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二)(新人教湖北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二)(新人教湖北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期末检测卷(二)‎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生注意:1.本卷共二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铅笔折断 B.废纸撕碎 C.笔盒生锈 D.水分蒸发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 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化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是大气污染物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乙醇汽油属于纯净物 D.活性炭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 ‎5.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6O2 8‎ ‎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 A.C4H6S B.C4H4S C.C4H4S2 D.C8H8S ‎6.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过量立即被点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②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现象是先下降后上升 ‎③若集气瓶中无水,则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偏小 ‎④最终集气瓶中液面上升了70mL ‎⑤该实验还可得出剩余气体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A.③④ B.②⑤ C.①③⑤ D.②④‎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都只有一种途径 B.实现FeFe2O3的相互转化,转化①的条件是在氧气中点燃 C.实现CCO2的转化,都利用了碳的可燃性 D.实现H2OO2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 ‎8.一定量的碳与8.0g氧化铜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如图所示),反应前后测定装置Ⅰ、装置Ⅱ的质量记录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8‎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装置Ⅰ ‎56.3g ‎55.2g 装置II ‎242.9g ‎243.5g ‎①Ⅰ中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②Ⅱ中增加的质量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③反应后Ⅰ中固体成分可能有3种情况 ④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混合物 A.只有② B.①②③‎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④都对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9.(4分)图1是由锶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Sr属于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填序号)。‎ A.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核电荷数不同 ‎(3)图2表示的某些元素可以组成一种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物质。该物质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分)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组成元素相同,I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物质B在反应①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从能量上来看,反应③属于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1.(5分)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如需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填编号)。‎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用E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7分)在今年五校“庆元旦 贺新年”联欢晚会上,戴校长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大烧杯中盛有一只燃着的蜡烛和一团包有过氧化钠(Na2O2)的棉花,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蜡烛慢慢熄灭,然后棉花突然剧烈燃烧起来。这出乎意料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探究。‎ ‎【提出问题】棉花为什么会燃烧?‎ ‎【提出猜想】‎ ‎(1)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花。‎ ‎(2)可能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蜡烛慢慢熄灭 猜想(1)________(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8‎ ‎②‎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振荡,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猜想(2)成立 续表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 ‎(1)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2O2)着火,不能用CO2熄灭。‎ ‎13.(5分)如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g 反应前 ‎35.6‎ 反应后 ‎34.8‎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8‎ 8‎ 期末检测卷(二)答案 ‎1.C 2.B 3.C 4.B 5.B ‎6.B 点拨: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雾,故错误;②在白磷开始燃烧时,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的空气膨胀,压强增大,集气瓶中的水一部分被排出,液面下降;最后熄灭冷却至室温时,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液面上升,因此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先下降,后上升,故正确;③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水,会使瓶内的气体溢出,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会大于理论值,故错误;④集气瓶的容积为125mL,加入25mL水后剩余的容积为100mL,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反应完全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为20mL,故错误;⑤根据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可知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该实验的现象(水并没有充满整个集气瓶;过量的红磷不能在其中继续燃烧),可推断得出氮气难溶于水和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结论,故正确。故选B。‎ ‎7.D 点拨:A.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有两种途径,分别通过与氧气、金属氧化物反应实现,错误;B.Fe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Fe3O4,而不是Fe2O3,错误;C.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是利用了碳的还原性,错误;D.水通电生成氧气是分解反应,而氧气与氢气反应转化为水是化合反应,正确。故选D。‎ ‎8.C 点拨: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Ⅰ中减少的质量是碳、氧元素的质量,故①错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不会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Ⅱ中增加的质量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②正确;装置Ⅰ中减少1.1g,装置Ⅱ中增加0.6g,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说明碳过量,所以反应后Ⅰ中固体成分是碳和铜,故③错误;④Ⅰ中减少的质量大于Ⅱ中增加的质量,可能是生成的一氧化碳逸散,故④正确。故选C。‎ ‎9.(1)金属 (2)C (3)2H2O22H2O+O2↑‎ ‎10.(1)CaCO3 (2)催化 ‎(3)CH4+2O2CO2+2H2O(合理即可)‎ ‎(4)放热 ‎11.(1)长颈漏斗 (2)B 8‎ ‎(3)2KMnO4K2MnO4+MnO2+O2↑‎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12.【提出猜想】‎ 可能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引燃了棉花 ‎【实验验证】‎ ‎①不成立 ‎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向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Na2O2 用手触摸瓶壁,瓶壁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1)2Na2O2+2CO2===2Na2CO3+O2‎ ‎13.(1)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2)0.8‎ 点拨:(1)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它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5.6g-34.8g=0.8g。‎ ‎(3)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g =  x=1.7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7g。‎ 8‎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