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方程式[全]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化学方程式[全]

ID:419899

大小:2.19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 2 2 2 2 2 2 2 2 4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 2Na + Cl 点燃→ 2NaCl 2、 Cu + Cl 点燃→ CuCl 3、2Fe + 3Cl2 点燃→ 2FeCl 4、 H + Cl 点燃(光照)→ 2HCl 5、2P + 3Cl2 点燃→ 2PCl 6 、 PCl3 + Cl2 → PCl5 7、 Cl2 + H2 O → HCl+ HClO 8、 2Ca(OH)2 + 2Cl2 → Ca(ClO)2 + CaCl2 + 2H2 O 9、 Ca(ClO)2 + CO2 + H2 O → CaCO3 ↓ +2HClO 10、 2NaOH+ Cl2 → NaClO+ NaCl+ H2 O 11、 4HCl + MnO ∆→ MnCl + 2H O + Cl ↑ 12、 2KMnO4 + 16HCl(浓)→ 2MnCl2 + 2KCl + 5Cl2 ↑ +8H2 O 13、 2HClO 见光→ 2HCl + O 第二节 氯化氢 14、 NaCl + H2 SO(4 浓)→ NaHSO4 + HCl ↑ 15、 NaHSO4 + NaCl ∆→ Na2SO 4 + HCl ↑ 16、 2NaCl + HSO(浓)∆→ Na2SO 4 + 2HCl ↑ (14、15 结合) 17、 HCl + AgNO3 → AgCl ↓ +HNO3 3 3 2 22 2 18、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19、 KCl + AgNO3 → AgCl ↓ +KNO3 20、 2HCl + CaCO3 → CaCl2 + H2 O + CO2 ↑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1、 CuO + H ∆→ Cu + H O 22、 C + 4HNO3 → CO2 ↑ +4NO2 ↑ +2H2 O 23、 4Zn + 10HNO(极稀)∆→ 4Zn(NO ) + NH NO + 3H O 3 3 2 4 3 2 24、11P + 15CuSO4 + 24H2 O → 5Cu3 P + 6H3 PO4 + 15H2 SO4 25、 KClO3 + 6HCl(浓)→ 3Cl2 ↑ KCl + 3H2 O 26、 4Mg + 10HNO(极稀)∆→ 4Mg(NO ) + NH NO + 3H O 3 3 2 4 3 2 27、 K 2 Cr2 O7 + 6Fe3 O4 + 31H2 SO4 → Cr(2 SO4)3 + 9Fe(2 SO4)3 + K 2 SO4 + 31H2 O 28、 2KNO3 + 3C + S → K 2 S + N2 ↑ +3CO2 ↑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 、 H2 + F2 → 2HF 30 、 H2 + Br2 → 2HBr 31 、 H2 + I2 → 2HI 32、 2NaBr+ Cl2 → 2NaCl+ Br2 33、 2KI+ Cl2 → 2KCl+ I2 34、 2KI+ Br2 → 2KBr+ I 2 35、 NaBr + AgNO3 → AgBr ↓ +NaNO3 36、 KI + AgNO3 → AgI ↓ +KNO3 37、 2AgBr 光照→ 2Ag + Br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第一节 摩尔 22 2 2 38、 C + O2 → CO2 39、 Mg + 2HCl → MgCl2 + H2 ↑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40、 Zn + 2HCl → ZnCl2 + H2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41、 2NaOH+ H2SO4 → Na2SO4 + 2H2 O 第四节 反应热 42、 C(固)+ O(气)点燃→ CO(气)+ 393.5kJ 43、 2H(2 44、 2H(2 2 气)+ O(2 气)+ O(2 2 气)→ 2H2 O(气)+ 483.6kJ 气)→ 2H2 O(液)+ 571.6kJ 45、 C(固)+ H O(气)∆→ CO(气)+ H(气)− 131.3kJ 第三章 硫 硫酸 第一节 硫 46、 2Cu + S ∆→ Cu S 47、 Fe + S ∆→ FeS 48、S + H2 ∆→ H2 S 49、S + C 高温→ CS2 50、S + O 2 点燃→SO2 51、3S + 6KOH ∆→ 2K 2 S + K 2 SO4 + 3H2 O 第二节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52、 H2 S ∆→ H2 + S ↓ 53、 2H2 S + 3O2 (足)点燃→ 2H2 O + 2SO2 54、 2H2 S + O2 (不足)点燃→ 2H2 O + 2S ↓ 55、 2H2 S + SO2 点燃→ 2H2 O + 3S ↓ 56、 H2 S + Br2 → S ↓ +2HBr2 57、 FeS+ 2HCl → FeCl2 + H2 S ↑ 58、 CuSO4 + H2 S → CuS ↓ +H2 SO4 59、 PbAc2 + H2 S → PbS ↓ +2HAc 60、 H2S + NaOH→ NaHS+ H2 O 61、 NaHS+ NaOH→ Na2S + H2 O 62、 H2S + 2NaOH→ Na2S + 2H2 O (60、61 结合) 63、 H2 S + 2FeCl3 → S ↓ +2FeCl2 + 2HCl 64、 H2 SO(4 稀)+ FeS → FeSO4 + H2 S ↑ 65、SO2 + H2 O ⇔ H2 SO3 66、 2SO + O ←V2O5 → 2SO 2 2 ∆ 3 67、SO3 + H2 O → H2 SO4 68、 Na 2 SO3 + H2 SO4 → Na 2 SO4 + H2 O + SO2 ↑ 69、SO2 +2NaOH → Na 2 SO3 + H2 O 70、SO2 +CaO → CaSO3 71、SO2 +2Ca(OH)2 → CaSO3 ↓ +H2 O 72、SO2 +CaSO3 + H2 O → Ca(HSO3)2 73、SO2 +2H2 S → 3S ↓ +2H2 O 74、SO 2 +Cl2 + 2H2 O → 2HCl+ H 2SO4 75、SO 2 +Br2 + 2H2 O → 2HBr+ H 2SO4 76、5SO2 +2H2 O + 2KMnO4 → MnSO4 + K2SO4 + 2H2SO4 第三节 硫酸的工业制法 77、 4FeS2 + 11O2 高温→ 2Fe O + 8SO2 ↑34 4 4 4 4 4 78、 2SO + O ←V2O5 → 2SO 2 2 ∆ 3 79、 H2 O + SO3 → H2 SO4 第四节 硫酸 硫酸盐 80、 C + 2HSO(浓)∆→ CO ↑ +2SO2 ↑ +2H2 O 81、S + 2H SO(浓)∆→ 3SO ↑ +2H2 O 82、 P + HSO(浓)∆→ H PO4 + SO2 ↑ +2H2 O 83、 H2S + H SO(浓)∆→S + SO + 2H2 O 84、 Cu + 2HSO(浓)∆→ CuSO + SO2 ↑ +2H2 O 85、 BaCl2 + H2 SO4 → BaSO4 ↓ +2HCl 86、 BaCl2 + Na 2 SO4 → BaSO4 ↓ +2NaCl 87、 BaCl2 + Na 2 CO3 → BaCO3 ↓ +2NaCl 88、 BaCO3 + 2HCl → BaCl2 + H2 O + CO2 ↑ 89、 BaCO3 + 2HNO3 → Ba(NO3)2 + H2 O + CO2 ↑ 90、 Na 2 CO3 + H2 SO3 → Na 2 S + H2 O + CO2 ↑ 91、 2H2 SO3 + O2 → 2H2 SO4 92、 2Na 2 SO3 + O2 → 2Na 2 SO4 93 、 2CaSO3 + O2 → 2CaSO4 94、 2Fe + 6HSO(浓)∆→ Fe(SO ) + 3SO ↑ +6H O 2 4 2 4 3 2 2 95、 2NaBr + 2HSO(浓)∆→ Br + SO ↑ +Na SO + H O 2 4 2 2 2 4 2 96、 2NaCl + HSO(浓)∆→ Na2SO 4 + 2HCl ↑ 97、 C11 H22 O11 浓H2SO4 →12C + 11H2 O 第四章 碱金属 第一节 钠 98、 4Na + O2 → 2Na2 O 2 2 2 2 2 3 2 2 2 4 22 2 3 2 3 2 3 2 3 2 2 99、 2Na + O2 → Na2 O2 100、 2Na + Cl 点燃→ 2NaCl 101、 2Na + S 研磨→ Na S 102、 2Na + 2H2 O → 2NaOH + H2 ↑ 103、 2Na + 2H2 O + CuSO4 → Cu(OH)2 + Na 2 SO4 + H2 ↑ 第二节 钠的氧化物 104、 Na2 O + H2 O → 2NaOH 105、 2Na 2 O2 + 2H2 O → 4NaOH + O2 ↑ 106、 Na 2 O + CO2 → Na 2 CO3 107、 2Na 2 O2 + 2CO2 → 2Na 2 CO3 + O2 108、 Na2 O + 2HCl → 2NaCl+ H2 O 109、 Na 2 O2 + 4HCl → 4NaCl + 2H2 O + O2 ↑ 110、 Na 2 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 O 111、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 O 112、 2NaHCO ∆→ Na CO + CO ↑ +H O 113、 NaHCO + NaOH ∆→ Na CO + H O 114、 2NaHCO3 + Ca(OH)(2 115、 NaHCO3 + Ca(OH)(2 少量)→ CaCO3 ↓ +Na 2 CO3 + 2H2 O 足量)→ CaCO3 ↓ +NaOH + H2 O 116、 Na 2 CO3 + BaCl2 → BaCO3 ↓ +2NaCl 117、 Na 2 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118、 Ca(HCO3)2 + 2HCl → CaCl2 + 2CO2 ↑ +2H2 O 119、 Ca(HCO3)2 + 2NaOH → CaCO3 ↓ +Na 2 CO3 + 2H2 O 120、 NaHSO3 + HCl → NaCl + SO2 ↑ +H2 O2 2 2 2 2 3 2 2 2 2 2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121、 4Li + O 点燃→ 2Li O 122、 K + O 点燃→ KO 123、 2M + X2 → 2MX(M 表示氧族元素,X 代表卤族元素) 124、 2M + H2 → 2MH 125、 2M + 2H2 O → 2MOH + H2 ↑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本章内容、性质特殊,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均融在其他章节中。 第六章 氮和磷 第二节 氮气 126、3Mg + N 点燃→Mg N 127、 N2 + H2 ←高温高压→ 2NH 催化剂 128、 N + O 放电→ 2NO 129、 2NO+ O2 → 2NO2 130、 2NO2 ⇔ N2 O4 131、3NO 2 + H2 O → 2HNO3 + NO 132、 4NO + 3O2 + 2H2 O → 4HNO3 133、 4NO2 + O2 + 2H2 O → 4HNO3 第三节 氨 铵盐 134、 NH3 + HCl → NH4 Cl 135 、 NH3 + HNO3 → NH4 NO3 136、 4NH3 + 5O2  催化剂→ 4NO + 6H O ∆ 2 137、 NH3 + O(纯)点燃→ N + H2 O 138、 NH4 Cl + Ca(OH) ∆→ 2NH ↑ +CaCl2 + 2H2 O 139、 NH4 Cl(固)∆→ NH3 ↑ +HCl ↑ 3 2 34 3 3 2 2 4 140、 NH3 + HCl → NH4 Cl 141、 NH HCO ∆→ NH ↑ +H O + CO ↑ 142、(NH )SO + 2NaOH ∆→ 2NH ↑ +Na SO + 2H O 4 2 4 3 2 4 2 第四节 硝酸 143、 4HNO3  光或热→ 4NO ↑ +O2 + 2H2 O 144、 Cu + 4HNO(3 145、3Cu + 8HNO(3 浓)→ Cu(NO3)2 + 2NO2 ↑ +2H2 O 稀)→ 3Cu(NO3)2 + 2NO ↑ +4H2 O 145、 C + 4HNO3 → CO2 ↑ +4NO2 ↑ +2H2 O 146、 NaNO3 + H2 SO(浓)∆→ NaHSO + HNO3 ↑ 147、 4NH (气)+ 5O(气)Pt−Rh→ 4NO(气)+ 6H O(气)+ 907kJ 3 2 148、 2NO(气)+ O(2 高温高压 气)→ 2NO(2 2 气)+ 113kJ 149、3NO(2 气)+ H2 O(液)→ 2HNO(3 液)+ NO(气)+ 136kJ 150、 NO+ NO2 + 2NaOH→ 2NaNO2 + H2 O 第六节 磷 磷酸 151、 2P + 3Cl2 152、 2P + 5Cl2 点燃→ 2PCl 点燃→ 2PCl 153、 P2 O5 + H2 O 冷水→HPO 154、 P2 O5 + 3H2 O 热水→ 2H PO4 155、 Ca(PO ) + 3H SO(浓)∆→ 2H PO + 3CaSO ↓ 3 4 2 2 4 3 4 4 156、 Ca(PO ) + 2H SO(浓)∆→ Ca(H PO ) + 2CaSO ↓ 3 4 2 2 4 2 4 2 4 157、 Ca(3 PO4)2 + 4H3 PO(4 浓)→ 3Ca(H2 PO4)2 化学 第二册 第一章 硅 第二节 硅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3 5 3 2 4 32 2 2 4 4 2 3 2 2 3 2 2 3 2 2 3 2 2 2 3 2 3 2 22 2 158、Si + O ∆→SiO 159、Si + 2NaOH + H 2 O → Na 2 SiO3 + 2H2 ↑ 160、SiO + 2C 高温→Si + 2CO ↑ 161、SiO2 + CaO  → CaSiO高温 162、SiO2 + 2NaOH → Na 2 SiO3 + H2 O 163、SiO2 + 4HF → SiF4 + 2H2 O 164、 Na 2 SiO3 + 2HCl + H2 O → H4 SiO4 ↓ +2NaCl 165、 H SiO 干燥空气→H SiO + H O 166、 Na 2 SiO3 + CO2 + H2 O → H2 SiO3 ↓ +Na 2 CO3 第三节 硅酸盐工业简述 167、 Na CO + SiO 高温→ Na SiO + CO ↑ 168、 CaCO3 + SiO2 高温→CaSiO + CO2 ↑ 第二章 镁 铝 第二节 镁和铝的性质 169、 2Mg +O2 点燃→ 2MgO 170、 4Al + 3O2 ∆→ 2Al O 171、 2Al + 2NaOH + 2H2 O → 2NaAlO2 + 3H2 ↑ 172、 Mg + Cl 点燃→ MgCl 173、 2Al+ 3Cl2 点燃→ 2AlCl 174、3Mg + N 点燃→Mg N 175、 2Al+ 3S 点燃→Al S 176、 Mg + CuSO4 → MgSO4 + Cu 177、 2Al + 3Hg(NO3)2 → 2Al(NO3)3 + 3Hg 178、 Mg + 2H O 沸水→ Mg(OH) + H ↑ 3 3 32 2 3 2 3 2 2 2 2 2 3 2 2 2 2 179、 2Al + 6H O 沸水→ 2Al(OH) + 3H ↑ 2 ∆ 3 2 180、 2Mg + CO 点燃→ 2MgO + C 181、 2Al+ Fe O 高温→Al O + 2Fe 182、10Al+ 3V2 O5 高温→5Al O + 6V 183、 2Al+ WO3 高温→Al O + W 184、 2Al+ Cr2 O3 高温→Al O + 2Cr 第三节 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 185 、 MgCO3  → MgO+ CO ↑ 煅烧 186、 Mg(OH) ∆→ MgO + H O 187、 MgO + H O 缓慢→ Mg(OH) 188、 MgO+ SiO2 高温→MgSiO 189、 MgCl2 + Ca(OH)2 → CaCl2 + Mg(OH)2 ↓ 190、 MgCl2 电解→ Mg + Cl ↑ 熔融 191、 Al2 O3 冰晶石→ 4Al + 3O ↑ 电解 192、 Al2 O3 + 6HCl → 2AlCl3 + 3H2 O 193、 Al2 O3 + 3H2 SO4 → Al(2 SO4)3 + 3H2 O 194、 Al2 O3 + 2NaOH → 2NaAlO2 + H2 O 195、 Al(2 SO4)3 + 6NH3 ⋅ H2 O → 2Al(OH)3 ↓ +3(NH4)2 SO4 196、 2Al(OH) ∆→ Al O + 3H O 3 2 3 2 197、 Al(OH)3 + 3HCl → AlCl3 + 3H2 O 198、 2Al(OH)3 + 3H2 SO4 → Al(2 SO4)3 + 6H2 O 199、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 O 第四节 硬水及其软化 2 3 3 32 3 4 2 3 2 3 4 2 2 3 2 2 3 200、 CaCO3 + CO2 + H2 O → Ca(HCO3)2 201、 Ca(HCO) ∆→ CaCO ↓ +CO ↑ +H O 3 2 3 2 2 202、 Mg(HCO) ∆→ MgCO ↓ +CO ↑ +H O 3 2 3 2 2 203、 Ca(HCO3)2 + Ca(OH)2 → 2CaCO3 ↓ +2H2 O 204、 Mg(HCO3)2 + 2Ca(OH)2 → 2CaCO3 ↓ +Mg(OH)2 ↓ +2H2 O 205、 MgSO4 + Ca(OH)2 → Mg(OH)2 ↓ +CaSO4 206、 CaSO4 + Na 2 CO3 → CaCO3 ↓ +Na 2 SO4 第三章 铁 第一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207、3Fe + 2O 点燃→Fe O 208、 Fe + S ∆→ FeS 209、 2Fe + 3Cl ∆→ 2FeCl 210、3Fe + 4H O(气)高温→Fe O + 4H 211、 Fe + 2HCl → FeCl2 + H2 ↑ 212、 Fe + Cu(SO4)2 → Fe(SO4)2 + Cu 213、 FeO+ 2HCl → FeCl2 + H2 O 214、 Fe2 O3 + 6HCl → 2FeCl3 + 3H2 O 215、 FeSO4 + 2NaOH→ Fe(OH)2 + Na2SO4 216、 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 217、 4Fe(OH)2 + O2 + 2H 2 O → 4Fe(OH)3 218、 Fe(OH) ∆→ FeO + H O 219、 2Fe(OH) ∆→ Fe O + 3H O2 220、 Fe(OH)2 + 2HCl → FeCl2 + 2H2 O2 3 2 2 2 3 4 2 3 4 2 2 2 3 2 2 2 221、 Fe(OH)3 + 3HCl → FeCl3 + 3H2 O 222、 FeO+ H2 → Fe+ H2 O 223、 Fe2 O3 + 3H2 → 2Fe + 3H2 O 224、 Fe3 O4 + 4H2 → 3Fe + 4H2 O 225、 Fe + 4HNO(3 第二节 炼铁和炼钢 稀)→ Fe(NO3)3 + NO ↑ +2H2 O 226、 Fe O + 3CO 高温→ 2Fe + 3CO 227、 CaCO3  → CaO+ CO ↑ 高温 228、 2Fe + O 高温→ 2FeO 229、Si + 2FeO 高温→ 2Fe + SiO 230、 Mn + FeO 高温→Fe + MnO 231、 C + FeO 高温→Fe + CO 232、 2Al+ 3FeO 高温→3Fe + Al O 233、 2P + 5FeO+ 3CaO 高温→5Fe + Ca(PO ) 第四章 烃 第二节 甲烷 3 4 2 234、 CH COONa+ NaOHCaO→ Na CO + CH ↑ 3 ∆ 2 3 4 235、 CH + 2O 点燃→ CO + 2H O 236、 CH + Cl 光→CH Cl + HCl 237、 CH Cl + Cl 光→CH Cl + HCl 238、 CH2 Cl2 + Cl2 光→CHCl + HCl 239、 CHCl3 + Cl2 光→CCl + HCl 240、 CH4 高温→ C + 2H2 第四节 乙烯 2 2 3 4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41、 CH3 − CH2 − OH 浓硫酸→ CH 170。C 2 = CH2 ↑ +H2 O 242、 CH2 = CH2 + Br2 → CH2 Br − CH2 Br 243、 CH2 = CH2 + H2  催化剂→ CH ∆ 3 − CH3 244 、 CH2 = CH2 + HCl → CH3 − CH2 Cl 245、 CH = CH + 3O 点燃→ 2CO + 2H O 246、 CH2 = CH2 + H2 O 催化剂→ CH 一定条件 − CH2 − OH 247、 nCH2 = CH2 催化剂→ [ CH 一定条件 − CH2 ]n 第五节 烯烃 CH3 248、 nCH = CH 一定条件→ [CH − CH ] 249、 CH2 = CH − CH = CH2 + Br − Br → CH2 = CH − CH − CH2 Br Br 250、 CH2 = CH − CH = CH2 + Br − Br → CH2 − CH = CH − CH2 Br Br 251、 nCH = CH − CH = CH 一定条件→ [CH − CH = CH − CH ] 252、 nCH = CH − C = CH 一定条件→ [CH − CH = C − CH ] 第六节 乙炔 CH3 CH3 253、 CaC2 + 2H2 O → Ca(OH)2 + HC ≡ CH ↑ 254、 2CH ≡ CH + 5O 点燃→ 4CO + 2H O 255、 CH ≡ CH + Br2 → CH = CH Br Br Br Br Br Br 256、 CH = CH + Br2 → CH − CH Br Br 257、 CH ≡ CH + H2  催化剂→ CH ∆ 2 = CH2 258、 CH2 = CH2 + H2  催化剂→ CH ∆ 3 − CH3 3 24 10 4 3 6 4 10 2 4 2 6 8 18 4 10 4 8 16 34 8 18 8 16 259、 CH ≡ CH + HCl 催化剂→ CH ∆ 2 = CHCl 第七节 苯 芳香烃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第八节 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 266、 C H ∆→ C H + C H 267、 C H ∆→ C H + C H 268、 C H ∆→ CH + C H 269、 C H ∆→ C H + C H 第五章 烃的衍生物 补充课程 卤代烃 270、 CH CH Br + H O NaOH→CH CH OH + HBr 3 2 2 ∆ 3 2 271、 CH CH Br + NaOHH2O→ CH CH OH + NaBr 3 2 ∆ 3 2 272、 CH CH Br + NaOH醇→CH = CH ↑ +NaBr+ H O 3 2 ∆ 2 2 2 273、 CH2 = CHCl + H2 一定条件→ CH3 CH2 Cl2 2 6 2 2 2 274、 nCH = CHCl一定条件→ [CH − CHCl] 2 2 n 第一节 乙醇 275、 2Na + 2C2 H5 OH → 2C2 H5 ONa + H2 ↑ 276、 Mg + 2C2 H5 OH → (C2 H5 O)2 Mg + H2 ↑ 277、 2Al + 6C2 H5 OH → 2(C2 H5 O)3 Al + 3H2 ↑ 278、 2Cu + O ∆→ 2CuO 279、 CuO + C2 H5 OH → Cu + CH3 CHO 280、 2C H OH + O Cu→ 2CH CHO+ 2H O (278、279 结合) 2 5 2 ∆ 3 2 281、 CH3 CH2 OH + HBr → CH3 CH2 Br + H2 O 282、 CH CH OH 浓H2SO4 →CH = CH ↑ +H O 3 2 170。C 2 2 2 283、 2CH CH OH 浓H2SO4 →CH − CH − O − CH − CH + H O 3 2 140。C 3 2 2 3 2 284、 C H O + 3O 点燃→ 2CO + 3H O 285、乙烯水化制乙醇: CH = CH + H O 催化剂→ CH CH OH 2 2 2 一定T、P 3 2 286、卤代烃水解制乙醇: CH CH Br + NaOHH2O→ CH CH OH + NaBr 3 2 ∆ 3 2 第二节 苯酚 287、 288、 289、 3 2 2 2 3 3 3 2 3 4 3 2 3 2 4 3 3 2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第三节 醛 296 、 CH CHO+ H Ni→CH CH OH 3 2 ∆ 3 2 297、 AgNO3 + NH3 ⋅ H2 O → AgOH ↓ +NH4 NO3 298、 AgOH ↓ +2NH3 ⋅ H2 O → Ag(NH3 )2 OH + 2H2 O 银氨溶液制备 299、 CH CHO + 2Ag(NH ) OH 热水浴→ CH COONH + 2Ag ↓ +3NH + H O 300、 CuSO4 + 2NaOH → Cu(OH)2 ↓ +NaSO4 301、 2CH CHO + Cu(OH) ∆→ Cu O ↓ +2H O + CH COOH 302、 HCHO+ H Ni→CH OH 2 ∆ 3 303、 HCHO + 4Ag(NH ) OH 热水浴→ NH HCO + 4Ag ↓ +7NH + 2H O 304、酚醛树脂制备的苯环式: 307、链状式: 308、乙炔水化法制乙醛: CH ≡ CH + H2 O 催化剂→ CH3 CHO n 苯酚的工业制法3 2 3 309、乙烯氧化法制乙醛: 2CH = CH + O  催化剂→ 2CH CHO 2 2 2 一定T、P 3 310、2—丙醇氧化制丙酮: 第四节 乙酸 311 、 CH COOH+ HO− C H ←浓H2SO4 →CH COOC H + H O 3 2 5 ∆ 3 2 5 2 312、 CH COOH+ HO− CH ←浓H2SO4 →CH COOCH + H O 3 3 ∆ 3 3 2 313、 314、 2CH CHO + O 催化剂→ 2CH COOH 315、丁烷氧化法制乙酸: 2CH CH CH CH + 5O  催化剂→ 4CH COOH+ 2H O 第五节 酯 3 2 2 3 2 一定T、P 3 2 316、 HO− SO H + CH CH OH←浓H2SO4 →CH CH OSO H + H O 3 3 2 ∆ 3 2 3 2 317、 HO − NO + CH CH OH←浓H2SO4 → CH CH ONO + H O 2 3 2 ∆ 3 2 2 2 318、 CH COOC H + H O←浓H2SO4 →CH COOH+ HO− C H 3 2 5 2 ∆ 3 2 5 319、 320、 321、 322、 第六节 油脂323、 324、 325、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 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 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 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 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 加入乙醇既能溶解 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 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 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 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 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 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 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 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 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 溶液。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 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 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 烃类:一般 N(C)≤4 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氯. 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 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 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 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 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 10.8℃) 环氧乙烷( ,沸点为 13.5℃) (2) 液态:一般 N(C)在 5~16 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 CH3(CH2)4CH3 环己烷 甲醇 CH3OH 甲酸 HCOOH 溴乙烷 C2H5Br 乙醛 CH3CHO 溴苯 C6H5Br 硝基苯 C6H5NO2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 固态:一般 N(C)在 17 或 17 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 C12 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特殊:苯酚(C6H5OH)、苯甲酸(C6H5COOH)、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 4. 有机物的颜色 ☆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 三硝基甲苯( 俗称梯恩梯 TNT)为淡黄色晶体; ☆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 2,4,6—三溴苯酚 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 苯酚溶液与 Fe3+(aq)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5)6]溶液; ☆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 色。5. 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 甲烷 无味 ☆ 乙烯 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 液态烯烃 汽油的气味 ☆ 乙炔 无味 ☆ 苯及其同系物 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 一卤代烷 不愉快的气味,有毒,应尽量避免吸入。 ☆ 二氟二氯甲烷(氟里昂) 无味气体,不燃烧。 ☆ C4 以下的一元醇 有酒味的流动液体 ☆ C5~C11 的一元醇 不愉快气味的油状液体 ☆ C12 以上的一元醇 无嗅无味的蜡状固体 ☆ 乙醇 特殊香味 ☆ 乙二醇 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 丙三醇(甘油) 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 苯酚 特殊气味 ☆ 乙醛 刺激性气味 ☆ 乙酸 强烈刺激性气味(酸味) ☆ 低级酯 芳香气味 ☆ 丙酮 令人愉快的气味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 有机物 ①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 、—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 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 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 无机物 ①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 + 6OH- == 5Br- + BrO3 - + 3H2O 或 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KMnO4/H+褪色的物质 (1) 有机物:含有 、—C≡C—、—OH(较慢)、—CHO 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2) 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H2S、S2-、SO2、SO32-、Br-、I-、Fe2+ 3.与 Na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 的有机物 与 NaOH 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 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 Na2CO3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 NaHCO3;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 CO2 气体; 含有—SO3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 CO2 气体。 与 NaHCO3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 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 CO2 气体。 4. 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 AlO2 -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 2H2O (4) 弱酸的酸式盐,如 NaHCO3、NaHS 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 NaHS + NaOH == Na2S + H2O (5) 弱酸弱碱盐,如 CH3COONH4、(NH4)2S 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 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7) 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 和呈碱性的—NH2,故 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 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 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 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 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 2%的 AgNO3 溶液中逐滴加入 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消失。 (3) 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 Ag(NH3)2+ + OH - + 3H+ == Ag+ + 2NH4+ + H2O 而被破坏。 (4) 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3)2OH 2 Ag↓+ RCOONH4 + 3NH3 + H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3)2OH 4Ag↓+ (NH4)2CO3 + 6NH3 + 2H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3)2OH 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 HCOOH + 2 Ag(NH3)2OH 2 Ag↓+ (NH4)2CO3 + 2NH3 + H2O葡萄糖: (过量) CH2OH(CHOH)4CHO +2Ag(NH3)2OH 2Ag ↓ +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HCHO~4Ag(NH)2OH~4 Ag 6. 与新制 Cu(OH)2 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 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 NaOH 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 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 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 10%的 NaOH 溶液中,滴加几滴 2%的 CuSO4 溶液,得到 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 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4) 实验现象: ① 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 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 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 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 RCOOH + Cu2O↓+ 2H2O HCHO + 4Cu(OH)2 CO2 + 2Cu2O↓+ 5H2O OHC-CHO + 4Cu(OH)2 HOOC-COOH + 2Cu2O↓+ 4H2O HCOOH + 2Cu(OH)2 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关系:—COOH~½ Cu(OH)2~½ Cu2+ (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 —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7.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是:卤代烃、酯、糖类(单糖除外)、肽类(包括蛋白质)。 HX + NaOH == NaX + H2O (H)RCOOH + NaOH == (H)RCOONa + H2O 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或 8. 能跟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酚类化合物。 9. 能跟 I2 发生显色反应的是:淀粉。 10. 能跟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的是:含苯环的天然蛋白质。 三、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类 别 烷 烃 烯 烃 炔 烃 苯及同系物 通 式 CnH2n+2(n≥1) CnH2n(n≥2) CnH2n-2(n≥2) CnH2n-6(n≥6) 代表物结构式 H—C≡C—H 相对分子质量 Mr 16 28 26 78 碳碳键长(×10-10m) 1.54 1.33 1.20 1.40 键 角 109°28′ 约 120° 180° 120° 分子形状 正四面体 6 个原子 共平面型 4 个原子 同一直线型 12 个原子共平 面(正六边形) 主要化学性质 光 照 下 的 卤 代;裂化;不 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 跟 X2、H2、HX、 H2O、HCN 加 成,易被氧化; 可加聚 跟 X2、H2、HX、 HCN 加成;易 被氧化;能加 聚得导电塑料 跟 H 2 加成; FeX3 催化下卤 代;硝化、磺 化反应 四、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各类衍生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类别 通 式 官能团 代表物 分子结构结点 主要化学性质 卤代 烃 一卤代烃: R—X 多元饱和卤代 烃:CnH2n+2-mXm 卤原子 —X C2H5Br (Mr:109) 卤素原子直接与烃基 结合 β-碳上要有氢原子才 能发生消去反应 1.与 NaOH 水溶液 共热发生取代反 应生成醇 2.与 NaOH 醇溶液 共 热 发 生 消 去 反 应生成烯 羟基直接与链烃基结 合, O—H 及 C—O 均有极性。 一元醇: CH3OH β-碳上有氢原子才能 醇 R—OH 饱和多元醇: 醇羟基 —OH (Mr:32) C2H5OH 发生消去反应。 α-碳上有氢原子才能 CnH2n+2Om (Mr:46) 被催化氧化,伯醇氧 化为醛,仲醇氧化为 酮,叔醇不能被催化 氧化。 1.跟活泼金属反应 产生 H2 2.跟卤化氢或浓氢 卤酸反应生成卤 代烃 3.脱水反应:乙醇 140 ℃ 分子间脱 水成醚 170 ℃ 分子内脱 水生成烯 4.催化氧化为醛或 酮 5.一般断 O—H 键 与羧酸及无机含 氧酸反应生成酯 醚 R—O—R′ 醚键 C2H5O C2H5 (Mr:74) C—O 键有极性 性质稳定,一般不 与酸、碱、氧化剂 反应 酚 酚羟基 —OH (Mr:94) —OH 直接与苯环上 的碳相连,受苯环影 响能微弱电离。 1.弱酸性 2.与浓溴水发生取 代反应生成沉淀 3.遇 FeCl3 呈紫色 4.易被氧化, HCHO 1.与 H2、HCN 等 醛基 (Mr:30) 加成为醇 醛 2.被氧化剂(O2、多 伦试剂、斐林试 剂、酸性高锰酸钾 (Mr:44) HCHO 相当于两个 —CHO 有极性、能加 成。 等)氧化为羧酸 酮 羰基 (Mr:58) 成 有极性、能加 与 H2、HCN 加成 为醇 不能被氧化剂氧 化为羧酸 羧酸 羧基 (Mr:60) 受羰基影响, O—H 能电离出 H+ 受羟基影响不能被加 成。 1.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时一般 断羧基中的碳氧 单键,不能被 H2 加成 3.能与含—NH2 物 质缩去水生成酰 胺(肽键) 酯 酯基 HCOOCH3 (Mr:60) 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易 断裂 1.发生水解反应生 成羧酸和醇 2.也可发生醇解反 应生成新酯和新 (Mr:88) 醇 硝酸 酯 RONO2 硝酸酯基 —ONO2 不稳定 易爆炸 硝基 化合 物 R—NO2 硝基—NO2 一硝基化合物较稳定 — 般不易被氧化 剂氧化,但多硝基 化合物易爆炸 氨基 酸 RCH(NH2)COOH 氨基—NH2 羧基—COOH H2NCH2COOH (Mr:75) —NH2 能以配位键结 合 H+;—COOH 能部 分电离出H+ 两性化合物 能 形 成 肽 键 蛋白 质 结构复杂 不可用通式表示 肽键 氨基—NH2 羧基—COOH 酶 多肽链间有四级结构 1.两性 2.水解 3.变性 4.颜色反应 (生物催化剂) 5.灼烧分解 糖 多数可用下列通 式 表 示 : Cn(H2O)m 羟基—OH 醛基—CHO 羰基 葡萄糖 CH2OH(CHOH)4CHO 淀粉(C6H10O5) n 纤维素 [C6H7O2(OH)3] n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或它们的缩合物 1.氧化反应 (还原性糖) 2.加氢还原 3.酯化反应 4.多糖水解 5.葡萄糖发酵分解 生成乙醇油脂 酯基 可能有碳碳双 键 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易 断裂 烃基中碳碳双键能加 成 1.水解反应 (皂化反应) 2.硬化反应 五、有机物的鉴别 鉴别有机物,必须熟悉有机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抓住某些有机物的特 征反应,选用合适的试剂,一一鉴别它们。 1. 常用的试剂及某些可鉴别物质种类和实验现象归纳如下: 溴 水 试剂 名称 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 少量 过量 饱和 银氨 溶液 新制 Cu(OH)2 FeCl3 溶液 碘水 酸碱 指示剂 NaHCO3 被 鉴 别 物 质 种 类 含碳碳双 键、三键的 物质、烷基 苯。但醇、 醛有干扰。 含碳碳双 键、三键 的物质。 但醛有干 扰。 苯酚 溶液 含醛基 化合物 及葡萄 糖、果 糖、麦 芽糖 含醛基化 合物及葡 萄糖、果 糖、麦芽 糖 苯酚 溶液 淀粉 羧酸 (酚不能 使酸碱指 示 剂 变 色) 羧酸 现象 酸 性 高 锰 酸 钾 紫 红 色褪色 溴水褪色 且分层 出 现 白 色 沉淀 出现银 镜 出现红 色沉淀 呈现 紫色 呈现 蓝色 使石蕊或 甲基橙变 红 放 出 无 色 无 味 气体 2. 卤代烃中卤素的检验 取样,滴入 NaOH 溶液,加热至分层现象消失,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 AgNO3 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确定是何种卤素。 3. 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 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 有碳碳双键。 (2) 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 Cu(OH)2 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 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 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 + Br2 + H2O → —COOH + 2HBr 而使溴水褪色。 4. 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 察现象,作出判断。 5. 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 NaOH 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 再滴入几滴 FeCl3 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 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 FeCl3 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 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 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6. 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 CH2=CH2、SO2、CO2、H2O? 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 Fe2(SO4)3 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 水、 (检验水) (检验 SO2) (除去 SO2) (确认 SO2 已除尽)(检 验 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 CH2=CH2)。 六、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除杂) 混合物 (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乙烷(乙烯) 溴水、NaOH 溶液 ( 除去挥发出的 Br2 蒸气) 洗气 CH2=CH2 + Br2 → CH2 BrCH2Br Br2 + 2NaOH = NaBr + NaBrO + H2O 乙烯(SO2、CO2) NaOH 溶液 洗气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乙炔(H2S、PH3) 饱和 CuSO4 溶液 洗气 H2S + CuSO4 = CuS↓+ H2SO4 11PH3 + 24CuSO4 + 12H2O = 8Cu3P↓+ 3H3PO4+ 24H2SO4 提取白酒中的酒精 —————— 蒸馏 —————————————— 从 95% 的酒精中提 取无水酒精 新制的生石灰 蒸馏 CaO + H2O = Ca(OH)2 从无水酒精中提取 绝对酒精 镁粉 蒸馏 Mg + 2C2H5OH → (C2H5O)2 Mg + H2↑ (C2H5O)2 Mg + 2H2O →2C2H5OH + Mg(OH)2↓ 提取碘水中的碘 汽油或苯或 四氯化碳 萃取 分液 蒸馏 —————————————— 溴化钠溶液 (碘化钠) 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 洗涤 萃取 分液 Br2 + 2I- == I2 + 2Br- 苯 (苯酚) NaOH 溶液或 饱和 Na2CO3 溶液 洗涤 分液 C6H5OH + NaOH → C6H5ONa + H2O C6H5OH + Na2CO3 → C6H5ONa + NaHCO3 乙醇 (乙酸) NaOH、Na2CO3、 NaHCO3 溶液均 可 洗涤 蒸馏 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 H2O CH3COOH + NaHCO3 → CH3COONa + CO2↑+ H2O 乙酸 (乙醇) NaOH 溶液 稀 H2SO4 蒸发 蒸馏 CH3COOH + NaOH → CH3COO Na + H2O 2CH3COO Na + H2SO4 → Na2SO4 + 2CH3COOH 溴乙烷(溴) NaHSO3 溶液 洗涤 分液 Br2 + NaHSO3 + H2O == 2HBr + NaHSO4 溴苯 (Fe Br3、Br2、苯) 蒸馏水 NaOH 溶液 洗涤 分液 蒸馏 Fe Br3 溶于水 Br2 + 2NaOH = NaBr + NaBrO + H2O 硝基苯 (苯、酸) 蒸馏水 NaOH 溶液 洗涤 分液 蒸馏 先用水洗去大部分酸,再用 NaOH 溶液洗去少量溶解在有 机层的酸 H+ + OH- = H2O提纯苯甲酸 蒸馏水 重结 晶 常温下,苯甲酸为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蒸馏水 渗析 —————————————— 提纯蛋白质 浓轻金属盐溶液 盐析 —————————————— 高级脂肪酸钠溶液 (甘油) 食盐 盐析 —————————————— 七、有机物的结构 牢牢记住:在有机物中 H:一价、C:四价、O:二价、N(氨基中):三价、X(卤素):一 价 (一)同系物的判断规律 1. 一差(分子组成差若干个 CH2) 2. 两同(同通式,同结构) 3. 三注意 (1) 必为同一类物质; (2) 结构相似(即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或相同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 (3) 同系物间物性不同化性相似。 因此,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除烷烃外都不能确定是不是同系物。此外,要熟悉习惯命 名的 有机物的组成,如油酸、亚油酸、软脂酸、谷氨酸等,以便于辨认他们的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1. 碳链异构 2. 位置异构 3. 官能团异构(类别异构)(详写下表) 4. 顺反异构 5. 对映异构(不作要求) 常见的类别异构 组成通式 可能的类别 典型实例 CnH2n 烯烃、环烷烃 CH2=CHCH3 与 CnH2n-2 炔烃、二烯烃 CH≡C—CH2CH3 与 CH2=CHCH=CH2 CnH2n+2O 饱和一元醇、醚 C2H5OH 与 CH3OCH3 CnH2nO 醛、酮、烯醇、环醚、环 醇 CH3CH2CHO、CH3COCH3、CH=CHCH2OH 与 CnH2nO2 羧酸、酯、羟基醛 CH3COOH、HCOOCH3 与 HO—CH3—CHO CnH2n-6O 酚、芳香醇、芳香醚 与 CnH2n+1NO2 硝基烷、氨基酸 CH3CH2—NO2 与 H2NCH2—COOH Cn(H2O)m 单糖或二糖 葡萄糖与果糖(C6H12O6)、 蔗糖与麦芽糖(C12H22O11) (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书写时,要尽量把主链写直,不要写得扭七歪八的,以免干扰自己的视觉;思维一定要 有序, 可按下列顺序考虑: 1. 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列邻、间、对。 2. 按照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官能团异构的顺序书写,也可按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的顺序书写,不管按哪种方法书写都必须防止漏写和 重 写。 3. 若遇到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时,可先定两个的位置关系是邻或间或对,然后再对第三 个取代基依次进行定位,同时要注意哪些是与前面重复的。 (四)、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1. 记忆法 记住已掌握的常见的异构体数。例如: (1) 凡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均无异构; (2) 丁烷、丁炔、丙基、丙醇有 2 种; (3) 戊烷、戊炔有 3 种; (4) 丁基、丁烯(包括顺反异构)、C8H10(芳烃)有 4 种; (5) 己烷、C7H8O(含苯环)有 5 种; (6) C8H8O2 的芳香酯有 6 种; (7) 戊基、C9H12(芳烃)有 8 种。 2. 基元法 例如:丁基有 4 种,丁醇、戊醛、戊酸都有 4 种 3. 替代法 例如:二氯苯 C6H4Cl2 有 3 种,四氯苯也为 3 种(将 H 替代 Cl);又如:CH4 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新戊烷 C(CH3)4 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 4. 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 等效氢法的判断可按下列三点进行: (1) 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 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 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五)、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1. 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不饱和度 2. 卤代烃的不饱和度 3. 含 N 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1) 若是氨基—NH2,则 (2) 若是硝基—NO2,则 (3) 若是铵离子 NH4+,则 八、具有特定碳、氢比的常见有机物 牢牢记住:在烃及其含氧衍生物中,氢原子数目一定为偶数,若有机物中含有奇数个 卤原 子或氮原子,则氢原子个数亦为奇数。 ①当 n(C)︰n(H)= 1︰1 时,常见的有机物有:乙烃、苯、苯乙烯、苯酚、乙二 醛、乙二酸。 ②当 n(C)︰n(H)= 1︰2 时,常见的有机物有:单烯烃、环烷烃、饱和一元脂肪 醛、酸、酯、葡萄糖。 ③当 n(C)︰n(H)= 1︰4 时,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甲醇、尿素[CO(NH2)2]。 ④当有机物中氢原子数超过其对应烷烃氢原子数时,其结构中可能有—NH2 或 NH4+, 如甲胺 CH3NH2、醋酸铵 CH3COONH4 等。 ⑤烷烃所含碳的质量分数随着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介于 75%~85.7%之间。在该同系物中,含碳质量分数最低的是 CH4。 ⑥单烯烃所含碳的质量分数随着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不变,均为 85.7%。 ⑦单炔烃、苯及其同系物所含碳的质量分数随着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减 小,介于 92.3%~85.7%之间,在该系列物质中含碳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C2H2 和 C6H6, 均为 92.3%。 ⑧含氢质量分数最高的有机物是:CH4 ⑨一定质量的有机物燃烧,耗氧量最大的是:CH4 ⑩完全燃烧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 CO2 和 H2O 的是:单烯烃、环烷烃、饱和一元醛、羧 酸、酯、葡萄糖、果糖(通式为 CnH2nOx 的物质,x=0,1,2,……)。 九、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 1. 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 水解反应 ∆ CH3COOC2H5+H2O 无机酸或碱→ CH3COOH+C2H5OH 2. 加成反应 3. 氧化反应 2C2H2+5O2 点燃→ 4CO2+2H2O 2CH3CH2OH+O2 Ag网→ 2CH3CHO+2H2O 550℃ C2H5Cl+H2O NaOH → C2H5OH+HCl2CH3CHO+O2 锰盐→ 65~75℃ CH3CHO+2Ag(NH3)2OH ∆→ 4. 还原反应 +2Ag↓+3NH3+H2O 5. 消去反应 C2H5OH 浓H2SO4 → CH2═CH2↑+H2O 170℃ CH3—CH2—CH2Br+KOH 乙醇→ CH3—CH═CH2+KBr+H2O ∆ 7. 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多肽的水解都属于取代反应 8. 热裂化反应(很复杂) C16H34 → C8H16+C8H16 C16H34 → C14H30+C2H4 ∆ ∆ C16H34 → C12H26+C4H8 …… ∆ 9. 显色反应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与浓 HNO3 作用而呈黄色 10. 聚合反应 11. 中和反应十、一些典型有机反应的比较 1. 反应机理的比较 (1) 醇去氢:脱去与羟基相连接碳原子上的氢和羟基中的氢,形成 。例如: ,所以 不发 生失氢(氧化)反应。 (2) 消去反应:脱去—X(或—OH)及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形成不饱和键。例如: 与 Br 原子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 酯化反应: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跟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 结合成酯。例如: 2. 反应现象的比较 例如: 与新制 Cu(OH)2 悬浊液反应的现象: 沉淀溶解,出现绛蓝色溶液 → 存在多羟基; 沉淀溶解,出现蓝色溶液 → 存在羧基。 加热后,有红色沉淀出现 → 存在醛基。 3. 反应条件的比较 同一化合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例如: + O2 → 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形成(1) CH3CH2OH 浓H2SO4 → CH2=CH2↑+H2O(分子内脱水) 170℃ 2CH3CH2OH 浓H2SO4 → CH3CH2—O—CH2CH3+H2O(分子间脱水) 140℃ (2) CH3—CH2—CH2Cl+NaOH H2O → CH3CH2CH2OH+NaCl(取代) ∆ CH3—CH2—CH2Cl+NaOH 乙醇→ CH3—CH=CH2+NaCl+H2O(消去) ∆ (3) 一些有机物与溴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十一、几个难记的化学式 硬脂酸(十八酸)——C17H35COOH 硬脂酸甘油酯—— 软脂酸(十六酸,棕榈酸)——C15H31COOH 油酸(9-十八碳烯酸)——CH3(CH2)7CH=CH(CH2)7COOH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鱼油的主要成分: EPR(二十碳五烯酸)——C19H29COOH DHR ( 二 十 二 碳 六 烯 酸 ) — — C21H31COOH 银氨溶液——Ag(NH3)2OH 葡萄糖(C6H12O6)——CH2OH(CHOH)4CHO 果糖(C6H12O6)——CH2OH(CHOH)3COCH2OH 蔗糖——C12H22O11(非还原性糖) 麦芽糖——C12H22O11(还原性糖) 淀粉——(C6H10O5)n(非还原性糖) 纤维素——[C6H7O2(OH)3](n 非还原性糖)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