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六及答案(云南民族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六及答案(云南民族中学)

ID:425572

大小:18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云南民族中学高考适应性历史月考试题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 A.合理的城市规划 B.建筑突出礼制观念 C.合理的分封制度 D.城邑建筑的政治意义 25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以六百石的刺史 监察两千石的郡国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B.旨在防范监察官员渎职 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 D.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 26.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平?夫权利之处,必在深 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 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电。”由此可见,材料主张 A.强调官营手工业的重要地位 B.继续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控制工商业,反对豪民并兼 D.国家对暴民要进行经济制裁 27.“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判、白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 与解放、争取个人幸福与利益的启蒙意识,涌动着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 从而显露出可贵的人文启蒙思想的微熹。”材料中的“潮流” A.是儒学顺应时代的新发展 B.否定儒学构建的理论框架 C.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 D.“工商皆本”发展的需要 28.在 1935 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 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 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系统广泛传播 B.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 C.民族矛盾上升和救亡愿望的迫切 D.要拥抱儒家文化和回归传统道德 29. 1910 年 9 月,资政院正式成立。职权是议定国家出入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法 规、弹劾大臣等。根据资政院院章,资政院总裁出自钦定,清廷视之为控制资政院的工具。 资政院第一仟总裁溥伦,主张凡事“先交资政院参议”,他与度支部(主管财政)大臣载泽经 常因政务问题发生争论。上述材料 A.体现“分权与制衡”色彩 B 表明资政院是最高决策机构 C.表明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D 加剧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分歧 30.1964 年 8 月,国务院强调户口迁移要贯彻落实以下精神:对从农村迁律城市、集镇的 要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要严加限制。1984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通知规定,农 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这一变化反 映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己完成 C.政府政策调整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D.城乡矛盾与差距得到了有效解决 31. 2019 年 4 月 15 日,我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战士教当地儿童写汉字、学中文(参见图5)。部署以来,该分队官兵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向当地民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附近村 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受到各方好评。这体现了我同新时期外交的特点是 A.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以促进中非经济共同发展 B.在“真、实、亲、诚”原则下发展与非洲国家友好关系 C.推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来促进中非关系的良好发展 D.向非洲友好国家传播先进的科技文化实现共同发展 32.据《查士丁尼学说汇纂》记载,大法官在判处极刑、徒刑时会同时宣告受刑人“丧廉 耻”,犯罪情—市较轻、行为小符合工序良俗或从事下贱职业的人,也会被官员记录为“丧廉 耻”。帝国剥夺丧廉耻者所享有的公权,并形成档案加以管理。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 A.道德谴责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 B.法律法规从零星分散到形成完备体系 C.司法程序繁琐有浓厚的形式主义作风 D.已经初步建立起原始的社会信用体系 33.伏尔泰指出:“这位皇帝(雍正帝)是历代帝王中最贤明、最宽厚的一个。他一贯关心 减轻穷人的疾苦,让他们劳动,他严格地遵守法律……保护国家的和平和富裕,奖励一切有 益的技艺,特别是土地的耕作。在他的治理下,所有的公共建筑、交通要道和联结这个大帝 国各河流的运河都得到了维修,工程宏伟而又省钱。”据此可知,伏尔泰 A.赞成实行开明君主制 B.客观地评价了雍正帝 C.认同中西文化的交流 D.认可农本立国的理念 34.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济贫委员会在 1843 年的调查中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四 蒲式耳(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 3%- 13%,捡拾谷物对穷 人的重要性依旧不言而喻。但到 19 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上述转变的主 要原因是英国 A.女性地位逐渐提高 B.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C.圈地运动深入发展 D.福利救助体系发展 35. 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举办了关于其宇航技术 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 可以这样!他们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反映出 A.美苏冷战的新形式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苏联科技上占优势 D.美国军事上占优势 40.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识产权制度发源于欧洲。1624 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授予发明者独断经营 权,到 1851 年,根据该法共颁布了 13023 项专利。此后,美、法、德、日等国纷纷颁布专 利法,对工业发明、注册商标、文学艺术等予以保护。1883 年和 1886 年,欧美国家经过谈 判,先后签订《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签约国依据自愿原则遵守公约。 1898 年,美国修改专利权法,延长了发明专利保护期限。1967 年,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了 专门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70 年代以后,西方国 家将商业方法、软件程序等纳入了保护范畴,各国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也趋同。80 年代后,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挂钩,使用惩罚性的贸易报复严惩他 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1994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协定对各成员国有约束 性的强制力,规定各方可以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进行知识产权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设定 了旨在约束成员行为的惩罚机制。 ——《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历程简论》材料二 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该法成为中国知识严权保护的 开始。此后 30 多年,中国颁布实施了《专利法》、修订的《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知 识产权法律以及 30 多部相关法律法规。1985 - 1994 年,中国先后成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 公约》《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伯尔尼公约》 《世界版权公约》《录音制品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的成员国(签字国)。1992 年、2000 年、2008 年三次修改《专利法》,在专利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专利人权益及保护等方面 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更趋一致。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并说明知识产权制度 建立和发展的原因。(1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与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相似之处, 并说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10 分) 4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皇帝、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 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这 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12 分)(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44(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统计,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 200 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 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要。事实上,党中央已预料到中国知识分子匮乏的问题。周恩来在 一次会议上说:“人才缺乏.已是我们各项建设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就其思想 状况而言,他们有着程度不同的革命性。但是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的、买办的、法西 斯思想以及崇美、恐美思想的影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共产党的政策等还不了解、 不熟悉。针对上述情况,党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党对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根据其实际情况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并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动,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对 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尊重。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从整体上看,是比较正确的, 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杨乔萍《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作用。(9 分)45(15 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 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 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 194 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 任何导致核战争的可能。而夸,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 “冷战”结束之后,有人不断发表有关一场新的“冷战”已经或正在出现的言论。这种 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冷战”结束后,导致“冷战”的基本前提条件即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 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但是,目前还不能说,人类已经超越“冷战”了。因为“冷 战”的影响不是短时间所能消除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 安全与军事安全以及“非友即敌”的观念等“冷战”思维,将在夸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根据材荆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的“冷战”没有出现的理由,概括“冷战”思维的主要表 现,并简析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9 分) 46(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梁启超一生著述甚丰,对中国古典历史的研究颇深,对西方历史哲学也有涉猎。他著有 《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学术文章,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旧史学,他批评史学家将历史写成“帝 王将相的家谱”和“墓志铭”,是“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道有群体”。但是 他叉认为历史由英雄人物推动,“人群进化,阶级相嬗,譬如流水,前波后波,相续不断, 故进步无止境”。在这一过程中,“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他还指出: “世界者何?豪杰而已矣,舍豪杰而无世界。”在流亡海外期间,他创办《新民丛报》,提出 著名的“新民”一说,“新民”本是儒家经典《大学》中的重要概念,粱启超借用时更强调对社 会、个体的革新之义。 ——据粱启超《饮冰室合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社会观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粱启超的主张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作用。(7 分)2020 届云南民族中学高考适应性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24 答案 B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A C A C B D A B A 【解析】 24.据材料可知,天子、诸侯、宗室与卿大夫的城墙高度与道路宽度均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体现了西周维护等级制度的礼制观念,故 B 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城墙高度与道路宽度, 不能说明城市规划和分封制的合理,排除 A、C;城邑建筑的政治意义只是表象,排除 D。 25.“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更能体现古代监察官员是皇帝的耳目与工具的作用, 有利于监察效果提升,故选 D;“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说法太绝对,排除 A;材 料旨在防范高级官员独断专权,排除 B;材料未体现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排除 C。 26.据材料信息“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 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可知,材料主张国家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以防止 豪民并兼,故 C 项正确;A 项“重要地位”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 项中的“重农抑 商”、D 项中的“经济制裁”在材料中没有相关表述,故排除 B、D 两项。 27.从材料“明末以后”“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等信息可知,这一潮流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是 儒家思想在商品经济发展下的一种新发展,是对传统理学的批判、继承、发展,故 A 正 确;材料并未否定儒学的理论框架,B 错误;C、D 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8.据时间 1935 年可知,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学者挽救民 族危机的需求迫切,知识界和舆论界希望通过传统文化塑造中国团结一心、一致抗日的 民族意识,故 C 正确;“马克思主义得到了系统广泛传播”与“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 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不符,排除 A;B 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排除;儒家 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而且同情和理解传统文化不等于回归传统道德,排除 D。 29.据材料可知,资政院掌管经济、立法、弹劾大臣等各方面权力,资政院与度支部大臣 因政务问题的争论,既体现了分权,又体现了资政院与度支大臣的制衡,故 A 正确; “资政院是最高决策机构”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清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皇权至高无 上”不符,排除 B;“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与“皇族内阁”的成立有 关,排除 C;D 与材 料主旨无关,排除。 30.据材料时间 1984 年可知,此时正在进行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对户口的管理变化适应改 革开放的需要,故选 C;1984 年 正在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 A;B、D 说法绝对, 均排除。 31.材料“赴南苏丹维和部队战士教当地儿童写汉字、学中文”等信息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在“真、实、亲、诚”原则下发展与非洲国家友好关系的特点,故 B 正确;材料未体现新型区域 合作,排除 A;材料未体现睦邻友好外交,排除 C;传播先进的科技文化与材料无关, 排除 D。 32.据材料“帝国剥夺丧廉耻者所享有的公权,并形成档案加以管理”可知,当时罗马注重社 会信用,档案的出现说明当时已经初步建立起原始的社会信用体系,故 D 正确;罗马 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排除 A;B、C 与材料无关,排除。 33.据材料可知,伏尔泰认为雍正帝是一个贤明、宽厚的君主,在其治理下,社会有很大发 展,故 A 正确;这一评价不能说是客观公正,而且此时封建帝制客观上已经阻碍了中 国社会的发展,排除 B;C、D 与材料无关,排除。 34.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乡村女性依然固守农村捡拾谷物维持生活,但到第二 次工业革命后逐渐放弃了拾穗生活,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带来了农村技术的 革新 ,拾穗人减少,但产业工人工资水平大幅度提升且许多职业对农村女性群体开放, 由此许多女性进入工厂劳动,故 B 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女性经济活动而非地位,排除 A;此时圈地运动(14~19 世纪上半叶)已经完成,排除 C;二战后福利救助体系发 展,排除 D。 35.材料反映了美苏由军事方面的对抗转变为经济和科技的 竞争,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的 时间是“20 世纪 60 年代”,当时美苏冷战激烈,排除 B 项;C、D 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 (一)必考题(共 6 小题,共 135 分) 40.(25 分) (1)(15 分)趋势: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范围由工业发明到文学艺术、软件程序等,范 围日益扩大;由英国开始扩展到全世界;国际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保护力度日 渐强化,保护时间越来越长,制度日益完善,并具有强制性。(每点 2 分,答满四点得 7 分) 原因:欧美工业化国家的引领;工业革命和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动;资本主义私 有制日益发展;世界市场(全球化)发展(国家合作日益加深)的需要;发达国家力图 维持霸权地位的需要。(每点 2 分,答出四点即可,8 分) (2)(10 分)相似之处:以立法的形式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日益加大;国际合作日益 加强(与国际接轨)。(每点 2 分,4 分) 影响:增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每点 3 分,6 分) 41.(12 分) 示例:看法:中国古代谥号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2 分) 说明:夏商迷信鬼神祖先,帝王称呼多用与祭祀鬼神祖先相关的干支进行称呼;周 天子用宗法制和礼乐制来加强统治,与之相关的谥号出现;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权力空前加强,谥号随之废除;汉代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受儒家思想影响,为加强教化和统治,君主谥号多以“孝”字开头;唐朝君主专制加强, 君主谥号字数上升;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谥号字数更多,多为 赞美之词。(8 分) 总之,中国古代君主为了强化统治,从方方面面进行制度创设和调整,谥号的发展 完善是君主权力不断强化的一个具体表现。(2 分) (二)选考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44.(15 分) (1)(6 分)背景:新中国建立之初经济文化建设百废待兴;国内知识分子数量极为有 限,人才短缺;党中央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知识分子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每点 2 分, 答出三点即可) (2)(9 分)作用: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有利于新中国的 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和发展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促成了文艺繁荣、学术自由的景象。(每点 3 分,答出三点即可) 45.(15 分) (1)(6 分)说明:因为没有了共同的敌人,以美国为首的同盟离心力加强;西欧国家 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同时,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恐怖活动滋长,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和霸主地位。(每点 2 分) (2)(9 分)理由: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不复存在;“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每点 2 分,4 分) 表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非友即敌” 的观念。(每点 1 分,3 分) 影响:造成国际局势长期动荡不安;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繁荣。(每点 1 分,2 分) 46.(15 分) (1)(8 分)特点:将中国古代历史与西方历史哲学相结合;批判传统史学为皇权服务; 强调英雄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初步接受了西方的阶级史观;儒家经典可以改造近代 社会。(每点 2 分,答出四点即可) (2)(7 分)作用:否定传统史学,间接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 的史学观,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强调英雄人物的作用,宣传“新民”理论,鼓舞和激励 了中国近代青年的成长。(每点 2 分,答满三点得 7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