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2157

大小:514.2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往往建立在交通要冲地带,它们不仅承担控制四方、拱卫王室的任 务,而且在空间上对非姬姓封国形成分割之势,监视并牵制非姬姓封国。这表明,西周 A. 血缘政治高于地缘政治 B. 王权衰微的趋势日益明显 C. 极力控制诸侯争霸局面 D. 消除了地方分权割据隐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姬姓诸侯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承担着 分割、监视并牵制非姬姓封国的重任,这说明西周血缘政治高于地缘政治,因此 A 选项正确。 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地方诸侯国威胁中央,王权衰微;C 选项错误,这一分布特征在西 周分封制实行初期已经存在,并非为控制诸侯争霸的局面而设立;D 选项中“消除了”一词表 述绝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兼并现象,周天 子权威逐渐削弱。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2.2018 年 12 月,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圆明园文物——西周晚期青铜器“虎蓥(yíng)”(见 如图)回归祖国,其顶盖内铸有“自作供蓥”铭文。作为实物史料,它可以直接用来研究 A. 古代冶金业 生产技艺 B. 西周家庭手工业的进步 C. 农业灌溉技术的新发展 D. 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 【答案】A 的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虎蓥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作为实物史料,它可以用来直接研 究西周时期冶金业的生产技艺,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该物品是西周官营手工业产品, 与家庭手工业无关;C 选项错误,虎蓥与农业生产无关,不能用来直接研究农业灌溉技术的发 展;D 选项错误,大一统政治局面形成于秦汉时期,不是西周。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3.《后汉书》记载,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 学,文吏试章奏”。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这表明 A. 门阀世家把持选官特权 B. 选官制度出现根本性变化 C. 官吏选拔日趋公平公正 D. 科举制选官方式开始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之制,采用考试办法加以甄别,说明 官吏选拔日趋公平公正,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门阀士族对选官特权的 把持;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察举制度的改革,不是根本性变化;D 选项错误,科举制 出现于隋唐时期。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4.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明世宗派朱纨整顿海防以防倭,朱纨严厉禁绝沿海百姓私自泛海 通番,却遭到御史周亮等弹劾,闽浙籍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也反对朱纨。这反映了明朝中期 A. 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 B. 鼓励民间对外贸易 C. 出现开放海禁的呼声 D. 朝贡贸易已然废止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朱绔严禁“私自泛海通番”的措施遭到了部分官员的反对,这 反映了明朝中期出现开放海禁的呼声,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部分官员反对海禁政策, 不能说明海禁政策名存实亡,该表述与史实不符,明朝中期并未放弃海禁政策;B 选项错误, 明朝中期严格执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间私自对外贸易;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朝贡贸易的 信息,该表述不符合史实,明朝并未废止朝贡贸易。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5.“凤凰网”评论: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 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 践。这一评价重在突出五四运动 A. 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 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 C. 重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个承前启后 时点,它前承历经数年积蓄而 成的文化和思想洪流,后启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这说明五四运 动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登 上历史舞台,但其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新中国建立后;C 选项错误,五四运动传承了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并非重建,材料并未体现;D 选项是五四运动的影响,但无法说明“五四运动不是 一个孤立的事件”。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6.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中描述近代中国某一战役:“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 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夜以继日,一连厮杀了五个月。打击了日军的整个经 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 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该战役 A. 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 使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C. 体现了国民党军队抗日的主动性 D. 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 的 打击了日军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百团大战。1940 年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采 取的主要作战方式是破袭战,这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胜 利的信心,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1938 年 10 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不符合题意;C 选项错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发动的,不是国民党军队发动的;D 选项错误,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伏击战,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7.1954 年,宪法起草委员会从 3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举行了七次正式会议,组织了各方人士 八千余人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5600 多条;从 6 月 16 日至 9 月 11 日,对宪法草案的全民 讨论历时三个月,全国人民对宪法草案共提出 52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一过程突出说明, 该宪法的制定 A. 巩固了爱国统一战线 B. 突出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C. 融合了外国宪法精髓 D. 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1954 年宪法的制定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体 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爱国统一战线正式确定是在 1981 年 6 月 29 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与材料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54 年宪法的 社会主义原则指的是这部宪法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同时又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公有制经济,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提供有力的保障,材料并未体现;C 选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该宪法的制定融合了外国宪法的精髓。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8.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部分)。据此分析,“一五 计划”时期 产品名称 计算单位 1957 年计划产量 1957 年实际产量 钢 万吨 412 535 生铁 万吨 467 594 原油 万吨 201 146 粮食 亿斤 3856.2 3901 棉花 亿斤 32.7 32.8 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各领域均超额完成指标 C. 冒进思想波及经济建设 D. 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57 年,“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钢、生 铁等重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 此时期除了原油之外重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生产指标大都超额完成,国民经济比例并非严重 失调;B 选项错误,原油实际产量并未超过原定指标;C 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冒进思想的 影响。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9.黄书海曾担任过周恩来的翻译,他回忆:“总理最初想让亚非会议采纳这五项原则,但一 些国家不同意,说这是共产党提出来的。总理主动把五项原则分解为‘七点和平宣言’。最后 大会扩大为十项和平原则。”这表明,在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正式并且公开提出 B. 消除了矛盾和分歧 C. 成为国际普遍共识 D. 国际影响得到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为了扫除障碍,总理主动把五项原则分解为“七点和平宣言”。最后 大会扩大为十项和平原则。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和细化,赢得了与会代表的欢迎,成为 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影响得到扩大,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系统提出于 1953 年 12 月,1954 年周恩来先 后访问印度和缅甸,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非 在亚非会议上正式并公开提出;B 选项中“消除了”一词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C 选项中“普 遍”一词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0.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正式投产后,产品如在上海本地零星销售,应照中西 通例,免完税厘;如由上海迳运内地及分运通商各地,转入内地,应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 新关完一正税,概免内地沿途税厘,以示体恤。”据此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 A. 是民族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B. 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C. 获得国内经营贸易的特权 D. 其设置旨在分洋商之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产品在上海销售,“免征厘税”;如果 销往内地,除在上海新关征税以外,其余的税收全免,这说明上海机器织布局获得国内经营 贸易的特权,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 主义性质企业;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上海机器织布局采用的企业管理制度;D 选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上海机器织布局设立的宗旨。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11.如图为 1912 年 2 月《浅说画报》刊登的一幅画作——《女子提灯会》,描绘了北洋女子师 范学堂学生联合各校女学生上街提灯游行、祝贺某重大政治活动的情景。据此可知 A. 近代女性普遍走向社会 B. 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C. 知识分子主导革命运动 D. 民主科学成为主流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学生联合各校女学生上街提灯游行、祝贺 某重大政治活动,这反映了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 体现的是女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普遍”一词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C 选项错误,材料 体现的是女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未体现知识分子主导革命活动,D 选项错误,民主和科 学思想在 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占主流。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2.1984 年,福建省长乐县委根据中央 1 号文件的精神,提出:“允许农民个人或合股跨队、 跨社、跨县、跨省从事开发性生产或商业活动……允许个人或合股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农 民进城开店经商。”这反映了当时 A. 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被明显削弱 B.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运而生 D. 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地方根据中央精神鼓励扶持专业户和合作经济,发展商品生产 和个体商业,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因此 D 选项 正确。A 选项错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并未被削弱;B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 体制改革,不是对外开放。结合所学可知,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了多层次、 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与材料时间不符;C 选项错误,1992 年 10 月中共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 世纪 80 年代尚未提出。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3.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弊端)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 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雅典的民主是少数贵族的民主 B. 直接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C. 雅典的民主政治不如寡头政治 D. 雅典的民主政治不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苏格拉底强调国家应该由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结合所学可 知,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意味着素养不 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 错误,雅典民主制的建立是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它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并非少数 贵族的民主,也不是对材料中雅典直接民主弊端的最恰当理解;C 选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也 具有很多优势,不能据此得出民主政治不如寡头政治;D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雅典直接民 主制的弊端,雅典民主政治对社会稳定也起过积极作用,不能据此得出它不利于社会稳定。 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4.《世界文明史》指出:“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 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 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材料中的“紧箍咒”开始于 A. 1832 年议会改革 B. 1688 年“光荣革命” C.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 D. 18 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紧箍咒”指的是王权受制于议会。结合所学可知,1689 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制约王权,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因此 C 选项正 确。A 选项错误,1832 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与限制王 权无关;B 选项错误,1688 年的“光荣革命”尚未使王权受制于议会;D 选项错误,18 世纪 中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国王失去行政权,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非受制于议会 的开始。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15.某研究生读书笔记中有“交通工具 革新”“东西方关系变化”“贫富分化的加剧”“世 界联系的加强”等章节。据此推测,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社会主义运动勃兴 B. 东西方世界的交流 C. 康乾盛世下的悲歌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利 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和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工业革命后,英国等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侵略,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传统的社会关系,造 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贫富差距迅速加大;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 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所以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工业文明下的世界,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 项与“交通工具的革新”、“东西方关系变化”、“世界联系的加强”等信息没有直接关系;B 选项与“贫富分化的加剧”等信息没有直接关系;C 选项与“贫富分化的加剧”等信息没有直 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6.“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 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 1652~1674 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材料中三 次战争的结果是 A. 葡萄牙战败,被夺去了好望角 B. 西班牙惨败,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C. 英国战胜,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 荷兰战败,被夺走北美的殖民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652~1674 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三次战争指的 是 1652—1674 年三次英荷战争,其结果是荷兰战败,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和北美殖民地, 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650 年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与材料信息不符;B 选 项是 16 世纪末“无敌舰队之战”的结果,与材料信息不符;C 选项错误,英国确立世界殖民 的 霸权是在 1763 年打败法国后。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7.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 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 立起来。”材料中“这个革命”的结果是 A.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结束了国内革命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苏 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因此 C 选项正确。A、B 选项是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和结果,不符合题意;D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18.1936 年,梅纳德·凯恩斯撰写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立即在大危机后惊魂未 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下列不 属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是 A. 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 通过高福利来缩小贫富差距 C. 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 D. 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放任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凯恩斯主张放弃自由的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因此 D 选项符合题意。凯恩斯主义主张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高福利来缩小贫富差距, 增加公共开支,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 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9.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在学习中搜集的史料。这些史料最能说明 A.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B.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C. 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 D. 战争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中国的作用;C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多极化 趋势的加强;D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并非强调战争是当今世界面 临的主要问题。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20.《大国崛起》解说词提到:“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 XX 组织,由于形成了 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材 料中的 XX 组织的名称和性质分别是 A. 欧洲共同体组织、经济军事联盟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地区经济合作组织 C. 欧洲联盟组织、经济和政治联盟组织 D. 上海合作组织、政治和军事联盟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以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 建了共同的议会”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和德国是欧洲联盟组织的创始国,它的性质是 经济和政治联盟组织,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欧共体是经济组织,不是军事联盟组织; B 选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与法德无关;D 选项错误,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成 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其核心是结伴而不结盟,与法德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二、非选择题 21.从一定程度上看,商业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出朱雀门东壁,多为妓馆;东去东角楼, “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东区,有瓦子;东十字大街为“鬼 市子”,“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金融经济,在历史上最低限度有三次突然猛进。此即西周至两汉,唐宋之 间,明清之际。但无一次其突出使中国经济史改观。明末之巨商,多为盐商,但因食盐由官 厅专卖,其能在此间牟利者,多为官僚资本,亦官商不分。商人至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 形已屡见不鲜,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则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 超过其经济利益。明朝的政策,缺乏积极精神,虽严格执行中央集权,却不用这权威去扶助 先进的经济部门,而是强迫它与落后的经济看齐。 ——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兴起了经营进出口货物的新式商业,资本主义商业逐渐滋生。同 上海五金店交换的,一极是进口外国机制五金材料的洋行,另一极是中国工、矿、交通企业。 商业资本已同外国产业资本发生联系,又部分地服务于本国产业资本。19 世纪下半叶,有不 少中国商人在上海和其他通商口岸的大小外资企业中搭股。琼记洋行、旗昌、东海等轮船公 司,华股占一半以上;烟台、怡和等丝厂和华兴玻璃厂中,华股超过 80%。鸦片战争后不久, 就有商人投资于现代企业,1894 年以前,中国出现了 100 多个现代企业,其中大多有商人的 投资。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认为明清商业不能“使中国经济史改观”的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商业资本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业资本对近 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表现:突破市坊界限,打破时间限制;商品种类多,交易数额大;出现娱乐场 所。 (2)理由:明清商业与封建官僚联系密切;血缘关系浓厚,道德义务超过经济利益;明清实 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特征:从事进出口贸易;与外国产业资本发生联系;部分服务于本国产业资本;投资外 资企业;投资兴办中国近代企业。 影响:促进了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投资工业,有利于中国经济近 代化。 【解析】 【详解】(1)表现:依据材料一中“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是金银彩帛交 易之所,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东区,有瓦子”、“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 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等信息可从时空限制被打破、商品种类多,交易数额大、出 现娱乐场所等方面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理由:依据材料二中“……其能在此间牟利者,多为官僚资本,亦官商不分。”、“…… 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则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 益。”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明清商业与封建官僚联系密切、血缘关系浓厚,道德义务超过经济 利益、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方面概括作者的理由。 (3)特征:依据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后,兴起了经营进出口货物的新式商业”、“商业资本 已同外国产业资本发生联系,又部分地服务于本国产业资本。”、“有不少中国商人在上海和 其他通商口岸的大小外资企业中搭股。”、“鸦片战争后不久,就有商人投资于现代企业”等 信息可概括得出近代中国商业资本的主要特征。 (4)依据上一问特征的作答结合所学从促进了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投资近代工业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等方面分析近代商业资本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临时约法》的制定机关参议院代表的广泛程度颇为不同:参议院到院议员人 数为 49 人,其中同盟会成员占 38 人,占比为 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 40 人,占 比 81.67%;42 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中,40 岁以下的议员有 37 人,占比 88.10%,35 岁以下 的有 30 人,占比 71.43%。这些人有革命的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 意见往往“高度一致”。 ——摘编自陈建《比美国 1787 年宪法更进步吗》 材料二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 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 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 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 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制定者的构成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国家进行政治制度顶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案】(1)特点:同盟会成员占多数;学习西方民主制度;以中青年为主;参与人数少; 缺乏广泛性。 (2)特征:实行责任内阁制,二元化政体格局。 影响:该政治体制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但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职权不 明,造成政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3)原则:坚持民主、法治至上、适合国情。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参议院到院议员人数为 49 人,其中同盟会成员占 38 人, 占比为 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 40 人,占比 81.67%;42 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 中,40 岁以下的议员有 37 人,占比 88.10%,35 岁以下的有 30 人,占比 71.43%。”、“有向 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信息从同盟会成员占多数、学习西方民主制度、以中青年为主、参与 人数少、缺乏广泛性等方面概括《临时约法》制定者的构成特点。 (2)特征:依据材料二中“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于 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等信息可概括得出中华民国 政治体制的特征。 影响:依据材料二中“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 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信息可从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职权不明造成政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从坚持民主、法治至上、适合国情等方面说明国家进行政治制度顶 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3.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 地发挥政府职能,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 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 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 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 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 “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三 1935 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 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 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 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方法”和“围攻的方法”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 济政策?与“冲击的方法”相比,“围攻的方法”有何显著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并分析这些举措的主要弊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 展带来的深远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 义。 【答案】(1)“冲击 方法”: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围攻的方法”:实行新经济政策。 特点: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作用:苏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背景:苏联处于资本主义的围攻之下。 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制农民和农业 工业化提供资金(或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弊端:用政府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 的 为 慢;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变化:从不直接干预经济的有限权力政府转变为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参 与者。 影响:使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借鉴: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解析】 【详解】(1)政策:依据材料一中“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 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冲击的方法”指的 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依据材料一中“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 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围攻的方法”指 的是新经济政策。 特点:结合所学从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的角度回答“围攻的方法”的显 著特点。 作用:结合所学从新经济政策的影响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2)原因:依据材料二中“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 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信息可概括得出斯大林加速实 现工业化的原因。 措施:依据材料二中“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 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 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 之一以上。”等信息可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政策等方面指出其措施。 弊端:依据上一问措施的作答结合所学从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缓慢、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这些措施的主要弊 端。 (3)变化:依据材料三中“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 参与者”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美国政府角色的变化。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使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借鉴:结合所学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稳 定健康发展等方面指出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24.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的变化和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都带来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 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 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 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 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 年),北魏全 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 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孝文帝只追求与汉文化相吻合,而忘掉了自己国家政权存在的基础,它对于中 国历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但对于北魏王朝、拓跋鲜卑前途命运而言, 则怎样贬斥之也合情合理。 ——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孝文帝为“追求与汉文化吻合”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 的? 【答案】(1)措施:均田制、新的租调制、三长制。 影响: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 序,缓和社会矛盾。 (2)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或汉化的具体措施)。 评价:对中国历史进程而言,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 础;对北魏和鲜卑的前途命运而言,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失去主体性和话语权,加速了北魏 政权的灭亡。 【解析】 【详解】(1)措施:依据材料一中“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 给无地少地农民……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 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 较数’。”信息结合所学从均田制、新的租调制、三长制等方面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影响:依据材料二中“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 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 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 入。”信息从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2)措施:结合所学从迁都洛阳、易鲜卑服、禁鲜卑语、改姓氏等方面回答孝文帝为“追求 与汉文化吻合”采取的措施。 评价:依据材料二中“它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但对于北魏 王朝、拓跋鲜卑前途命运而言,则怎样贬斥之也合情合理。”信息从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中 华民族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使鲜卑族失去主体性和话语权,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灭亡等方 面说明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25.拿破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时期各界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观应集》中记述道:“法皇拿破仑胁迫普国,割其地大半,责偿军饷一百 四十兆,驻兵普京,俟偿款清而后退,普地不许增炮台……不许增兵,其挟制普国至矣。” 而梁启超认为“自法皇拿破仑倡祸以后,欧洲忽生动力,因以更新”,盛赞拿破仑“率其彪悍 之国民,东征西讨,卒能取威定霸,奋扬国威”。 材料二 伴随着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拿破仑的“英雄”形象亦随之遭到怀疑。武昌起义 爆发之后,由谁来领导中国革命的发展,章太炎就早有分析。他认为:“这种伟大人物,如 果是华盛顿式的,那就要为中国庆幸;一旦是拿破仑式的,那就可能最终导致出现某种乱 世。”……中国学者蔡尔康批评袁世凯“不以拿破仑为鉴,反以拿破仑为师,易民主为君 主”,二人之行为如出一辙。 ——以上材料摘编自赵少峰《拿破仑形象在中国的塑造与翻转》 材料三 对于拿破仑的治国才能,郭士立也不吝赞美,称其:“于是设造新律例,先正 其纲纪之摧残,而后国家乃得稳当。” ——左胜辉《拿破仑形象在中国早期的接受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和梁启超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所持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后拿破仑形象在中国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 化的社会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新律例”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历史人物应该 注意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1)郑观应——否定;因为拿破仑对外征战给被占领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梁启超——肯定;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推动了欧洲的进步;维护了法国的利益,推动了民 族振兴。 (2)变化:从“英雄”形象变为“专制”的代名词。 原因: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引发民众对专制的警惕和反感。 (3)影响:摧毁封建制度,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后来很多资本主 义国家的立法产生很大影响。 原则:客观、公正、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解析】 【详解】(1)郑观应:依据材料一中“法皇拿破仑胁迫普国……其挟制普国至矣。”信息可 知,郑观应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持否定态度。依据材料一中“……割其地大半,责偿军饷一百 四十兆,驻兵普京,俟偿款清而后退,普地不许增炮台……不许增兵”信息可知,其原因是 拿破仑对外征战给被占领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梁启超:依据材料一中“盛赞拿破仑”等信息可知,梁启超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持肯定态度。 依据材料一中“……欧洲忽生动力,因以更新”、“卒能取威定霸,奋扬国威”等信息可从推 动欧洲进步、维护法国利益、推动民族振兴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2)变化:依据材料二中“一旦是拿破仑式的,那就可能最终导致出现某种乱世。”、“不 以拿破仑为鉴,反以拿破仑为师,易民主为君主”等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拿破仑形象在中 国从“英雄”形象变为“专制”的代名词。 原因:依据材料二中“伴随着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拿破仑的‘英雄’形象亦随之遭到怀疑。” 信息可得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 (3)影响:依据材料三中“于是设造新律例,先正其纲纪之摧残,而后国家乃得稳当。”信 息结合所学从摧毁封建制度、巩固革命成果、影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等方面指出“新 律例”的影响。 原则: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客观、公正、全面辩证等原则。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