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市2018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东佛山市2018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8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论述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的中国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指向,一是横向地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一是纵向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学。作为繁荣文学的手段,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借鉴和继承,文学就无法发展。如果把借鉴或继承视为目的、视为文学的发展方向,那就错了。因为它不仅无补于文学的发展,而会将文学引入歧途。‎ 中国文学进入新时期以来,在横向借鉴上取得了一些成效,诸如: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与手法,使我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为新内容的表现开拓了新的领域;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中,借鉴了某些有益的东西。但是,要看到,由于某些人误将手段当目的,因而在横向借鉴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诸如:一味强调文学创作上的“表现自我”,鄙薄文学的社会功用性,耻于谈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一味强调时代精神的“淡化”,鼓吹文学“面向自我,背对现实”,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用现代主义文学模式来度量社会主义的文学,认为文学的崇高感和英雄主义已不复存在。这种试图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取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趋向,决不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和方向。‎ 新时期文学在纵向继承上,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具体表现为:“建立社会主义的乡土文学”主张的提出和一大批乡土文学作品的出现;通俗文学的兴起;文学“寻根”问题的提出及“寻根”文学作品的出现。总之,文学的纵向继承,使文学的视野扩大到了文学历史的深层结构里去,使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但也应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因素。诸如:在文学传统中流连忘返,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醉心于已与时代不符的风俗民情的描绘,沉溺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宣扬,致使作品格调不高,缺乏时代气息。‎ 实践证明,靠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或靠继承中国传统文学来发展中国文学,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都不能代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和方向。只有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潮流的汇合,才能代表中国文学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则是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潮流唯一正确的汇合点,未来的中国文学将在这个汇合点上健康地、持续地发展。‎ ‎(摘自毛磊、石光荣、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的中国文学要有所发展,就必然要在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中作出取舍。‎ B.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因为过于强调表现自我而否认文学的崇高感与英雄主义。‎ C.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技巧与手法,丰富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 D. 文学的纵向继承,彻底解决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缺乏历史纵深感的难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个角度,对当前中国文学现状作了具体阐述。‎ B.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了大量的典型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观点,说服力强。‎ C. 文章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作了充分的论述,为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 文章在具体分析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时,均先肯定其成绩,再指出其不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横向借鉴和纵向继承来繁荣中国文学,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完成。‎ B. 如果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与手法,就能开拓出我国文学内容新领域。‎ C. 如果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就有可能增强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 D. 如果想中国文学走向繁荣,就需要汇合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股文学潮流。‎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阅读文章,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必然要在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中作出取舍。”理解有误,原文内容为“作为繁荣文学的手段,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繁荣文学的手段有三种,可以兼而有之,并非一定要在借鉴与继承中作出非此即彼的取舍。B项,原文内容:“一味强调时代精神的“淡化”,鼓吹文学‘面向自我,背对现实’,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用现代主义文学模式来度量社会主义的文学,认为文学的崇高感和英雄主义已不复存在。”强加因果。强调表现自我与否认文学的崇高感与英雄主义是并列关系,非因果关系。D项,原文内容“文学的纵向继承,使文学的视野扩大到了文学历史的深层结构里去,使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并不同于彻底解决难题,同时,缺乏历史纵深感是否为难题,于文无据。‎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比如此题B项就是强加因果。‎ ‎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仔细阅读文章,找到相关的有效答题区间,理解并推理文章内容,最后比对备选答案,找出推理错误的一项即可。C项,无中生有。文章并未对新时期文学的本质作充分的论述。‎ ‎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题时注意阅读文章,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根据原文论断,“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与手法”应得出“使我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为新内容的表现开拓了新的领域”的结论,无法得出 “开拓出我国文学内容新领域”的结论。‎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戒 猎 王 族 加拿别克骑马向山谷深处走去。正是黄羊下山喝水的日子,狼在这时会跟踪黄羊而来,他要利用机会开始开春的第一次猎狼。‎ 很快黄羊便成群出现,加拿别克趴在石头后一动不动,等待它们过去。加拿别克的目标是黄羊后面的狼。很快,五只狼出现了。加拿别克在一个射击点位瞄准了一只狼,他有信心一枪把它打死。只要打死一只狼,另外四只狼就会迅速逃走,他只需把打死的狼扛回村里。但他很快发现了一头比其他狼都高的大狼,它犹如王者,气宇轩昂。‎ 加拿别克弃其他的狼于不顾,调转枪口向那狼中王者射击。子弹准确击中了它,但它却挣扎着逃跑了。加拿别克骑上马就追。他知道狼已经中弹,会因为奔跑而大量流血,而急促的追赶无疑会加速它的死亡。这些人能想到,但狼不懂。这就是猎人经常谈论的话题,猎人打猎不仅靠枪和子弹,还要靠智慧。有了智慧,才能确保猎物逃不出猎人的手掌。‎ 山谷中,一只狼中王者和一人一马展开了“马拉松”。加拿别克在逼近,狼在逃跑,二者之间的距离在缩短。最后,当狼想爬上山坡时,终因体力不支滚了下来。加拿别克跳下马准备向它开枪,但它发出的一声哀鸣让他心头一颤,勾扳机的手犹豫了。他看见它口吐鲜血,一定是因为刚才奔跑让伤痛加剧,它的命不长了。这是他预谋的猎杀方案。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狼又嚎叫一声,他的心又一颤。大狼悲惨的叫声,如果换作人,一定是血泪飞溅的那一刻才能发出的。生的希望如火苗熄灭,死的深渊已张开大口。它已没有挣扎逃跑的力气,只是望着他。加拿别克看见它眼里布满痛苦,那是一种经过较量、挣扎之后屈服的痛苦。死亡 之神正在移动看不见的手指,紧紧扼住它的喉咙,狼无法挣扎,无法逃脱。加拿别克下不了手,蹲在它身旁看着它抽搐。‎ 加拿别克看见它的眼中滚出了泪水,他的心一颤,勾扳机的手松开了。它是狼中王者,但恐惧让它身上的光彩骤减,并且把悲哀迅速放大。所有生命在死亡面前都是脆弱的,谁又能从深不见底的死亡黑洞中爬出?加拿别克有些悲哀,他不想看见这样的死亡尤其是在死亡边缘的挣扎和绝望。看见了这样的场景,便犹如自己正在经历死之一样,让他感到不祥。‎ 他不打算要它的命了。天很热,他抱来一些野草将它盖住,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也让它缓解伤痛。如果它命好,或许可躲过这一劫。‎ 一个多小时后,他掀开野草,发现血已在狼的唇角结成黑色痂块,它的呼吸也十分微弱,但那双眼睛却睁得更大了,里面是放大的绝望和恐惧。他在它跟前走动,它的眼神随之移动,似乎希望他帮助自己从死亡中挣脱出来。但死亡的绳索已死死将它捆绑,它无望再活下去。‎ 加拿别克估计,它还得受两天左右的折磨才能死去。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晚上会有熊出现,一旦发现它便会扑上来用大掌拍打一番。那样的话,它在死亡的最后一刻又会遭受屈辱。即使没有熊的出现,它在两天里的慢慢等死又是多么痛苦!‎ 加拿别克产生了一个念头。他不再犹豫,将枪口对准狼的头部,转过脸勾动了扳机。枪响过后,狼一动不动躺在那里。它的痛苦终结,生命终结。‎ 加拿别克从此戒猎。‎ ‎(摘选自《百花园》2017年第1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开头单刀直入,寥寥数语,就直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对象以及事件缘由,有助于读者快速进入文本,语言比较简捷、平实。‎ B. 小说中的加拿别克,对狼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善于选取猎杀的时机,他追逐猎物讲求策略,是一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猎人形象。‎ C. 在与加拿别克的较量中,大狼虽然处于下风,命运被加拿别克牢牢控制在手中,但是即使面对死亡,它也保持着王者应有的威严。‎ D. 在猎杀的过程中,猎手与大狼的关系逐渐产生了变化,加拿别克的选择“转过脸勾动了扳机”,把情节推向高潮,也深化了主题。‎ ‎5. 联系文本,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加拿别克有些悲哀,他不想看见这样的死亡,尤其是在死亡边缘的挣扎和绝望。看见了这样的场景,便犹如自己正在经历死亡一样,让他感到不祥。‎ ‎6. 小说以“加拿别克从此戒猎”为结尾,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处理的作用。‎ ‎【答案】4. C 5. 这里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作者对加拿别克看见大狼流泪后的内心活动进行描述,细腻、真实地表现了加拿别克对濒临死亡的大狼的同情,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 ‎6. (1)情节安排上,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以猎狼开篇,却以“戒猎”结尾,看似突兀,实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2)写作手法上,小说以“戒猎”结尾,与开头“猎狼”形成呼应,同时解释了标题。‎ ‎(3)人物塑造上,丰富了人物形象。以“戒猎”结尾,完成了加拿别克对狼乃至其他生命的态度及情感的转变,使得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4)主题表现上,深化了主题。小说由猎手对大狼的同情进而升华至对所有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读者心理上,以“戒猎”为结尾,撞击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对猎手戒猎原因的深层思索。‎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内容,概括作品人物形象和主题的能力。C项,“保持着狼中王者应有的威严”有误,依据文中第五节至第八节的内容可知,面对死亡,大狼是悲哀、痛苦,乃至绝望和恐惧的。‎ ‎5. 试题分析:题干是“联系文本,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要求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首先要明确该句的描写手法,在联系文本赏析运用这种手法在小说中产生的效果。句中的“有些悲哀,他不想……”和“犹如自己正在经历死亡一样,让他感到不祥”,这是作者对加拿别克看见大狼流泪后的内心活动,这些语句明显是主人公加拿别克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内容上的作用是:刻画人物的心理,或塑造人物的性格,该处描述细腻、真实,表现了加拿别克对濒临死亡的大狼的同情。同时,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加拿别克不愿意再让大狼在死亡边缘的挣扎和绝望而果断开枪杀死大狼的情节作铺垫。 ‎ 点睛: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文章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 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充实。解题基本思路:阅读相关内容,要从确定内容中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结合前后的情节,发掘隐含信息。例如本题就是要从文章中重要的加拿别克的心理描写中看到人的同情。然后归纳出来即可。优秀的作者,有时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往往在他们的作品中写一些语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些句子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6.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加拿别克从此戒猎’为结尾,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处理的作用。”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结合文本分析结尾加拿别克从此戒猎这样处理的作用。小说结尾的作用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情节安排上,写作手法上,人物塑造上,主题表现上,读者心理上。以猎狼开篇,以“戒猎”结尾,情节上完成了加拿别克对狼乃至其他生命的态度及情感的转变,加拿别克对大狼的同情进而升华至对所有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结尾的“戒猎”显然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安排撞击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对猎手戒猎原因的深层思索。‎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目前,中国已经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政策和规划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这样强调,‘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4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实施“一带一路”的重点。中国同相关国家密切合作,推动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的全面联接。地区性和跨地区的交通网络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为贸易、投资铺平了道路,也为进一步的发展和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基础。2014~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金融领域的密切合作也创造了更稳定的融资环境,这有利于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摘编自刘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凝聚共识,迎接新阶段》)‎ 材料二:‎ 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那足根植于全球发展的一项共同愿景。其共同的目标都在于要为全球创造出崭新的机遇,要为国际社会提供优页的公共品,要促成所有参与方的合作共赢。古特雷斯秘书长对于环境保护、官方发展援助和和平解决争端分歧这三个方面尤为重视。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优先目标。根据测算,“一岸一路”倡议将会带动惠及欧、亚、非等全球广阔区域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旅包建设,而在如此庞大的工程项目中如何处理环境保护的问题,就成为摆在“一市一路”倡议面前一道棘手的难题。古特雷斯希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严格执行国际和各国当地社会的标准,推动沿线国家向着普及使用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强有力示范和推动效应,全世界将迎来一次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 ‎(摘编自张旭东《“一带一路”与三大国际组织的战略对接协作》)‎ 材料三:‎ 截至2017年5月18日,我国各地与海外国家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共计2451个,较去年同期新增136个,双边友好交流进一步深化。与沿线53个国家城市分别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共计707个,平均每个省区市缔结23个。‎ 与我国达成友好城市关系数量前20名的国家 其中,2016年GDP全国排名18的广西与沿线国家缔结59个友好城市,占总数的8.35%.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山东、广东、江苏、新疆。从区域看,华南地区与沿线国家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数量最多,总数达144个;相比之下,西南地区数量最少。区域内各省区市可借助白身资源优势,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沿线节点城市建立长期、稳定和多层次、宽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加强各领域的优势互补和交流合作。‎ 友好城市关系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摘编自曹家宁《“一带一路”数据观》)‎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全球所有国家合作共赢。‎ B.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说服沿线各国把握机遇,协力开展“一带一路”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保护环境的挑战。‎ C. “一带一路”以环境保护为优先目标,目前,相关基础设施在建设时均能严格执行国际和各国当地社会的标准。‎ D. 各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缔结友好城市的数量,跟其生产力水平成正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数量越多。‎ E. 国外与我国各地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中与我国达成友好城市关系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 ‎9. 我国如何才能有效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 ‎【答案】7. D 8. BE ‎ ‎9. ①促进沿线国家与我国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增加友好城市关系数量。‎ ‎②各省区市要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加强与沿线节点城市各领域的优势互补和交流合作。‎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仔细阅读材料一,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D项,应是“金融领域的密切合作”创造了“稳定的融资环境”,“稳定的融资环境”引导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仔细阅读材料,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两项就是答案。A项,“促进全球所有国家合作共赢”错误。原文为“促成所有参与方的合作共赢。”,参与方是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国家,非全球所有国家。C项,“目前”“均能严格执行”与原文内容不符。原文“古特雷斯希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严格执行国际和各国当地社会的标准”,是希望而非事实。D.项,根据材料三的图表2可以看出,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友好城市的数量最多,但广西的生产力水平在国内并不处于先进行列,选项中说成正比,错误。‎ ‎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我国如何才能有效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是一道文意概括分析、筛选整合题。首先,梳理新闻材料三,概括材料三的核心信息,提炼出关键语句;其次,围绕“我国如何才能有效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去划定材料区域,圈定重点语段;再次,分析提炼。最后,要分条陈述,润色作答。答题的是注意找准区位,然后提取关键词句作答。材料三中有两段文字和两幅图。第一幅图是“与我国达成友好城市关系数量前20名的国家”,第二幅图是“友好城市关系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者用列数字的方式和柱状图的方式告诉考生:我国从两个方面才能有效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①是促进沿线国家与我国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增加友好城市关系数量。②是“区域内各省区市可借助白身资源优势,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沿线节点城市建立长期、稳定和多层次、宽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加强各领域的优势互补和交流合作。”‎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带着问题,从材料中准确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的、无用的、干扰的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一般就文章本身来看,重要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③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④文中的概括句;⑤文中的过渡句;⑥文章的标题;⑦文后的注释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 中十分重要的能力。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基本考点:一是从名词概念出发,要求考生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阿离合懑,景祖第八子也。健捷善战。年十八,腊醅、麻产起兵据暮棱水,乌春、窝谋罕以姑里甸兵助之。世祖擒腊醅,暮棱水人尚反侧,不自安,使阿离合懑往抚差之,与斜钵合兵攻窝谋罕。乌春已死,窝谋罕弃城遁去。后从完颜撒改讨平留可,阿离合懑功居多。‎ 太祖擒萧海里,使阿离合懑献馘于辽。辽都统耶律讹里朵以二十余万戍边,太祖谋伐辽。阿离合懑奏日“辽主失德,中外离心,今乘其衅,可袭取之。”及举兵,阿离合懑在行间屡战有功。太宗等劝进,太祖未之许也。阿离合懑、宗翰等曰:“今大功已集,若不以时建号,无以系天下心。”太祖日:“吾将思之。”收国元年,太祖即位。阿离合懑与宗翰以耕具九为献,祝日:“使陛下毋忘稼穑之艰难。”太祖敬而受之。顷之,为国论乙室勃极烈。‎ 为人聪敏辨给,凡一闻见,终身不忘。始未有文字,祖宗族属时事并能默记,与斜葛同修本朝谱牒。见人旧未尝识者,闻其祖父名,即能道其部族世次所出。或积年旧事偶因他及之人或遗忘辄一一辨析言之有质疑者皆释其意义世祖尝称其强记人不可及也。‎ 天辅三年,寝疾,宗翰日往问之,尽得祖宗旧俗法度。疾病,上幸其家问疾,问以国家事,对日:“马者甲兵之用,今四方未平,而国俗多以良马殉葬,可禁止之。”乃献平生所乘战马。及以马献太宗,使其子蒲里迭代为奏,奏有误语,即哂之,宗翰从傍为改定。进奏讫,薨,年四十九。‎ 上闻阿离合懑临薨有奏事,日:“临终不乱,念及国家事,真贤臣也。”哭之恸。及葬,上亲临。熙宗时,追封隋国王。天德中,改赠开府仪同三司、隋国公。大定间,配飨太祖庙廷,谥日刚宪。‎ ‎(节选自《金史·阿离合懑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或积年/旧事偶因他及之/人或遗忘/辄一一辨析/言之有质/疑者皆释/其意义世祖尝称其强/记人不可及也 B. 或积年旧事/偶因他及之/人或遗忘/辄一一辨析言之/有质疑者皆释其意义/世祖尝称其强记/人不可及也 C. 或积年旧事/偶因他及之/人或遗忘/辄一一辨析言之/有质疑者皆释/其意义世祖尝称其强/记人不可及也 D. 或积年/旧事偶因他及之/人或遗忘/辄一一辨析/言之有质/疑者皆释其意义/世祖尝称其强记/人不可及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献馘(guó),古时出战杀敌,割取其左耳,以献上论功,亦泛指奏凯报捷。馘,被杀者之左耳。‎ B. 幸,指君主驾临某地,“上幸其家”是指皇上亲到阿离合懑的家中。后也泛指皇族亲临。‎ C. 赠,古代朝廷的一种嘉奖,对功臣先人或对在职功臣授予爵位官职,多在原官衔上加一级。‎ D. 配飨,古代功臣、贤人或有功于国家文化的人,经许可附祭在帝王庙、孔庙或其他祠庙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阿离合懑勇猛善战,屡建战功。曾经与斜钵联合进攻窝谋罕,后跟随完颜撒改讨伐平定A留可,立下汗马功劳。‎ B. 阿离合懑审时度势,善于劝谏。当初他劝说太祖及时登位建号,后来又敬献耕具委婉提醒太祖勿忘农事艰辛。‎ C. 阿离合懑思维敏捷,博闻强识。氏族世系的事都能默记在心,而且陈年往事他也能迅速予以详尽明晰的解说。‎ D. 阿离合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病重之时还给皇帝献计献马;临终之际,还让宗翰帮他修改奏折并代为上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阿离合懑奏日:“辽主失德,中外离心,今乘其衅,可袭取之。‎ ‎(2)天辅三年,寝疾,宗翰日往问之,尽得祖宗旧俗法度。‎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阿离合懑上奏说:“辽主没有德行,朝廷内外离心离德,现在趁辽国君臣有了裂痕,可以趁其不备攻击他们。” ‎ ‎(2)天辅三年,阿离合懑卧病在床,宗翰每天前去问候,全部了解了祖宗旧俗法规。‎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就在名词之前经常停顿。如:“人”“有质疑者”“世祖”作主语。名词做宾语,在名词或代词后面停顿。如“意义”和两个“之”。动词作谓语“遗忘”“言”“释”是固定的结构形式,不能断开,常在这些词之后常有停顿。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副词或连词进行断句,比如“或”“辄”常在句首,“之”作代词常在句末。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此句的句意:有些多年旧事,偶尔因他事触及,别人可能遗忘了,他就一一辨解说明,对提出疑问的人都给解释出意义。世祖曾经称赞他的记忆能力强,常人难以企及。所以选B项。‎ 点睛:断句应先大致理解句意,弄清楚陈述对象,了解名词术语,注意语气舒缓与停顿之处。其方法有: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项常在“对功臣先人或对在职功臣授予爵位官职”。其实,“赠”是对功臣本人只在死后追加。‎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张冠李戴。文中第4节说“及以马献太宗,使其子蒲里迭代为奏,奏有误语,即哂之,宗翰从傍为改定。”所以代上奏折的人是阿离合懑的儿子蒲里迭。‎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 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中外”:“内外”;“乘”:“趁”;“袭取”:“趁其不备攻击”。第二句关键点:“寝疾”:“卧病”;“日”:“每天”;“尽”:“全部”。‎ 参考译文:‎ ‎ 阿离合懑,是景祖的第八个儿子。他强健敏捷,善于作战。他十八岁时,腊醅、麻产起兵占领暮棱水,乌春、窝谋罕带领姑里甸的军队协助他们。世祖捉住腊醅,暮棱水的人尚在犹豫,不能安定。世祖派阿离合懑前去安抚巡察,与斜钵合兵进攻窝谋罕。乌春已经死去,窝谋罕弃城逃跑。后来,阿离合懑跟从完颜撒改讨伐平定留可,他立的功劳最多。‎ ‎  太祖抓获萧海里,派阿离合懑把所杀敌兵的左耳割下献给辽国。辽都统耶律讹里朵率二十多万大军镇守边疆,太祖谋划要攻伐辽国。阿离合懑上奏说:“辽主没有德行,朝廷内外离心离德,现在趁辽国君臣有了裂痕,可以趁其不备攻击他们。”到起兵时,阿离合懑在军中屡次作战立功。太宗等人劝说太祖称帝,太祖没有同意这件事。阿离合懑、宗翰等人说:“现在大功已成,如果不及时登位建号,就无法维系天下人心。”太祖说:“我要考虑一下。”收国元年(1115),太祖即位。阿离合懑与宗翰把九副耕作农具作为献礼,祝愿道:“愿陛下不要忘记耕种的艰难。”太祖恭敬地接受下来。不久,阿离合懑成为国论乙室勃极烈(相当丞相)。‎ ‎  阿离合懑为人聪敏善辩,凡是听到见过的事情,终身不忘。起初没有文字的时候,祖宗家族当时的事情他都能默记下来,与斜葛一同编修本朝记述氏族世系的谱牒。见到以前不认识的人,只要听到那人祖父、父亲的名字,他就能说出那人所出身的部族辈份。有些多年旧事,偶尔因他事触及,别人可能遗忘了,他就一一辨解说明,对提出疑问的人都给解释出意义。世祖曾经称赞他的记忆能力强,常人难以企及。‎ ‎  天辅三年,阿离合懑卧病在床,宗翰每天前去问候,全部了解了祖宗旧俗法规。阿离合懑病重,皇上便到他的家中探视病情,向他讨问国家大事,他回答说:“马是战争中使用的,现在四方未曾平定,而国中风俗很多人都用好马陪葬,应该禁止这种习俗。”并献出自己向来所乘坐的战马。在把战马献给太宗时,阿离合懑让儿子蒲里迭代替他上奏,奏辞中有错误,就讥责他,宗翰在旁边帮他改正。进奏完了之后,阿离合懑去世,终年四十九岁。‎ ‎  皇上闻听阿离合懑临终有要进奏的事情,说道:“临终却不慌乱,还挂念国家之事,这真是贤臣呵!”哀声痛哭。下葬的时候,世祖亲自驾临。熙宗在位时,追封阿离合懑为隋国王。天德年间,他被改赠为开府仪同三司、隋国公。大定年间,又被特许配飨于太祖宗庙,谥号为“刚宪”。‎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寄丰真州①‎ ‎【南宋】戴复古 ‎ 忆把金罍酒②。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但东望、故人翘首。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③,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④。‎ 注:①丰真州:作者的朋友,曾任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知州,生平不详。②金罍(léi)酒:泛指华美的酒盏。③东山丘壑梦:晋文帝时,谢安被召为著作佐郎等职,他以病辞,隐居会稽东山,与王羲之等人游山玩水,吟诗作文,被称为“放情丘壑”、“无处世意”。④看金印,大如斗:东晋大将军王敦举兵叛乱,周頻日:“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的上片,一个“叹”字,与“忆”相呼应,引起对别后人事的追溯,又以“天下事”收起,一气呵成。‎ B. 词的上片,“赢得”一句,虽表现诗人面对世事的无奈,不忍目睹,只能双眉长锁,但其中也有苦中作乐。‎ C. 上片“东望”三句,想到沦丧地的人民正翘首盼望,词人心情非常悲伤,但仍希图恢复,并提醒激励友人。‎ D. 词的下片,以“钱塘风月西湖杨柳”起笔,美景让词人留连忘返,以此排遣悲情,从而与上片形成逆转。‎ E. 全词笔力豪健,气势浑厚,意境阔大,字里行间,感情饱满真挚,古人称赞戴复古:“豪情壮采、直逼苏轼”。‎ ‎15. 请结合全词,分析下片两处典故的用意。‎ ‎【答案】14. BD 15. (1)用谢安的典,意在委婉劝谏友人,不要贪恋江南美景,而应抓住时机,图谋北伐,抗金报国。‎ ‎(2)用周顗的典,意在激励友人早日举兵,招揽天下英才,抗金复国,建立不世功名。‎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此处并无苦中作乐之意,只是自嘲,功名未就,只落得一双愁眉紧锁。D项,指代有误,也不是逆转。钱塘风月虽美,西湖垂柳醉人,但当下却不是朋友观赏之时,相反正是谋求光复失地的大好时机;而且,美好河山更加激发志士保家卫国的斗志。与上片的内容一脉相承,没有逆转。‎ ‎15.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结合全词,分析下片两处典故的用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考题指向非常明确,要求结合全词分析下片两处典故的用意。首先要读懂全词,其次是了解典故在古诗词里的不同用法方能回答该题。另外要充分利用诗下面的注释来解读作者用典的用意。《贺新郎•寄丰真州》是作者寄赠给友人丰真州的一首词,意在勉励老友为国立功。上片从回忆二人共饮的情景入词。“叹”字领起,描绘别后情景。自己功名未就,光阴飞逝,只不过在江湖上来来往往,想起不仅收复中原无望,而且现在仅有的半壁江山还不断受到金兵的威胁,自己便痛心疾首。“两眉长皱”再念及沦陷区的人民,还在翘首企盼收复,心中更加痛苦。望着浩渺的天空,不尽的落叶,北送的飞鸿,他久久地伤怀了。紧接着,他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情不自禁激动地说“天下事,公知否?”作者身在江湖,心系世事、希图恢复,并恳切地勉励友人。下片具体抒写他的劝勉。首先说朋友是真州知州,钱塘风月、西湖垂柳,这些江南美景令人留恋,但为国杀敌的机会也切莫放过。注释③的“东山丘壑梦”是希望朋友不能像谢安那样盛年便隐居,只顾自己游山玩水,吟诗作文,要在朝廷腐败之际,振作精神,不失时机地抗金报国。“要整顿、封疆如旧”,此句寄寓了作者深切的希望。在作者眼中,丰真州是将才、是帅才,一定能入主枢密院,招揽天下英雄,奋起抗金,所以他说,那些英雄豪杰,也一定会齐集于你的帐下,为你奔走。最后以“看金印,大如斗”作结,结合注释④中周頻的典故,表达自己盼望对方出马挂帅,驰骋疆场,早日抗金复国的迫切心情。‎ 点睛:‎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作品恰当运用典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处。用典分明用、暗用、借用、反用。明用。(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本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了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操用此典,显示招致人才、礼贤下士之诚心。暗用。(2)暗用也叫化用。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不露痕迹。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这两句诗讽刺隋炀帝奢侈糜烂的生活。隋炀帝曾叫人搜集大量萤火虫,在夜间游山时放出,使满山都是萤光。他为到江都(今扬州)行乐,又下令开凿运河,并在河边遍栽杨柳。李商隐借用这两个故事,说明豪华生活只留下凄凉的景象,寓讽刺于写景,手法非常巧妙。(3)借用。借典故来写与典故无关的事物。借事起兴,既旁敲侧击,又言简意赅。李贺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用了“女娲补天”的典故。女娲补天故事一般指功业伟大,志怀高迈,才德超群,对社会有所匡补。此处写李凭弹箜篌的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神,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奇特的想象表现出李凭箜篌演技之高超技巧,女娲神话也为传达音乐的美妙做出了贡献。(4)反用。即反旧典意而用之,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在彼。朱熹“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流泪,叹息道:“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面对赞誉、责难,宋荣子所采取的人生态度。‎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诗人心系天下、牺牲自我的理想和精神。‎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形象的语言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否则北伐就会遭到失败的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 (1).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沮”会写成“诅”,“见”会写成“现”。此外要注意难写的字,如“誉”“突兀”“庐”“赢得”“仓皇”“顾”要理解字义去记忆。情景默写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高中承载着青年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既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又充满无限可能,因此成为青春记忆中特有的吉光片羽。‎ ‎②第51分钟,曼萨诺用周挺换下徐云龙,这是一个早已安排好的决定,曼萨诺是在用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地准备亚冠比赛。‎ ‎③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过东西,当他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尽管眼前只有一个青菜一个番茄炒蛋,他却满心欢喜,甘之如饴。‎ ‎④历代学者都很重视资料的整理,但若像1985年还出版了专著的孙楷第(1898-1986)那样皓首穷经,海内外学界实无二人。‎ ‎⑤由于过去几年亏损严重,焦头烂额的索尼东京总公司正考虑出售其电影和电视部门,目前正与几位金融家商讨出售事宜。‎ ‎⑥围棋的布局非常重要,棋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把问题想全面,绝不能因为眼前的局部利益而目无全牛,不顾及长远。‎ A. ①②⑥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②④⑤成语使用正确。②“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 安排章节、选词、定句。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此处使用正确。④“皓首穷经”: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此处使用正确。⑤“焦头烂额”:本形容救火时被火烧灼致伤。引伸比喻遇事不顺,处于困扰和疲惫不堪的境地。此处使用正确。①③⑥成语使用错误。①“吉光片羽”: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毛;比喻残余仅见的文章或书画等艺术珍品。此处用来形容“高中”,此处误用对象,错误。③“甘之如饴”: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此处望文生义,呼和语境“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过东西,当他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尽管眼前只有一个青菜一个番茄炒蛋,他却满心欢喜……”。错误。⑥“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此处望文生义,不合语境“棋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把问题想全面,绝不能因为眼前的局部利益而……不顾及长远。”错误。综上,该题选B项。‎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采用了六选三的测试形式,这种考查方式是2016年课标卷出现的新题型。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指向明确,所选成语皆是常用常见易误成语,难度不大。‎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摩拜单车因为通过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半小时仅收取1元人民币,押金也随时可退,所以用户们认为租用它方便实惠。‎ B. 从地理关系的角度看,最明智的选择是建立亚欧非经济体,用高铁连接起所有陆上国家,让所有人都得益于中国的发展。‎ C. 针对欧盟内部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争论,中国外交部敦促欧盟负责世贸组织成员义务,如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D. 民营企业能否抓住经济调整的机会,杀出重围,占据产业链的中高端,就要看政府放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和努力了。‎ ‎【答案】B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亲爱的老师,请您放心,这本纪念母校创办110周年的珍贵影集,我一定会好好惠存,不会把它弄丢的。‎ B. 家长应该把“感恩”的权利还给孩子,要知道,哪怕是孩子一张手写的贺卡,我们老师也会欣然笑纳的。‎ C. 面对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乡长不禁也“文绉绉”了起来:“穷乡僻壤,无以招待,略具薄酒,聊表芹意!”‎ D. 在离别故乡佛山70多年后,95岁的王奶奶近日在20多名后裔的陪护下,从海外回到了魂牵梦萦的佛山。‎ ‎【答案】C ‎.....................‎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生物有多种节律,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节律,①_________。大雁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 不失信,时钟花早上开花晚上凋谢;人有呼吸节律、心跳节律、昼夜节律等。昼夜节律是人们所熟知的。②___________那是因为:到了夜晚,人大脑中的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增多,可以帮助人安然入睡;③___________会让人以饱满的精力去工作。‎ ‎【答案】 (1). 同一生物也有多种节律 或:同一生物也有不同的节律 (2). 人们之所以晚上睡觉白天工作 (3). 但在白天褪黑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首先阅读语段,分析空缺处前后的句子,关注语意上的联系,做到补写的句子与前后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合乎逻辑。据第①空格后面的举例,可以确定第一句和第二句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所以,要补写的句子与其前面的“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节律”属于阐述“生物有多种节律”的两个方面。结合对后面材料的理解,空格句应该照应“同是动物,周期也各有不同,如呼吸和心跳”,从而补写出“同一生物也有多种节律”。第②句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是对下文“夜晚人入睡,白天人工作”现象的原因的发问;从而补写出“为什么人们通常晚上睡觉白天工作”。第③句与前面句子是对比关系,从而补写出“但在白天褪黑激素分泌减少”。‎ ‎21. 阅读下面文字,请说说吴明同学的错误在哪?要求:答案不超过100字。‎ 阳春三月,某班团支部组织同学们学习《雷锋日记》。当团支书读到雷锋的名言“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时,吴明同学小声嘀咕:“要清扫个人主义,那还要不要个人?没有个人,还有世界吗?”‎ ‎【答案】吴明的错误在于把“个人主义”与“个人”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了,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个人主义此处指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思想。个人指的是与集体相对应的一个个具体的人。‎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阅读下面文字,请说说吴明同学的错误在哪?”要求答案不超过100字。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吴明同学的错误在于他违反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的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任意变换;使用判断也要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在使用概念方面,违反同一律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该题中,吴明同学是把“个人主义”与“个人”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了。个人主义指的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而个人指的是与集体相对应的一个个具体的人。这个同学说的话在逻辑 上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混淆概念与偷换概念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说,在说话和写文章中,由于认识不清或文理不通,无意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混淆概念,由于某种需要(如诡辩、应对等),编造出似是而非的说法,有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偷换概念。‎ 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在六大素养中,你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哪一种素养?请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固执地扛起担当 不曾想过,何所谓担当,只是当置身于都市繁华的车水马龙之间,高楼林立的“层山峻岭”之间,灯红酒绿的现代流行生活之间,我们生活的地方,好似一片触不可及的净土,一片心灵的“世外桃源”。‎ 或许,当辽阔的教学楼筑起隔绝与外界嘈杂的屏障,当幽寂的小路上,漫步了三三两两手捧书本的身影,我们在身旁的幽径上,有所担当,担当起那份所谓的“未来的希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的阻挡散射成五彩的光芒,我们的身影淹没入柔美的阳光深处,而萦绕于耳畔的还是那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我们把身心埋入课本,集中起全身所有的细胞“全副武装”,我们在不断地汲取着知识,向着知识的高山上攀登。回首望去,朝着山底呐喊,向世界诠释着我们我们的信念。担当伴着成长的读书声,安然落入泥土中,积储力量开始萌发。‎ 当太阳逃离低层大气的束缚,冲破了浓厚云层的阻挡,肆无忌惮的悬挂在深无杂念的天空中,转而走进我们的课堂,老师们诲人不倦的传授,学生们聚精会神的聆听,偶遇难题不理解的一个蹙眉,询问老师后舒心地呼气,请教同学后相视会心的一笑,老师提出问题后一次次的踊跃积极发言。诸如此类,每日每时每刻都在始料未及的上演着,我们在“学海”中探寻着知识的源头并为此挖掘深究,在课堂的学习中我们渐进着“未来的理想”,无畏的发育着担当。‎ 当秋风萧瑟的吹来,带走树杈上奄奄一息的萎靡不振的枯叶,于我们心里何不禁发出“宛如秋悲,胜似秋殇”的感慨,思绪回归,却又不得以面对惨酷的现实,一科科强差人意的分 数,加之名次的“突飞猛下”使我的心不由得坠入谷底。譬如一叶孤舟在黑暗中朝着灯塔的方向行驶,却忽的起了一层大雾,遮蔽万物,随之遮蔽了灯塔微弱的光亮。望着同学们笑靥如花的面孔,不由得又一阵感伤,但窗外那一缕秋日之光,点燃了我生命地希望,即便再苦再大再痛的打击,我也要有所担当,担当起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在逆境中成型、、、、、、‎ 当太阳将最后一道余辉洒向大地,取而代之的是那熹微的星光,我们在一天的繁忙中理出头绪。自习课上,静谧的空气中被那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所笼罩,窗外飞来的小虫,丝毫打断不了我们高度运作的大脑;室外下课铃的声响,丝毫不能减弱我们学习的热情。大而言之,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本该有所担当;小而言之,我们是父母的期望,家庭的脊梁,亦该有所担当,担当在忙碌与希冀中发育成熟。‎ 担当的果实已成熟,我们也在担当中逐渐地学习和成长,我感谢那一道屏障,带给了我今生难忘的岁月,在高中的生活中,我学会了担当并固执地扛起了担当。‎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本题为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因此,本次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十八大、十九大关于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命题形式上,题目由写作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写作材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首先明确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内涵有三个关注点,一是对象为学生,这是核心素养相关的特定对象;二是发展必须符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就是这些核心素养既要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要有利于社会发展;三是这些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次,材料提出核心素养由六大素养构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文章必须要在学生、发展、核心这三个限定前提上理解并展开,而不能离开学生、发展、核心这三个限定前提,简单理解为六个话题关键词。写作任务指向清晰、任务明确,同时在写作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限定性的写作任务。一是把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对象严格限定为当代中学生,需要考生结合当下社会、国家的现状,从自身(中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核心素养。二是“最”暗示考生在作出判断时要有所比较、有所权衡,而不能仅仅选择一种素养加以论述而对其他的素养毫不关注、提及。当然,考生在论述分析时要有主体意识、详略意识,而不应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需要”包含了两层意思:现实缺乏和发展需求。这其实也是考生最初权衡选择的两个关键切入点。三是“一种”,要求考生必须在六大素养中选择当下中学生最需要的一种,而不能是两种或以上,选 择了一种之后,其他的素养可作权衡、对比。以上三者为显性的写作任务,三者同时满足即为完成写作任务,符合题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即暗示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化虚为实,要准确理解六大素养的内涵与范畴,把相对抽象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为具体的行为与方式,避免空洞的泛泛而谈。另外,对这六大素养的界定不要求学生的认识完全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要学生所写最需要的素养不是两种或以上,其对素养的认识符合素养的基本内涵即可。综合而言,本题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任务明确,时代感强。所涉论题贴近学生实际,六大素养与学生关联性强,学生有所体验有所认识。同时,六大素养区分清晰,分别指向不同的层面,囊括了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多种可能,能有效地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写作水平。‎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