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高考物理增分冲刺综合模拟卷(九)Word版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浙江高考物理增分冲刺综合模拟卷(九)Word版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综合模拟卷(九)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9·余姚中学期中)如图所示,一束粒子(不计重力,初速度可忽略)缓慢通过小孔 O 1 进 入极板间电压为 U 的水平加速电场区域Ⅰ,再通过小孔 O2 射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相互正 交的区域Ⅱ,其中磁场的方向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大小可根据实际要求调节,收集室的小 孔 O3 与 O1、O2 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则(  ) A.该装置可筛选出具有特定质量的粒子 B.该装置可筛选出具有特定电荷量的粒子 C.该装置可筛选出具有特定比荷的粒子 D.该装置可筛选出具有特定动能的粒子 答案 C 2.如图所示,以速度 v 将小球沿与水平方向成 θ=37°角斜向上抛出,结果球刚好能垂直打在 竖直的墙面上,球反弹后的速度方向水平,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瞬间速度的3 4倍,已知 sin 37°= 0.6,cos 37°=0.8,空气阻力不计,则反弹后小球的速度大小再次为 v 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 向夹角的正切值为(  ) A.3 4 B.4 3 C.3 5 D.5 3 答案 B 解析 采用逆向思维,小球做斜抛运动看成是平抛运动的逆运动,将抛出速度沿水平方向和 竖直方向分解,有: vx=vcos 37°=0.8v vy=vsin 37°=0.6v 球撞墙前瞬间的速度等于 0.8v,反弹速度大小为: vx′=3 4×0.8v=0.6v反弹后小球做平抛运动,当小球的速度大小再次为 v 时,竖直速度为: vy′= v2-vx′2= v2-(0.6v)2=0.8v 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 tan θ=vy′ vx′=0.8v 0.6v =4 3,故 B 正确,A、C、D 错误. 3.某机器内有两个围绕各自固定轴匀速转动的铝盘 A、B,A 盘固定一个信号发射装置 P, 能持续沿半径向外发射红外线,P 到圆心的距离为 28 cm.B 盘上固定一个带窗口的红外线信 号接收装置 Q,Q 到圆心的距离为 16 cm.P、Q 转动的线速度均为 4π m/s.当 P、Q 正对时,P 发出的红外线恰好进入 Q 的接收窗口,如图所示,则 Q 每隔一定时间就能接收到红外线信号, 这个时间的最小值为(  ) A.0.42 s B.0.56 s C.0.70 s D.0.84 s 答案 B 解析 由线速度和周期关系 T=2πR v 可得 TP=2π × 0.28 4π s=0.14 s,TQ=2π × 0.16 4π s=0.08 s,设该时间的最小值为 t,则 t 是两个周期数值的最小公倍数,即 t=0.56 s,选项 B 正确. 4.(2019·广东广州市 4 月综合测试)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三个带电小球 a、b 和 c 分别固定于正三角形顶点上.已知 a、b 带电荷量均为+q,c 带电荷量为-q,则(  ) A.ab 连线中点场强为零 B.三角形中心处场强为零 C.a 所受库仑力方向垂直于 ab 连线 D.a、b、c 所受库仑力大小之比为 1∶1∶ 3 答案 D 解析 在 ab 连线的中点处,a、b 两电荷在该点的合场强为零,则该点的场强等于 c 在该点 的场强,大小不为零,选项 A 错误.在三角形的中心处,a、b 两电荷在该点的场强大小相等, 方向夹 120°角,则合场强竖直向下,电荷 c 在该点的场强也是竖直向下,则三角形中心处场 强不为零,选项 B 错误.a 受到 b 的排斥力沿 ba 方向,受到 c 的吸引力沿 ac 方向,则其合 力方向斜向左下方与 ab 连线成 60°角,选项 C 错误.设三角形的边长为 l,a、b 所受库仑力大小相等,Fa=Fb=2kq2 l2 cos 60°=kq2 l2 ;c 所受库仑力:Fc=2kq2 l2 cos 30°= 3kq2 l2 ,则 a、b、c 所受库仑力大小之比为 1∶1∶ 3,选项 D 正确. 5.(2019·山西太原市 5 月模拟)如图所示,带电物块放置在固定水平绝缘板上.当空间存在有 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时,物块恰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在同一电场中将绝缘板的右端抬 高,当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7° 时,物块恰能沿绝缘板匀速下滑,则物块与绝缘板间的动摩 擦因数 μ 为(取 sin 37°=0.6,cos 37°=0.8)(  ) A.1 2 B.1 3 C.1 4 D.1 5 答案 B 解析 当电场水平向右时滑块恰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知识有:qE=F f1,Ff1= μFN1,FN1=mg,联立解得 qE=μmg;而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有:mgsin θ=qEcos θ+ Ff2,Ff2=μFN2,FN2=mgcos θ+qEsin θ,联立得 0.6mg=0.8qE+μ(0.8mg+0.6qE),解得动摩 擦因数 μ=1 3或 μ=-3(舍去),故 A、C、D 错误,B 正确. 6.(2019·湖州、衢州、丽水高三期末)某型号混合动力车由静止启动至 50 km/h 过程中仅动力 蓄电池提供动力,实现“0”油耗,当速度超过 50 km/h 时,电动机自动关闭,汽油发动机开始 工作;而当踩刹车或将加速踏板松开时,车轮通过带动发电机对动力蓄电池充电并得以减速, 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已知该车动力蓄电池电压为 200 V,容量为 6.5 Ah,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的效率为 90%,汽车总质量为 1 440 kg,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60 kW,汽油发动机的最 大输出功率为 72 kW.若汽车两部分动力部件分别工作时都以其最大功率输出用于驱动,汽车 匀速时的速度为 108 km/h,整个过程阻力恒定,则(  ) A.当加速踏板松开时,汽车的动能将全部克服摩擦阻力做功转化为内能 B.当汽车速度为 36 km/h 时,牵引力为 7 200 N C.当汽车的速度为 72 km/h 时,汽车的加速度为 2.5 m/s2 D.若仅以纯电输出模式行驶(电池不充电),动力蓄电池最长供电时间约为 70 s 答案 D 解析 当加速踏板松开时,车轮通过带动发电机对动力蓄电池充电,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和克服摩擦阻力做功转化的内能之和,故 A 错误;速度为 v=36 km/h=10 m/s 时,电动机工 作,根据 F=P v 可得,牵引力为 F=60 × 103 10 N=6 000 N,故 B 错误;速度为 v′=72 km/h =20 m/s 时,汽油发动机工作,牵引力为 F′=72 × 103 20 N=3 600 N,汽车匀速时的速度为v0=108 km/h=30 m/s,汽车的阻力 Ff=72 × 103 30 N=2 400 N,由 a=F′-Ff m =3 600-2 400 1 440 m/s2=0.83 m/s2,故 C 错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 90%,若以最大功率输出,输出电 流为 I,则 UI×90%=P 电,解得 I=1 000 3 A,电池的容量 q=It=6.5 Ah,解得 t=6.5 × 3 600 1 000 3 s=70.2 s,所以若仅以纯电输出模式行驶(电池不充电),动力蓄电池最长供电时间约为 70 s, 故 D 正确. 7.(2019·广西钦州市 4 月综测)如图,两条间距为 L 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纸面)内, 其左端接一阻值为 R 的电阻;一金属棒垂直放置在两导轨上,且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在 MN 左侧面积为 S 的圆形区域中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 B 随时间 t 的 变化关系为 B=kt,式中 k 为常量,且 k>0;在 MN 右侧区域存在一与导轨垂直、磁感应强度 大小为 B0、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t=0 时刻,金属棒从 MN 处开始,在水平拉力 F 作用下以速度 v0 向右匀速运动.金属棒与导轨的电阻及摩擦均可忽略.则(  ) A.在 t=t1 时刻穿过回路的总磁通量为 B0Lv0t1 B.通过电阻 R 的电流不是恒定电流 C.在 Δt 时间内通过电阻的电荷量为 kS+B0Lv0 R Δt D.金属棒所受的水平拉力 F 随时间均匀增大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MN 左边的磁场方向与右边的磁场方向相同,那么总磁通量即为金属 棒左侧两种磁通量之和,则在 t=t1 时刻穿过回路的总磁通量为 Φ=Φ1+Φ2=kt1S+B0v0t1L, 故 A 错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 ΔΦ Δt ,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 E R= kS+B0Lv0 R ,故通过电阻 R 的电流为恒定电流,B 错误;Δt 时间内通过电阻的电荷量为 q=IΔt =ΔΦ R =kS+B0Lv0 R Δt,故 C 正确;金属棒所受的安培力大小 FA=B0IL= (kS+B0Lv0)B0L R ;根据 平衡条件得,水平拉力大小等于安培力大小,即为 F= (kS+B0Lv0)B0L R ,故拉力 F 是一个恒量, 故 D 错误. 8.(2019·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合模拟)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两根足够长的细杆 L 1、 L2,两杆不接触,且两杆间的距离忽略不计.两个小球 a、b(视为质点)质量均为 m,a 球套在竖直杆 L1 上,b 杆套在水平杆 L2 上,a、b 通过铰链用长度为 L 的刚性轻杆连接,将 a 球 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轻杆与 L2 杆夹角为 45°),不计一切摩擦,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在此 后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球和 b 球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B.b 球的速度为零时,a 球的加速度大小也为零 C.b 球的最大速度的大小为 (2+ 2)gL D.a 球的最大速度的大小为 2gL 答案 C 解析 a 球和 b 球组成的系统没有外力做功,只有 a 球和 b 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换, 因此 a 球和 b 球的机械能守恒,A 错误;设轻杆 L 和水平杆 L2 的夹角为 θ,由运动关联可知 vbcos θ=vasin θ,则 vb=va·tan θ,可知当 b 球的速度为零时,轻杆 L 处于水平位置且与杆 L2 平行,则此时 a 球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 mg,因此 a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g,B 错误;当杆 L 和 杆 L1 第一次平行时,球 a 运动到最下方,球 b 运动到 L1 和 L2 交点位置,球 b 的速度达到最 大,此时 a 球的速度为 0,因此由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mg( 2 2 L+L)=1 2mvb2,解得 vb= (2+ 2)gL, C 正确;当轻杆 L 和杆 L2 第一次平行时,由运动的关联可知此时 b 球的速度为零,由系统机 械能守恒有 2 2 mg·L=1 2mva2,解得 va= 2gL,此时 a 球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g,故此时 a 球的 速度不是最大,a 球将继续向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到加速度为 0 时速度达到最大,D 错误.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9.如图甲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图象,图乙为 x=4 m 处的质点 P 的振动图象,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速是 2 m/s B.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 x 轴正方向C.t=3.5 s 时 P 点的位移为 0.2 m D.从 t=0 时刻开始 P 点的振动方程为 y=0.2sin (πt+π 2) m 答案 AC 解析 由题图可知波长 λ=4 m,周期 T=2 s,则波速为: v=λ T=4 2 m/s=2 m/s,故 A 正确; t=0 时刻 P 点向-y 方向振动,由波动和振动的关系可判断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故 B 错误; 由质点 P 的振动图象知,t=3.5 s=13 4T,此时 P 点位于波峰位置,P 点的位移为 0.2 m,故 C 正确; 由题图乙知 ω=2π T =2π 2 rad/s=π rad/s,t=0 时刻 P 点向-y 方向振动,初相位为 π,振动方 程为 y=0.2sin (πt+π) m,故 D 错误.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 B.已知光速为 c,普朗克常量为 h,则频率为 ν 的光子的动量为hν c C.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但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是连续的 D.设质子、中子、α 粒子的质量分别为 m1、m2、m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 α 粒子, 所释放的核能为 ΔE=(m3-m1-m2)c2 答案 AB 解析 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是不连续的,选项 C 错误;根据质能方程 知,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 α 粒子时所释放的核能为 ΔE=(2m1+2m2-m3)c2,选项 D 错 误. 11.(2019·山东济宁市第二次摸底)电子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运动时,由 a 点运动到 b 点 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图中一组平行等距实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线.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若 a 点的电势比 b 点低,图中实线一定是等势线 B.不论图中实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线,电子在 a 点的电势能都比 b 点小 C.若电子在 a 点动能较小,则图中实线是电场线 D.如果图中实线是等势线,则电子在 b 点电势能较大 答案 CD 解析 若图中实线是电场线,根据粒子运动轨迹可以判断,电子所受电场力水平向右,则电场线向左,a 点电势比 b 点低,所以若 a 点的电势比 b 点低,图中实线可能是电场线,A 错 误.若图中实线是电场线,根据 A 选项的分析,电场线向左,a 的电势小于 b 的电势,根据 电势能 Ep=φ(-e),电子在电势低的位置电势能大,所以电子在 a 点的电势能大于 b 点电势 能,B 错误.若电子在 a 点动能小,说明由 a 到 b 加速,如果图中实线是电场线,结合 A 选 项的分析,方向向左,电子受力向右,加速,a 点动能小,C 正确.如果图中实线是等势线, 则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根据电子运动轨迹可以判断电子受力竖直向下,所以由 a 到 b 电场 力做负功,b 点动能小,电势能大,D 正确. 12.(2019·安徽安庆市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 上,斜面的倾角 θ=37°,现有质量 m=2.2 kg 的物体在水平向左的外力 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 始沿斜面向下运动,经过 2 s 撤去外力 F,物体在 0~4 s 内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如 图乙所示.已知 sin 37°=0.6,cos 37°=0.8,取 g=10 m/s2,则(  ) A.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 B.水平外力 F=5.5 N C.水平外力 F=4 N D.物体在 0~4 s 内的位移为 24 m 答案 AC 解析 根据 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 2~4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a2=12-8 4-2 m/s2=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μmgcos θ=ma2, 解得:μ=0.5,故 A 正确; 0~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1=8 2 m/s2=4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Fcos θ-μ(mgcos θ-Fsin θ)=ma1,解得:F=4 N,故 B 错误, C 正确; 物体在 0~4 s 内的位移为:x=8 × 2 2 m+8+12 2 ×2 m=28 m,故 D 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2 分) 13.(6 分)(2019·湖北恩施州 2 月教学质量检测)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一种探究动量守恒定 律的实验装置和原理图.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另一端装有竖直挡板,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另一端被入射小球从自然长度位置 A 点压缩至 B 点,释放 小球,小球沿木板从右端水平抛出,落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重复 10 次,确定小球的落 点位置;再把被碰小球放在木板的右边缘处,重复上述实验 10 次,在记录纸上分别确定入射 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落点位置. (1)关于实验的要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入射小球的质量必须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B.入射小球的半径必须与被碰小球的半径相同 C.长木板必须尽可能地光滑 D.用重垂线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板的右端在地面的投影位置 E.实验重复 10 次,是为了从小球的落地点中找出一个最清晰的点作为最终落地点 (2)入射小球前后两次的落地位置分别为原理图中的________两点;若入射小球的质量为 m1, 被碰小球的质量为 m2,则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答案 (1)ABD (2)Q、P m1·OQ=m1·OP+m2·OR 解析 (1)为了保证碰撞后两球都能从板右端飞出,入射小球的质量应该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选项 A 正确;为保证两球发生正碰,两球的半径必须相同,选项 B 正确;长木板不需要光滑, 只要保持每次弹簧的压缩量相同,每次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前的速度相同,选项 C 错误; 用重垂线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板的右端在地面的投影的位置,以便准确测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 移,选项 D 正确;实验重复 10 次,是为了从小球的落地点中找出小球落地点的中心位置, 减小实验的误差,选项 E 错误;故选 A、B、D. (2)入射小球前后两次的落地点位置分别为原理图中的 Q、P 两点;两球碰撞后均做平抛运动, 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运动时间 t 相等,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有:m1v1=m1v2+ m2v3 两边乘以 t 即为:m1·OQ=m 1·OP+m 2·OR,即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m 1·OQ=m 1·OP+ m2·OR. 14.(9 分)(2019·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某同学欲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约 1.5 V)和 内阻(约 2 Ω).现有实验仪器为电流表 (量程 0~0.6 A,0~3 A 均可正常使用) 微安表 (量程 0~200 μA,内阻 500 Ω) 滑动变阻器一个(0~20 Ω,2 A) 电阻箱(0~9 999 Ω) 待测电池开关、导线若干 根据已有器材,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原理图. (1)在 1 中接入的仪器是________,在 2 中接入的仪器是________.(均选填“电流表 ”或“微 安表 ”) (2)实验过程中,电阻箱的阻值应调整在某一个固定值,以下四个阻值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________. A.1 000 Ω B.3 000 Ω C.5 000 Ω D.7 000 Ω (3)已知 1 中电表的示数为 I1,内阻为 R1,2 中电表的示数为 I2,内阻为 R2,电阻箱的阻值为 R0,电源电动势为 E,电源内阻为 r,若不做任何近似处理,则 I2=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 字母表示). 答案 (1)电流表  微安表 (2)D (3) E-I1r r+R2+R0 15.(10 分)(2019·湖北宜昌市四月调研)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θ 的斜面上,固定有间距为 l 的 平行金属导轨,现在导轨上,垂直导轨放置一质量为 m 的金属棒 ab,整个装置处于垂直导轨 平面斜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导轨与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 的电源连接, 金属棒 ab 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且 μ<tan θ,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 速度为 g,金属棒和导轨电阻不计,现闭合开关,发现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为 0 时,金 属棒不能静止. (1)判断金属棒所受的安培力方向; (2)求使金属棒在导轨上保持静止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R1 和最大阻值 R2. 答案 (1)平行于斜面向上 (2) BEl mgsin θ+μmgcos θ-r  BEl mgsin θ-μmgcos θ-r 解析 (1)由左手定则可判断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2)当使金属棒保持静止的滑动变阻器 R 阻值最小为 R1 时,金属棒所受安培力为最大值 F1, 所受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下,则由平衡条件得FN1=mgcos θ F1=mgsin θ+Ffmax Ffmax=μFN1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1= E R1+r, 安培力 F1=BI1l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滑动变阻器 R 的最小值为 R1= BEl mgsin θ+μmgcos θ-r 当使金属棒保持静止的滑动变阻器 R 阻值最大为 R2 时,金属棒所受安培力为最小值 F2,所 受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同理可得 F2=mgsin θ-μmgcos θ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2= E R2+r,安培力 F2=BI2l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滑动变阻器 R 的最大值为 R2= BEl mgsin θ-μmgcos θ-r. 16.(12 分)(2019·辽宁大连市第二次模拟)滑板运动是极限运动的鼻祖,很多极限运动都是由 滑板运动延伸而来.如图所示是一个滑板场地,OP 段是光滑的1 4圆弧轨道,半径为 0.8 m.PQ 段是足够长的粗糙水平地面,滑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2.滑板手踩着滑板 A 从 O 点由静止滑下,到达 P 点时,立即向前起跳.滑板手离开滑板 A 后,滑板 A 以速度 v1= 2 m/s 返回,滑板手落到前面相同的滑板 B 上,并一起向前继续滑动.已知两滑板质量均为 m =5 kg,滑板手的质量是滑板的 9 倍,滑板 B 与 P 点的距离为 Δx=1 m,g=10 m/s2.(不考 虑滑板的长度以及滑板手和滑板间的作用时间,不计空气阻力)求: (1)当滑板手和滑板 A 到达圆弧轨道末端 P 点时滑板 A 对轨道的压力; (2)滑板手落到滑板 B 后瞬间,滑板 B 的速度大小; (3)两个滑板间的最终距离. 答案 (1)1 500 N,竖直向下 (2)4.2 m/s (3)4.41 m 解析 (1)滑板手与滑板 A 由 O 点下滑到 P 点过程,由机械能守恒:10mgR=1 2×10mv2, 代入数据解得 v= 2gR=4 m/s , 设在 P 点时滑板手与滑板 A 所受到的支持力为 FN: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N-10mg=10mv2 R 代入数据解得:FN=1 50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 F 压=FN=1 500 N,方向竖直向下;(2)滑板手跳离 A 板,滑板手与滑板 A 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10mv=-mv1+9mv2, 代入数据解得:v2=14 3 m/s, 滑板手跳上 B 板,滑板手与滑板 B 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9mv2=10mv3, 解得:v3=4.2 m/s; (3)滑板 B 的位移 xB= v32 2μg=4.41 m ,滑板 A 在弧面上滑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再次 返回 P 点时的速度大小仍为 v1=2 m/s,滑板 A 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 xA= v12 2μg=1 m, 最终两滑板的间距为 L=xB+Δx-xA=4.41 m. 17.(15 分)(2019·山西运城市 5 月适应性测试)如图甲所示,以 O 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等 边三角形 OMN 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三角形外侧有沿 x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现 有质量 m=1×10-18 kg,电荷量 q=+1×10-15 C 的带电微粒从坐标为(0,-0.5 m)的 Q 点, 以某一初速度 v0 沿某一方向入射,从 x 轴上的 P 点以 v=200 m/s 的速度垂直 x 轴进入三角形 区域.若此时将三角形外侧的电场换成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如图乙所示),两磁场的磁 感应强度大小相等.已知三角形的边长 L=4 m,O、P 两点间距离为 d=1 m,重力不计.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及带电微粒的初速度大小; (2)若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B=0.2 T,求该微粒在乙图中运动一个周期的时间; (3)乙图中若微粒能再次回到 P 点,则两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 (1)320 V/m 200 17 m/s (2)6.28×10-2 s (3)B=(0.4n+0.2) T,(n=0,1,2,3…) 解析 (1)在匀强电场中,对微粒受力分析,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水平方向 OP=qE 2mt2 竖直方向 OQ=vt 水平分速度 vx=qE m t 微粒的初速度 v0= v2+vx2 联立解得 E=320 V/m,v0=200 17 m/s; (2)粒子在两磁场中均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 qvB=mv2 r ,解得 r=mv qB=1 mT=2πr v ,解得 T= π 100=3.14×10-2 s 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a)所示, 所以一个周期时间:t=3×T 6+3×T 2=6.28×10-2 s (3)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b)所示 由对称性可知,要想粒子能回到 P 点,则粒子运动的半径应满足 r(2n+1)=OP(n=0,1,2,3…) 且 r=mv qB, 联立可得 B=(0.4n+0.2) T,(n=0,1,2,3…).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