料“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 知强调发挥好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并非单纯依靠政府对经济全面调控,排除 B 项;除了 强调的发挥好市场与政府的职能,二未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 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而未涉及到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排除 D 项。 53.【答案】A 【解析】“如果这样一个建议都被‘联合国军’有关国家所拒绝,那么,这种 拒绝协商和和解的精神,将为国际会议留下一个极其不良的影响”指的是日内瓦会议没 有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故选 A 项;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材料反映 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排除 B 项;万隆会议是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团结的会议, 与“联合国军”无关,排除 C 项;G 二十国成立于 1999 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54.【答案】C 【解析】由“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同我国已建交的东南亚 国家…...现在由当地资产阶级来统治”可知,当时的中国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原则, 故选 C 项;1952 年中国依然贯彻“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并未放弃,排除 A 项;材料体现 的是当时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落实,而非必要性,排除 B 项;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 交合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来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5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对外引进的高潮”、“新中国对西方开放的元年”可 知当时中国和西方的关系进一步的缓和,究其原因主要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 常化,推动了西方国家同中国的联系,故选 D 项;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推动了中国国 际地位的提高,但西方大多数国家对中国仍是警惕态度,排除 A 项;中国对西方国家的 开放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的缓和,排除 B 项;“全面”调整对外关系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 56.【答案】(1)相同点:西欧殖民者主导(被动融入);都伴随物种交流的过程;传染病传播, 人口锐减现象。(每点 3 分)背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 扩展;西欧基督教传播的影响。(每点 2 分) (2)影响: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 社会转型;人类社会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不同地区物种的交流与传播,丰富民众生 活,促进人口增长;伴随世界性网络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每 点 2 分)57.【答案】(1)主要目的: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2 分)历史条件: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进(如 回答“英国政府着力打造‘世界工厂’;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逐步确立”均可给 1 分); (1 分)1832 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1 分,答出“议会制度改革”、“代议制 发展”均可给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英国工业品竞争力领先。(2 分) (2)主要措施:消除或减少贸易障碍;实行产业协作;在政府制裁和监督下维护劳资双方 的联合行动;公平竞争,提高购买力;减少失业和救济失业;保护消费者、竞争者、雇 员和其他人员及促进公共利益等。(任一点 2 分,8 分)。 (3)体现: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的规则及关于产量、价格、 销售等方面的规则。(3 分,如只回答“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可得 1 分)。原因:法规在实 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各界对法案不满;最高法院对法案实施违宪审查(法案违 宪)。(3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