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试卷(带答案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试卷(带答案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48分)‎ ‎1.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三纲五常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行政区域名称的变化                            B.地方行政效率显著提高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 ‎3.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4.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 农耕区域 ‎ 年人均耕田数 ‎ 平均亩产量 ‎ 粮食总收入量 ‎ 南方农耕区 ‎ ‎23小亩 ‎ ‎1.37石 ‎ ‎32石 ‎ 中原农耕区 ‎ ‎30小亩 ‎ ‎1.5石 ‎ ‎45石 ‎ 西北屯垦区 ‎ ‎74小亩 ‎ ‎0.4石 ‎ ‎29石 ‎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5.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6下图为宋代铸造的大观通宝钱,由宋徽宗御题钱文。公元1106年,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由此可见当时 A.北宋政府铸钱具有随意性                    B.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深远 C.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平民化                    D.通过提倡儒学来强化皇权 ‎7.洪武年间,朱元璋虽然在政治上给诸王以极大的权力,但在经济上却主张节俭;永乐后各朝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在政治上实行厉禁的同时,在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 A.是明朝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                B.顺应了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C.反映了明朝治国思想的转变                D.体现了宗族血缘关系的淡薄 ‎8.《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 A.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                            B.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 C.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                            D.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 ‎9.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当时欧洲各国系外向型经济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欧洲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 ‎10.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11.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 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C.促使行政权力不断膨胀                      D.得益于1832年议会改革 ‎12. 1855年,英国一份颇受欢迎的杂志指出:“伦敦的雾可能会导致下层阶级道德败坏、犯罪甚至社会动荡的问题。”当时知名的艺术家和作家们也认为煤烟反映了社会的退化。以上现象反映出 A.工业化进程中大众的焦虑情绪            B.现代主义思潮成为社会共识 C.民众对环境污染有着科学认识            D.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13.《威廉二世》一书中提到:威廉二世(1888年到1918年在位)想避免第二个俾斯麦出现,因为他认为俾斯麦过于专横——所有官员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会见皇帝。另一方面,在被逼退休后,俾斯麦一直猛烈批评威廉的政策。这一描述反映了 A.德意志统一过程中充满权力斗争        B.德意志经济发展加剧皇权膨胀 C.德意志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矛盾      D.德国封建专制统治下政治腐败 ‎14.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15.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要求白话写作,题目选自《圣经》、基督教论著和太平天国诏书,如“耶稣舍命待何为”;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科试中榜率高,如湖北一次科试,1000名考生800人中榜。此科举考试 A.弥补了传统科举制的不足                    B.推动了白话写作成为主流 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                    D.无法起到举才选能的作用 ‎16.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17.从1861年开始,英国人赫德执掌大清海关48年之久,下表为其在职期间海关征税金额表,据此表可知 时间 ‎ 金额(单位:万两) ‎ ‎1863 ‎ ‎638 ‎ ‎1877 ‎ ‎1206 ‎ ‎1887 ‎ ‎2054 ‎ ‎1897 ‎ ‎2275 ‎ ‎1907 ‎ ‎3386 ‎ A.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C.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D.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18.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 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                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 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                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 ‎19.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说明当时 A.民族危机严重                                        B.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C.强调文学应自由讨论                            D.社会急需思想变革 ‎20.导致下表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外来势力的干涉 C.国共两党的分裂 D.学员质量的下降 ‎21.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解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国民党失去抗战胜利的信心 ‎ C.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D.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22.“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是指 ‎ A.制定了l954年宪法 ‎ ‎ B.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 ‎ D.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3.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新中国 A. 形成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24.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倡导建立大同世界,那里有公共医院、公共福利、公共教育、公共老人院和公共墓地,没有私有财产;同时他提出将妇女从厨房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毛泽东就曾受到其影响,能体现在哪项措施中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文化大革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5. 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这些尝试 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                        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26. 2012年版俄罗斯普通学校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 A.努力实现和平民主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27.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生产合作社 ‎28.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29.《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规定:“经济合作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该规定 A.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                B.突出体现意识形态对抗色彩 C.促进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                D.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 ‎30.中国欲加大资金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城镇化均衡发展,保障农村生活,扩大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改革公共部门等事务。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可以考虑向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贷款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1.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 A.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 B.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C.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 D.一超多强下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局面 ‎32.有学者认为,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 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主要反映出当今世界 A.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C.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困                            D.区域集团化取代全球化 第Ⅱ卷 非选择(共5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元廷制订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而且常有“众论不齐”的情况。成宗朝前后。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行省路以下官吏的铨调升用,由朝廷三年一次遣使举行。元代行御史台及廉访司既注意对一般地方官府的普遍监察,更把行省当做地方监察的重点对象。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及众议员,各州州议会议员,合众国政府及各州政府之一切行政及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第十条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与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均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之。美国内战结束后,国会通过宪法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加强对行省控制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15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作用。(10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 材料 到1914‎ 年时,欧洲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庞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海底铺设了516 000多公里的电缆,已有总吨位为5 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欧洲已变成世界的银行家,为建造横穿大陆的铁路、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 ‎ ‎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欧洲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下列选修题目中,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3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 材料 隋文帝取消地方政府对州刺史和其他地方官员的任命权,而将这一权力交给吏部。然后,逐步采用其他措施以使集中的任命权有效地实施。措施之一为“回避法”,它规定州县官员不得在其原籍任职。此外,还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年终考核,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升降赏罚。为了维护新的官吏体制,又采用了几种对策。一是皇帝亲自巡视,文帝就花了很多时间考察地方官员的行政效率。另一个对策是他指派巡视州县政府的官员,使之充当隋帝“远布之耳目”。第三个对策是派专使调查某一特殊情况,然后上报。第四个是利用御史台,它拥有大权,不但能查访官员的公务,而且还了解他们的私生活,如有不良行为,即行弹劾。 ‎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隋唐史》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时官吏体制改革的措施。(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时官吏体制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 ‎3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 材料 由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存在着政治制度的差别、参战目的的不同,所以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来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内美、苏这两含政治制度绝然不同的大国要依据各自在战争中实力的新变化,安排好有利自己的战后世界新秩序。 ‎ 为此,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在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确立了雅尔塔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打败法西斯并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德意日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土的归属与边界;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 ‎ 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美苏两极对立为基本特征的雅尔塔体系在欧洲也就终结了,但在东亚,情况则要复杂些。雅尔塔体系的消解似乎开始得更早,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的深远影响。(9分)‎ 高三开学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BCCCC BBCDB AACDD BBBDC DDCDB AAACB AA ‎33.【答案】(1)措施:行省内部互相牵制、分权制衡;中央掌握行省官员的任用、迁调和考课的权力;加强对行省的监察;行省分界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加强对行省的军事控制。 (每点2分,共8分)‎ 影响:实现了中央对行省的严格控驭,行省为中央集权服务,对后世影响深远;有利于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管辖,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每点2分,共7分) ‎ ‎(2)关系:国家主权属于联邦政府;联邦法律至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行分权,地方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 (4分)‎ 作用:赋予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巩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地方分权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6分)‎ ‎34.【答案】‎ 观点:近代欧洲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起到了核心和引领作用。(2分) ‎ 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市场的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贸易额不断上升;随着欧洲的对外殖民,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开拓了广大的海外市场,吸收了优秀的文明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欧洲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工业技术中心。欧洲在不断的殖民拓展中,为了便于获取更大的利益,在世界建立在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殖民网络,从而引领着世界经济向着广度和深度发展。(10分)‎ ‎35.【答案】(1)措施:将地方政府任命官员权力收归吏部;州县官员不在原籍任职;依据地方官员的年终考核政绩确定升降赏罚;对地方官员采用多种对策加强监察。(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 ‎(2)作用:结束了任命权分散在州府地方政府手中的状态,有利于吏部应用政绩标准来任命和提升官员;中央政府任命官员,打击了九品中正制之下的贵族门阀势力;促进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防范腐败,利于吏治清明。(9分,言之成理即可)‎ ‎36.【答案】(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随着二战的结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加大;美苏两国的推动。(6分,每点2分) ‎ ‎(2)影响:一方面,雅尔塔体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民主、独立原则,促进了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民族解放等的发展,孕育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4分)另一方面,雅尔塔体系重新划分大国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世界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下。(4分)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强权政治仍然影响局部地区的稳定与发展。(1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