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联合校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联合校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5324

大小:199.2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辽宁省凌源市联合校 2020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里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D. 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具有以核膜 为界限的细胞核,A 错误; B、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有一些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比如好氧细菌,B 错误; C、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也不进行有丝分裂,C 错误; 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等,D 正确。 故选 D 2.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糖原、淀粉、纤维素等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B. 细胞膜上的多糖都形成了糖蛋白 C. 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的小 D. DNA 和 RNA 中的成分都含有单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分布及功能;识记无机盐的存在形 式及功能;识记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 各选项。 【详解】A、纤维素不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A 错误; B、细胞膜上的多糖可形成糖蛋白和糖脂,B 错误; C、自由水含量越高,新陈代谢越快,因此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 更大,C 错误; D、DNA 和 RNA 中的成分都含有单糖,D 正确。 故选 D。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有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参与 B. 细胞核能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D. 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熟记各细胞器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参 与,A 错误; B、细胞核能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是细胞代谢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B 错误; C、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薄膜,C 正确; D、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基质内,可以编码部分参与呼吸作用的酶,D 错误。 故选 C。 4.下列有关酶和 ATP 与细胞代谢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酶和激素都必须与相应物质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作用前后自身不变 B. 突出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常伴随着 ATP 的水解 C. 在安静状态下,肌细胞中可以储存大量的 ATP 提供运动时需要 D.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各反应阶段,均生成少量的 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和激素都必须和相应的物质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但是激素起作用后立即失活,适当降低氧 气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TP 和 ADP 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转化 非常迅速,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增多,细胞代谢增强,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值会增高。 【详解】A、酶和激素都必须和相应的物质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但是激素起作用后立即失活, A 错误;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常伴随着 ATP 的水解,B 正确; C、ATP 和 ADP 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转化非常迅速,C 错误; D、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无 ATP 生成,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和激素的区别、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及 ATP 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5.如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①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 K+和葡萄糖分别以②、①方式进入红细胞 C. 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③方式进行 D. 细胞衰老,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 助扩散,②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③表示胞吐。 . 【详解】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以②主动运输的方式,A 错误; B、K+以②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红细胞,葡萄糖以①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B 正确; C、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以③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C 正确; D、细胞衰老,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并且其各种功能降低,包括细胞膜识别和选择透过 性的降低,因此衰老细胞的物质运输的功能下降,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的衰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 力,属于中档题。 6.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 RNA ③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和 RNA ⑤水稻的遗传物质是 DNA A. ①② B. 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生物的遗传物质,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 现象及结论;能根据结论性语句准确判断各生物的遗传物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 叙说。 【详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①错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②错误;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③正确;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④错误;水 稻的遗传物质是 DNA,⑤正确,故选 B。 【点睛】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但它 们的遗传物质均为 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 DNA 或 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B. 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C. 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基因重组可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 正确;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但 基因结构未发生改变,B 错误;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 的比率,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在基因 H 突变成基因 h 的同时,基因 h 也可能突变成基因 H,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错误;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 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没有产生新基因,在概率上基因频率与 基因重组是互为独立事件,D 错误。 8.HIV 感染人体后会以其病毒 RNA 为模板合成病毒 D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IV 增殖发生在内环境中 B. 合成病毒 DNA 时需要逆转录酶 C. 合成病毒 DNA 时既有 A-T 配对也有 U-A 配对 D. HIV 需利用人体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体系合成自身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 HIV 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知 HIV 的本质及中心法则的相关内容。 【详解】HIV 的增殖发生在宿主细胞内,A 错误;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需要逆转录成 DNA 整合到宿舍细胞的染色体上,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B 正确;RNA(碱基组成 A、U、C、G)→DNA (碱基组成 T、A、G、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过程中有 A-T,也有 U-A 配对,C 正确; HIV 为 RN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利用人体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体系合成自身蛋白质,D 正确。 【点睛】HIV 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 人体不易生存。 9.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F1 能产生 4 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B.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C. 控制两种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D. F2 出现 4 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 9∶3∶3∶1 【答案】B 的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以纯合的黄色圆形种子和绿色皱形种子为 亲本进行杂交,F1 自交后,在 F2 中出现 4 种表现型,而且黄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圆形: 绿色皱形的比例大致为 9:3:3:1,其中有两种类型与亲本的表现型相同,即黄色圆形种子 和绿色皱形种子,另外两种是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新组合,即黄色皱形种子和绿色圆形种子。 【详解】A、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1 为 YyRr,其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数量比为 1:1:1:1,A 正确; 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B 错误; C、根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可知,控制两种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C 正确; D、F2 中四种表现型比例是 9:3:3:1, 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难度适中。 10.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它的等位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 B. 母亲是红绿色盲患者,由于交叉遗传,正常情况下,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 C. 人类的精子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22+X 或 22+Y 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控制性别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 【详解】A、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A 错误; B、母亲是红绿色盲的患者(XbXb),由于交叉遗传,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B 正确; C、人类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是 22+X 或 22+Y,性染色体是 X 或 Y,C 错误;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那些能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合成的基因才与性别决定 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在 X 染色体 上,D 错误。 故选 B。 11.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了卓越贡献.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 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C.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最早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 D. 蔡斯等人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 基因在染色体上.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 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 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3、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 性物质.该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进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 错误; B、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B 正确;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最早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C 错误; D、蔡斯等人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 DNA 是遗传物质,D 错误. 故选:B. 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心法则 及其发展. 12.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B. 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C. 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遗传病 D.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会患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 2、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3、要注意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基因病还可能是染 色体出现异常。另外还要注意: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可能要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才 会发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孕妇怀孕期间因病毒感染,导致胎儿心脏畸形;分 娩过程中产程过长使胎儿严重缺氧所致的脑瘫,都不属于遗传病。 【详解】A、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遗传病,A 错误; B、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可能是某种传染病,B 错误; C、有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不患病,C 正确; D、无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 错误。 故选:C。 13.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内,调节小室内 CO2 浓度,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 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以 CO2 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 点左移 B.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 点右移 C.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右移,b 点右移 D.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左移,b 点右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图中的 a 点表示光合作用起始点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b 点表示光合作用达到最高点 时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 浓度、温度、含水量、 矿质元素的含量等。 【详解】A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光反应生成的 ATP 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的进行, 因此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进行补偿,但达到饱和点需要的二氧化碳减少,此时 a 右移,b 点左 移,因此 A、B 错误; C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光反应生成的 ATP 和[H]增加,这将促进暗反应的进行,因此在 较低二氧化碳浓度时就出现光合作用,在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下二氧化碳吸收量也会增多,则 a 点会向左移,b 点会向右移,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14.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 ATP 等一系列代谢活动的总称。下列有关 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可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过程 B. 用 14C-葡萄糖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可在线粒体等结构中检测到放射性 C. 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都可叫做酒精发酵 D. 人体细胞产生 CO2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是 1 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丙酮酸,产生 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其过程是丙酮酸与 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 CO2 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 成的,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 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的全 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的产物是乳 酸或酒精和 CO2。动物的无氧呼吸不产生 CO2,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为发酵。 【详解】细胞外 葡萄糖分子可进入细胞内参与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 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在此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的[H],A 错误;用 14C-葡萄糖 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14C-葡萄糖被肝细胞吸收后可参与有氧呼吸过程,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被 分解为 14C-丙酮酸和少量的[H],之后 14C-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水反应彻底分解生成 14CO2 和[H],因此可在线粒体等结构中检测到放射性,B 正确;对于微生物而言,产生酒精的无氧 的 呼吸都可叫做酒精发酵,C 错误;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CO2 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 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 CO2,D 错误。 【点睛】理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场所,明确发酵的内涵、动植物无氧呼吸的产 物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基因型为 Aa 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 代 中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 3:2:1 B. 2:3:1 C. 4:4:l D. 1:2: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 Aa 的植物产生的 A 和 a 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比例 均为 1:1,又由于“产生的 a 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 A:a=1:1,而精 子的种类和比例为 A:a=2:1。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于“产生的 a 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为 1/2A、1/2a,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 2/3A、1/3a。因此该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 AA 的比例 为 1/2×2/3=1/3,Aa 的比例为 1/2×1/3+1/2×2/3=1/2,aa 的比例为 1/2×1/3=1/6。因此, 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2:3:1,综上分析,B 正 确,AC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正确理解“产生的 a 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准确分析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解题 关键。 16. 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故 A 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 核心,故 B 正确;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 C 正确,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用 15N 标记一个含有 100 个碱基对的 DNA 分子,其中有胞嘧啶 60 个,该 DNA 分子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4 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A. 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 B. 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占 7/8 C. 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600 个 D. 复制结果共产生 16 个 DNA 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 个 DNA 经过 4 次复制,共产生 24=16 个 DNA 分子;由于 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 16 个 DNA 分子都含 14N,比例为 100%;含 15N 的 DNA 有 2 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 DNA 分 子中含 40 个 A,复制 4 次需 A 的数量=(24-1)×40=600 个。 【详解】A、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 DNA 都保留亲代 DNA 的 2 条母 链,故最终有 2 个子代 DNA 含 15N,所以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A 正确; B、由于 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 2 个子代 DNA 各含 1 条 15N 链,1 条 14N 链, 其余 DNA 都含 14N,故全部子代 DNA 都含 14N,B 错误; C、含有 100 个碱基对 200 个碱基的 DNA 分子,其中有胞嘧啶 60 个,解得 A=40 个,故复制过 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C 正确; D、复制 4 次后产生 24=16 个 DNA 分子,D 正确。 故选:B。 18. 下列有关 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双链 DNA 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DNA 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 C. 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 DNA 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D. DNA 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 A 与 T 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双链 DNA 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分别位于 DNA 分子的两端,A 正确; B、DNA 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双螺旋结构,B 正确; 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 DNA 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C 正确; D、DNA 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 A 与 T 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 错 误. 故选:D. 考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 B. HIV 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 DNA 的模板 C.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 一个基因的两条 DNA 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 RNA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种氨基酸对应有一种至多种密码子决定,A 错。HIV 的遗传物质为单链 RNA,可以 逆转录生成 DNA,B 正确。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生成 RNA 和翻译合成蛋白质,C 错。一个基因的两条 DNA 链可转录出两条互补的 RNA,但转录是以基因一条链为模板的,D 错。 【点睛】明确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是解题关键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0.银杏,是落叶乔木树中的老寿星,有“植物界的熊猫”、“千岁寿星”等美称,是生命力 最强的植物。某小组研究了银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如图是相关物质变化示意 图,其中 A~E 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 A〜E 过程中,能够产生 ATP 的过程是_____(填序号)。研究发现,A 为 B 提供 ATP 与 NADPH,这两种物质的场所转移由_____运输到_____。 (2)银杏种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共同阶段是_____(填字母),其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 有氧呼吸_____(“多”或“少”),原因是_____。 (3)小组成员给土壤中浇以含 18O 的 H2O,一段时间后发现,银杏光合作用产物 C6H12O6 有 18O, 的 则此过程 18O 的转移途径是_____。(用必要的文字、分子式和箭头表示)。 (4)在炎热夏季的中午,银杏出现光合作用速率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午休”现象,原因 是部分_____。而高粱、玉米等植物一般不会出现“午休”现象,原因是在较低 CO2 浓度下, 固定 CO2 的能力_____(“强”或“弱”)。 【答案】 (1). ACDE (2). 类囊体的薄膜 (3). 叶绿体基质 (4). C (5). 少 (6). 大部分能量储存在其产物酒精中 (7). H218O→C18O2→C3 化合物→C6H1218O6 (8). 气 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减少 (9). 强 【解析】 【分析】 A 光反应阶段,场所在类囊体薄膜;B 暗反应阶段,场所在叶绿体基质;C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 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D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基质;E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场所在线粒体内膜。 【详解】(1)根据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阶段反应式可以看出,产生 ATP 的是 A(光反应)、C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D(有氧呼吸第二阶段)、E(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研究发现,A 为 B 提供 ATP 与 NADPH,这两种物质的场所转移由类囊体的薄膜运输到叶绿体基质。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阶段是第一阶段,即 C,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少, 原因是大部分能量储存在其产物酒精中。 (3)小组成员给土壤中浇以含 18O 的 H2O,一段时间后发现,银杏光合作用产物 C6H12O6 有 18O, 则此过程 18O 的转移途径是 H218O→C18O2→C3 化合物→C6H1218O6。 (4)在炎热夏季的中午,银杏出现光合作用速率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午休”现象,原因 是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减少。而高粱、玉米等植物一般不会出现“午休”现象,原 因是在较低 CO2 浓度下,固定 CO2 的能力强 【点睛】易错点: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产生 ATP,暗反应阶段消耗 ATP;无氧 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 ATP,第二阶段不产生 ATP。 21.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与个体生命活动的关系,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真核生物的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正常个体的生命活动不包括______________。 (2)多细胞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_________(填图中的标号)。 (3)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_____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称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_____。 (4)图是某生物细胞的分裂情况,图 1 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 DNA 含量的 变化;图 2 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则图 1 中 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CD 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图 2 中的甲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个 DNA 分子,乙 图的名称是_____,分离定律发生在图 1 中的_____段。 【答案】 (1). 有丝分裂 (2). ④ (3). ①② (4).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5).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 DNA 的复制 (7). 着丝点分裂 (8). 8 (9). 初级卵 母细胞 (10). B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图解,其中 1 表示细胞增殖,该过程能增加细胞的数 量,但不能增加细胞的种类;2 为细胞分化,该过程能增加细胞的种类,但不会增加细胞的数 量;3 为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过程,都是正常的生命活动,都生物体都是有利的。 【详解】(1)真核生物的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增殖,细胞癌变是细胞的异常分化,正常 个体的生命活动不包括④细胞癌变。 (2)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通过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专门化,从而形成 各种组织、器官,系统,完成个体发育过程。多细胞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①、②。 (3)细胞分化是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 的过程。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遗传物质相同,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实现细胞分化。 (4)图 1 中 AB 段由于 DNA 复制,每条染色体由含有 1 个 DNA 变为含有两个 DNA,CD 段由于 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由含有 2 个 DNA 变为含有 1 个 DNA。 图 2 中的甲所示的 细 胞中有 8 条染色体,有 8 个 DNA 分子,根据图分析可知乙图细胞应为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每条染色 体含有两个 DNA,处于图 1 中的 BC 段。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图解,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 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识记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识记衰老细胞 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2.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无香味 (A)对香味(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1)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选取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进行杂交实 验,F1 统计结果 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无香味感病 __________,无香味抗病 __________。 (2)假如共获得 1600 株 F1 植株,理论上能选取有香味抗病植株__________,有香味抗病植 株自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 (3)离体培养 F1 的花粉能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 _____。若要获得二倍体有香味抗病植株,应在_____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4)除草剂敏感型的水稻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新品种,该育种技术称为_____;育种 过程中需要大量处理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 【答案】 (1). Aabb (2). AaBb (3). 200 (4). 有香味抗病:有香味感病=3: 1 (5). 全部遗传信息 (6). 幼苗 (7). 诱变育种 (8).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 向 【解析】 【分析】 分析柱状图,图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后代中: 1、抗病和感病的比为 50:50=1: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是 Bb 与 bb; 2、无香味和有香味的比值为 75:25=3: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是 Aa 与 Aa。 3、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aBb 与 Aabb。 【详解】(1)用分解法来看,无香味和有香味的比值为 3: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 Aa 和 Aa, 抗病和不抗病的比为 1:1,故亲本的基因型为 Bb 和 bb,所以亲代的基因型为 Aabb×AaBb。 (2)假如共获得 1600 株 F1 植株,理论上能选取有香味抗病 aaBb 概率为,1/4×1/2=1/8, 1/8×1600=200,有香味抗病 aaBb 植株自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有香味抗病:有香味感 病=3:1 , (3)离体培养 F1 的花粉能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全部 遗传信息。若要获得二倍体有香味抗病植株,应在幼苗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4)除草剂敏感型的水稻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新品种,该育种技术称为诱变育种;育种过 程中需要大量处理实验材料,原因是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单倍体育种原理和过程,旨 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 进行推理、解答问题的能力。 23.如图所示为某个红绿色盲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白化基因是 a,色盲基因是 b,请回答:(图 中□表示男正常,○表示女正常) (1)A、a 和 B、b 的遗传遵循的规律是________。 (2)甲病是_________病(填白化病或红绿色盲病),4 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7 号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4)若 7 号和 9 号结婚并生育了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白化病 (3). AaXBXb (4). 1/3 (5). 3/8 【解析】 【分析】 “无中生有是隐性,生女患病是常隐”,由 5、6、9 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白 化病,所以乙病是色盲,为伴 X 隐性遗传。 【详解】(1))A、a 和 B、b 是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因此它们遵 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是白化病,由于 8 号是白化病、2 号是色盲,所以 4 号基因型 为 AaXBXb。 (3)3 号基因型为 AaXBY,4 号基因型为 AaXBXb,则 7 号基因型为 AAXBY 或 AaXBY,因此 7 号完 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3。 (4)7 号基因型为 1/3AAXBY 或 2/3AaXBY,9 号基因型为 1/2aaXBXB 或 1/2aaXBXb,后代白化病 的概率=2/3×1/2=1/3,色盲的概率=1/2×1/4=1/8,因此后代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 =1/3×7/8+2/3×1/8=3/8。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染色体和伴 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及其区别, 分别判断甲、乙所属的遗传病类型,进而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 (二)选考题: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24.纤维素是地球上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地球每年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中,纤维素约占 6%,纤 维素分解菌的研究也成了相关科学家关注的课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至少有三种组分,其中___________使得纤维素分解成 纤维二糖,___________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科学家在野外寻找纤维素分解菌的时候,往往选择富含落叶的土壤,这说明,在寻找目的 菌株时,要根据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填方法),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 筛选。在培养基中还要以纤维素作为___________源。 (4)在 5 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 105 的土壤样品液 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 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 13、162、462、180 和 192。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___×108 个。 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方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___________(填“多”或“少”) 【答案】 (1). C1 酶、CX 酶 (2). 葡萄糖苷酶 (3). 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 环境中去寻找 (4). 刚果红染色法 (5). 碳 (6). 稀释涂布平板法 (7). 1.78 (8). 少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纤维素分解菌的研究,涉及到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用于分离和计数细菌的培养基为 固体培养基。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 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若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刚 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 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就可以筛选 或鉴定出纤维素分解菌了。 【详解】(1)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 酶、CX 酶和葡萄糖 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科学家在野外寻找纤维素分解菌的时候,往往选择富含落叶的土壤,这说明,在寻找目 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一般要去该菌适宜生存的 地方寻找。 (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通过颜色 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在培养基中还要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 (4)在 5 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 105 的土壤样品液 0.1mL,培养一段时间 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 13、162、462、180 和 192。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由于数值 13 和 462 偏差太大,故舍弃,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对应的应该是每毫升菌液中的细菌数目,所 以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162+180+192)÷ 3÷0.1×105=1.75×108 个。与血细胞 计数板计数的方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有时接种会出现由于取样或涂布等 过程不均匀使得菌种 重叠,测得的细菌数偏小。 【点睛】筛选分解某有机物的菌种时,以该有机物作为唯一碳源或氮源,结合颜色反应,筛 选出该菌种,比如: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必须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加入酚红作为指示剂。 在尿素分解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尿素分解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使菌落周 围 pH 升高,酚红指示剂变红,红色环带范围越大说明菌株分解尿素的能力越强。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5.【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IFⅡ)基因与绒山羊的羊绒质量密切相关。获得转 KIFⅡ基因的高绒 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如图。 (1)过程①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所需要的酶是限制酶和____________。 (2)在过程②中,用________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将 成纤维细胞至于 5%CO2 的气体环境中,CO2 的作用是_________。 (3)在过程③中,用_______处理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在核移植 前需要进行________处理。 (4)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_________。在胚胎移植前,通过 _______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 【答案】 (1). 质粒 (2). DNA 连接酶 (3).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4). 维 持培养基(液)的 pH (5). 促性腺激素(或促滤泡素,孕马血清) (6). 去核 (7). 早期胚胎培养 (8). 胚胎分割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获得转 KIFⅡ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图,其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 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②表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该过程需要采 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块以获得单个细胞;③表示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过程。 【详解】(1)基因工程中,运载工具包括质粒、噬菌体及动植物病毒等,其中质粒是主要运 载工具,化学本质是双链环状的 DNA,所需要的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 (2)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95% 氧气和 5%二氧化碳),其中 5%CO2 的作用是维持培养基(液)的 pH。 (3)要得到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促性腺激素对动物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成熟卵(母)细 胞在核移植前需要进行去核处理,以保证克隆后代的遗传性状主要来自于供体核。从重组细 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早期胚胎培养,在胚胎移植前,通过技术胚胎分 割可获得较多胚胎。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