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知识点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下《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知识点练习

ID:418297

大小:14.9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虽有嘉肴》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亲身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 说理浅显易懂。(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2.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 ,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 相长”的观点。 3. 《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也。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 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 4. 《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 ①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②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③最后引用《兑命》“学学半”进一步补充论证。 5.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 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7.《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 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大道之行也》 1.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大道:理想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大同社会怎样选拔管理者?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4.“大道”和“大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大道”与“大同”之间是前提与结果的关系,施行大道,才能实现社会大同。 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天下为公、夜不闭户、鳏寡孤独 6.内容理解(填空)。(1)“ 大道 ”是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社会的纲领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2)选举社会管理者的标准是“ 贤 ”和“ 能 ”,即要求“ 德才兼备 ”。(用成语填空) (3)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的“ 谋 ”和“ 盗窃乱贼”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 代之而兴的是一个“ 外户而不闭 ”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7《大道之行也》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结构。 第一层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天下为公(政权公有化),选贤与能(选举民主 化),讲信修睦(民俗民风,讲诚信、求和平) 第二层:“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结语——谋乱不作。“大同”社会。 8.结合全文,你认为大同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当代中学生怎样做能更接近于大同梦? 大同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诚信和睦,人人都能得到关爱,人人都能 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安定,夜不闭户。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 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9.《礼记》中的名言警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