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师大版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试题三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北师大版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试题三及答案

ID:430639

大小:49.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三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试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冯桂芬指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嵩焘认 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用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 2.(2019·新乡二模)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 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  ) A.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 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C.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 D.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3.(2019·菏泽一模)1891 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 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 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  ) 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 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 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 D.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 4.(2019·开封一模)梁启超《变法通议》: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 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 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 幸而言中矣。”梁启超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  ) A.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 B.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 C.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 D.反思洋务弊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5.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 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 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6.(2019·南平一模)19 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 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 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  ) 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 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 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 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 7.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 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8.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 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 此自舟车打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者也”。这一思想(  ) 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9.(2019·郴州一模)梁启超在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时指出“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 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不讲义理,绝无根底, 则浮慕西学,必无心得”。能全面准确体现梁启超办学理念的是(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B.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C.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西学 10.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 对应“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 年,刘半农创造“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1932 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 这反映了(  )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  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C.汉字文化兼收并蓄 D.西方文化霸权胁迫 11.(2019·衡阳二模)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中国,时人“多 引以为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展”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 新文化运动(  ) 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 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 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 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 12.(2019·广州调研)据统计,1899-1918 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 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 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肩我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唯康梁。虽其解放之程度不如党人,然革命学说之 所以能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二重束缚自易易也。且 梁任公自逃亡日本后,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中,掊诋满洲执政者不留丝毫余地。清 室之失去国人信用,梁任公之笔墨实与有力焉。清室既失去国人信用,而朝廷上又无改革希 望,故革命势力日增也。此又梁任公无意中间接帮助革命之一端也。 ——张荫麟《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 材料二 此环奇宏肆之理想,当康氏二十七岁之时既已成立于胸中,直至年逾耳顺,其 言论亦未尝越出此早年理想之范围。光宣朝士诧康氏为过激,民国时人复鄙之为顽固者,盖 由世风丕变,相形之下,康氏政论遂若新旧迥殊……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 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梁氏对于清末民初种种政治问题之主张,确多针砭时弊,有为 言之。及时势既异,其主张亦随之而改变……康氏欲以小康义行维新,其反对民族、民权之 革命运动实一不可避免之理论结果……梁氏于欧洲之历史政治认识较深,其言论乃渐倾重于 民族思想,而终至放弃《公羊》三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进思想家是如何冲破材料中的“两重束缚”的。(10 分) (2)材料二中的“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的真实 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差异形成的原因。(15 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胡适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 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三 个突出特征”: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 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 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 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 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 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 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 据)(12 分)2020 届高三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试题答案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冯桂芬指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嵩焘认 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用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 B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诸国先进的技术,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 的制度,这些思想都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 B 项正确,A 项错误;材料中仅冯桂 芬的思想体现了“中体西用”,C 项错误;材料中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D 项错 误。] 2.(2019·新乡二模)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 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  ) A.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 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C.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 D.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A [材料“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君主将权力下放于民以 巩固统治,这依然体现了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故选 A 项;材料未涉及君主立宪制,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没有体现限制君权,排除 C 项;材料中“付权于民” 不等于倡导分权政治体制,排除 D 项。] 3.(2019·菏泽一模)1891 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 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 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  ) 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 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 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 D.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 C [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是,既不照搬传统文化,也不全盘继承现有学说,而是选取其 中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康有为是借用传统文化,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 故选 C 项;《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自身对儒学的考究,主观意识较强,真实性不强,排 除 A 项;《新学伪经考》是结合西方思想对儒学进行改造,不符合儒学的发展历程,排除 B 项;康有为是拥护孔孟思想的,强调“托古改制”,并没有动摇传统儒学正统地位,排除 D项。] 4.(2019·开封一模)梁启超《变法通议》: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 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 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 幸而言中矣。”梁启超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  ) A.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 B.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 C.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 D.反思洋务弊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D [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的主要目的是倡导变法图强,主张君主立 宪,强调中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变革,故选 D 项;梁启超通过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 反思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的不足,排除 A 项;B 项是梁启超《变法通议》的内容,而 非梁启超说这段话的目的,排除 B 项;梁启超没有表明对德相认识的态度,排除 C 项。] 5.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 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 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B [据材料《海国图志》“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 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 B 项正确。] 6.(2019·南平一模)19 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 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 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  ) 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 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 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 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 A [由材料可知,19 世纪中叶后关注西学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大多数士大夫的思想 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可看出,当时社会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故选 A 项;“传统的精 神世界”指思想,而“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是阶级范畴,排除 B 项;“大多数的”说明也有一 部分士大夫具有新思想,排除 C 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 D 项。] 7.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 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B [A 项表述不恰当,错误;“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有利于减 少西学传播的阻力,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 务运动的理论基础,C 项错误。] 8.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 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 此自舟车打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者也”。这一思想(  ) 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B [材料指外来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内地旧物种往往被淘汰,冲击了传统的中国优 于世界各国的排外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 A 项;材料不能体现“宣传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排除 C 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主 革命意识的传播”说法错误,排除 D 项。] 9.(2019·郴州一模)梁启超在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时指出“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 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不讲义理,绝无根底, 则浮慕西学,必无心得”。能全面准确体现梁启超办学理念的是(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B.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C.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西学 C [材料梁启超批评“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主张“二 者相需,缺一不可”,即中学和西学都很重要,都要学习,故选 C 项;其他三项均与题干主 旨不符,排除。] 10.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 对应“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 年,刘半农创造“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1932 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 这反映了(  )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  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C.汉字文化兼收并蓄 D.西方文化霸权胁迫 C [汉字中本没有“她”字,是受到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故选 C 项;根据材料创造“她”并沿用至今,不能说明因循守旧,排除 A 项;虽引起激烈的 争论,但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异常”激进,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文化霸权胁迫,排 除 D 项。] 11.(2019·衡阳二模)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中国,时人“多 引以为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展”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 新文化运动(  ) 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 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 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 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 B [题干中“个人主义”在传入时期被诟病到大行其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 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对个人的价值和权利更加重视,故选 B 项;题干反映的是新文 化运动使“个人主义”受到欢迎,排除 A 项;启蒙思想在华兴起是在戊戌变法时期,排除 C 项;新文化运动时正处于北洋军阀时期,名为民国实为专制,排除 D 项。] 12.(2019·广州调研)据统计,1899-1918 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 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 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D [据材料“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 播”说明当时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它与其他理论或思想没什么特殊之处,故 选 D 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发生在 1917 年,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 A 项;19 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排除 B 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1919 年,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 C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肩我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唯康梁。虽其解放之程度不如党人,然革命学说之 所以能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二重束缚自易易也。且 梁任公自逃亡日本后,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中,掊诋满洲执政者不留丝毫余地。清 室之失去国人信用,梁任公之笔墨实与有力焉。清室既失去国人信用,而朝廷上又无改革希 望,故革命势力日增也。此又梁任公无意中间接帮助革命之一端也。 ——张荫麟《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 材料二 此环奇宏肆之理想,当康氏二十七岁之时既已成立于胸中,直至年逾耳顺,其 言论亦未尝越出此早年理想之范围。光宣朝士诧康氏为过激,民国时人复鄙之为顽固者,盖由世风丕变,相形之下,康氏政论遂若新旧迥殊……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 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梁氏对于清末民初种种政治问题之主张,确多针砭时弊,有为 言之。及时势既异,其主张亦随之而改变……康氏欲以小康义行维新,其反对民族、民权之 革命运动实一不可避免之理论结果……梁氏于欧洲之历史政治认识较深,其言论乃渐倾重于 民族思想,而终至放弃《公羊》三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进思想家是如何冲破材料中的“两重束缚”的。(10 分) (2)材料二中的“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的真实 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差异形成的原因。(15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肩我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唯康梁”“革命学说之所以能 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二重束缚自易易也”等信息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光宣朝士诧康氏为过激,民国时人复 鄙之为顽固者,盖由世风丕变,相形之下,康氏政论遂若新旧迥殊”“梁氏对于清末民初种种 政治问题之主张,确多针砭时弊,有为言之。及时势既异,其主张亦随之而改变”概括即可;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于欧洲之历史政治认识较深”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冲破第一重束缚:康梁等思想家冲破中国几千年来对君权的迷信,否定君主 专制统治,主张君主立宪。冲破第二重束缚:孙中山等人冲破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迷信,主 张推翻清朝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10 分) (2)真实含义:康有为固守君主立宪主张,反对推翻清朝统治;梁启超由主张君主立宪 转向推翻清朝统治,其思想能做到因时而变。原因:康有为富于自信心,固执己见;梁启超 对欧洲的历史政治认识逐渐深入。(15 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 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三 个突出特征”: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 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 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 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 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 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 据)(1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点或相似之处。材料给出了新文化运动与 文艺复兴三个相似之处的特征,可以围绕这三个角度确定论题,然后从内容、影响等角度入 手阐述。 答案:示例: 论题: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都是反传统的运动。 (2 分) 阐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反对愚昧迷 信、反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反对旧文学,倡导西方的自然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道德、 通俗易懂的新文学。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反对中 世纪神学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在当时也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所以,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都批判传统权威,具有相似性。(10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