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七上人教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上人教28

ID:41034

大小: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7、《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一、知识储备点  有创意地阅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二)、能力培养点  学会思考,感悟普通生活中所富含的深刻哲理。  (三)、情感体验点  1、乐于尝试,敢于冒险.2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  3、化整为零,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征服困难的自信心  二、教学设想  重点: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难点: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个现象,获得不同的感司和体验。  疑点: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摔死?  三、媒体平台  课件设计构想:陡峭的山涯,八年来一直有病的“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走一步,再走一步……可采用卡通思面切换的形式完成,并配上相应一次比一次热烈的掌声。  第1课时  一、本课目标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2、讨论文章的主旨。  教学设计:?  一、1、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2、默读课文  2、作者简介  二、跨越障碍(字音字形、多音字辨析、形似字辨析  三、  1、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学法指导]?a.默读要求(时间、内容)?b.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即五个“w”)?  2、复述故事情节:复述前的准备--------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采取小组加分的奖励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①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冐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冐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②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整体感知: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脸”的经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步了这一步再步下一步  4、字词教学  合作探究: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b.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5、讨论  1.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  2.父亲指点“我”爬下悬崖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3.课文什么地方写“我”再走一步?“走一步”和“再走一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父亲是怎么知道“我”陷入困境的?课文中几次写到杰利?是详写  还是略写?能否略去不写杰利?为什么?  5.“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  6.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  的是什么?)  答案1.课文主要[写“我”(跟小伙伴们爬悬崖)的过程,写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伸、探、踩),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小心翼翼)的心理。  2.在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细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  (毫无信心)、继而是(萌发信心),随后是(信心大增)最后是  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5.文中两次写到“啜泣”,含义不同。第一次是(恐惧、伤心),第  二次是(惊喜、委屈、感动、余悸、成就感)。  6.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  要着眼于最初的小小一步,  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  体验反思: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学生练笔,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真诚鼓励)。?[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学生朗读《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点片断,感受文章内容拓展延伸:?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以上作业,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拓展延伸二:  比较阅读谈中美德教育方式:学生朗读《迷途笛音》回答问题:  文章当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还有什么方式?他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你对他这个人又怎样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这种人吗,请你举例。  课后记:把两篇课文内容综合在一起阅读,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立的,旨在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朗读教学中,给学生以朗读方法的指导,并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受到高尚情操的启迪,又得到美的艺术感染。在阅读教学时,努力形成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空间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