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9-2020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9-2020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ID:431950

大小:246.3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 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A.黄帝 B.夏启 C.秦始皇 D.孝文帝 2.(题文)清朝前期,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康熙帝为此所住的努力是 A.统一蒙古草原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设置台湾府 D.设置伊犁将军 3.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 怨。”下列不属于唐太宗功绩的是 A.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B.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C.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D.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4.以下是康熙帝为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架上所写的七言律诗,名曰《基督死》。这表明 基督死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赵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A.康熙帝力图推广基督教 B.西学东渐已成为社会潮流 C.康熙帝对基督教文化有所了解 D.康熙帝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5.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 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 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废除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开创统一格局 D.建立皇帝制度 6.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 1681 年,止于乾隆退位的 1795 年之间的历史”称为 “High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A.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7.“7 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此语可以评价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康熙帝时期,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对此事的评价不合适的是 A.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B.清除了明朝残余势力,巩固了新生政权的稳定 C.台湾重归中央的统辖,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 D.击退了汉族异己力量,解除了国家的民族危机 9.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 生于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其中第一次 “大革命”主要是指 A.开创“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 B.废除宗法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D.在全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10.“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皇帝”指的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康熙帝 11.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吐蕃 C.鲜卑 D.女真 12.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碑在陕西富平县被发现。碑文载:“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 礼制乐,上召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悔,秩然大经,孔子之道,千圣所同。……康熙二十 五年七月初四日。”康熙帝制此碑旨在 A.说明“六经”是儒家宝贵遗产 B.宣扬孔子追求礼乐文明的一生 C.打击分裂势力,完成国家统一 D.推崇儒家文化,缓和民族矛盾 13.以下盛世局面,按时序排列第三的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14.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组合变通,皆委直司商量。宰相筹划, 于事稳便,为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认为 A.应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相权不应该制约君权 C.中央权力应该下移至地方 D.宰相权力大易致决策失误 15.康熙帝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A.缓和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 C.加快了满汉文化的发展步伐 D.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6.下列官员中,有“百官之长”的职能和称号的是 A.丞相 B.刺史 C.御史 D.皇帝 17.为了发展与吐蕃的关系,派遣文成公主入藏的唐朝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18.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以下史实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统一台湾 ③击溃噶尔丹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9.马克思说过:“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 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能证明马克思此话正确的是 ①焚书坑儒 ②秦兵马俑 ③隋大运河 ④清文字狱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0.斯塔夫里阿诹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叱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它们仍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二公元前 221 年,……第事次发生 二 1911 年,……第三次在 1949 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21.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 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二 1673——1681 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 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 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 (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 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22.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 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国家利益一向 是政治人物孜孜以求的历史作为。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 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三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 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请回答: (1)如果将材料一的四位政治人物归为一类,则其最恰当的归类依据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以上类别(或视角)下,四位历史人物所作的历史贡献。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其思 想核心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选择题 CCACC DCDCB BDBAB AACBA 1.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230~221 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C 正确。黄帝统一了黄河流域的部落,排除 A;夏启时王位继承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排除 B;北魏孝文帝是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排除 D。 点睛:根据题干中“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可以判断是秦朝。夏启建立的是奴隶 制国家。 2.C 【解析】 【详解】 清康熙帝时期,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郑功成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符,隶 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故 C 项 正确;1206 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 A 项 错误;明太祖成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后来明成祖又成立同类机构东厂,合称厂卫特 务机构。故 B 项错误;清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故 D 项错误。 3.A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康熙帝的功绩是巩固统一,维护主权,故 A 错误,符合题 意;唐太宗以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制,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实行不夺农时,轻徭 薄赋的政策,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唐太宗注意重用人才,善于纳谏,故 D 正确,不符合 题意。故选 A。 4.C 【解析】基督教是外来宗教,而当时我国是儒家思想为正统,排除 A。就康熙帝对基督教的了 解,不足以说明西学东渐已成为社会潮流,排除 B;材料说明康照帝对基督教文化有所了解, 故选 C;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 D。 5.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 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可知汤因比主要赞颂了嬴政在统一国家上的贡献,废除分封制、实行 郡县制和建立皇帝制度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的政治制度变革,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 除 A、B、D 项。故选 C。 【点睛】 秦国先后攻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不仅形成了统一的帝国,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的形成。 6.D 【解析】 【详解】 根据“康熙”“乾隆”“High Qing”等,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到雍正年间我国农耕经济高度 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出现“康乾盛世”局面,故 D 项正确;清朝时期,我国科技 逐渐落后于世界,A 错误;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B 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 策,C 错误。 7.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7 世纪的初唐”联系所学内容 618 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626 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 民登上皇位即唐太宗,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正确答案为C。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A 错误。光武中兴是东汉初 年的,B 错误。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安史之乱(755-763 年)之前的盛世局面,与 7 世纪初相矛盾,D 错误。 【点睛】 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 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 观”(627 年—649 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8.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时收复台湾,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巩固了清政府的统 治,扩大了清朝的统治范围,巩固了国家统一,故 AB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康熙帝坚持台 湾的问题是国内问题,不同于外国,故 D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9.C 【解析】 从材料来看,第一次大革命发生在公元前 221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年秦朝建立。A 选项 错误,这是夏朝建立就开始施行的;B、D 选项只体现出一个方面,过于具体;C 选项说法正 确,概括得体。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时间的把握,要从材料给出的时间分析出具体的历史事 件。其次就是要明确本题考查的是一个“大革命”,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所以选择选项要有 概括性,不能过于具体。 10.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并结合所学 内容可知材料讲的是秦始皇灭掉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自比功过三皇五帝, 自称“始皇帝”。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称呼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1.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唐朝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吐蕃实行和亲政策,641 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 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蕃关系(课标外)(华东师大 版)。 12.D 【解析】 【详解】 AB 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C 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依据材料“《至圣先师孔子 赞》”、“孔子之道,千圣所同”可以看出康熙帝推崇儒家文化,以缓和阶级矛盾,故D 项正 确。 13.B 【解析】 【详解】 唐太宗在位时认识到君民的关系如同舟水,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即人民可以支 持你的统治,也能推翻你的统治,所以他在位期间减轻农民的负担,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注 意戒奢从简,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等。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 盛世,B 选项符合题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的景象。文帝、景帝在位时奖励 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 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这是中国 第一个盛世,A 选项排除。公元 25 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 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这是 中国第二个盛世,C 选项排除。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 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盛世,D 选项排除。 【点睛】 盛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 典型 的表现是:内政方面: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外交方面:军事强大, 贸易繁荣,影响力大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 封建的剥削和奴役,所以它不是人间天堂。盛世中存在着潜伏的危机与矛盾。 14.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天下事务繁多, 不能一人独断,应交由包括宰相在内的百官筹划,这样事情才能办的稳妥,因此唐太宗希望 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发挥议政的职能,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君权和相权的制衡无关, 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宰相等大臣的权力,并未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权力,故 C 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宰相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皇权,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故 D 选项错误。 15.B 【解析】 清军入关不久,当时主要矛盾是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而非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故 B 项错 误,符合题意,故选 B;清朝在中原立足后,面对汉族广泛反对满人统治,采取笼络汉族地主 阶级读书人的政策,康熙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大力宣扬儒家思想,其作用包括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康熙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联系满族建 立清朝的知识分析解答。 16.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的三公九卿中丞相是“百官之首”,辅助皇帝总理百政。故答案为 A 项。 B 项,刺史是汉朝汉武帝时期地方监察的官,排除;C 项,御史大夫是秦朝时的监察官员,排 除;D 项,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不是“百官之首”,排除。 17.A 【解析】试题分析:贞观十二年(638 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今四川 省松潘县),此时唐朝国富兵强,故大败吐蕃。松赞干布俯首称臣并向唐廷求婚,唐太宗选出 一位通晓诗书的李姓并宗室之女封为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贞观十五年(641 年),文成公主 从长安出发,远嫁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答案 为 A。 考点: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但学生应进一步掌握文成公主入藏在加强 民族关系方面的重大意义。 18.C 【解析】 【详解】 ①平定三藩之乱的时间是 1673 年—1681 年;②统一台湾的时间是 1683 年;③平定噶尔丹叛 乱的时间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 年);④签订《尼布楚条约》的 时间是 1689 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故 C 正确,ABD 错误。 【点睛】 结合所学康熙皇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分析解答即可。 19.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马克思对封建国家的定义可知,封建国家能有效调动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 模的工程建设,以维护统治,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的兵马俑和隋朝的大运河体现了集权国家 的动员能力,②③正确,选项 B 正确;焚书坑儒和文字狱体现的是文化专制,与国家动员能 力无关,排除①④,选项 A、C、D 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马克思对封建国家的定义,即封建国家利用集权可以有效的调动国家 资源。 2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依据题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文 字和材料中文字“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可以判断是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故本题 选择 A。B 时间符合,但意思不符合。C 不在秦朝确立。D 时间不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1.(16 分)(1)小篆;皇帝。(4 分) (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4 分) (3)平定三藩之乱。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维护了国家统一.(4 分) (4)专权;勤政。(4 分)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流行的字体是小篆,所以图片中文字的 字体就是小篆,“立号为口口”秦始皇立号为“皇帝”,所以材料中空缺的文字只能是皇帝。 (2)秦始皇的经济措施是统一度量衡,而统一度量衡的意义主要突出经济方面的意义即可, 即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或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3)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乱,所以“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只能是平定三藩之乱。对康熙帝的 影响主要分两层意思,一是材料中所说的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 详细商榷而后定”即“平叛战争”使康熙帝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二是“平叛战争”维护了 国家的统一。 (4)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一是突出二者都是君主专制即均是专权,二是秦始皇 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即二者都非常的勤政。 22.(24 分)(1)对国家的领土统一和主权完整作出过贡献。(2 分) (2)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康熙帝平叛乱,抗击 沙俄,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使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新中国;邓小平以“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推动了 香港、澳门的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8 分) (3)成就: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八大会议的召开。借鉴: 注意防止“左”倾错误。(6 分,其中成就 4 分,有两点就满分,借鉴 2 分) (4)领导全党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 转移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核心:一切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8 分,其中贡献 6 分,任答三点即可, 核心 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图片中秦始皇、康熙大帝、毛泽 东以及邓小平他们军事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是对国家统一的共性,思想从“对国家的领土 统一和主权完整作出过贡献”的角度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结合所学从“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康熙帝平叛乱,抗击沙俄,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 的新中国、邓小平以“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角度思考回答。 (3)本题考查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 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完成 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八大会议的召开”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防止 左倾角度回答。 (4)本题考查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邓小平和理论知识从“领导全 党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角度思考;第二小问结合 所学知识从“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角度回答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政治家·秦始皇和康熙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现代无产阶级革 命家·毛泽东和邓小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