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个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个案

ID:41001

大小:39.5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活动目的:   1、对搜集资料的认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书馆、互联网等搜集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分小组:学生自愿组合,推选小组长。   2、定主题:以课文提供的“中秋节”“三峡”“电脑”三个专题为内容,由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指导设计提纲。   3、提要求:各小组长分配任务,学生根据主题需要,准备工具。   活动步骤:   (搜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学会查阅资料才能走进科学研究的大门,否则只能是门外汉。下面我们以“中秋节”“三峡”“电脑”为专题来展示你们的搜集成果吧。)   一、走进中秋——遥望明月共此时   1、中秋传说——欢度佳节同相知   学生1: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学生2:中秋传说之一——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学生3: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2、中秋起源——今夜月明人尽望   学生4:说法一——中秋源于帝王祭拜活动。中秋的由来,据说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朝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祭月原是帝王的礼制,后来达官文士也效仿,此风逐渐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学生5:说法二——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作为岁时节令,中秋节形成较晚,但玩月这举却由来已久,东晋时,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广的赏月佳话,以至演化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乐以欢度的中秋节佳节。牛渚(今采石矶),汉时即属丹阳郡秣陵(今南京)。《续汉书·郡国志》说,秣陵县“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东晋于南京(当时叫建业)建都,镇守牛渚的谢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听到有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请过船,此人即是袁宏。他们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当时谢尚身为镇西将军,而袁宏只是个靠运租为业的穷书生,由于对才能的尊重,他们这间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谢尚玩月闻袁宏咏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趋之于后,于是泛舟、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抵金陵闻知此事,即赋诗曰:“昔闻牛渚泳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唐欧阳詹作《玩月诗序》也说:“玩月古也,谢赋、鲍诗,眺之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游月宫,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玩月佳话。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学生6:说法三——中秋与时令有关。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学生7:说法四——“中秋”的得名。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据欧阳詹《长安玩月诗序》记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园。”这就是说,旧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八月的中间,故谓之中秋。据说中秋节在两汉时已初具雏形,其时在立秋日。至唐代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节日里有祭月、拜丹、赏月、吃月饼之俗。明清以来的京师,此风一直未衰。   学生8:说法五——中秋吃月饼的由来。中国很早就有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那天吃月饼的习俗,这种习俗的来源说法不一。普遍的说法是: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一说始于宋朝。在北宋时的京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每逢中秋之夜,人们均登高楼、爬高山,待月亮升起时开始进行祭月活动,所用供品有月饼、瓜果、鸡冠花之类,但以月饼为主。宋代诗人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那时的月饼与现在的月饼已很相似了。今天,我们在中秋节吃月饼,不仅为了庆祝丰收,而且也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期盼。   3、中秋习俗——月中霜里斗婵娟   学生9:日本的中秋节。日本的传统的中秋节也叫芋明月,也叫栗明月。现代日本人,已经不过中秋节了。那天人们可以不工作,在家里呆着喝啤酒,不看月亮,看电视节目。由于传统文化的衰退,年轻人都不知道节日的来源和意义,听到什么节日,只知道那天不用上班。   学生10: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今年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学生11:新加坡的中秋节。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2004年中秋节,在新加坡河畔矗立着一盏长300米、高4.5米,耗资7万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龙灯。每当夜幕降临,喷着水的巨型龙灯通身发光,将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红,场面十分壮观。   学生12:马来西亚、菲律宾:华侨华人不忘中秋。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近日举行了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中秋节是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热闹非凡,当地华侨华人举行活动,欢度中秋节。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张灯结彩,主要路口和进入唐人街的小桥上都挂上了彩幅,许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从中国进口的各式月饼。中秋庆祝活动包括舞龙游行、民族服装游行、灯笼游行和花车游行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使历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满了欢快的节日气氛。   学生13:韩国的中秋节。韩国人的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Day,因为秋夕在韩国是一个大节日,会一连放三天假。过去交通未发达之时,民众都会利用这段日子回乡探亲。时至今日,每逢秋夕之前一个月,韩国各大公司都会大减价,以吸引民众购物互相赠送。   4、中秋对联——堂前月色愈清好   学生14:清朝有个才子施伯雨,自幼聪颖敏捷。有一年中秋节,其父携其出游,夜宿临江一楼。翌晨黎明入山,宿雾未霁,适有其父一文友同游,遂出上句:“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让小施续对。小施当即对出:“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用水来比喻月光皎洁明亮之色,真是联功不凡!相传粤东才子宋湘约几个秀才中秋赏月,即景吟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几个秀才对不出与之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宋湘想明天是新年,触景生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此联结构严谨,叠词天然,妙不可言。据说,有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小妹出上联:“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佛印和尚望望圆月后对道:“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最妙的是把苏小妹倒映在水中的窈窕身影描写出来了。   学生15:明末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有一次游览扬州桃花庵,好客的方丈与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两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方丈道:“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李渔对:“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方丈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李渔对:“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便使人感到格外优美。清代,有李北水和张南月于中秋登楼赏月。李北水眼望北斗出上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上联巧妙嵌入“北水”之名。张南月忽见楼顶孤雁飞过,对出下联:“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下联嵌入“南月”之名,异曲同工,回味无穷。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在童年时就很有才气,但是他很调皮,曾与同伴去偷摘桃子吃。有一年中秋节他与小伙伴在一起赏月时,童友吟一上联戏笑他:“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文思敏捷的郭沫若看看中秋圆月当即回敬:“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一来一往针锋相对,对仗工稳自然,真是“天生的一对”!   学生16:海峡彼岸著名景区阿里山有个古月亭,亭联写道:“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这副长联典雅明丽,富于想像力。   学生17:每逢中秋月圆之夜,海峡两岸不知有多少离散的亲人仰望明月,勾起盼统一、思团聚的切切之情。有一去台人员中秋撰联思亲:“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联语中的“地月缺”隐指人不团圆。中秋节乃除夕、元宵之后的中国人的又一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谁不盼望天上月圆,家人团圆呢?   学生18: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中秋八月中。”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学生19: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二、走进三峡   1、我眼中的三峡——我的眼里只要您   学生1:三峡,是长江三峡的简称,是长江自重庆奉节至湖北省宜昌市长约208公里的江段上所穿越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的总称。她是万里长江的黄金河段,是世界著名的峡谷和观光旅游胜地。三峡因长江而存在;长江以三峡而骄傲。长江,中华之魂魄;三峡,长江之精灵。   学生2:神州大地,三峡几何?岷江三峡:在四川省眉山县以南至乐山市之间的岷江上,是平羌峡、背峨峡和犁头峡三个峡谷的总称。是由岷江水切割龙泉山南端而成。巴之三峡:又叫巴郡三峡。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东突峡(今铜锣峡)、明月峡(今明月峡)、广德峡(今黄草峡)称为巴之三峡。见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和庾仲雍《荆州记》等的记载。长江小三峡:今人把位于长江重庆市辖区内的猫儿峡、铜锣峡、明月峡称为长江小三峡。长江小三峡有两峡与古代巴之三峡的两峡相同。嘉陵江三峡:是沥鼻峡、温塘峡与观音峡三个峡谷的总称,在重庆市西北部嘉陵江上。是嘉陵江下游切穿华蓥山南段所成的峡谷。鸭江三峡:在今重庆市涪陵武隆县乌江的支流鸭江上,是犁辕峡、花园峡、谷雨峡三个峡谷的总称。长江三峡:今天人们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长江三峡,简称三峡。这是中国最大的三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谓为巴东三峡,唯瞿塘峡称作广溪峡,后来也把这一三峡称作瞿塘三峡。川东三峡:徐吉羽《三峡考》把瞿塘峡、归峡和巫峡称为川东三峡。大宁河小三峡:大宁河是长江三峡段的最大支流,在巫峡北面,有龙门峡、巴雾峡和滴翠峡三个峡谷。马渡河小小三峡:大宁河东岸有支流马渡河汇入,马渡河里面也有三个峡谷,即三撑峡、秦王峡、长滩峡,称为小小三峡。楚西三峡:徐吉羽《三峡考》把西陵峡、明月峡、黄牛峡称为楚西三峡。因这三个峡都在西陵峡内,故又称为西陵三峡。又因西陵三峡在夷陵州(今宜昌市)境内,又可名为夷陵三峡。见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大三峡:指的是长江西起四川宜宾,东至湖北宜昌共1044公里的江段。即广义的三峡。中三峡:指的是西起重庆市,东至湖北宜昌共659公里的江段。目前,不少人把这一江段视为通常所说的三峡。小三峡:特指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的192公里江段里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3个特大峡谷。即狭义的三峡。清江三峡:清江古称夷水,是长江进入中游的一大支流。位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清江上的平洛峡、巴山峡和半峡,称为清江三峡,此三峡风光秀丽雄奇,集清江山川风光之大观。   学生3:今年初夏的一天,我登上了开往三峡的游轮,真实地感受了一回三峡。伫立船头,凭栏远眺,仿佛赏读一幅七百里的锦绣画卷。瞿塘的雄奇,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依次排开,重峦叠嶂,波澜起伏,而其中最为注目的是巫峡十二峰中的神女峰了。古人云: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十二峰屹立在长江两岸,南北各六峰。它们有的巍然挺立,苍翠横空;有的数峰叠起,犹如长龙上九天;有的怪石嵯崖,植被繁茂,百鸟嬉戏,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神女峰,每天清晨第一个迎来朝霞,傍晚最后一个送走晚霞,又叫“望霞峰”。随团的导游给我们介绍,在无数神话传说中,巫山神女是一声梦,一声美丽而又奇幻的梦。有人说她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儿瑶姬,曾帮助过大禹治理三峡洪患,于是勇敢的神女成了后来世人供奉的神,又有人说她是楚襄王梦中的情人,于是多情的神女又成了浪漫文人笔下的女主角。然而许多人更愿意想念,她是峡江里那位船工的妻子,一名普普通通,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凡间女子。当丈夫在恶浪险滩中遇难之后,她一步步攀上悬崖绝壁,在风雨中等待亲人的归来,这一等便是千百年。千百年过去了,江水依旧东流,群峰依旧秀美,神女依然守候。有人说,游三峡不读懂两岸,不能称是真正到了三峡。的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三峡两岸雕刻出的那幅奇异的艺术长廊,正是三峡这道优美风景的靓丽所在。   学生4: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学生5: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坝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装机26台,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及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2、名人眼中的三峡——揭开您的盖头来   学生6:江三峡,它那神奇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文化,以及雄伟的现代工程,融合成一幅人间奇绝的山水画,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驻足,吟诗作赋。在众多吟咏三峡的诗赋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地理学术书籍《水经注》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遮天蔽日”的那几句,也因此对三峡美景多了几分向往。   学生7:余秋雨的《三峡》,知道在他眼中三峡是最美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从这篇文章里可见余秋雨对三峡的喜爱,尤其是他说三峡是去中国的首选。   3、诗人眼中的三峡——酸酸甜甜就是您   学生8:“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山呼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唐代诗人张建树的《竞渡歌》,便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峡江竞渡图。三点鼓声拉开了竞渡序幕,红旗开处,两只龙舟悄然跃出,龙舟上划手飞棹,似万防齐发,鼓声降酵,震撼峡江;龙舟劈波斩浪,岸上人头攒动;呐喊欢呼,似山呼海......在这急促的鼓点和飞动的棹影里,叫人感觉出一种豪放而率真的峡江韵味,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生活气息,一种深厚而奋斗的力量。   学生9:“鬼关外逢人日,踏碛千家万家出。竹枝惨戚云不动,剑器联翩日将夕。”陆游的这首《踏碛》,写了三峡地区又一民俗----夔州人日踏碛。正月初七日(人日),鬼门关(石门关)外的夔州,千家万户倾巢而出,登上八阵图的碛坝,女人家唱着古巴渝的歌谣,男人们和着这古老的旋律应节弄剑,歌舞联翩,一直到傍晚……这风俗虽然湮没于岁月的尘沙,但这生动的诗句,却把行千百年前的古风展示在我们面前。   学生10:“可怜牵船人,水湿半头裤,一步千滴汗,双手攀石路。”“三尺自布四两麻,脚蹬石头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泪,恨得要把天地砸。”这是流传在三峡地区的歌谣,是峡江纤夫自己的呐喊。不仅如此,富有同情心的诗人们也把怜悯和悲愤之情倾注在对拉纤的描述中。“峨峨巨舸牵百丈,橹折樯摧不得上”,“争牵百丈上崖谷,两旁捷走如猿揉,“百丈”,即是纤缆。长长的纤绳勒在纤夫赤裸的背,拉动着飘摇在波涛中的木船,江帆拉断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橹也折断了,船却依旧在滩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时乘船的旅人不得不舍舟登岸,踏上遥远而坎坷的纤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纤绳……没有人考究这历史有多长,有了长江,有了舟楫,拉纤也许就相伴而生了,这劳动的习俗就沿袭下来,成了诗人笔下所有。见不到这景致,是一种遗憾,但更是一种福气,咀嚼这些诗作,不也能感觉到峡江人那执着顽强的抗争精神的永久魅力么?   学生11:依山而建的小木屋,女人的白头巾,悬崖边的鸡棚;或者,金钗负水,蓑翁垂钓,樵夫唱晚,渔夫结网,坡地牛耕……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而又带着淡淡的血汗气。“绝壁见樵归,虚岩答渔唱”(易顺鼎《西陵峡中诗》),“烧自穿岭急,碓拔云回”(潘来《峡江》),“悬崖棚鸡豚,火田乐耕佃”(王介轩《归州书事》),“金钏银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刘禹锡《竹枝词》),“山下耕牛苦晓确,两角磨崖四蹄湿”(苏轼《黄牛庙》......更富情调的是孙贲的《次归州》,诗云:“归州城门半天里,白云晚向城下起。市廛架屋依崖峦,妇女提罂汲江水。巴山雪消江水长,城中夜间滩濑响。客船树梢钩石棱,渔父云端晒罾网。家家芜田山下犁,倒枯大树烧作泥。居人养犬获山鹿,稚子缚柴圈野鸡。”这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峡江风俗画。   三、走进电脑   1、了解电脑——世界真奇妙   学生1:认识身边的电脑。Port与接口卡--电脑的连络官;显卡——电脑魔镜的灵魂;声卡——电脑音乐艺术家;光驱——多彩多姿的表演者;储存媒体的百变金刚——光驱盘;主板.CPU与RAM——电脑核心三剑客;CPU--电脑的心脏;内存——电脑程序的舞台;如何装回主板;;源供应器——电脑的动力泉源;电脑屏幕——数码世界的魔镜;脑鼠标——不怕猫的老鼠;调制解调器——天涯若比邻;游戏摇杆——享乐新震撼;打印机——口说无凭.眼见为实;扫描仪——给我通通扫进去;数码相机——欢乐时光永保存。   学生2: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1964年,在美国陆军部的主持下,美国宾悉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Ecket)和莫奇里(Mauchley)成功地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简称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它占地170平方米,重28吨,耗电150kW,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5000个继电器,运算速度为5000次/秒。   学生3:电脑的发展历史。第一代计算机: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到50年代末。特征:采用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使用机器语言编制程序。第二代计算机: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特征: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开始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第三代计算机: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特征: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采用多道程序及并行处理等技术。第四代计算机:从1972年到今天。特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行处理技术、多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计算网络等;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等。   学生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①智能化②网络化③多媒体④元器件的发展趋势⑤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   学生5: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1952年,开始重视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工作,成立了第一个有关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小组。1956年,正式将计算机的发展规划列入《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8年,试制成功第一台国产电子计算机JS—1机。1964年,自制第一批晶体管计算机。1971年,研制了一批集成电路计算机。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Ⅰ”巨型机。1992年,研制成功“银河Ⅱ”巨型机。   2、运用电脑——不用不知道   学生6:电脑操作最忌讳的十个小动作——大力敲击回车键;在键盘上面吃零食,喝饮料;光碟总是放在光驱里(还有看VCD时,暂停后出玩或吃饭);关了机又马上重新启动;开机箱盖运行;用手摸屏幕;一直使用同一张墙纸或具有静止画面的屏保;把光碟或者其他东西放在显示器上;拿电脑主机来垫脚;计算机与空调、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使用相同的电源插座。   学生7:计算机病毒防治守则——平时准备可以正常开机之磁盘片,并锁上写保护开关;.不用来路不明磁盘,不得已必须使用前应须扫毒;.重要资料经常做备分,磁盘借人前先拷贝一份再借人;.使用新进软件时,先用扫毒程序检查,可减少中毒机会;.尊重软件之智能财产权,使用原版软件;.随时留意病毒新信息;.定期的整理以及利用扫毒软件扫描硬盘;.不明音乐或图形传出或当机时,硬盘却灯持续亮着,应即刻关机;.不要在网络上下载不明档案;收到不明的电子邮件及附加档案时,切勿开启;将浏览器的安全权限设为最高安全性;.安装适当的防毒、扫毒工具,并经常更新病毒码。   3、评论电脑——让我欢喜让我忧   学生8:我喜欢我的电脑,是它让我的生活丰富起来。不仅用电脑制作报纸,还用它查找各种资料,又快又方便。   学生:我喜欢我的电脑游戏,是因为没有其他的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吸引我们,所以我们才会沉迷与电脑世界,如果有很多的多彩的世界等着我们,我们怎么还会沉迷电脑世界呢?如果我们国家的节日向欧洲,美国那样多,那样庆祝,那样多彩,如果我们的现实生活能向欧洲的孩子们一样多彩,课余生活可以打工,可以参加舞会,派对,家长也那样的开放,那么我想我们是不会沉迷与电脑的。   学生9:“电脑游戏”是好是坏?依我看,一句话——游戏有益身心,沉迷影响生活。电脑游戏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发挥想像的天地,给了我们一个在虚拟中实现梦想的殿堂,电脑游戏中有许多是上乘之作。但是它也会毒害沉迷者的心灵,虽然其中有不少精品之作,但也不乏文化垃圾,社会毒瘤。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电脑游戏。   学生10: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我从3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一、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二、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三、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学生11: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对中学生上网可不要雾里看花,我愿借对方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量上说,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现实中,中学生上网已带来了诸多危害:其一,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其二,中学生极易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患上"网络疏离症",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网络的这么多弊与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这一利相比,难道不是弊大于利吗?   (搜集资料有利于我们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我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让我们从现在起,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搜集开始,积累资料,不断积淀我们的人生阅历,时刻采撷我们的生活美丽。)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