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物理高考模拟示范卷(三)(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三物理高考模拟示范卷(三)(解析版)

ID:434309

大小:919.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三年级物理学科高考模拟示范卷(三)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 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玻尔首先提出能级跃迁。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有大量处于 n=3 能级的氢 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 B. 氢原子由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产生的光频率最大 C. 氢原子由 n=3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产生的光波长最长 D. 这些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 10.2 eV 【答案】A 【解析】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 种不同频率的光,选项 A 正确;氢原子由 n= 3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时能级差最大,产生的光频率最大,波长最短,选项 BC 错 误;这些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51eV-(-10.2 eV)=8.69eV,选项 D 错误;故选 A. 15. 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大量的太空垃圾.在太阳活动期,地球大气会受太阳风的影响而 扩张,使一些原本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被大气包围,从而开始向地面下 落.大部分太空垃圾在落地前已经燃烧成灰烬,但体积较大的太空垃圾仍会落到地面 上,对人类造成危害.太空垃圾下落的原因是 A. 大气的扩张使垃圾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而导致下落 B. 太空垃圾在与大气摩擦燃烧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进而导致下落 C. 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将小于万有引力,垃圾做 趋向圆心的运动,落向地面 D. 太空垃圾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其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这种压力差将它推向地面 【答案】C 【解析】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小,地球对它的引力大于它做圆周运动 所需的向心力,其不断做向心运动,最终落在地面上,故 C 正确,ABD 错误。 16. 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一帆风顺,目前实力位于世界前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也 经历了 艰难的发展历程。1962 年 3 月 21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战术导弹东风 2 号发射升 空.然而由于出现故障,导弹起飞后 25s 时发动机关闭,很快就坠毁在发射塔 附近,导弹上升的最大高度仅为 3570m。设发动机工作时推力恒定,导弹在空中一直 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考虑大气的作用,已知东风 2 号的质量恒为 3.0×104kg,取 g=10m/s2,由此可知 A. 导弹在空中上升的时间与下落的时间之比为 25: B. 发动机工作时的推力是其重力的 1.68 倍 C. 15s 时,导弹发动机的功率约为 2.08×107W D. 返回地面时,导弹的动能约为 1.07×1010J 【答案】B 【解析】A、设推力作用结束时的速度为 v,则导弹匀加和匀减的平均速度为 ,故加速的位移为 , ,匀减的位移 ,联立解得: ,则减速时间为 ,即加速和减速时间之比为 ;故 A 错误. B、加速的加速度为 ,解得 ;故 B 正确. C、导弹在 15s 时正在加速, ,则发动机的功率为 ;故 C 错误. D、导弹返回地面做自由落体运动, ,则落地动能为 ;故 D 错误.故选 B. 17.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转动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干电池的负极吸上一块 圆柱形强磁铁,然后将一金属导线折成顶端有一支点、底端开口的导线框,并使导线 框的支点与电源正极、底端与磁铁均良好接触但不固定,图乙是该装置的示意图。若 714 0 2 vv += 1 12 vh t= 1 2h h h= + 2 2 2 vh g = 170m/sv = 2 17svt g = = 1 2: 25:17t t = 1 1 170 25 F mg vam t − = = = 42 1.6825F mg mg= = 1 1 1 102m/sv a t= = 7 1 11.68 5.1 10 WP Fv mg v= = ⋅ ≈ × 2 2 2v gh= 2 9 2 1 1.07 10 J2kE mv mgh= = ≈ ×线框逆时针转动(俯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线框转动是因为发生了电磁感应 B. 磁铁导电,且与电池负极接触的一端是 S 极 C. 若将磁铁的两极对调,则线框转动方向不变 D. 线框转动稳定时的电流比开始转动时的大 【答案】B 【解析】ABC、对线框的下端平台侧面分析,若扁圆柱形磁铁上端为 S 极,下端为 N 极,周围磁感线由上往下斜穿入线框内部,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径向上,磁感应线有 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分量,在此径向上的负电荷由下往上运动,由左手定则知:此负电 荷受到垂直于径向沿纸面向右的洛伦兹力,即在径向的左垂线方向;同理,其他任一 径向上的电荷均受到左垂线方向的洛伦兹力(中心原点除外),所以,由上往下看 (俯视),线框沿逆时针转动,若扁圆柱形磁铁上端为 N 极,下端为 S 极,则转动方 向相反,所以该装置的原理是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不是电磁感应。故 AC 错误,B 正 确; D、稳定时,因导线切割磁感应线,则线框中电流比刚开始转动时的小,故 D 错误。 18.如图 1 所示,R1 和 R2 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体的导体,边长之比为 2∶1,通过导体电流方向如虚线所示;现将这两个电阻 R1、R2 串联接入正弦交流电 路,电路图如图 2 所示;交流电源电压 u 随时间 t 变化的情况如图 3 所示。则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电阻 R1 和 R2 的阻值之比为 1∶2 B. 流过电阻 R1 和 R2 是的电流之比为 1∶2C. 电阻 R1 两端的电压最大值为 220 V D. 电阻 R2 两端的电压有效值为 110 V 【答案】D 【解析】根据电阻定律: ,可知电阻 R1 和 R2 的阻值之比为 1∶1,选项 A 错 误;两电阻串联,则流过电阻 R1 和 R2 的电流之比为 1∶1,选项 B 错误;两电阻阻值 相等,则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相等,均为 110 V,有效值也相等,均为 110V,选项 C 错误,D 正确. 19.质量为 M 的小车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上表面和 圆弧的轨道均光滑。如 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以速度 v0 水平冲向小车,当小球返回左端脱离小车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一定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平抛运动 B. 小球可能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平抛运动 C. 小球可能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平抛运动 D. 小球可能做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BCD 【解析】小球滑上小车,又返回到离开小车的整个过程,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 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再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联立解得: ,如果 , 与 方向相反,小球 离开小车后向左做平抛运动;如果 , ,小球离开小车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如果 , 与 方向相同,小球离开小车向右做平抛运动,BCD 正确。 20.如图所示,在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质量为 ,电荷量为+q 的物块从 A 点由 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为 ,下落高度 H 到 B 点后与一绝缘轻弹簧接触,又下落 h 到达 最低点 C,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且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 g,则带电物 块在由 A 点运动到 C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4 0mv Mv mv′= + 2 2 2 0 1 1 1 2 2 2mv Mv mv′= 0 m Mv vm M −′ = + m M< v′ 0v m M= 0v′ = m M> v′ 0v m 2 3 gA. 物块在 B 点速度最大 B. 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 C. 带电物块电势能增加量为 D. 带电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量为 【答案】BD 【解析】A.物块由静止开始下落时的加速度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合外力为零时,速度最大,所以 B 点速度不是最大速 度,故 A 错误; B.由 A 到 C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故 B 正确; C.从 A 到 C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 。带电物块电势能 的增加量为 ,故 C 错误; D.带电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量等于克服电场力做的功,所以带电物块和 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量为 ,故 D 正确。故选:BD 2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 圆弧轨道,O 为圆心,AO 水平。两相同小球 a、b 分别从圆 周上的 A、B 两点水平抛出,两小球均能到达 C 点(位于 O 点正下方),OB 连线与竖直 方向夹角 θ=60°,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b 两球到达 C 点的时间之比为 :1 B. a、b 两球到达 C 点的过程中,动能增加量之比为 :1 C. a、b 两球到达 C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 :1 2 ( ) 3 mg H h+ ( )mg H h+ ( ) 3 mg H h+ 2 3a g= mg Eq ma− = 3 mgE q = 2Δ ( ) ( ) ( )3E mg H h Eq H h mg H h= + − + = ⋅ +弹 1( ) ( )3W Eq H h mg H h= − + = − + 1 ( )3 mg H h+ ( ) 3 mg H h+D. a、b 两球到达 C 点的过程中,速度增量之比为 2:1 【答案】AC 【解析】由图可知,AB 两点到 C 点的竖直高度之比为 2:1,由 可知,a、b 两球 到达 C 点的时间之比为 :1,选项 A 正确;a、b 两球到达 C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 理: ,可知动能增加量之比为 2:1,选项 B 错误;a、b 两球到达 C 点时重 力的瞬时功率 ,则瞬时功率之比为 :1,选项 C 正确;速度增量 ,则 a、b 两球到达 C 点的过程中,速度增量之比为 :1,选项 D 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 62 分,第 22~25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7 分。 22. (5 分)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用作“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两光电 门 1、2,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实验时,测出光电 门 1、2 间的距离为 L,遮光条的宽度为 d,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为 M.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A.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 B.实验时要调整气垫导轨水平,不挂钩码和细线,接通气源,释放滑块,如果滑块 ______,则表示气垫导轨已调整至水平状态; C.挂上钩码后,接通气源,再放开滑块,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 1 的时间 和通过光电门 2 的时间 ,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D.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步骤 C,求得滑块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动能变化量 和加速 度 a. (2)若利用前面所测得的数据,可求得钩码和动滑轮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静止 1t 2t kE∆ 2 2 2 1 2 d d t tF M L    −      = 2 2 2 1 4 2 2 F d d t tg L    −      −解:(1)不挂钩码和细线,接通气源,释放滑块,如果滑块静止,则表示气垫导轨已调 整至水平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等于绳拉力即为滑块和遮光条的合外力,滑块和 遮光条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若满足 ,则可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 (2)由装置图可得钩码加速度 ,对钩码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可 得 23. (10 分)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环保,便利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大众的青睐,为了测 定电动车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电路,所用实验 器材有: A.电池组(电动势约为 12 V,内阻未知) B.电流表(量程为 300 mA,内阻忽略不计) C.电阻箱 R(0~999.9 Ω) D.定值电阻 R0(阻值为 10 Ω) E.导线和开关 该同学部分操作步骤如下 (1)当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调节电阻箱,电流表都没有示数,反复检查确认电路连接 完好,该同学利用多用电表,又进行了如下操作:断开电源开关 S.将多用电表选择开 关置于“×1Ω”挡,调零后,将红、黑表笔分别接在 R0 两端,读数为 10Ω.将多用电表选 择开关置于“×10 Ω”挡,调零后,将红,黑表笔分别接电阻箱两接线柱,指针位置如图 2 所示,则所测电阻箱的阻值为________ Ω.用多用电表分别对电源和开关进行检测, 发现电源,开关均完好.由以上操作可知,发生故障的元件是________. 2 2 2 1 ( ) ( ) 2 d d t ta L − = 2 2 2 1 ( ) ( ) 2 d d t tF M L − = 2 aa′ = 2mg F ma′− = 2 2 2 1 ( ) ( 4 ) 22 d d t t L Fm g = − −(2)在更换规格相同的元件后重新连接好电路. (3)改变电阻箱 R 的阻值,分别测出电路中相应的电流 I.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且使测 量结果更准确些,电阻箱 R 的取值范围应为________. A.100Ω~300Ω B.40Ω~100Ω C.15Ω~40Ω (4)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 -R 图象如图 3 所示.若直线的斜率为 k,在 坐标轴 上的截距为 b,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 E=________,内阻 r=________(用 k,b 和 R0 表 示). 【答案】70 电流表 B 【解析】(1)欧姆表表盘读数为 7,倍率为“×10”,故为 70Ω;在故障检测时,除电流 表其余部分均没有问题,故问题只能出在电流表处; (3)为减小电流表的读数误差,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应该尽量大于三分之一,即电流 范围为:100mA≤I≤300mA,根据欧姆定律,总电阻 120Ω≥R 总≥40Ω,扣除定值电阻 10Ω,即电流表内阻和电源内阻加上电阻箱电阻应该大于等于 30Ω 而小于等于 110Ω, 由于电流表内阻不计,故应该选 B; (4)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则 ,故有: , ,联立解得: , 。 24. (12 分)北京 2022 年冬奥运会和冬残奥运开闭幕式计划在北京市区举行,国家游 泳中心“水立方”又将迎来新的使命,在这里将进行冰壶的比赛项目。在冰壶比赛中我 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些词:“先手”、“后手”、“进营”、“打定”等。其中“打定”就是将对方 的冰壶击打出大本营,自己的冰壶停在打击位置,从而留在大本营。此过程中两个冰 壶的碰撞可以看作是对心弹性碰撞,两个冰壶质量完全相同,且运算时可当质点处 理。下图为冰壶场地示意图,大圆半径为 R,栏线到圆心的距离为 L,已知冰壶甲静止 于圆心 O 处。 1 I 1 I 1 k 0 b Rk − ( )0E I r R R= + + 01 1 R rRI E E += + 1k E = 0R rb E += 1E k = 0r Rb k = −(1)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打定”中,自己的冰壶在打击后停在击打位置不动的现象; (2)已知冰壶和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欲通过“打定”的技巧将甲冰壶打出大本 营,求乙冰壶从 A 点投出时速度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1)两冰壶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互换速度,出现“打定”中,自己的冰壶在 打击后停在击打位置不动的现象;(2)乙冰壶从 A 点投出时速度应满足的条件是:v0 > 。 【解析】设两个冰壶的质量均为 m,碰撞前乙的速度为 v,碰撞后乙和甲的速度分别为 v1、v2, (1)两冰壶发生对心弹性碰撞,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设碰撞前乙的 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1+mv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 解得:v1=0,v2=v,由此可知,有自己的冰壶停在打击位置不动的现象; (2)设以冰壶投出的速度为 v0,甲冰壶刚好被打出大本营, 乙冰壶从投出到碰撞前瞬间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 两冰壶发生对心弹性碰撞,则碰撞后 v2=v,若甲冰壶恰好滑到大本营的右侧边缘,对 甲冰壶,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 要将冰壶甲打出大本营,乙冰壶从 A 点投出的速度应满足: 25.(20 分)如图所示,在 xOy 平面坐标系中,x 轴上方存在电场强度 E=100V/m、方 向沿 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虚线 PQ 与 x 轴平行,在 x 轴与 PQ 之间存在着磁感应强 度为 B=20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宽度为 d。一个质量为 m=2×10- 5kg、电荷量为 q=+1.0×10-5C 的粒子从 y 轴上(0,1)的位置以 v0=10m/s 的初速度沿 x 轴正方向射入匀强电场,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2 ( )g L Rµ + 2 2 2 1 2 1 1 1 2 2 2mv mv mv= + 2 2 0 1 1 2 2mgL mv mvµ− = − 2 0 10 2mgR mvµ− = − 0 2 ( )v g L Rµ= + 0 2 ( )v g L Rµ> +(1)粒子第一次进入磁场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磁场宽度足够大,粒子第一次射出磁场时的位置; (3)若粒子可以以不同大小的初速度水平射入电场,要使所有粒子都能经磁场返回, 磁场的最小宽度是多少。 【答案】(1) ,与 x 轴成 45°角斜向下(2)(4,0)(3)1m 解:(1)粒子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 解得: 由 解得: ,与 x 轴成 角斜向下 (2)根据洛伦磁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解得: 由几何关系得弦长: 在类平抛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上粒子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所以竖直方向上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类平抛过程的水平位移应为竖直位移的 2 倍,即: 粒子第一次射出磁场时的横坐标为: 所以,粒子第一次射出磁场时的位置为(4,0) (3)设粒子进入磁场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有几何关系可得:整理得: 因为 为定值,所以当 时, 有最大值为: 所以磁场的最小宽度为 1m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道物理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 3–3](15 分) (1)(5 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 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可以转化为晶体 C. 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有关,与水周围的其他气体的压强无关 D. 由于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故液体表面的分子之间不存在斥力 E. 即使没有摩擦、漏气和不必要的散热等损失,热机的效率也不能达到 100% 【答案】BCE 【解析】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仍然是晶体,选项 A 错误;在合适的条件 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例如天然石英是晶 体,熔融过的石英却是非晶体。把晶体硫加热熔化(温度超过 300℃)再倒进冷水中, 会变成柔软的非晶硫,再过一段时间又会转化为晶体硫。故 B 正确。液体的饱和蒸汽 压与温度有关,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与水周围的其他气体的压 强无关。故 C 正确;由于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故液体表面的分子之间斥力和吸引 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即液体的表面张力,故 D 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即使 没有摩擦、漏气和不必要的散热等损失,热机的效率也不能达到 100%,选项 E 正确; 故选 BCE. (2)(10 分)如图所示,一气缸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用面积为 S 的活塞在汽缸内封闭 着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上放有一重物,活塞和重物的总质量为 m,距气缸底部的高 度为 h1,此时缸内气体温度为 T1。在气缸内注入汽油并迅速完全燃烧,使气体温度急 剧升高,重物与活塞沿气缸加速上升。当活塞距缸底高度为 h2 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若此时汽油燃烧释放的热能为 Q0,气缸对外释放的热量为 Q1,气体内能增加了△E, 外界大气压强为 P0。不计活塞所受摩擦阻力,试求: (i)气缸注入汽油前气体的压强,以及活塞速度达最大值时,气体的压强及温度;(ii)活塞的最大速度(设活塞与重物一直一起运动)。(不考虑汽油燃烧前后气缸内被封闭 气体种类及质量等的变化,仍将其看作是质量一定的同种理想气体。) 【答案】(ⅰ) ; ; (ⅱ) 【解析】(ⅰ)对活塞: 解得 由于 气体等压变化, 则: ,解得 (ⅱ)对气体 对活塞 解得 34.. [物理一选修 3–4)(15 分) (1)(5 分)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P、Q、A 为该横波上的三个质 点,各自的纵坐标位置分别为 ,-2m,0m。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 A 质点的振 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该波波速是 25 m/s,传播方向沿 x 正方向 B.若此波在同一介质中能与另一列简谐横波发生稳定干涉,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 1.25Hz C.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一定比 20m 大很多 D.从该时刻起,再经过 0.7s 质点 P 通过的路程为 E.从该时刻起,质点 Q 将比质点 P 先回到平衡位置【答案】ABD 【解析】由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读出波长和周期,然后求解波速;根据 A 质点的振动 图像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当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时才能产生稳定干涉现象.当障碍物的 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根据 0.7s 内波向右传 播的距离确定 P 点的位置,从而确定 P 点通过的路程. 由振动图像可知,t=0 时刻质点 A 向下振动,可知波传播方向沿 x 正方向,由图可知 λ=20m,T=0.8s,则波速为 ,选项 A 正确;因该波的频率 f=1/T=1.25Hz,若此波在同一介质中能与另一列简谐横波发生稳定干涉,则另一列波的 频率为 1.25Hz,选项 B 正确;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 尺寸一定比 20m 小很多,选项 C 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 P 质点的位置的横坐标为 7.5m;t=0 时刻质点 P 向上振动,因 0.7s 内波向右传播 x=25×0.7m=17.5m,可知此时 P 点恰好运动到波谷位置,则经过 0.7s 质点 P 通过的路程为(3A+ m)=(6+ ) m,选 项 D 正确;因 t=0 时刻 P 向上振动,Q 在波谷位置,则从该时刻起,质点 Q 将比质点 P 后回到平衡位置,选项 E 错误;故选 ABD. (2)(10 分)如图所示为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横截面图,圆弧 CD 是 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周,圆心为 O.光线从 AB 面上的 M 点入射,入射角 i= 45°,光进入棱镜后恰好在 BC 面上的 O 点发生全反射,然后由 CD 面射出,已知 OB 段的长度 ,真空中的光速为 c,求: (1)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n; (2)光从 M 点射入到从 CD 面射出所用的时间 t。 【答案】(1)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n 是 。(2)光从 M 点射入到从 CD 面射出所用的 2 RL = 6 2时间 t 是 。 【解析】(1)设光线在 AB 面的折射角为 r,根据折射定律可得: 设棱镜的临界角为 C,根据题意,光线在 BC 面恰好发生全反射, 得到:sinC=1/n 由几何关系可知 r+C=90° 联立解得:n= (2)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为:v=c/n 由几何关系可知: 故光从 M 点到从 CD 面射出所用时间为: (3 2 6) 4 R c + sin sin in r = 6 2 1 sin 2 nRMO C = = (3 2 6) 4 R MO Rt v c +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