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实验基础练习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考化学实验基础练习试题及答案

ID:430595

大小:37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考化学实验基础练习试题及答案 1、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钠能否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将一小块钠放入无水乙醇中,观察 是否有气泡产生 B 比较 Ksp(Ag2CrO4)和 Ksp(AgCl)的大小 向浓度均为 0.01 mol·L-1 的 KCl 和 K2CrO4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AgNO3 稀溶液,观察沉淀析出先后 顺序 C 检验硝酸亚铁是否发生变质 将硝酸亚铁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 加 KSCN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 2 支盛有 5 mL 不同浓度 Na2S2O3 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 5 mL 0.1 mol·L-1 硫酸,记录出现浑 浊的时间 解析:选 D。将金属钠放入无水乙醇中,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可以探究 钠能否置换出醇中的氢,但不能探究置换出的氢是否为羟基中的氢,A 项不符 合题意;AgCl、Ag2CrO4 组成不同,Ksp(AgCl)=c(Ag +)·c(Cl -)、Ksp(Ag2CrO4)= c2(Ag+)·c(CrO2-4 ),不能根据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直接判断 Ksp 大小,B 项不符 合题意;将硝酸亚铁样品溶于稀硫酸,由于酸性条件下 NO -3 能将 Fe2+氧化为 Fe3+,故不能检验硝酸亚铁是否发生变质,C 项不符合题意;Na2S2O3 和稀硫酸 反应,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只改变 Na2S2O3 的浓度,可以通过测定出现浑浊的 时间来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 项符合题意。 2、(2020 合川一中练习)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 KSCN 溶液 溶液出现 红色 铝热剂中一定含有氧化 铁 B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进行 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 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 Na+C 充分浸透了 Na2SiO3 饱和溶液 的小木条,沥干后放在酒精灯 外焰加热 小木条不 燃烧 Na2SiO3 可用作木材防 火剂 D 向 NaI 溶液中滴加 30%过氧化 氢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再滴 加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色 氧化性:H2O2>I2 解析:选 C。可能含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铁离子,再滴加 KSCN 溶 液,也会出现溶液变红现象,故 A 错误;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玻璃棒含钠元 素,则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有 Na+,应选用铂丝或无锈的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 色反应,故 B 错误;Na2SiO3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由现象可知,Na2SiO3 可 用作木材防火剂,故 C 正确;稀硝酸也能将 I-氧化为 I2,无法证明是 H2O2 将 I -氧化,即不能说明氧化性:H2O2>I2,故 D 错误。 3、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 I-的 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 I-后的 Cl2 尾气 [解析] 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A 项错误;海带灰浸泡液通过过滤可得海带灰和 滤液,B 项正确;浓 HCl 与 MnO2 反应制备 Cl2 时需要加热,C 项错误;Cl2 在 饱和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小,应用碱液吸收,D 项错误。 [答案] B4、(2019·南充市适应性考试)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NH3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C.pH 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D.用 CCl4 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 CCl4 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A 项错误。给试管里的 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以防加热时液体沸腾溅 出伤人,B 项正确。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主要依据是溶液 的 pH 变化,指示剂借助溶液颜色的改变来粗略指示溶液的 pH,而 pH 计是一 种精确测量溶液 pH 的仪器,所以可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用来判断滴定终点, C 项错误。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 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下层,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D 项错误。 [答案] B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 Cl2 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 Cl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是乙酸乙酯,该物质密度比水小,难溶于 水,而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6、《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 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 是(  ) A.苯和水 B.硝酸钾和氯化钠 C.乙酸乙酯和乙酸 D.食盐水和泥沙 解析:选 C。烧酒的制造工艺利用的方法是蒸馏,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 的液体混合物。A 项,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B 项,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错误; C 项,乙酸乙酯和乙酸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确;D 项,泥沙不 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 7、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解析] Fe2+遇 K3[Fe(CN)6]溶液能够产生蓝色沉淀,因此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但是否含有 Fe3+无法确定,若要确定 Fe3+的存在,则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因此 A 项错误;向 C6H5ONa 溶液中通 入 CO2,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C6H5ONa+H2O+CO2―→C6H5OH+ NaHCO3,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知酸性:H2CO3>C6H5OH,B 项正确; 欲验证 Ksp(CuS)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